楼主: 13智宇

[原创] 经典解读之 伤寒杂病论的结构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在的各个层次之间 都是各自分工协作的 所以 不同的层次 最终表现出来 也会出现各自系统器官组织能量特性所特有的信息来 这些信息也有 风寒暑湿燥火的情况 ,但是我们不要一下子落到这个层面。这个是属于下一个菜单的内容。这个层次性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 我们来做个小结: 人体内外 就是 外阳 内阴的关系 。人体内在 能量盛与衰 可以看成是内在的虚实 ,外面的寒邪盛衰 也是外在的虚实 ,两者结合起来 为了区分主要矛盾 我们把内在内在能量不足 或者 内在负于外在的 都称为 正气虚 ,因为造成疾病的显然都有正气不足的特点 ,而把邪气 因为已经造成病的产生 都称为邪气实。再把内在的 六气变化 归纳为寒热两纲 (六气变化组合 最后的结果都会呈现 寒热之象来)这样就是所谓的 八纲辨证的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 能量在内在的运行 有可见的物质态 如津液链为血,有不可见的能量态 称为气,我们也可以把气称为阳 无形的能量态 把津液血有形的物质态称为阴,这样的阴阳关系 是内外一体阴阳观之下的 内在阴阳观 它们层次不同 一定要懂得区别不可以混为一谈,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搞乱了这些层次之别而导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 在《伤寒论》的原文中 有些没用方证的条文里 其实都是根据系统模型推导出的 公理定理级的内容 非常重要不可小视。都是点睛之笔。没用了这些点睛之笔 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些公理定理包括基本概念(如内外表 阴阳 虚实 等)全部来自于《黄帝内经》。离开了《经》,则《论》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到这里 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外面的好细分 ,内在的该如何划分才是最好最合理的划分方法呢?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 然后把结果拿出来和仲圣的对比一下 ,然后 试着根据自己的分法 思考下能否写出一部《伤寒论》来,如果不行 行不通 ,则思考仲圣是怎么弄的 合不合理 ?最后思考 仲圣是如何应用 《黄帝内经》基本原理的。这样既可以读懂《伤寒论》 ,又可以学习到仲圣是如何解读《内经》的智慧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大家 在思考解读 《伤寒论》的时候,随时随地脑袋里都要有《黄帝内经》的出处。这样 才能真正搞清楚 所以然的问题,才能真正读懂读活其他的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我上面讨论的原理 ,大家可以做一个落实的工作,把涉及到的条文原文 逐一的列出来 并做解读。内容就限定在我讨论到的部分。根据后面讨论到的不同的原理内容 再逐渐的罗列相关的条文来,这样我们很快就会在不知不觉中 解读出所有的《伤寒论》原文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仲圣采用了 阴阳为总纲的模式 这个就是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所涉及的内容,而为什么会以条文的模式来著作 就是《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所涉及的内容。当我们把这些工作都落实到位了 真正的内经的五运六气的理论源头 原理 和具体应用的技术 也就是随之而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是 我们在解读 后世出现的一些医学流派的时候 完全可以根据这个解读《伤寒论》的模式来操作,根据这个原则 我们很轻易就能判断出一个医学流派的水平境界层次高低来。我这里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流派例子来简单说明之 ----董氏正经奇穴针灸学 。在董门的针灸学里 总体把人体部位划分为十个部位 关于这一点 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深思,其实 董门的理论体系里 还有一个完整的12区划分法 ,是一个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的完整理论架构。正经就是12经 (有人喜欢称为14经 虽然话不错 但是 可以看出他们的层次不明的缺点来) 属于12地支系统 ,而划分为10个部位 则为干的划分法 。我想我这样说 很多人会表示反对的 部位本是宫位的概念 为什么不是九宫 而是十个部位呢?这个就是十干落于九宫的思想落实。其实就是一个奇门遁甲的系统。而后面的五行法应用 则是理论体系中更下一个层次的内容了,很多人却一眼就钉死在这里 以为这个五行法才是核心思想 实在大错。这个话题 我们可以以专帖的形式来讨论。 从整体的情况看 这个流派的理论体系完全是出自《黄帝内经》,只是目前的研究成果都还很粗糙 ,其真正的源头还远未被揭示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5: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也是符合 奇门遁甲的模式原则的,为什么在三式中 医学领域的应用 喜欢采用奇门遁甲的模式呢?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趣,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0 07:12 , Processed in 0.06214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