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13智宇

[交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研究----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中心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5 0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 很多数 都是具有周期性的含义,同样一个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也能合,但原意是站在什么角度看的 那一定要弄清楚。否则的话 人家是从上到下都吻合的数 到了我们手里或者就只剩下一个角度看是吻合的啦。这样就远了。远就远在 看到了现象丢掉了本质或者说丢掉了讨论的围绕的中心点,剩下些各自为观察点的零散的看上去吻合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5 07: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我们的阴历和阴阳合历 现代大多数人的解读一样。看上去说的蛮符合的,事实上却大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5 0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上面的 度数和日期的两个数的关系一样,一周是360度 一年是365.25天,一度又如何得到一天的对应呢?一天和一日 又有何不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5 07: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错乱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早在晋代,历史就有记载了。有专家职务的大臣上奏疏说,哎呦,经过观察发现,现在的日月星辰出现了不按期运行和不准确到位的情况,看起来国家要出大问题了云云。。。事实上呢?那些真懂的人还是不迷糊的,赶快解释这个偏差的原因。结果才明白原来是学艺不精惹的祸。这个情况,在中国的经典中还是不少的,《黄帝内经》的解读就经常会遇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5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华严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已故的潘雨庭教授也有研究并有专篇讨论的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下,也算是一家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8-25 16: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则善财童子是见过两次文殊菩萨的,他的修菩萨行从文殊菩萨起,在再见文殊菩萨的时候其实他已经修行成功了,但未圆满。最后见的普贤菩萨其实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结出来的果。就如同一条龙脉,从起点绵延几千里,最终结穴一样。这条龙从开始到后面龙气一直是跟随运行的,就如同善财童子的文殊菩萨,起点,终点,从文殊菩萨起,从文殊菩萨终,结出普贤菩萨这个穴。中间所参的善知识就如同流神,绵延弯曲,汇气结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8-25 16: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我这样解析表达是否妥当,我个人也觉得大胆了些。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6 1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其实万事万物无非道之或隐或显的表达,事物现象虽有不同,但源头却总归一。故此,以此论彼,以此类彼,完全是可以的,在道上是合一的。就像佛学本身所说的 万物本无分别,所别者现象表象而已 在源头上却是合一。山川河流虽然看上去是自然之物,其实任何的生命又岂能离开它而独存,也就是说 山川河流也是有生命的。水甚至被称为生命的源头,试想,没有生命的水岂能成为生命的源头?当然,取象比类 应该是系统的比 ,而不仅仅是表象的比,另外,纯物质 动物 和人类 是同中有异的,三者之间的类比 直观上更难以理解些。53参 其实也是54参(北辰谈到文殊菩萨参了两次,统计的时候算成一参)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 为什么取这个周期数?奥妙都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28 2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经》有完整的河图和洛书体系。或者可以说 《华严经》就是通过一种独有的方式来表达河图洛书的宇宙基本原理。很多佛学经典都是如此,只是因为讨论到能量层次的内容居多也为重,而能量层次的所谓的灵界的内容 又不是物质层面所能观察所能见的,故此 在佛学经典中特别是大乘佛学的重要典籍中,经常会让我们觉得那么多的神祗在那里飞来飞去的,其实都是一种独特的,完整的 严密的象学表达符号体系。可惜的是 更多的人愿意跻身迷信之列,而忽视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9-9 1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三参的对象都有些什么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参见的不都是神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5 16:50 , Processed in 0.05998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