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01|回复: 14

[原创] 神农本草经版文字提示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7 15: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纪:
经曰:无极而太极也,理寓於气,气囿於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 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 此之谓化成。

这段文字是网站站长给神农本草版面设计的文字提示。作为文字提示其功能显然是要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效果。估计很多人看到这段文字都会有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的感觉不是。我觉得真能搞懂这段文字的真意所在,自然也就懂得了神农本草经的真正含义,也才有可能真正搞懂神农本草经的药物学说。我们就围绕着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开始解读进而导入神农本草经的核心思想的解读。欢迎各位积极参与,更期待有人勇于承担本版的版主,从此走向服务的工作岗位。

本段文字取自道家风水学极其重要的典籍《青囊经》。是文中三化之化成部分,原文还有化始和化机的内容,三化合一是道家风水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完整内容,有兴趣者可以进一步的解读。化成,这个成就是落到应用层面的最后阶段。生机成或者始机成是一门完整的学问,其理与内经的原理同出于一同归于一。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 此之谓化成。 是故之后就是总结就是结论部分了,非常宝贵。这个结论,历代以来真读懂的并不多,我们也是在不断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归结为顺用排布推定明立因原十字大法。所有的术数体系无能超出此十字大法的范畴。非常值得用心去思考,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lytsbd0518: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它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
唐抄本 本草集注(15张)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在中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尊古薄今,为了提高该书的地位,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它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俨然《内经》冠以黄帝一样,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贤的意图。

 《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13智宇:
经曰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
  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
  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
  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玉机: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 -----此处天地为一对阴阳关系,能量和物质的关系,在天地模型中,奇数代表能量阶段,偶数代表物质阶段,一六,二七,三八,四九构成洛书模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又来自于河图,天地的运行,是五行的根源,故五行既是能量也可以是物质,通过中五而对应。

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子母分施体现了物质生成具有的遗传学特征,流行终始即生生之为易的意思,八体的模型即易经中的八卦,四象的展开即为八卦,一旦展开就具有了生生的作用,故《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了生生的作用,八卦的基础上,古人就设计出了九宫模型。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这是一个先天八卦模型的文字描述,《易经•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5: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纪:
今人写文章和古人应该没有啥分别,都是有个思想 然后提取论据来论证他的思想或者叫论点,论点有针对某件具体事件的观点 也有观点的集合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我们无论读今人书或者古人书,浅一点的只看到皮毛,深一点的就是明白了作者的思想系统,而解读古代经典这样的工作,显然要达到后者的要求和标准,这样才能读懂 才能学习 才能继承 才能应用。玉机兄的解读 是否达到这个标准呢?是否要求自己按照这个标准来解读呢?

我在某个帖子里讨论过 学和术的区别 师和家的区别,术士喜欢看上哪个穴位治疗什么病?哪个方可以治疗哪些病 这些都是术。那么为什么这些穴位可以这样用 这些方药可以这样治,原理是什么 根据是什么?这些没有搞懂,真能用他的术吗?术士学术 叫 套用,叫照猫画虎,依样画葫芦,叫临帖 临摹,问题是 为什么临摹的再象都叫赝品呢?

我希望各位一定要把目标定位在 家的层面上去学习古人的东西,不要停留在术的层次去学习。这两种不同的学习目标,会导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当然其结果也不一样。大家试试看。

在药物学方面,我想大部分的老百姓被宣传得脑袋里只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个概念了,事实上《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对比而言,前者几乎是没什么价值的。如果要让前者变得有价值,那么就得搞懂后者的设计思想和原则,然后应该这个思想和原则去做一样工作,那就是重新标定前者的每个药物。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在这里我不想采用破的方法来论证,我想围绕我们的版面设计思想,就采用立的方法来达到破的目的。既然要立《神农本草经》,那么到底它是什么东西 有什么特性 为什么值得我们一立?

神农本草经在介绍药物的时候 都是采用这样的模式:某人,长啥样,性格特征如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家住哪里。。。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模型 ?其原理是什么?这个设计是否合理?还有没有更合理的模式?为什么?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药物都说气味气味,而神农本草经 都是 某药 味如何而不说气如何? 原理何在?

狂奔的蜗牛:
什么环境造就什么样性质的药草。。。

道纪:
环境决定论吗?环境是什么?住在清华北大旁 就一定生出清华北大子来吗?环境不是究竟,谁是究竟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23: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讨论的内容太重要了,可惜太寂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23: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讨论的内容太重要了,可惜太寂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 18: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囊经

上 卷
经曰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
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中卷
经曰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chun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乾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下卷
经曰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之谓化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 18: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化讲能量运化的生、中、成三个阶段过程,在这能量与物质转化的过程当中,都以能量为主导,虽然经过三位,但仍为一体,是能量的化生、能量的化机、到了物质界也是能量的化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 18: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三化的特性来安排文章内容,化始谈纲领性原理,化机谈到了象,化成则落到了形。
化成最后的一句是全文总结,万物包括山水草药甚至人类社会等等都是由气来化成的,要研究物的本质就要研究气化,五兆八卦六甲八门五运六气就是气化的模型,出现在上卷的化始,而如何顺用排布推定,即模型的使用方法,则是中卷化机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4 0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6 05:59 , Processed in 0.05078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