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卓尔金

[转帖] 历史的真相之一 (关于讨论先天易的相关知识储备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左传》、《国语》直接引用《说卦传》的部分。《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呼?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此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 ……。”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比较,《说卦传》记:“坤:为地,……巽:为木,为风,……乾:为天,……。”《左传》在这里是以“地”的别称“土”来表达坤卦的卦象。《左传·闵公元年》记:“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这里发生了卦变,在初、二、三爻位上由最初的震卦变为坤卦,而坤卦的卦象为“地”其别称为“土”,言“震为土”意思是说由震卦变为坤卦。《说卦传》说:“震为足,……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坤:为地,为母,……为众,……。”此依次为《左传》所记“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诸说法的根据。《左传·僖公十五年》记:“震之离,亦离之震,为雷为火,……。”《说卦传》记:“震:为雷,……离:为火,……。”《国语·晋语》记:“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显而易见,上述《左传》和《国语》中的这些解卦的说法其根源都来自于《易·说卦传》,可知当时的许多人是将《说卦传》当作占筮活动中解卦的工具书来使用。《说卦传》的有关内容甚至还影响到当时的社会观念,《左传·宣公四年》记:“箴尹曰:‘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宣公四年》记:“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君,天也,天可逃呼?”《说卦传》记:“乾:为天,为圆,为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来看看《左传》对《说卦传》的有关内容有所引申、有所发挥的部分。《左传·昭公元年》记:“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周易·蛊卦》的卦形为巽下艮上,巽卦的卦象为“风”,艮卦的卦象为“山”,所以看巽下艮上的六爻易卦的卦象是“风”在下而“山”在上——“风落山”。然而这位古代的良医又是怎样看出“女惑男”的呢?古代的妇女在男女交往的事情上大都趋于保守,并不象当今这般的开放,那时通常的做法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野有死麋》)所以对这样一种“女惑男”的事情或说法就显得比较特别。这位古代的良医也是一位精通易卦的学者,他是根据《易·说卦传》的有关内容而看到了“女惑男”的事情。《说卦传》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的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由这里的记载来看,《周易·蛊卦》是巽下艮上的卦形,巽为长女、艮为少男,从《蛊卦》上来看他们是在一起相处,照此说来则相比之下长女的生活经历和经验通常会丰富一些,而涉世未深尚不解风情的古代少男在这些事情上不免会显得呆头呆脑,于是这位古代的良医就由此想到了“女惑男”。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说卦传》内容的把握已达到纯熟的程度,并且还可以自由地发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持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棠公是齐国棠邑的大夫,他的老婆是东郭偃的姐姐,而东郭偃又是崔武子的臣下。棠公不幸逝世,东郭偃用马车拉着崔武子前去吊唁,崔武子看到东郭偃的姐姐很有些姿色又逢初寡,于是就让东郭偃前去办理迎娶事宜。东郭偃不想认崔武子为姐夫,于是就提出了种种理由来推脱,最后崔武子选择用占筮来做决定。占筮中遇到《周易》之《困》卦变为《大过》这样一种结果,对此史官们都说“吉”,然后令陈文子来解卦,陈文子说:“妻不可娶也”并陈述了他的理由。崔武子说:她一个寡妇能有什么损害啊?即便是有什么不吉利的话她的前夫也已经承当了。最终崔武子还是做了东郭偃的姐夫。关于陈文子的解卦之辞:“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杜预集解注曰:“坎为中男,故曰夫。变而为巽,故曰从风。风能陨落物者,变而陨落,故曰妻不可娶。”由此看来卦的吉凶主要还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那些赞成娶妻的史官们便都异口同声地说“吉”意欲促成婚事,而不赞成娶妻的人也可以有一套大道理意欲干扰婚事。然而解卦之辞虽然可以自由发挥却也不能全无边际,象“夫从风”、“坎为中男”、“巽为风”等等的说道都是源自于《说卦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来看《左传》应用先天八卦的观念来解卦的部分。《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三败及韩。”这里是事先占筮秦国伐晋国的吉凶,得了一个《蛊》卦,却不是《周易·蛊卦》,很有可能是《归藏》的卦爻辞。与《周易·蛊卦》一样都是巽卦(长女)在下而艮卦(少男)在上,但这里却不是从“女惑男”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从卦象的角度来看问题了。“巽为风”、“艮为山”这些都是《说卦传》里的内容。引文中说到的:“《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是从先天八卦学说的角度来解说的,意思是说“山”是艮卦的卦象于岁它对应着初秋的季节。先天八卦于时为一个真太阳日的时间周期,于岁为一个真太阳年的时间周期,所以这里的“岁云秋矣”说明了艮卦所对应的季节和方位。先天八卦的艮卦方位在宋代以后是与震卦的方位互易了,是宋儒将这个事情弄错了将艮卦的方位移到西北了,这是个明显的失误。《周礼·画缋之事》曾明确记载了《先天图》艮卦位于西南。这里《左传》所记:“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杜预集解注曰:“周九月,夏之七月,孟秋也。艮为山,山有木,今岁已秋,风吹落山木之实,则材为人所取。”我们按照传统的时空模式来看:正东仲春,正南仲夏,正西仲秋,正北仲冬,则孟夏居于正南与正西之间,位于西方偏南的位置,与《周礼》所记艮卦方位相同。尤其是《先天图》艮卦的时空方位与中国传统祭祀活动中黄帝的时位相关联着,位居西南对应夏秋之交,所以这方面的资料犹为丰富。例如《乐府诗集·一》所记《唐祈谷乐章·肃和》:“履艮斯绳,居中体正。龙运垂祉,昭符启圣。”按传统的观念黄帝居中执绳司下土这说的是五行方位的“中”位,其时位西南对应夏秋之交介乎于季夏与孟秋之际,或称“履艮”或称“未地”或称“西南”。再如《唐明堂乐章·宫音》:“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同上)都是用“履艮”来表达黄帝的时位,用“居中”来表达黄帝的方位。古人并且还考证了先天八卦艮卦的卦名本字不是“艮”而是“亘”,“艮”是一个同音相借的假借字,他们还给后人留下了有关提示,例如《宋南郊登歌·夕牲歌》:“奄受敷锡,宅中拓宇。亘地称皇,磬天作主。”(同上)再如《齐南郊乐歌·肃咸乐》:“奄受敷锡,升中拓宇。亘地称皇,磬天作主。”(同上)其中的“亘地”都是指先天八卦艮卦方位。由上述的占筮事例我们可以明白,在春秋、战国之际无论是对于《周易》的卦爻辞还是对《周易》之外的卦爻辞,都可以使用《易传》来解卦,因此可以说《易传》并不是《周易》所专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

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南蒯将要叛变的时候心里并不平静,于是就自占了一卦,遇到了《坤》之《比》其爻辞为‘黄裳元吉’,南蒯很是高兴以为是大吉,他甚至兴高采烈地拿给子服惠伯看,并且说:即便是有些不顺利,又有什么要紧的。由此可见这一卦是很吉祥的。惠伯虽然给南蒯泼了些冷水,意思是说吉兆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但并没有否认这一卦的吉祥。按惠伯的解说

“黄裳元吉”表达的是《先天图》之阳仪。为什么说黄色是“中之色也”,

难道它不是到处可见的黄色么?这里就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表明《先天图》及其文化传统久已广泛地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阴阳两仪居中八卦环列其外已成为文化常识——“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黄色是中间阳仪的颜色,它在阴阳两仪图中居于下边的位置,这里是一个吉祥的所在。《仪礼·觐礼》记:“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这就是那时的文化传统,上玄下黄说的是阴阳两仪的颜色。《易·文言·坤卦》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里的“天地”指的是阴阳两仪,天为阳,地为阴。《千字文》所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说的也是阴阳两仪的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传》中先天八卦的思想观念散布于各篇之中,其中最为珍贵的资料出自于《说卦传》和《系辞传》。《系辞传》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关于《先天图》的文字记载,古人也称之为“先天古易”、“易八卦”等等。《系辞传》的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说明了始坐八卦的具体过程,它的发明人和推广者,它的具体功用和效能,它的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并且还明确说明了八卦日晷曾有过民用的历史时期及其神圣化了的历史时期,还说明了先天八卦的诸多文化演化等等。那么八卦日晷原始的八卦排列方位在那里记载着呢?在《说卦传·天地定位章》,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资料,这后面又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它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先天八卦的思想观念散布于《易传》各篇之中,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我们再来看《左传》运用后天八卦的观念来解卦的部分。后天八卦的观念系统最初见于《说卦传·帝出乎震章》,有明确的后天八卦方位,以及有关思想观念的解说。《左传·闵公二年》记:“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周易·大有卦》为离上乾下的卦形,《周易·乾卦》为乾上乾下的卦形,所以这里发生的卦变是由四、五、上爻位的离卦变为乾卦。《周易》所表述的观念是乾为阳为君为父,后天八卦的观念是离为阳为君为父,皆因兆于阳位使然。因之这里的解卦之辞所说:“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其中对离卦是应用了《说卦传》后天八卦的观念,对乾卦则应用了《周易》中表述先天八卦的观念。如果不是并用了两种观念就不会有两个“父亲”——“同复于父”,也不会有见敬与君同的事情——“敬如君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9: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公曰:‘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周易·大有卦》为离上乾下的卦形,《周易·睽卦》为离上兑下的卦形,这里发生的卦变是由初、二、三

爻位上的乾卦(卦象天)变为兑卦(卦象泽),所以若从卦象的角度来看是

——“天为泽以当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5 07:53 , Processed in 0.04653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