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3智宇

[转帖] 道家歷代所秘傳黃帝內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93《太微.癸甲》2009年12月01日 星期二 16:07

       太 微 癸甲

       太者,大虛,極也。微者,渺小,末也。太微者,以大之禦小也。夫言也,書也,據其形,有象之言紀也。能述其形,莫能傳其眞,能言其象,而莫能通其性,其莫可洞察者機也。

       故借物以言矣,借事以明矣。用觀鑒知,晰之以呈象也。雖然也,莫不謨(无)師言,得其眞者也。非聖不明也,非師不傳也,乃其不自悟,非師點不可通也。故以太微之言,言其象,而爲檄之門徑也。

       滑,利也。蒸熱汁泥甚蝕氣之為病(病水火)焉。

       濇者,蹇也。氣血淤滯陽受乾也。

       虚,虚也。營衙乏而弗綬力爾。

       實,石也。營衛充然為邪客耶。

       滑濇虚實,象之徴也。故曰‘气滑脈滑,血濇脈濇,血虛脈虛,邪實脈實’,即此謂也。

        師言:滑者,往來流利,展轉欲前,如珠如璣,替替而然者也。以其陰氣之有餘,而病(病水火)濕勝血,故滑也。濇者,細而遲濇,欲來不來,往來短散,如輕刀之刮竹也。以其陽之有餘,而血少蹇滯者也。故曰濇也。虛者,遲大而耎,舉大案鬆。隱指豁豁然而空者也。血虛少气(气火),而病後失營衛者也。實者,脈大而長,浮沉皆得,愊愊然應指者也。以其陽鬱陰火,實邪過盛也。

       滑脈者,主澭涎、病(病水火)飲也。浮滑爲之風病(病水火),食病(病水火)爲之沉滑,澭涎蝕火,爲之滑數,宿停爲之滑短。寸滑病(病水火)在膈,上泛嘔吐,吞酸不已,舌彊咳嗽。關爲食停,肝鬱濕火,脾虛澭涎而熱,恖甚而不食也。尺爲口乾澭涎不化,消中癉渴,下利不止,濕淋滑精,虛生風霪也。

       濇脈者,血泣而少滯也。浮濇氣滯頭弦,沉濇精气(气火)傷也。寸濇爲之心虛。氣滯胷痛,血瘀頭痛,風併於營。關濇爲之胃虛,脾鬱不榮,肝膽不足,兩脇脹滿也。尺濇爲之亡精傷血,腸結便秘,溲濇淋泣。腸風失血者也。

        虛脈者,身熱自汗,營衛不足,少气(气火)怔忡也。寸虛者心血不榮,肺气弗調,傷暑自汗,怔忡多夢。關虛者氣滿少食,驚悸煩熱,食則脹滿,懣懘難消。尺虛者陰虛血少,勞熱骨蒸,痿痺不利,取決神門者也。

       實脈者,陽毒陰結,邪客太過,外衛不調,內气(气火)不暢者也。寸實者,病膈病(病水火)氣滿,心瘀不解,瘰癘病(病水火)毒;邪併其營也。關實者,病陽毒癲狂,譫語幻恖不眠,吐嘔不榮,傷食中滿。尺實者,病腰肢不利。氣滯難通,腸塞不暢,癃閉气痛者,風气相併也。滑之入腑而畜水自汗。邪之併血而實病(病水火)燥結。

       長,長也。木無刑銼,則形氣得也。

        短,短也。促不满部,孔走蟲也。

        大,大也。寬大而鈎,舉案昭然,上下滔滔,中循不足。

       小,小也。渺小若無,縈如芥子,爲而輕釐,成倍於微。

        洪,洪也。滔滔其來,洪盛滿指,活柔而適,案之行蠶。

        微,微也。乍案渺然,微小若無。存神若有,欲絕非絕也。

       師言,長者,迢迢而長,首尾相遷,直來上下,如循長竿也。短者,濇小而短,如蟲之蠕,中間突起,不能滿部也。大者,涣然而散漫,來勢之在外也。小者,案之尋指,輕舉微小也。洪者,汛在秋谷,躍躍欲出。微者,細小幾微,耎而若無。

       長脈者,有餘之脈也,氣逆火盛之脈也。心火爲病,氣逆胷懘,木實火病,木鬱火病,鬱悶多怒,奔豚沖併,相火專冷。

       短脈者,促促不满其度,如蟲在孔蠢蠢無步其方,器物隔離形逆天也。血虛气急,主給營不及。爲氣血澂,心神不定,气虛頭痛,肝脾膈鬱,病(病水火)气關位,少腹急濇,命門不盈。洪脈者,盛滿气壅,火亢毒攻。心煩氣逆,木併火熙,脾熱脇脹,目赤而澀。

        大脈者,正夏之脈也。病者可憂,常人燥候。頭暈耳鳴,肩項彊痛,脘脹魘食,腹滿下痢,腰膝乏力,木人無疾。

       小脈者,氣血衰少,痼冷憂疑。膈痺頑病(病水火),脾石腸痞,火衰便數,腰痛血泣。微脈者,心虛憂惕,寒中少气(气火),寒攣气虧。胃中脹滿,精髓冷竭,陽衰寒極。

94《太微.癸乙》2009年12月06日 星期日 20:39

    癸乙

       夫脈之有形,形分五道。木直,土方,金圓,火尖,水曲。

       脈之有頪,頪分五行,風木,濕土,寒水,病(病水火)火,燥金。

       脈之有象,象分三才,天虛,地厚,氣畜。故物品流化,萬道宣行。

       脈從形,形從氣。氣禀質,質禀咸。資生營,營生精。精通神,神附形。故脈有别頪,能知其眞。

       師言:肥人脈小,瘦人脈大,貧者脈大,富人脈小。觀形知气,望色知機。故誠實之人,脈來弱而案之中實。奸邪之流,脈來盛而案動兩旁。案有餘而滑者,貪奢之輩,舉有餘而案之濇者,無情之流。脈之來方圓有輻,雖困逆而有遷進之時。脈之來適時而圓利,官貴何疑。渙而有峰,樸實厚道,緊而無頭,頑惡彊梁。故曰:道不可以欺,工不可以移,灋不可以速,至也。

        脈之善惡,從形以頪,脈之生死,秉气以踵。脈之舉案,就形而拊,脈之知病,別頪而辧。析之以神,分之以道,辧之以心,鑒之以一。生之與死,以臟期之。如是也,亦復如是也,亦復復如是也。

       人有常脈,不可不察焉。春弦也,以酒肉爲主而多動者爲常也。少動者病。春耎也,勞而勤者爲病,養尊處優者爲常矣。故春之弦,弦乎人表,春之耎,耎乎天下者,常脈也。

       夏洪也,南人之脈也。北人脈鈎,西人脈大,海域脈大而耎,乃常脈也。故地有南北,象應三才,四時平候,亦當推詳也。故好言者,脈浮。木納者,脈沉。

       動者,脈動。好靜者,脈靜。七惑六欲,脈皆有應,不可不察也。

       經言:邪氣盛則實,精气奪則虛。气虛者肺之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臟皆如此。大熱病气熱脈滿,是謂重實。寸急尺緩者,是謂經絡皆實,當皆制之。故曰:‘滑則從,濇則逆’也。      

       若付(髟付)。故虛實者,皆從其物頪始。故五臟骨肉,滑利者,可以長久也。是以寸熱尺寒者,經气有餘而絡气不足也。秋冬爲逆,春夏爲從。

       治主病者,經虛絡滿,則尺熱滿而寸口寒濇也。春夏死,秋冬生也。治此者,絡滿經虛,炙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炙陽。重虛者,脈病(病水火)寸虛,尺虛是也。所謂气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濇則死也。

       故寒氣暴上,脈滿而實者,實而滑則生,實而濇則死。

       是以脈實滿手,足寒頭熱者,春秋則生,冬夏則死。

       脈浮而濇,濇而身有熱者死。

       其形盡滿者,脈急大而堅,尺濇而不應也。如是者,乃從者生,逆者死。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故乳子而病熱,脈縣小者,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實大而緩則生,實大而急則死。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脈浮則死。

       腸澼下膿血,脈縣絶則死;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縣絕,滑大者謂生,縣濇者謂死。

       癲疾者,脈搏大滑,久則自已。脈小堅急者,死不治。

       脈虛者,雖久可治。脈實者,雖初病而難醫矣。

95《太微.癸丙》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08:31


   癸丙

       消癉者,病久而脈實大者,可治也。脈縣小堅急者,新病可醫,而久病者,不治也。

       “形之度在秋,骨之度在冬,脈之度在夏,筋之度在春。”

       故春亟治經絡,夏亟治經俞,秋亟治六腑,冬則閉塞。閉塞者,用藥而少鍼石也,故冬之治臟矣。所謂少鍼石者,非癰疽之謂也。

       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案之不應手,乍未乍已。刺手太陰傍三痏,與纓脈各二。腋癰大熱,刺足少陽五。刺而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陰經絡者,大骨之會各三。

       暴癰筋緛,隨分而痛。魄汗不盡,胞气不足,治在經俞。

       腹暴滿,案之不下,取手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足少陰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圓利鍼。

       霍亂刺俞旁五,足陽明及上傍三,刺癎驚脈五,鍼手太陰各五,刺經太陽五,刺手少陰經絡者一,足陽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鍼。

       消癉僕擊,偏枯痿厥,逆氣滿發,貴人逆肥,則膏梁之疾也,治在谷俞。

       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治在間谿。

       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者,內气(气火)暴薄也。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治在髓會血兪。
肢紫竅潰,其氣腥熱,敗壞在腎,治在腑俞。

       蹠跛而寒,風濕之病也,治在絡府脈會。

       黃疸暴痛,癲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治在荥井孫絡。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治在絡府,出井其血。

       夫人之有疾也,氣血先病也。故脈以察病者,別頪象析之以明矣。寒熱有域也,燥濕有方也。高低有度也,飆龢有地也。故方之有異焉;地之有別也,豈有一頪者也。

96《太微.癸丁》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07:27

    癸丁
        緊者,往來皆有力,右左彈人手,如絞轉索,若切疾縄。

       搏者。大而緊急,一息五至,中見微緩,二三不等。

       鼓者,一動三波,應指縣縣,切如拈珠。舉若鼓動。

       擊之至,彈指而疾也,來擊去散,一息六數,一擊二輻,若波之與濤拍拍然。

       弦之至也,端直而長,舉如彈弦,案之不移,活不僵也。

       緩之至也,往來龢勺,阿阿裊裊,一息四至,不浮不沉。

       芤之至也。浮大而耎,中空邊實,浮沉皆有,其穀空空然。

       緊寒痛,實邪也。搏大熱,逆毒也。鼓水枯,血患也。擊瘀塞,癉痺也。弦為風,間變也。缓氣實,濕傷也。芤土衰,血虚也。

       師言:緊者,目痛項彊,鼻塞膈壅,脇肋痛脹。傷食吐逆,尺爲陰冷,腰腹攣疾,右尺奔豚疝痛。

       搏者,陰厥陽逆,气併血妄,中風不遂,遁屍鬼擊,雷頭腦風,血瘀中宮,肉淋血泣,脾絕勝已。

       鼓者,陽極陰竭,大熱奪眞,食而不飽,腎絕肝休。二便不利,脇腹痛極,土精木魅,鬼注山魑,五行數推。

       擊者,津竭神離,亡陽之侯,气悶胷裂,脾絕痞結,命門火極,腎絕已期。

       弦者,病(病水火)飲也,寒熱瘧也,肝膽風也。左寸頭痛心勞,左寸膈病(病水火)肺邪。病(病水火)瘧癥瘕左關看,胃寒賁門結疝,飲留下焦,足攣疝痛右看。
緩者,營衰也,衛有餘也。風濕脾虛,腸淫風鬱,項背拘緊,風邪頭疾,膽風胃燥,濡洩風秘,足膝少力,緣來脾虛。兼大風虛,兼細濕痺,兼濇脾寒,兼弱气虛。

       芤者,積血也,胃腸癰也,崩漏血淋之候也。心血虧虛,肺气焦懣,肝血不藏,脾不統血,便血爲殃,精泄欲竭。

       革之來,弦而寒也,芤而虛也,案之弱濡,舉指弦芤。

       牢之來,沉也實也,伏也,長而微弦。

       濡之來,耎而浮細,輕取如帛在水,案之無微。

        弱之來,耎而沉細也。案之弱而滑細,舉之微渺如無。

       散之來,有表無裡,渙然不收,至數不齊,來去不一。

       細之來,細小而若絲,應指微耎若尋蠶吐絲。

       伏之來,案得而舉微若無,推筋拊骨乃得也。

        師言:革者,失營也,表寒中虛也。心血虧虛,肺衰气塞,瘕疝作崇,臟枯而痛,營虛夢遺,性命可憂。

       牢脈者,堅積也,有餘也,病乎內也。左寸伏梁,右爲息賁,血積肥气,痞癖陰寒,左尺奔豚,右尺疝瘕,女子脈來,牝寒足膝。

       濡者,精髓虧虛也,陰不足也。驚悸健忘,表虛自汗。血不榮筋,陰濕傷脾。骨蒸勞甚。火敗寒凝。女子血虛,陰寒斷經。

       弱者,陽衰也,入陰也,精血弱也。驚恐悸悸,自汗短气,筋攣熱痿,胃虛脾衰,陰虛涸流,併入陽陷。

        散者,失也,耗竭也。怔忡臥難,漓漓而汗,或爲溢飲,胻腫蠱脹,左尺水竭,右尺魄斷。

       細者,气衰也,諸虛也,勞損之候也。心竅遏塞,勞傷痿極,肝血枯竭,脹滿吐逆,泄痢亡津,陽微冷憊。

       伏者,藏也,壅也,病食沉屙也。血瘀寒泣,氣鬱寒傷,血積病(病水火)痞,寒凝水浮,腹腰濕痺,堅痛難已,尺見活滑,久病可起,僵硬如漏,消亡在既。

       夫脈也,若水之流溪,非心至而莫之能知,無恬莫之能辧也。非神與會,而莫之能察矣。故知問聞者眾,而通望切者少也。

       是以動脈之來也,獨搖於關上,首尾俱無而兼滑也。促脈之來也,徐疾無常。數去來而時一止,故爲之促也。結脈之來也,凝而不散。遲滯也,時見一止也。代脈之來也,止有常數焉。不能回還,大而方來也。

       師言:動者,驚也,痛也,陰虛陽搏也。左動陰虛而陽搏之,右動陽虛而陰搏之,關前陽也,關後陰也。陽動爲汗,陰動爲熱,風動精之崩漏,火動耗竭憊殆。左驚悸,右勞汗,左拘攣,右脾痛,亡精失血,右尺火賁。

       促者,火上亢也,氣血病(水火)飲食之留滯也。左寸火毒右寸病(病水火)畜,血滯肝瘀,食停飲溢,自濁滑精,留滯炎結,赤斑毒疽,積核爲患,浮沉遲數,仔細察辧。

       結者,陰極亡陽之候也,浮而結者,气之滯也。沉而結者,積與痞也,氣血凝泣,老病(病水火)鬱結之症矣。左心寒痛,肺冷病封。左關疝瘕,右病(水火)食停,左尺痞躄,陰寒畏冷,或幼傷寒,結胷爲平。

       代者,臟气衰也,腹中急痛則死不治,腹脹而寒,下元虧虛之候也,脾衰。中寒厭食者有之也。

       沉伏主冬,應春人部,浮夏在天,天下人上,長夏及秋,反此則逆也。
故搏見冬而脾死,鼓見夏而心竭,春見代而腎絕,秋見擊而肝亡。脈有反候,亦當慎辧而抉。數代有脾絕當痛死,結有心絕鼻衄亡。

       人有五行之偏勝,質有六氣之專漬,故偏勝者憂而無患也。偏漬適而病不病也。

       是以一息六至爲數者,熱也。一息七至爲疾者,病(病水火)上鬱於腦也,血泣而弗通之溢也。關病(病水火)肝極脾塞,胃縮膽溢,尺中見病(病水火)實塞而膀胱气絕也。一息八至爲極者,陰結陽毒之攻也。氣血之勞太過矣。關極二腸癰甚,毒火停畜,尺極骨絕腎死。一息九至者爲脫,氣血之耗竭也,心絕病(病水火)極,肝竭脾破,命脈已絕,水無津亡,旦昔之彌留也。

97《太微.癸戊》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06:07

    癸戊

       天地,一間也。陰陽,其化也。人者,其化之一也。其生其氣也,其死其運也。由是則一察一辧,一省一覈,一別一頪之意廣矣,勿可輕之。

       故中風之脈也,喜浮遲緩濡,憂乎急,數實大也。

       中病(病水火)者,脈來浮滑。

       中气者,脈來沉遲。卒不知人而脈來沉滑者,屍厥之候也。

       風中臟則患其身冷,中腑則患其身溫也。

       傷寒病熱,脈宜浮洪,沉濇微小者、凶。大汗脈靜身涼者、吉。大汗脈躁而身熱甚者、凶。陰病見陽則無妨,陽證見陰則死。風併於衛者,脈來緩浮而有汗。寒傷於營者,脈來浮緊而無汗。脈來急緊搏大者死。暑傷於气者,脈來虛散而身熱。脈來弦細,芤遲者無汗也。脈來併滑者,病(病水火)熱傷於水。脈來併實者,暑邪因於積食。濕傷於血者,脈來緩而細濇也。濕傷於筋者,脈來沉緊而濇也。勞倦內傷之候,脈虛而散。反之脈鼓而躁者、死。

       瘧之脈來弦緊而長,兼數爲熱,兼遲爲寒也。脈來代而散者、死。泄瀉下痢之脈來也,沉滑弱小。脈來實大浮洪而熱者,難已矣。

       嘔吐之脈,浮滑者生,脈見弦數緊濇者,腸結而亡。

       霍亂之脈來也。代而常候,脈來遲微者不已。

       咳嗽之脈來也,浮濡已,浮大動者難已。沉伏而緊硬者、死。

       哮之脈來,濡細而浮,引頸而息。

       喘之脈來也,浮而抬肩,或哮或喘,脈來沉濇而肢體寒者,不治。

       火也,熱也,脈來數洪者生,脈來微弱而眸無神者,無救也。

        實焉,望切者,先神識而後心知也。以言言則反,复申引而猥,恐不明也。言,辧也,辧不明則誤人矣。故經言:以對彣而申之然然,去經者遠矣,失其宗也。是以明天地之道,萬物生息旨奧蟄,得脈之神也。

       故火症之脈,宜洪宜數。反之,若見微弱細小而無神者,死也。何以言?眸失其神則魄散也。脈失其胃氣則血散魂離也。

       其骨蒸勞熱之脈來,數大者,虛也。若見濇小而微者,死矣。

       勞極之虛也,其脈來浮濡而微弱,土勞則關弦。火炎則寸數也。

        若付(髟付) 。失血者,芤而緩小則吉,數大而實則難已。中有畜血者,牢大乃其候也,沉濇而微者,困苦床枕矣。

       故知小便淋閉,準頭色黃,脈見數大者生,濇小者死。

       癲者重陰之症也,脈來浮大而濡者生,伏緊者不治。狂者重陽也,脈來浮洪而動者吉,沉急者死不治。
癎者虛病(病水火)之上鬱也,其脈之來宜虛而緩,弦而緊急者死不治。

       肝气下泄而爲疝,其脈之來也,弦而牢急者生。弱而微者死不治。臟積腑聚之脈來也,實彊者生,沉細者難已。

       脹滿者,其脈來也浮大而洪實,沉而微細者無救。

       心腹痛者,脈來細遲者愈,脈來浮大者難已。

       頭痛之脈來也。弦而浮緊者生,弦而短濇者即死。

       腰痛之脈來也,本爲沉緊,浮弦滑實,不可見大,見大者不治。

       卒中惡而腹脹之脈來,緊細者生,浮大者邪深也。腳气脈之來也,遲數浮濡是也,芤則病進,臟象之應也。

       若付(髟付) 。鬼祟之爲患也,左右不齊,前後不應,乍大乍小,乍數乍遲。脈外有動,緊大虛滑也。

       五疸實熱之脈來也,洪數,然洪數太過則發渴而裡熱,難已矣,

       女有痛經,關尺沉緊,左緊腹寒,右緊腑冷。

       水病脈來,必爲之沉大者、吉,虛細微小者,不治。

       癰疽之脈來也,其狀有二,浮數爲陽,遲石爲陰,未潰者、脈當洪大,已潰者、洪大爲殃。

       肺癰之脈來也,寸數而實,肺痿之脈來也,數濡無力,癰色白,脈應短濇。浮大見則气虧血失也。

       腸癰者,實熱內結也。其脈之來,應滑數而兼散大,沉細微小者死不治也。

       中毒之脈,尺寸數緊,若見細微者死不治。

       金瘡膿血,其脈虛細,若見脈來急實數大者,死不治。

       喉痺脈之來也,或遲或數,伏微細小者難已。

       走馬纏喉之症,脈應洪大,微伏者治不已。

        故多病(病水火)則脈滑,留飲則脈弦。熱則滑數,寒則弦緊。气病脈濇,血病脈芤。病(病水火)滑而緊,覈聚唯工。緊爲食積,沉濇命損。濁遺之脈,微濇而弱。火盛陰虛,則芤濡洪數。三消之脈來,虛而浮大。細小微濇,治無已應。陰絕之脈,來不入關。陽絕則脈去,不至及關。

       脈有伏而止歇者,臟絕也。散而脈無根者,不治。气口急者,飧饕與飲傷於气也,兼沉可療也。沉伏見濇見弱者,陳久之病也,雖治難癒矣。代脈至止也,臟絕傾危矣。散脈謂無根也,形因損以難醫矣。洪大而代也,邪勝气衰。緩長而伏,血緩於風。沉滑之代,臟爲邪遏也。數而浮散,血虛而少。散見動象,陰陽搏併也。

98《太微.癸己》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06:47

    癸己

       婦人之脈來,血乃其君。霍大而長濡,乃夏之候。浮濡而毛散,秋日無憂。沉濡微動,冬日爲憑。

        長弦而濡弱,春之是榮。春弦血燥,夏洪血熱,夏毛血虛,冬石血結也,何謂哉?以其衛有餘而血不足也。其熱生燥,其濕生熱,其气勝血則血虛,其寒風凝血也。故女子脈右尺腎也,左寸關及尺,主乎經淫胎產之斷矣。

       細緊者,血寒也,脈沉濇者,牝血遏也。其脈洪滑者,病(病水火)涎鬱火也。細而長者,心血虧也。脈小微者,血絡鬱而斷其經也。沉長而微動者同之。緊長冷飲傷也,長而沉濇者,肝氣鬱也。緊長而濇者,心氣(气火)結也。

       气王者無子,血衰者難孕。气弱血王,宜胎易子。脈長僵硬,孕亦難成。

       少陰動甚,謂之有子,滑濡尺利,妊娠至喜。滑濡而疾,三月之期。濡疾而微動,五月抉訣,濡動而長。七月無疑。濡虛而散,九月胎生。左疾爲男,別右少陰。右疾爲女,看左神門。濡虛有滑,順產之徵。實牢脈搏,難產逆血。男腹如釜,足之厥陰長應。女腹如箕,足之太陰脈動。欲產之脈,散而微動之異常乎候。產後之脈,細小微緩乃眞,實大弦牢,其凶將臨。

       故經曰:“女子應尺,其診在地。男子應寸,診以气用。老察於天,弱案其宗。婴儿處子,至色以觀”者也

       小兒之脈,亦有其應。旬月之中,八至乃眞。三月之嬰,七至爲平。

       更察色脈,印堂山根。虎口次指,風气命宮。色赤其熱,脈應其數。色白爲寒,脈應以遲。色黃爲積,脈之當緩。色青爲風,脈之當弦。色黑爲聚,腹寒不通,臍風撮痛。紫熱傷寒,青爲驚風。白爲疳病,黃乃脾囤。黑多赤痢,有紫之參,口必加渴。虎口理亂,气不調龢。紅黃隱隱,素縞之中,此爲常候。無病無糾,喜而可育,養其省心。

       黃甚既紅,紅甚既紫。紫甚爲青,青甚爲黑。黑而不活,藥不可及。乃至三歲,一指可憑。成人之息,彊六弱七。小兒一息,亦亖爲平。增則熱斷,減則寒論。

       脈來浮數,風熱乳癎。虛濡驚風,風癎緊實。腹痛弦緊,氣逆弦急,牢實便秘,冷積沉細。乍大乍小,祟脈可知。

       或滑或沉,畜食飲冷。脈搏身熱,浮牢鬱食,浮虛多汗,緊弦逆吐。牢大蒸熱,伏結積聚,單細疳勞。脈忌促代,命必難久;散亂失常,終是死候。

       瞼有赤脈,下貫瞳神。顖門腫起,天頂坑陷。鼻乾裡燥,壯大青筋。目多直視,望不轉睛。甲色青黑,忽作鵶聲。舌從不收,魚口气急。反弓撞頭,啼而無聲。哭則唇青,弛口舌橙。舌紫唇白,鼻青睛龍。此爲九死,工者自澂。

99《太微.癸庚》2010年01月01日 星期五 04:43


    癸庚

       八脈之候,各有其徵。

       尺斜上外,尋寸陰維。尺內斜上,尋寸陽維。胷脇刺痛,眩僕寒熱。

       尺左右彈,陰蹻可別。陽至而緩,陰至以急。寸左右彈,陽蹻抉訣。陰至則緩,陽來當急。癲癎瘈瘲,寒熱恍惚。

       直上直下,尺寸俱牢。中央堅實,沖脈昭昭。胷中有寒,逆气裡急,疝气攻心,支滿溺失。寸口丸丸,緊細實長,男疝女瘕,任脈知詳。

        直上直下,尺寸俱浮,中央微動,督之可決,腰背彊痛,風癎可憂。

        帶脈如帶,關左右彈,帶下失精,臍病不眠。

       臟有盡數,如物灰然,枯腐有方,象徵斯言。

       心絕之來,前曲後居,轉豆躁疾,如操帶鈎,累累煞也。

       肝絕之來,中外鼓急,循刃責責。急勁中空,如張弓弦。

       脾絕之來,銳堅鳥喙。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

       肺絕之來,如風吹毛。如以毛羽,中人膚然。

       腎絕之來,發如奔索,辟辟彈石,裡外顫顫。

       命脈之來,如魚之翔,如蝦之遊,至如湧泉,挽之無機。

       經曰:脈有逆從,逆者,背道而逆行。從者,從气而順行。夫手之三陰,從臟而走其端。手之三陽,從乎端而走乎頭。足之三陽,從乎頭而走乎足。足之三陰,從乎足而走乎腹。何以其然則?天者,陽也,虛也,故求乎外而納之者。地者,陰也,質也,手三陰從其端而走手也。

       天者,動也,龢也,故運乎陰而活其道,手之三陰,從胷而走其端也。地者,靜也,鬱也,故同气相結,而足之三陰,從足走其腹也。

       天者,剛也,活也,故手之三陽,從手走頭也。地者,柔也,順也,故足之三陽,從頭走其足也。

       何謂也,陽者,靃也,其運陰而動乎中龢矣。

       陰者,合也,其納乎陽而運乎橐籥也。

       故病於陽者,治其端也。病於陰者,治其肢也。

       陰病積也,從支以踈,陽病鬱也,從疏以宣。

       是以病鬱生病(病水火),病積結癳,病血脈而火盛皮革。病經筋而骨蹷自敗矣。

       故病皮毛者,皮毛先併其邪,而內邪從之。

       病肌腠者,外邪幹而鬱之,則內鬱之,則內淫從之,甚於寒熱,則瘰則癧。
生於經筋肉穀。此手足太陰肺脾之邪所生也。

100《太微.癸辛》2010年01月04日 星期一 07:05

   癸辛

       若付(髟付) 。秉气不同,則骨精血性各異,其異也,則肝頪而魂同之。則心頪而神宗之。則脾頪而恖生之。則肺頪而魄從之。則腎頪而志從之。則情頪而識作之。則命頪而性守之。

       若付(髟付) 。七神有其支,則气清而空靈,則形活而感鐘。有專者,不病矣。無病者病居矣。

       何謂焉?外邪從風從寒,內邪從怒從燥,恖甚則燥。恖甚燥,則气急,則怒從。怒者,從洪而來也。先傷於胃,次傷及脈,次傷及形也。

       故肝之魂,心之神,脾之恖,肺之魄,腎之志,膻中之情識,命門之性,謂之七神。七神之爲病也,有气無形,故曰奇出之癆。

       其癆之生也,始乎气急血燥。怒、驚、憂、恐、哀、鬱、悲恖者,乃其源也。是以苦役無神患,庻賈無形衰。因其於勞乎神也,無勞乎形也。

       若付(髟付) 。失其神,則精气(气火)渙然,而舉手無力也。

       失其恖,則盲目於燥而妄,亂無節。

       失其魄,則滯弗通而疲之不堪。

       失其意,則其忘則骨無气而形墮落也。

       失其魂,則筋骨無養,則心憊而嗜睡也。

       失其識,則作無常,行無常性。

       失其性,則舉弗經,而任乎兇狂。

       其病也,神患心病,恖患脾不營,魄患肺滯气虧,志患腎陽散失,魂患肺瘀血泣,情識患經否絡鬱,氣逆血滯,性患癔厥,併土陽狂陰毒。

       其在絡經與八脈,則陰陽維少陰太陽病,心患而神黯之。二蹻任厥陰少陽病,而魂淖(病卓)之。陽明沖太陰病脾,而恖縈之。二蹻沖陽明病肺不收,而魄散之。沖帶太陽少陰病腎不歛,而志痿之。沖督三焦少陰太陽病膻中,情鬱而識朦之。督任少陰太陽病命門火衰,而性張之。

       若付(髟付) 。陰陽寒熱之病氣血,其來也,失神者併矣。眞炁不失。邪熱可併也。眞臟安,血無所患矣。

       是以神之志靜,而心弗能也,恖之欲安,而脾莫容也。魄之欲清,而肺先濁也。志之緣澹,而腎莫容也。魂之欲恬,而肝奚爲耶。情之欲湛,而識動之也,性之欲安,而命門火熾焉。

       故臟病則神逆,經病則神黯,絡病則神虛,谿病則志弱,谷病則神懼。何謂焉?此相勝而伏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經》下

101《内經.太樸》2010年01月10日 星期日 06:00

      太 樸  子甲


       經言:治之道,從來有之也。古者,貞,擊打之,以出其邪耶。且案之,以散其風也。炭灬以疏其經,袪其毒也。棘刺,以通其瘀,而出其血也。砭銳以刺其痛,消其腫也。焫火以散其疼,而溫其絡也。案蹻以通其滯,而祛厥痺也。笍刺,痏留而出其病也。痏者,鍼砭焫炙之留瘡也。

       惟曰治,無痏不痊。蹻,無汗不宣。湯,無疎不功。砭,無血不益也。貞,山民以燃骨膏赤,熨谿穀之域;澤人爍骨,以焫其癢;果而無不治者,灸之頪也。古刺家不診者,無知纍也。故積知爲智,積智爲工,貞誠不欺也。

       病者,言在頭,頭疾痛,爲鍼之,刺至骨病已。

       夫刺骨者,勿傷其骨,刺肉者,無傷其肉,刺皮者,弗傷其皮。皮者,刺之徑也,傷則道塞,骨病留肉,肉者刺之經也,傷則病留筋。骨者,病之處也,傷則病不出矣。陽刺入一旁四處,治寒熱,陰刺入其病正處,治疼痛。深專者,刺大臟。臟者,病入气深,刺臟拒之也。迫臟刺背,背者臟之俞也。刺之迫臟者,何也?臟氣之會於期。故刺耶,腹中寒熱去而止。

       俞刺之要,發鍼疾而出其血也。治腐腫者,刺腐上,視癰大小深淺以刺。刺大者,瀉而多血,小者刺微血。必端內針爲故止。病在少腹有積,刺皮(骨盾)以下,至少腹而止;刺夾脊兩旁,四椎間,刺兩髂髎季脇肋間,導服中气熱下已。

       (骨盾)者,橫骨也,上一寸刺之。俠脊兩傍四椎者,心下俞也。傍開二寸取之。髂者,膽門也,髎者,膽髎也。刺者其气而已矣。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與兩股間,刺腰髁骨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

       病在筋,筋攣節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痺。刺筋上爲故,刺分肉間,筋維不可中骨也。病去筋炅而已。

       病在肌膚,肌膚盡痛。名曰肌痺,傷於寒濕,刺大肉之分,小肉之間,多發針而深之,以熱爲故,無傷筋骨,傷筋骨則發癰。若變諸分盡熱,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痺。深刺無傷脈肉爲故,其大筋小筋之分入骨,熱病已止。

       病在諸陽脈,且寒且熱,諸分且寒且熱,名曰气妄,刺之寒脈,視分盡熱病已止。

       病初發,歲一發不治,月一發不治,月四五發,名曰癲病,刺諸分諸脈,寒以補之。無寒以針調之,病止。

       病風目寒目熱,炅汗出,一日數過,先刺諸分理絡脈,汗出目寒目熱,三刺肌肉爲故,汗出百日,泄衛气(气火)沸然,刺骨髓,汗出百日,泄營气(气火)沸然,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針。此端刺者也。

       謂端刺者,刺骨不傷筋脈肌腠皮分也。刺筋勿傷皮腠肌裡骨分也,刺肌裡毋傷皮腠筋脈也,刺皮無傷肉也。  

102《太樸.子乙》2010年01月14日 星期四 17:32

       子乙

       刺之先,先端其心,存神惜病,刺至病處,而洩其邪耶。夫針者,伏握若猛虎也。刺以狩而待,來以疾刺,如獵也。非心端而無肘人馴者治矣。古之祝巫刺寒,針化陽龢。刺熱,針作湧泉,非無稽也。刺毒,鍼勝而食之,刺陰,火龍噀而散之,謂之詛刺。詛刺者,神恖之刺也。

       師言:神生於恬譫。識生於微踐,性生於嗇服,命生於安乃止。

       而病由至痛,從風來。火緣病(病水火)至,則識來也。故人常啖肉過則血灕而細緩,傷酒則血搏而肝積,夜多食而脈實大,日頻餐而气虛,自廢天常也。

       天常者,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肢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朔淫心疾也。地常也,暑陽上幹,木燥火盛,水煎,金濕,雨多土陰,木濕火熏水淫金蝕。風來木搖,金鳴,土飛,火爕,水波。

       故《上經、頪言》曰:“中有其所,久畱則甚。病之頪首,繁繫而顇(萃)。竅中邪而飲(音飮,(尹頁),涎中心而暈(音晕,(君頁)。气中肤則(音嚴(頁粦),風中竅則專(音專(耑頁)。血中泣以疾願(音願,頂痛怒睛目不能冥),濕中腦而晦(音晦,(日巜頁)匮(音匮,(丷豕頁),支解不遂。寒中項以頡(杰)桌(音桌,(出頁),气有所迫而頓頫。面不知人,中風氣血顧。邪中府則捆(音捆,(困頁)煩(音煩,(樊頁),肝(音肝,(咸頁)不支以顩(坎)顲(覧)。煩頑不已,邪瘀在經也”。故亢病得卑,治之下。下病在上,理之上。亢(象形,气上行)言其巔,疎之於中。卑(象形,气行地下)言其臍,通之於上。上言其胷,導之肢。下言其肢,闢之宗(中八八)也。

       《頪》有言,病過不及,天道當之。病過不及,時氣當之,此人之不及耳。天道時氣,與人不著者,此人之自足也。

       各(各音魚口气不入(八口)衣(衣音似有物之與人(口人)者,脾厥上冒也。前後慉(慉音,(病出)憟(憟音,(病祟又)者,秉(气丙)宗(气冲)之脱也。涎(涎音三因内薄(病水火風)刮(刮音風之惡也,(八谷欠欠)相利,痺之如豁割。值(值音腹气動心慄,(久亾田)裏(裏音腹中雷鳴移也,(久米尻)病(病水火)涎火卮(音卮病之如有器在其間,(病災)。叨(叨音,(病肉心)善(善音,(病一爻)疚形,成亡往離神之患,天工不能豁然。此内之畜而薄也,久而爲,不治。

       故治,當中準其位,確其所病,然後用之。斜(斜音,病口田)醉(醉音,(病巜囱水)色(色音,(病火火首)結(結音,(病睾),積久而興。思(思音,(病甜肉)淺(淺音(病口中朒)卒(卒音(病屾一朋)氣(气音(病口口中口口一),多因傷气,張(張音,(病山口口口巫)唉(唉音(病匸品口)諸病,税(病水)嗔(病火)爲災。明其所部,投之毒藥,先去其生,而後漸已之。故“工不能用其毒,庸人而已矣”。

       望其形气,以知變化。聞其言聲,以知神情。問其起居平常,以知其過不及。此從來之先要也。今舍意而求之者,反不得眞正也。

       故言乳子脈遲而微者,不養;老而緩大者,命曰壽。壯者,細長龢緩而清逸。以地言之,處濕卑者,其脈濡緩而澀。西北高燥,其脈勁緊而弦。北人緊濡,細牢。南人芤細,革細。

       以風土言,則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肥,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

       山气也,多男,澤气也,多女。水气也,多瘖,風气也,多聾。林气也,多癃,木气也,多傴。濕氣也,多腫,石气也,多力。陰氣也,多癭,暑气也,多夭。穀气也,多痺,丘气也,多狂。野气也,多仁,陵气也,多貪。

       輕土乎,伶俐,重土乎,遲緩。清水乎,瘠小,濁水乎,形大。湍水乎,人輕,遲水乎,人重。故言:病者,頪也,相頪而染也。土厚水深,人無患惡病(病水火)也。

103太樸.子丙》2010年01月18日 星期一 06:17

    子丙


       天地陰陽,莫不關係與人。山澤亢卑之處,雖適生而有其併焉。故善診者,首察其色而度其形。體變化之相移,而知其得失矣。故面首者,望診之大關也。自額而下闕庭之上,屬咽喉也。自闕中循鼻而下其端,五臟之部也。自內眥挾鼻而下至承漿,六腑之部也。自顴而下頰,屬肩背手之部也。自牙車以下頤,膝股足之部也。

        庭者,面首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裏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分明所部也,當辧其色矣。


       經曰:色者,气之華也;气者,色之神也。故青赤黃白黑:當從气以涵神;神者:蘊其气而如素纏朱;謂素之纏朱者,黃白相間、而紅之若隱也。五色外見,而內蘊黃白者爲生,殭而不活者,爲無气也。殭死而無神者,死不治。
    色之端滿者無邪,太過不及則爲病,太過者:王色之外見者也。逆四時之色是謂先見,順者昌,不順則殃。

       端満者:悲爲心賊,憂爲肺患。故日無息,則肺心囚,夜不寐,則肝腎疲。脾無靜,則血瘀於脈,心無寧,則脈賁,寐而多夢,心血曠玉蔔。
當赤不赤而隱青也,當青不青而若黯也,當黑不黑而隱白也,當白不白而隱黃也,當黃不黃而隱紅也,此當生王者也。

       反之者虛也,逆之者病也。色之死者,雖生我而不足矣。勝時則禍,所勝則泄,生我則王,我比者滯。不當見而見者積,不當見而見者病。
色之即明,當龢其脈,青應中弦微急,赤當浮大而散,黃當緩弱而濡,白應浮濡而短,黑亦沉石帶濡。故見色知脈。察脈應色者,病之當愈矣。反之,則失龢而其病可知也。

       是以色青浮濇而短之脈,名爲相勝。色青緩大而濡者,名爲相搏也。重色沉濁而爲臟,浮澤而爲腑,潮而散者,气病。淫而聚者:血疾。浮,淺也。沉,深也。嗇,病也。澤,痊也。夭,敗也。散,新也。聚,久也。上者病上,下者病下。沉夭病甚,淺龢患微。


       故頜有白而腹必蟲積,顴有漬而腹多淫氣。黃白相望,食積而已;如銖赤現兩賾,雖小愈而卒死;黑起庭中,不病暴亡。乾黃少潤、災害於中。面慘而憟、當風而寒。紫濁時病而血瘀,青白慘而內傷。黑而無光,陽虛陰欎,黃時赤來,陰虛陽傷。

       浮白而肥,气欎多病(病水火)。紅黃相鬱,濕熱上蒸。面無血色,脈見沉弦芤革而失血。戴眼乏力聲嘶,脈沉虛汙白無光,癆極難方。髪枯生花,血燥火勝;衛虛風動毛髮隊落,氣鬱陽勝髪微。眉无也,癘風而不治。髪逆,則膽氣上攻。凸睛,則癭爲項患。此形色之見矣。

       故赤多則熱,青多則痛,黑多疲痺,白多則寒,黃多則疸。青黑寒熱,青翠虛勞,青白傷气,青黃多虧。黃青多驚,黃黑恐瘀,黃白氣滯,汙黃土鬱。紅黑心病,紅青血泣,紅黃暑熱。白青氣鬱,白黃衛虛,白紅煩熱,白黑气痛。黑紫血滯,黑黃气虧,黑白 水竭。

       臂多青脈血虛水熱,若蚓與土血痺。準隼淡黑,腹有水畜,胷膺有寒,白黃蒙光。秋見微赤於準,旬日必死。準上有青如椎,長夏必亡。滯白亡血,塵原屍气。準頭色黃,間烏便閉。廩倉青而水穀洩,顴生灰而胷寒。水溝黃則淋。腮內麈黑、脘腹細辧。面枯魚目,不永。孔張仰息,當亡。耳枯頤冷,不活。鼻歪柱陷,將已。

       心病,皃烏唇舌紫。肺恙,太息浮白。青灰泛白,肝有疾。似溟非黃腎爲災。膺病,似白似青。赤無光者,病(病水火)結。目睛微黃,洩痢。耳濁蒙塵,腎肺積。煙熏黃濁、濕甚黃癉。黃明多鬱,虛浮气塞。黃青脈芤,气結胷膺。

       舌脹,脈瘀,唇黑,心胷瘀血。面赤,蒙熱,頜舌殭目癡,中風。頰赤,目黃,頤枯,瘓鰓濕淫。胞如煙,則肝瘀。面黃臉青如垢,非厥則痺。黃浮肢墮痛呻吟,病(病水火)濕浸筋痺痛。心煩,目黃,脈忌大。脈龢則愈。瞳黯暈黃,衄不止。頜有熱,白失血。睛黃爲疸。耳黃薹厚,口苦酒疸。胞瞼面浮,榖疸。

       內眥下魚似鉤,非踨欲,則血瘀,勞傷失眠。面枯,無澤,齒黑,聲嘶則危。癳癧癭瘤、赤貫瞳而鼻陷者凶。堂下青脈、膽滯痙癆。瞳瞽,則擎太陽,目大,則寒滲厥陰。目澀,有太陽不足,皃赤,有小腸積聚。

       是以目白皃赤、目黑面青、目青皃赤、目白皃青者,胃氣絕,死不治也。目青皃黃,目赤皃黃,目白皃黃,目黑皃黃者,胃氣不敗,謂不死也。目癡滯而气悠面冷,是謂陰爲。目癡滯而息長面熱,陽病可知。

       故留飲,多面嬌好,溺難,則面如傅黃。風赤,勞黑,青痛,黃滯,白散,因時以斷。風病(病水火)暑濕寒火燥,風土各有所異。疹有白頭、脅腹風淫。黑漬毫孔,脾肺,風爲水。

104《太樸.子丁》2010年01月23日 星期六 06:25

    子丁

       經言:形濇脈滑,形滑脈濇,形小脈大,形短脈長,形長脈短,肥人脈細,瘦人脈燥者,具非吉兆。痤疿痱疹,食勞而肺脾濕鬱。疔生無方,濕病(病水火)鬱脾憂外侵。气勝而形驕,形勝則气夭。气虛形虧,气實形引。形盛脈細、 蹇滯及危。形瘦脈大,火王气盈。實多中風,因形盛而血泣。病(病水火)滯病(病水火)壅,火亢暴厥。羸瘦血少而陰虛,相火亢賁則風嗽。形脫气盛無生,气衰形虛有救。形大皮寬終天年,形大膚緊當夭。

       故形盛气虛,气勝形虧。形濇脈滑,形滑脈濇、形小脈大,形大脈小,形短脈長,形長脈短,肥人脈細,瘦人脈燥者,具非吉兆。血實气虛體肥,气實血虛易瘦。肥耐寒,瘦耐熱。

       是故陽明有餘,則髯美,短小不足。坐曲偏垂腰腿痛,伏臥交臂气虛。行疾燥火,遲緩中虛。蹇難風痺,瘸跛偏枯。魚口而息,肺痿病(病水火)涎。肢寒腎冷,掌熱陰虛。

       故口臭舌卷囊縮,肝絕也。鼻陷口青而縮,脾絕也。上肉枯唇反,胃絕也。齒枯遺溺,腎絕也。面黑眸死,陰絕也。眶陷魚口汗注,陽絕也。鼻張喘急皮消、肺絕也。魚目舌出唇黑,气血絕也。,

        目反露白手撒,太陽絕也。聲鼾吐沫,面青唇黑,唇反如吹,髪眉直立。爪紫肉青,手掌無紋,臍凸跗腫,目視不見,汗出如油,青面昏眠者,肝瞻絕也。貞息肩直視,心絕也。股僵白汗,小腸絕也。

       足腫腹熱,臌眼泄利,脾絕也。脊痛身重,不可反覆,胃絕也。背腫溺血糞赤,肉絕也。甲青欲脫,呼語不已,筋絕也。口張气出,不能反覆,肺絕也。泄利無度,大腸絕也。齒黃枯落、骨痺不用,腎絕也。

       六腑氣絕,則足冷腳縮。五臟气(气火)气絕,便利不禁,手足不仁也。故少陰心絕,而脈不通。太陰肺絕,而皮毛枯。少陰腎絕,而骨髓竭。太陰脾絕,口唇掀。厥陰肝絕,而筋卵縮。三陰絕,而白黯眩暈。六陽絕,而陰陽相離耳。

       經曰:鹽之味鹹者,其气令器津泄,以受苦泄而鹹勝水也。故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其毒藥無效,其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气(气火)爭黑也。

       夫形病也,殘賊內生。留淫日深,敷其臟腑。著於骨體,發之其敗,死於當勝也。夫气病也,心蒙神蔽,志恖恍惚,鬱火反甚,亂惑不止,其气散亂,頹駢變,外邪一生,內气(气火)自變也。何哉?人生於地,縣命於天,天地合气,命之係人矣。

105《太樸.子戊》2010年01月28日 星期四 06:26

   子戊

       人之所以能應四時者,天地爲之父母耶。故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月分十二。地有陰陽,象立三綱。人有陰陽,別分臟腑。天之陰陽在人,生十二經脈也。天有寒暑,人有虛實。

       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經脈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呿呤至微,秋毫在目。人生有形,勿離陰陽。天地合气,别爲九野,分爲四時。月有大小,日有短長,萬物併至,不可勝量。

       故木得金而代,火得水而減,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短,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司勝竭。故脈以此而知生死者,象也,意也。灋天地萬物之自然也。故是病則從其順逆而知救,止之道也。

       若付(髟付) 。鍼有縣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一曰治神專精。二曰飬身正气(气火)。三曰知毒藥爲眞。四曰治砭石大小。五曰知臟腑血气(气火)之診。五灋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知也。

       若付(髟付) 。灋天則地,隨時而動,龢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往獨來。

       經言:“病出有因,因成有癥,癥有數應,故名弗同也”。故言“頪以頪,頪不頪。頪乎頪,不頪乎不頪。以頪頪,以頪而頪,頪以不頪。頪是以知病也”。

       故頪之者,疴,頺(病貴)病口也。瘼,毛脱,邪客肺熱也。瘵,泥涎,赤目,氣弗運也。莘(病辛),禁,傷寒。瘻,爲髓蝕空。蒍(病爲)疦,面風,血痺。扭(病又),沛(病奰),木傷,滿氣,首,手颤不已。痡,不力,土濕病也。瘨,病肝,上癲,下水脹也。疛,曰甚風水。癈,爲甚石水。絞(病4),乃腹急。甫(病付),痀,龟背。癥,瘕,女病。痋,痺甚而肌塯摍。癉,勞。痞,結。巫(病出),爲女前。痔。爲男後。術(病朮),腦若狂。黄,之曰疸。   

       隕(病員),乃頭晕弦目。瘛,驚兒風。瘲,病兒腹癥。痵,氣不定。痁,曰赤利。痳,前難。痿,經絡弗通。瘃,寒,腫傷。弊(病畢),氣弗至於足。蹱(病童)者,脛氣足腫。癑,爲心痛,首弗傍。疧,曰氣心。喝(病及),爲陰衰而劣。辜(病古),大腹石。愜(病夾),疾包絡,舅(病叜),爲血病。癃,前不溺,足痿不步。騙(病扁),頪中風。衍(病盍),言枯痺而趺跛。癘,風惡疾。血結,生癅。

       畜陰陽寒温毒,發爲卮(病災)者,色(病炏首)者,噯(病區口)者,淺(病口中朒)者,氣(四口中一)者,張(病山吅口巫)者,善(病肉心)者,恖(病甜肉)者,結(病睾)者,醉(病甾水)者,啼(病肉火)者,卒(病屾一朋)者,斜(病口田)者,此畜以爲疾者也。申其道,治者知之也。

106太樸.子己》2010年02月02日 星期二 05:21

    子己

       “道生應,應生物;物物生變,變而生化;化而生機,機以爲治”。

       故凡刺者,必先治神專精。五臟以定,九候以備,後乃存鍼。眾脈不見,眾兇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旋於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

       至其當發,閒不容曠。手動若務,鍼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如發機。

       欲刺虛者,須其實之。欲刺實者,須其虛之。經气(气火)已至而入之,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如握猛虎,神無營於眾物。

       師言:息以龢神,志攝於靜。精之於神集彙也,導气而行矣。故致气引血,豁養身形。此導引案蹻之主也,鍼道維生之衷矣。故經病者調之以絡,絡病者調之以谿。血病者調之以經,气病者調之以穀。氣血之病也,調之於谿穀。言也,非無稽虖?言之切也,非徹嫺者莫之能矣。

       至道在微,其旨察察。至德無式,其精洞洞。合之以時,適之以變,無有之志可入無間也。無用之息神,可觝金石焉。故言唯精,神气之極至也。經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運也。絡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傳也。谿之位一百二十有五,營其筋肌也。穀之竅二百四十有奇,之所以澤其筋骨也。

       故經刺勿倚,倚則傷筋。刺之勿淵,淵則傷骨絡。刺絡勿間,間則傷肌血。刺之勿遲,遲則滯瘀存。刺谿勿直,直則傷筋肌。刺之勿定,定則失其意。穀者,去滯瀉邪之竅穴也,欲瀉則隨而迎之,欲培則濟而離之。虛以實而留之,實以虛而去之。刺直勿傷筋,刺倚勿傷肌,刺淵勿傷骨,刺斜勿傷脈,點拈探迎,隨搗提握。此鍼之道也。

107太樸.子庚》2010年02月06日 星期六 07:07

    子庚

       師曰:陰極之位,太陰之臟也。其上爲肺,其下爲脾。故太陰之陰,其病結也。則爲嬰(病嬰)爲瘤,爲病(病水火)核爲斜(病口田)痼。其陽也,爲癳爲癧,爲痞爲瘵,爲痛爲風,爲霪爲濕。

        故肺病上畜,脾之使也。脾病下積,肺之合也。脾病木搖,則胃積而死。金伐木滯,則脾積而絕。土髙則水葬,金淩而水消。气弱,滯塞而四瘀,風搖土浮,則地表漠淒。雨霪,則水勝土泛,地霪,則木鬱水蓄,爲癕爲腫。天道與人,莫不一矣。

       故積無濕而不發,濕無火而不鬱。鬱無火而病(病水火)弗生,病(病水火)無火而弗積。積無熱而不癕,癕無濕而不疽也。動多內熱,靜多病(病水火)濕。心清則病(病水火)濕風熱弗居,恖甚則眾凶來併。

        故濕勝病(病水火)至,恖勝鬱生。勞神者血灕於上,勞力者血泣於下。風勝則血泣,寒勝則骨痿。多知神虛,病之心肝。用智精竭,病之肺腎。內憂脾憊,气勝肝傷。 悲爲心賊,憂爲肺患。

       故日無息而肺心囚,夜不寐而肝腎疲。脾無靜而血瘀於脈,心無寧而脈賁,寐而多夢心血已。志識親恖,勞乎臟而害於奇帛(心一日)也。

        經言:腦者,心之陽也。胞者,肝之闕也。膽者,陽之會也。血者,營之宗也。
髓者,陰之踵也。骨者,金之晶也。肺元上支,脾之給呈。肝精上秉,腎華上萃,六陽共宗爲首也。

        心病(病水火)下合,腎元資濟,脾精通給,肺陰拱拖,肝萃以俸,六陰同會而爲胞也。繫乎消導之化,上關心神,營給陽化而爲者,膽也。營骨生血,資塊神恖,爲血母志海者髓也。承力宰形,主動扶體,幹筋負肌,力行動活者骨也。葆滌生道,澡洫臟腑,運秉生成者血也。

        故心與腦、一陰陽也,故以心名之。心者,宗中也。心與血、一陰陽也。血與骨,一陰陽也。骨與髓,一陰陽也。髓與血、一陰陽也。血與腦、一陰陽也。腦與髓、一陰陽也。是以血之病髓也,髓之病骨也,骨之病經也,經之病谿也,谿之病穀也,後之病气也。

        故皮之病太陰也,陽明應之。肉之病太陰也,少陽刑之。血之病太陰也,厥陰不作,太陽痿。血之病厥陰也,少陽不振,太陽相煎。筋之病厥陰也,少陽風靡,太陽不收,濕邪怒張。神之病少陰也,少陽怒,厥陰痿,陽明相併。上刑於天,雷電交作,爲病爲狂。下蒙於地,陰陽互错,爲癔爲鬱。

        气之病陽明也,三陰鬱,智識蒙,煩淵,熱作,气機敗散也。骨之病少陰也,太陰不給,厥陰不資,血絡不營也。

        故腦,髓,脈,膽,骨,女子胞六者以其各異其質而與臟腑共秉 ,各有其所主焉。

108《太樸.子辛》2010年02月11日 星期四 06:28

    子辛上

        經曰:經者,動气之徑也。絡者經脈之偶也。谿者經絡節持之驛也。穀者筋骨气脈經之彙也。故經有其穴,絡有其竅,谿有其脈,穀有其空是也。經,輸也。絡,注也。谿,交也。穀,合也。故經有十三,奇之有八,絡有十六,谿有十四,穀之有七。

        督之絡者,起於骶閭之角而終於椎上,自中傍開半目。左右各一十有八穴,主陽神志久疾。其穴在脊節,名曰百勞刺。

        骨之絡者,起於骶閭之翼而終於髃,兩傍各開一目,左右二十有三穴,主勞異怪。其穴在脊翼節中,名曰俠脊刺。

        膀胱足太陽之絡,起於腦中,出瘂門而終於承扶,自中傍開一叩,左右各二十有三穴,主背脇臟腑。其穴在背絫外肋横結處,名曰鈹風刺。

        膽足少陽之絡,起於風池循胛 環而下緲(月少)至股際;上自中傍開一握。其一支自五樞京門而上,循肋至鳩尾。左右各二十有五穴,主損傷勞苦。其穴在胛肋緲(月少)髂中,名曰紴腁刺。

        肺手太陰之絡,起於中府,出俞環胛而循,支者橫貫中府自經而下,絡於大腸者左右各六穴,循經前而下者九穴。主風寒時疫,癳癧勞嗽。

        肝足厥陰之絡,起於本臟,自期門循季脇端,環肋內陷上膻中,尋膈入背俞會於杼,直上者貫翳會人迎,其支自大敦循經前而上,至期門而終。上者左右各二十有六穴,下者左右各十有一穴。主氣血男女。

       心手少陰之絡,起於心中,下絡小腸。循脇而上,自極泉橫貫胛內過俞,自天宗循頸上入腦。循經前而下會於勞宮。上者九穴,下者十有七穴,主動靜血脈。

        脾足太陰之絡,起於脾中,循脇環撓經而下,回曲骨貫箕門,循膝會陰陵上,下魚至邱,環踝而散。上者十有八穴,下者十七穴,主抑鬱積滯婦腸。

  子辛下

      腎足少陰之絡,起於腎中,下絡膀胱,臍上俠少陰,侠臍而界陽明,下坤谷俠太陰。三環相交,叩叩於腹。左右各二十有四穴,至橫循經前而下跟。左右各七穴,主虛損勞弱,腰股腫脹。

        九陽之絡,起於彊間,循紋至顱厭,過耳前空關至牖、井、外髎垣,環七椎間。自間至牖各十有一穴,下者各十有七穴,主諸風神志。

       任之絡,起於承浆;下突翼中,終於下極,自中傍開一目。左右各二十有五穴,主陰血積滯。

        沖之絡,起於陰骶中,撓陰器,循气沖、腹結气海、天樞外直上至血俞脾樞,會鳩尾、自傍半目上行、挾突喉、會承漿環唇交水溝、迎香過目散腦中。左右各十有九穴,主臟腑鬱滯。其穴不內,名曰倚刺。

        陽明手大膓之絡,起與大膓;自本腑上絡肺至突端。出陽關至俞、循六陰環骨至橫端上脇。其支者自俞側直下循髎;本絡穴左右各一十有七穴,主二陰腹腰。

        胞之絡,起於腎臟,出關元中極間;上絡神闕,其支者自气海循太乙入肝,自肝循帶外下行五樞,至生气橫行生門天鍚入胞係。左右各六穴,主男女生成。其穴循經肌間,其鍼深淺以知度,故曰淵刺。

        胃之絡起於中脘,上行膻中,綻鳩端內循而環,歴章門,至太乙入胃係。左右各十穴,主反胃嗝噫食不下。

        六陰之絡起於气俞,循髎側至會陽,歴四俞至關俞,循髂脊內緣至二沖上,下循會陰,貫气水穴間。左右各十有八穴,本經有八。主癃閉,瘕疝,痿痺,血气(气火)諸疾。其穴去經皆五分臀肌中,名曰颰腱刺。

        絡者,網也。絡於十二經,合其經脈筋肌者也。經之爲幹,絡之爲枝,谿之爲莖,穀之爲葉。本爲一元之體也,運用豈有二般?故經之所以通滯者也,絡之所以消積者也;谿之所以袪瘀者也,穀之所以化气(气火)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109《太華.丑甲》2010年02月20日 星期六 06:45

   太華  丑甲


       經曰:天地陰陽,環之無端。倂而變化,陰陽更異。更虛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內外,所從不同。故病之異名也。

       故陽者天气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而陰道虛。陽道虚,而陰道易。其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之受,則入六府,陰之受,則入五臟。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起臥,上爲喘逆,下爲煩熱。入五臟則气滿閉塞,下爲飱泄,久爲腸澼。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陽受風气,陰受濕氣。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循臂至指端。陽气從手上行至頭,而下循至足端。

       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故曰四肢皆稟气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爲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气,气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气以生,故不用焉。

        故脾不主乎蝕,而主乎土也。故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時後十有八日寄以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臟者,常著於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灋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故脾之與胃,以膜相連,而能行其津液者也。足太陰者,三陰也。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爲之納化,行气於三陽,臟腑皆因其經,而受气於陽明矣。

       故爲胃行其津液者,調衡四肢也。四肢不得稟水穀气,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气以生,故不用也。

110《太華.丑乙》2010年02月24日 星期三 06:56

  丑乙

    經言;“谿者,循諸肌理者也。

    故谿十有四。谷者,儲气潤節,利乎行止者也,故穀有七”。

    “十四谿者,肌肉筋經之隙也,尺脛,肱股,腰渺(月少),脊頸肌分肉腠及經絡諸穴。谷者,气節之會也,部有七。踝,腕,肘尺,肘肱,膝脛,膝股,少腹之下極”。

    是以上治上者,胷病刺其尺寸。下治下者,腹病尋其脛趾。

    气之滯上治下,下治上。

    血之瘀下治上,上治下。

    臟刺筋骨,腑刺肌理。內刺筋肌,外刺皮肉。疼刺跰拇,痛尋尺脛。

    故遠不及近,膺脇外以自治,近不濟近,臟腑諸以求末。

    何也?標本之不自已也。本之生也,末之須也。末之須者,根之源也。

    故治者,天地之微毫也,天地自然者,醫道之榜模矣。

    師言:經絡谿谷者,葆營滌治之源也。

    “頪以頪,不頪以頪,以頪不頪。頪分頪,不頪別頪,不頪自頪”。

    析以分明,其道察察;知以合虛,其道蕩蕩。

    臟腑骨節,百骸九竅,大小一也,五色五氣,雖微皆偹。故以常知,是謂得道矣。

111《太華.丑丙》上2010年03月01日 星期一 07:40

     丑丙上

        經言;夫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可愈也。其南北風土之異,乾濕飲食之不同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以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濵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使人熱中,鹽鹹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疎理,其病皆爲癰痬。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彊。其民不衣而褐薦,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閉藏之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勝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嚐酸而食胕,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痺,其治宜微鍼。故九鍼者,亦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衆,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案蹻。故導引案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沯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知病以施治,治以病之所及也。故治異而病癒者,得病之情,而知治之大體也。      

        經曰:“嘗聞上古之治,惟其移精變气也,亦可祝由而已”。今之治,毒藥治其內,鍼石治其外。有愈有不愈者,非其治之剝也,乃欲不欲之所致也。

      “往古者,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暑。陰居以避暑,陽居以拒寒。內無眷慕之纍,外無伸官之形。此恬澹之際,邪不能深入也”。故可移精變气,祝由而已。

        今之人也,無毒藥、不能治其內,無鍼石、不能治其外者何也?因之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夫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昔,內至五臟骨髓,外傷孔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藥石其效微矣。

       故臨病人,觀生死,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病無不治矣。故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玅,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知常矣。夫色脈之變化,止應四時,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

112《太華.丑丙》下2010年03月06日 星期六 10:45

   丑丙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爇,以去八風五痺之病。何謂八風耶?夫風從東方,其傷人外侵筋而內淩肝膽,故曰嬰兒風。

       風從東南,其傷人外在肌而內侵胃,故曰弱人風。

       風從南方,其傷人外在脈而內舍心,故曰天弱風。

       風從西南,其傷人外在肉而內舍脾,故曰謀有風。

       風從西方,其傷人外浸皮而內瘀肺,故曰大剛風。

       風從西北,其傷人外在手太陽脈,而內傷小腸,故曰亢(云气结上)折風。

       風從北方,其傷人外在胃而內傷腎,故曰大剛風。

       風從東北,其傷人外腋脇而內大腸,故曰卑(溼气凝下)兇風。

       謂五痺者,春甲乙,其傷筋也。夏丙丁,其傷脈也。秋庚辛,其傷皮也。冬壬癸,其傷骨也。中戊己,蒸水其傷肉,傷於風火寒濕邪者痺也。

       故湯液十日未可已,則治以糾(草頭点捺)節(草頭点撇),杵(草頭午)篤(艾四點水)榔(草頭雙下框中竪)壮(草頭雙上框竪),葫(草頭口小右點)脯(草頭口小左右點)土(草頭峊土)株(草頭吕下四滴水),知(草頭右框)遭(草頭口内上下框)启(草頭口内人口一)憟(草頭厶下木)帳(草頭上框),根荄之屬。本末爲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爲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何也?不明色脈之要,不審四時六合之紀,不度抉灋也。
“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反之,逆從倒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故曰去故就新,乃得眞人。治之道一,則之至極; 一者,因得之。閉戶塞牖,繫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經言:五土有異,物生各天。故一物之異於南北,湯液醪醴豈同。是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頑,稻薪者堅。何以然哉?此得天地之龢,高下之宜,剛柔之意也。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從來悠悠,鴻蒙及光,積微至於巨也。

113《太華.丑丁》2010年03月13日 星期六 07:57

     丑丁

    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雖有湯液醪醴,而勿用者,動靜合常而未有爻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天眞濛濛,邪氣時至,則服之萬全。

    當此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燔砭鍼艾,以治其外,方全其功矣。以其形弊血濅而功不力者,神不使也。
夫鍼石之道,在乎專精而神一。若乎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也。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尚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气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猄,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鍼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灋,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聲音、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曰‘病爲本,工爲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臟陽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气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气拒於內,而形施於外也。當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以布。疎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114太華.丑戊》2010年03月18日 星期四 06:48

      丑戊

       師曰:心慧神明,則洞察無微。睛明耳聰,則意至無間。故望者,觀其色理也。色之爲神爲气,理之爲志爲榮。

       故言眉皺破印,無根交眉,唇舌青紫者,心病也。

       眉顴骨高,瘦人筋現,眼赤多脈,準無肉,頸多筋者,肝陰病也。面唇青黃,疲憊乏力;顏無澤而青,脾虛也。

       青中黃澤者,虛而濕也。無澤而多紅黃者,濕熱也。唇黑綠者,虛寒也;唇生白粘,青烏及表者,濕熱厭食也。赤而紅者。屙血癥也。

       口嗅結气,腹痛筋縮者,脾絶也。準頭赤,顴潮熱,肺火也。

       顴色黯,寒也。覺而咳,心中煩悶者,風熱也。寐而咳,呼吸嘯嘯,寒喘也,此肺兆耳。

       魚黯、廳中烏赤,面若煙塵,青枯無澤,耳垢足腫,面浮堊白,腎之病也。

       夫望之道,瞬間之事也。視不可得者,剝之過也。故山根陷則腰腿多病。根加青脈,則足痿腳傷。根若蜂腰削如劍,非痺則折。身枯面堊須髪白,骨痛筋痿。年夀若折手骨傷,青紅有別。壽上黯斑,血瘀之徵。青瘀黑漬,衄衂便漏。目露四白聲嘶,中血之徵。面暗黃而色滯,下血不已。年夀及面青暗,陰虛而寒。紅黃而汗,心中不居,陰虛濕熱。面塵毛憟音淺,陽虛暨寒傷陰經耶。

       耳無輪廓,水土不足。削薄低小,營衛不良。形枯色焦,其耳必聾。山無根而鼻曲,腰腎不利。姦陷框大,眉濃壓眼,與面不稱者,目必不常。有睛無白,色靄性僻,行止不定。神光暴露,面如赤丹者,非夭則折。面青無光如塵似炭,青黃而光澤,非水患則二蠱。框暗無神,眉重壓眼者,陽虛陰歛;面光色若桃花,定爲陽虛陰勝。是以天性無常,气化色異。病之未形,气色先易。

       故曰困口鎖喉,撮口吻掀,面綠令琁,是爲噎嗝。兩顴微紅,光澤如脂者,命門火洩。黃白無澤,目下青暗,腎虛之洩也。夀堂兩顴,烏暗無澤,色易無常,眸光閃異者,邪怪之癥也。闘眼鷄睛,險驚風踨。紋理點色,各有所主,五色五方,參鑒生尅。至神罔象,至道無方。面手及足,三才交功。則不失望診之道矣。

       經言;“善察於常者,洞乎道。善聞於天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有合於今。善觀於微者,進於德。善利於人者,同乎情。善言人者,有厭於己。善功業者,忘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且夫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用之發蒙解惑者,宣也,非正治之道。

       治之道在明。見於目而明陰陽,聞於耳而知陳新。問病人而知虛實,案其脈而知表裏。以陰陽而知寒熱,施之治矣。

115《太華.丑己》2010年03月22日 星期一 05:53

    丑己

       經脈流行不止,周環不息。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气弗,故卒而痛,痺而痛也。

       其有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息者。或痛甚而不可案者,或案之而痛止者。或案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脇肋輿少腹相引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饅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

       凡此諸痛,名不同形者何也?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輿炅气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案也。寒氣稽留,炅气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气亂,故痛甚而不可案也。

       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案之則血气散,故案之痛止矣。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案之不能及,故案之無益也。

       寒氣客於沖脈,沖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气因之衝,故喘動應手矣。

       寒氣客於背脊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案之則熱气至,熱气至則痛止矣。

       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其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脇肋與少腹相引痛矣。厥陰之气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寒氣客於小膓膜原之間,血絡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其稽留不得行,故昔宿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洩而陰氣竭,陽气未入,故奕卒然痛死而不知人。气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迎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熱气留於小腸,則膓中痛,癉熱焦渴,則大腸堅乾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師言:言可知意也,謂可知者也,視而不可見,何知也?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爲熱,白爲寒,青黑爲痛,即視之可見者也。視其可見之脈堅,而血气陷下者,背可捫而得也。

       故言:百病生於气也,怒則气上,喜則气緩,悲則气消,恐則气下,寒則气收,炅則气洩,驚則气亂,勞則气耗,恖則气結,九气不同,故有所主矣。故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曰气上矣。

       喜則志龢气逹,榮衛通利,故气緩矣。悲則心繫急,肺布葉舉,而焦上不通,榮衛不散,熱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气還,還則上焦脹,故气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正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交通,營從汗泄,故气泄矣。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气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气耗矣。恖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气留而弗行,故气結矣。

       師言:知其病之所以生,則明其所治矣。不知其病之所以生,如瞽者在衢,揣之無端矣。若濕寒下,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病之原始原生,標本表裏弗知,治由何入之哉?故經言其診癥之辧者,乃臨病見析之道也。

       一病之癥,因人而有異。一物之用,因情而多寡。惟有病者,非精悉者難明矣。

       故陰氣少,陽气勝之,則體非常溫,內非常熱,恍喜惚憂,瞬瞋瞬說,爲之煩滿。

       陽气少,陰氣有餘,則身寒如水中出,憟憟滲骨,皮如焫炮,乃爲痺也。其自天常得者悸悸,內因致者茫茫。有非中寒,中非有寒,乃寒從陰陽之變化,而由中自生也。

116《太華.丑庚》2010年03月25日 星期四 06:40

    丑庚

       經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灸如火者;陽氣虛,陰气盛也。四肢者,陽也。兩陰相得,而陽氣虛少,少徐血不能濟而壅生盛火。而陽獨治者,不能生長矣,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灸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肉爍者,經末支絡阻也。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憟者;是人衡腎氣彊勝。以水爲事,太陽气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憟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憟,病名曰骨痺,是人當攣節也。

       病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其榮气虛,衛气實也。榮气虛則不仁,衛气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其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人有逆气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臟使然哉?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故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盤气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龢則臥不得安,此之謂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者也。

       腎者,水臟也,其主津液,主臥與喘者也。夫腎膀胱者,水也。脾胃者,土也。土無水則死,水多則敗。故膀胱之與胃,若田之與渠。脾之與腎,若山之與谿。山無谿而不通,田無溝而不暢矣。

       師言:精乎望气者,知之於未有。專於察色者,治之於未來。五臟雖內,其華外現而爲色。六腑爲海,其精發揮而爲气。故言色者,精之所注也。气者,神之所化,誠不欺也。色之所見,神會者稀。气之隱現,意會者少。故見之方隅,得者萬一,此之謂也。

117太華.丑辛》2010年03月28日 星期日 06:25

   丑辛

       夫“色者,血脈之象也;皮膚者,衛氣之象也;榮枯者,津液之象也”。得气謂生,气少曰滯,气衰曰死。何謂也?曰清,曰活,曰蘊是也。

       夫色者,得神謂生。少神謂衰,無神曰死。何據焉?一曰龢,二曰宣,三曰潤是也。以我而言,則神清爲要,气恬次之,靜專爲一所以宰矣。

       天之色蒼,地之色黃。蒼中清爲有神,蒼中陽龢曰气(气火)正。黃活蘊气謂有神,黃潤不濕曰有气。

       東方木之色青,青黃而光澤爲有气,龢而存气,是有神矣。

       南方火之色赤,赤黃蘊气(气火)爲有神,活而清潤,乃有气(气火)。

       西方金之色白,白黃潤蘊爲有神,光龢靈秀,謂正气(气火)。

       北方水之色黑,黑黃淡活爲有神,潤澤光龢,是有气,此神气之辧矣。

       經曰:“古之欲知醫道者,從師而已。今則不同,誦而頗能知解。解之而未能別,別之而末能明,明之而未能彰矣。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如是而已矣。

       故師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酲之以醞釀,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轍於二皇也。俾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裏,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溯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以教之衆庻,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爲寶。

       以形言也,三陽天爲業,上下無常合而病至,偏害陰陽。偏害陰陽者,陰陽之獨至也。獨至之陽,三陽倂至也。倂至如風雨,上爲巔疾,下爲漏病。外無期,內無正,不中經紀。診無上下,以之書別。疵疎愈者,未明而志不一也”。

118《太華.丑壬》2010年03月31日 星期三 06:54

   丑壬

       且夫三陽者,至陽也。積倂則爲驚,病起疾風,至如礔礰,九竅皆塞。陽气滂溢,乾噓喉塞。倂於陰也,則上下無常,薄爲膓澼。夫三陽窒心,坐不得起,臥者便身全,亡陽之病。

       且以知天下,別陰陽,應四時,合五行。則陽之道盡其玅,陰道彰其理,與至道一矣。其有彊拊一知,不與道一,不失此時者,微知道惑矣。

       嘗若病傷五臟,筋骨以消。其有未明者,陰陽不別,表裏不知,何其愈哉?是世主學盡矣。腎且絕,惋惋嘭嘭,目暮。從容不出,人事不殷,理一矣。

       經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爲臌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矣。或有復發者,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气聚於腹也。

       有病胷脇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其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其治之以烏鰂骨,藘茹二物倂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爲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傷中及傷肝也。

       有病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根。名日伏粱;伏粱者,其裏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以切案之致死。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俠胃脘內癰。此久病而痼也,非若豁以治者,不可爲也。人之畏若刃也,如畏妖異毒蠆矣,故難治。

       其居臍上爲逆,居臍下爲從。上爲逆,清散之,谿谷其手臂刺之。下爲從,温龢以消之,勿動亟奪。譣若在,其燔刺以疾,灋當命中其病,已矣。                                                                                                                                          

       夫若熱中消中,不可與高梁芳艸石藥。石藥發瘨,芳艸發狂。其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髙粱,是不合其心;芳艸石藥,是病不愈也。大芳艸之气美,石藥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堅勁,故非緩心龢人,不可以服此二者矣。

       是歎熱气慓悍,藥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其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減,甚更諡,諡不治。有病膺腫者,頸痛胷滿腹脹,名曰厥逆。其灸之則瘖,石之則狂,須其气幷,乃可治也。

       夫陽气重上,炙之則陽气入陰,入則瘖。石之則陽气虛,虛則狂。須重气倂而治之,方可使全。知重身之且生者,乃身有病而無邪脈也。病熱有所痛;夫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頭與腹;乃瘨脹而頭痛也。

119太華.丑癸》2010年04月03日 星期六 06:50

   丑癸

       經言:人病胃脘癰者,診此當候胃之動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爲癰也。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乃臟有所傷也。臟有所傷,則其气精血無所歸倚,而臥不安也。及气精血脈之有所歸寄,則臥安也。故人不能縣其病也。縣者,志知之不歸,心爲所繫矣。

       人之不能偃臥者,肺气之塞弗通也。肺者:臟之蓋也。其空而虛,气佈而橐龠,痞滿則偃臥不能也。
人之不能步,步則喘急少气(气火)者,肺極寒而多病(病水火)气盛也。肺气盛則脈大,脈大則熱,熱則病(病水火)盛气少,病(病水火)盛气少則動步不能矣。

       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者,其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也。左脈浮而遲,此道四時也。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何以言之也?其少陰脈者,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爲之病,故腎爲腰痛之病也。有病頸癰者,或砭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眞安在?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气之息者,宜以鍼開除去之。

       夫气盛血聚者,宜砭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有病怒狂者,其病生於陽也。陽气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若符(髟付)、陽明者,常動者也。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侯也。治之則奪其食,即已。
夫食之入於陰,長气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生鐵落爲飲,夫生鐵落者,下气疾也。

       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气(气火)者,病名曰酒風。治之則以澤瀉朮各十分,鹿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爲後飯,已矣。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竒職(恒去下横)者,气竒病也。所謂竒者,使竒病不得以四時死也。職(恒去下横)者,得以四時死也。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120《太華.丑癸甲》2010年04月06日 星期二 05:22

    丑癸甲

       《上經、病熱》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脉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曰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夫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夫太陽主气,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爲表裏,故得熱上從之,從之則厥也。其治,則表裏刺之,以瀉陽補陰,飲之服湯,已。

       勞風者,灋在肺下。其爲病也,使人彊上冥視。唾出若有温病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爲汗衰。狂言不能食,其病曰陰陽交。交者,死也。所以汗出,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气(气火)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涕,惡風而振寒,此爲勞風之病。以救俛仰,太陽引精者,三日。中者,候之五日。不精者,七日。欬出青黄若涕,其状如膿,大如弹丸,從口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有病腎風者:面胕痝然,壅害於言。實可刺,虚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病必至。至必少气(气火),身時熱。時熱從胷、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黄。自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欬,病名曰風水。刺以足少陰厥陰,六陰之絡會,三日知,十日已。

       夫邪之所湊,其气必虚。陰虚者,陽必湊之。故少气(气火)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龢也。正偃則欬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气者,微腫先見於盯也。夫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眞气上逆,故口苦舌乾。卧不得正偃,正偃則欬出清水也。

       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則驚,驚則欬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气火)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21《太常.寅甲》上 2010年04月09日 星期五 07:16

      太 常  寅甲    上

       師曰:“以常觀常也,莫若索常而知常”。夫气也,‘動之無常,入之無間’。形無形,因其形而居,居謂之活。合之木芸而茂,合之火靈而不息,合之金氳剛與柔,合之水動而不竭,合之土生物不已。故望者,重乎气之龢寡,而判其死生也。

       夫水也,動而有形,騰之潸潸。蘊於物,生而不已,全諸有形。合木蕤,與火韌,入金靈,龢土生,爲生物之元始。形其無則枯,色其無則死。故望形者,得其虛實也。望乎形,知於心,是謂先得。
觀色知憂喜,見形明咎病。四時有常,寒熱獨異。南北兩亟,東西不一。气色聚散,禍福之根。晦明消長,忻吝之苗也。

       故曰:知常,治之本。知道,理之根。恒無不明者,可見常有。是故不著者,無以知道也。
治之本在乎診,無診安知其病。診之要乎平常,平常不察,奚得其眞哉。

       經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者,,胞之絡脈厥也。胞之絡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治無功也,當十月復。

       刺灋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其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鑱石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洩之,洩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有病脇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者,病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之爲,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人有身體髀股(骨行)皆脹,環臍而痛者,病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气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育之原。病在臍下也,故環臍而痛矣。不可動之,動之爲水溺之病也。

       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者;此所謂疹筋也。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人有頭痛,以數歳不已者;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爲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者,名曰厥逆也。

       人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癉。此爲五氣之溢也。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爲之行其精气(气火),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是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气上溢,轉爲消水甘渴。治之以蘭,除陳气也。

       人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取陽陵泉,愈。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爲之使。是人也,數謀慮不決。故瞻虛气上溢,而口爲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122太常.寅甲》下2010年04月11日 星期日 06:56

          太常.寅甲下

       人有病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亦有臟寒者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髪者,此不足也。因是也,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气有餘也。二不足者,亦陰陽之气病不足也。分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人生有病巔疾者,一名曰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气上而不下,精气(气火)並居,故令子發爲巔疾也。

       人有病癇者,一名熱煎腦厥。此其二陽熱蒸,心肺气亢而涎漬後顛,名之曰癇也。

       人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形不瘦,不能食,食而少者,名爲腎風。其病生於腎故也。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也,心气(气火)痿者死。

       經言:痎瘧皆生於風。其畜作有時者,病不久也。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僳鼓頷,腰脊俱痛。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者。故是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陽倂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虛,則寒憟鼓頷也。

       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
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气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榮气(气火)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疎,腠理開。因得秋气,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稼舍於皮膚之內,與衛倂居。

       衛气(气火)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气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矣。其作日晏輿日早者,乃其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也。衛气(气火)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期月,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

       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肯內,注之丫伏膂之脈。其气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臟,橫連募厚也。其道遠,其气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气(气火)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夫衛气(气火)者;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气(气火)日下一節,其气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發者,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

      故邪中於頭項者,气當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气當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气當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气當至手足而病矣。衛气(气火)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气(气火)之所發,必間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123《太常.寅乙》2010年04月14日 星期三 05:21

    寅乙

       夫風之與瘧也,相似而同頪。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也。是風气留其處,故常在。瘧气留經絡,沉以內薄。故衛气(气火)應,乃作。

       瘧先寒而後熱者,夏因傷之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遇夏气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

       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气之剛者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先熱而後寒者,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者也。亦以時作,名日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气獨發;則少气(气火)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爲有餘,寒爲不足。

       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其及熱,冰北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頪。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方己矣。奚之?

       經言:無刺熇熇之气,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爲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气倂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衛無气,故先寒憟也。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輿陰復倂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也。

       夫瘧气者,幷於陽則陽勝,幷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厭气不常也,病極則復至。

       夫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之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畸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

       夫瘧之未發也,陰未幷陽,陽未幷陰,因而調之,眞气乃安,邪氣乃亡。故而不能治其已發,爲其氣逆也。

       夫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未始也。陽已傷,陰從之。

       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眞往,而未得幷者也。體藏瘧气而不發者,必更盛更虛,當气之所在也。

       病在陽,則熱而脈躁。病在陰,當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气(气火)相離。故病得休,衛气(气火)集,則復病也。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者,或渴或不渴者,奚故?其間日者,邪氣於衛气(气火)客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

       瘧者:陰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也。故言夏傷於暑,秋必病瘧,此其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冬病者寒不甚。其以春病者悪風,夏病者多汗焉。大病溫瘧輿寒瘧,而皆得其應時,發有所勝也。

       故溫瘧者,得之於冬,中於風。寒氣藏於腎,舍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气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先從內出之於外也。

       病舍於髓,其病發,而淫之於脈也。此其人有所不同,病有所異。病之發也,亦自有其序矣。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其衰也,則气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者,名白溫瘧。

       其有癉瘧者,肺素有熱,气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气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之。發則陽气盛,盛而不衰,則其病矣,其气不及於陰。

       故但熱而不寒,气內藏於心。而外也,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

124太常.寅丙》2010年04月17日 星期六 10:35

    寅丙

       師言:‘病之有常,而常不常’;‘常不常之病,則病頪而廣繁焉’。故曰寒爲萬悪之端。

       若符(髟付)。風之害人,其來微,其過大。其內動者肝,傷者筋,淫者血,客於心而勝於脾。風其幷,則所主異矣,故曰:“風爲百病之始”。夫寒之害人,其來憟,其傷甚;其內動於胃,入乎腎,客乎血眽。故內其傷脾,其外害腎。

       夫濕之害人,其來緩,其禍久。其內動於脾,其傷者肉。其勝於腎,傷乎骨。故“濕者,百鬱之根也”。故曰風從天,寒從地,濕從人。‘濕熱倂而爲暑,復倂風爲之火。濕火倂而爲病(病水火),濕鬱風動而生燥’。“病可病,不病可病。可病病,非可病病。病病也,不病病也,病不病而病也,不病病而病也,此病之源”也。

       言之婦人也,天癸也,胎孕也,產也。天癸者,月癸也,常則時。亦有間月,時,間時,年,間年,三年以上曰癸隱者,亦常也。至痛多寒少熱,後重满逆,多濕多氣。黑者,凝者,爲瘀。少者,淡者血少。焦腐爲熱,臭泥爲寒,解辛者,常也。

       寒者,萴,藥,藭,桂,苷,薑,棗,適而當之,汤爲之,已矣。

       熱者,茈菳莫藍,苩,草,樲,英,斜(草頭血),蘜,適而當之,汤爲之,己矣。

       不月者,筆(巾蓖),蠐,蛭,蚖,藛,苶,草,義(草頭點撇),解(草頭點捺),藭。萴桂茮英,楛菳藛菌,適其寒熱,汤爲之,已矣。

       出髛(尸八冃)膏汙:風寒濕熱燥,客淫鬱下也,豕毛膏之,朮,茈,解(草頭點捺),義(草頭點撇),偌(草右框),煎(草頭又四點),杵(草頭午),噴(草頭吕四點),莊(草頭阜士),頪用之,已矣。

       致乎治,其申无域。故“方有明,成物應,應通物,物秉形,形存味,味化气(气火),气(气火)歸化,味歸形,形同質,其用眞。形有屬,質有歸,味有方,气(气火)有合,色有象,象歸乎用。道生變,變生化,化生氣。變同標,化同根,氣同本,揆度以適,是爲神明,用而功也”。

       故曰:“頪以頪,頪不頪也。以頪頪,以頪而頪,頪以不頪。頪頪也,不頪頪也。頪乎頪,頪乎不頪。夫不頪頪以頪,以頪頪而頪者”;‘別乎表裏,察乎浮沉,頪乎陰陽,別於虛實者’也。

        “不頪頪以頪者;頪分以形之,形形而形,形中形形,形不形之形,不形頪之以形”;‘分揆之,以度之,任奇之,用帕(恒去下横)之。度以規,量以矩,約以權,解以衡者’也。

        “形頪形以辧也;辧乎不辧,不辧以辧,辧不辧辧,不辧辧辧,辧其辧辧,辧辧其辧”;‘方異南北,氣異東西,髙下有别,乾濕兩因,度有所差,氣有所不同寅,故頪形頪以辧析者,以爲治之剛要矣’。故吳楚之地,其人身弱,而其神爍。趙齊之方,其人神憊身大,此方之異也。

125太常.寅丁》2010年04月21日 星期三 06:48

    寅丁

       經言: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喝暍然。熱止汗出,內悶外憟;難己,刺郤中出血。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亦(人亦)。寒不堪,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俠歧間。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待其過,刺足陽明跗上。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甚則善嘔,嘔已乃衰。衰乃即取之俞,踝歧之分。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已則刺踝後,少陰肉際,陽明之絡。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非癃也,意恐懼,而气不足,腹中唈唈。刺足厥陰之趾,陰股。

        肺之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視者。刺手太陰絡,陽明歧間。

       心之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則熱,刺手少陰鋭骨端。

       肝之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少精神,其狀若尸者。刺足厥陰之踝歧,見血。

       脾之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嗚,嗚已汗出。刺足太陰下踝。

       腎之瘧者,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弗宛轉,大便難。白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陽踝下,少陰之踝上。

       胃瘧者,從且病也,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瘧發身方熱,刺跗足動脈,陶其空,出其血,立寒。

       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皆出其血。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傍伍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刺指井。瘧脈滿急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於血也。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鍼。

       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舌下兩脈者,廉泉也。不己,刺郤中盛經出血。又刺項已下俠脊者必已。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先頭背痛者,先刺項及的傍。先腰脊痛者,先刺郤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出血。先足脛痠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

       風瘧發則汗出悪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骨行)痠痛甚,案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絕骨出血,立已。

       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溫瘧汗不出,爲五十九刺。

126《太常.寅戊》2010年04月24日 星期六 05:42

     寅戊

        師言:刺之道在衷悃悃,經直,絡倚,可以通也。谿淺,谷深,可以宣也,拈轉提揷,可以活也。迎隨開闔,可以益損也。

       經曰:皮毛肺也,血脈心也。筋膜肝也,肌肉脾也。骨髓腎,此五臟之所以主者也。故肺風緃熱葉燥,則皮毛虛弱。薄著,則生痿躄也。心風緃气熱而束,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緃而不任地也。肝風緃气熱脈鬱,則膽洩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爲筋痿。脾風緃气熱膋肓焦,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爲肉痿。腎風緃气熱膏膜痺,膏膜痺則腰脊不利,骨枯而髓減,發爲骨痿。

       《上經.胃能》曰,“胃者,倉也,其器四門。包橐而上者,繫於賁門。經橐而經者,幽門。經冏而出其藏汙者,日蘭門。胃褶繴囊而會脾部者,曰關門”。故曰賁納而幽授,蘭蟲而關汙。賁傷怒而蘭傷惊恐,幽害頻食而關散在毒。賁主嗌气,蘭害促急。幽畏憂而惰思,關門僵於好食。

       食,生之資爾。用,命之龢也。適能致活,過可致死。饑餓則命無根,足食則望臃鬱。故傷怒而賁亂氣如矢,食不下則死。傷憂而幽不禁,胃絕而終。傷好食而衛氣臃,蠱則營奪。

       故病气,刺巨闕三里,去少商商陽血,不愈,複刺之,已。

       脘痛刺合谷中脘巨虚,出大止次止血,不愈複刺之,已。

       涎蠱刺三間水章門承山,出次止小止血,不愈複刺之,已。

        師言:刺之道在衷悃悃,經直,絡倚,可以通也。谿淺,谷深,可以宣也,拈轉提揷,可以活也。迎隨開闔,可以益損也。

       經言:肺者,臟之長也,爲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嗚,嗚則臟表葉熱而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爲痿躄’,此之謂也。其病(病水火)涎太過也。下經曰:‘膺如擠壓,逆病(病水火)鬱漬。則爲肺痿’。

       悲哀大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气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漫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爲肌痺,傳爲脈痿’。

       恖慮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爲筋痿。及爲白淫,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故下經曰:‘熱風結肝不去,則筋緃而痿’。

       有漸於濕以水爲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發爲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127《太常.寅己》2010年04月27日 星期二 05:51

    寅己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气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爲骨痿。故《下經.病熱》曰:‘骨痿者,生勞熱也’。

        經曰:肺熱者,色白而毛髪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青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下經曰:‘痿者,治以陽明,已’。何也?陽明者,臟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谿穀,與陽明合與宗筋。陰陽之縂,宗筋之會。會於气街,而陽明爲長。背屬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緃,帶脈不引。故足痿之,而不用也。治之宜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龢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用之,則病已矣。

       上經曰:‘痿者爲熱、病上,厥者爲寒、病下。熱從風,寒從濕。風行上,濕行下’。故陽气衰於下,則爲熱厥。夫陽气者,起於足五趾之表也。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足心,故陽气勝下,則足心熱滿也。

       夫寒厥者,陰氣起於五趾之裏。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故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春夏,則陽气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气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爲所用。下气上爭不能復,精气(气火)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气因所中,陽气衰,不能滲其經絡。陽气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爲之寒也。

       酒之入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者,爲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气入,陽气入,則胃不龢。胃不龢,則精气(气火)竭,精气(气火)竭,則不營其四肢也。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气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气於穀气相薄,熱盛於中。故熱偏於身,內熱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腎氣有衰,陽气獨勝,故手足爲之熱也。

128《太常.寅庚》2010年05月01日 星期六 06:05

   寅庚

       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人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若是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滿脹。陽气盛於上,則下气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气亂,陽气亂則不知人也。

       經曰:太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爲咰僕。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少陽之厥,則暴聾頬腫而熱。脇痛,(骨行)不可以運。太陰之厥,則腹滿(月眞)脹後不利。

       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骨行)內熱。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太陰厥逆,(骨行)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語,藝治病者。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陽厥逆,僵撲嘔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陽明厥逆,喘欬身熱。善驚衄嘔血,治主病者。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欬。善嘔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手陽明厥逆,發喉痺。嗌腫痓,治主病者。

       師言:痿厥者,厥逆者,皆風病(病水火)濕熱寒燥之霪於臟腑經絡也。其微及甚,癥之不一。其人及地,治之有別。故南地多濕多熱,北地多風多寒。西地多病(病水火)多燥,東地多濕多霪也,此其地候之所臨矣。是以上工之治,先知其方也。

129《太常.寅辛》2010年05月04日 星期二 06:20

        寅辛

       是以‘大匠拊常。拊常者,知其處,知其人,知天時也。洞其理,洞其變,洞其機也。今反其常,而弗知處;欲有爲,而內外失寵。故寒熱襲而病生矣。以方治方者,尚也。知人而未知方,以方者,非良工也’。

       《上經.食記》曰:‘合人形,以灋四時。頪陰陽,以推五行之季紀’。 金木水火土,更貴更賤,以知生死。以決成敗,定五臟气(气火)。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肝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屬木。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心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屬火。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屬土。脾苦濕,急食苦以泄之。肺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屬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屬水。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下經、時治》曰:病肝,愈在夏。夏弗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愈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以酸瀉之。

       病心,愈在長夏。長夏弗愈,甚於秋。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温食,熱衣,心病,愈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耎,急食鹹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病脾,愈在秋。秋弗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温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愈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苦以瀉之,甘以補之。

       病肺,愈在冬。冬弗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愈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酸以補之,辛以瀉之。

       病腎,愈在春。春弗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焥熱食,温灸衣。腎病,愈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苦以補之,鹹以瀉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麻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李韭梅皆酸。肺色白,宜食辛,麥羊肉杏薤皆辛。脾色黄,宜食鹹,大豆豕肉粟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苦,黄黍雞肉桃葱黑豆皆苦。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耎。毒藥攻邪,土艸平濟。五穀爲飬,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臟,病隨五味之所冝矣。規之其病,治之以味,用從心始,方爲病來也。

130太常.寅壬》2010年05月08日 星期六 06:18

   寅壬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生死之期也。

       《下經.灋刺》曰:肝病者,两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經,厥陰舆少陽。不已,取其絡,通其谿谷,已。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聡,颊腫。取其經,厥陰與少陽出血。不已,疎其絡,瀉其谿谷,已矣。

       心病者,胷中痛,脇支满,脇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内痛。虚則胷腹大,脇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及舌下出血。不已,刺其絡,通其谿谷,已。其變病,刺郄中、少陰太陽絡俞各出血,已矣。

       脾病者,眇眇身重,肌肉解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則腹滿膓鳴,飱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及少陰腎出血,已。不已,刺其絡,補其谿谷,已。其積者,少食而肥,中满離腹,肌肉痠痛,曲伸無力。取其經,太陰陽明。土敗於濕;濕者:水不利也,取少陰腎刺之。不已,瀉其太陰陽明,少陰腎之絡。疎其谿谷,已矣。

       肺病者,喘欬逆气,肩背彊痛,汗出(尸兀兀)尻,陰股膝攣,髀腨胻足皆痛。虚則少气(气火),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太陰陽明,及足太陽外厥陰内出血,已。不已,刺其絡中愈,温疎其谿谷,已矣。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吭身重,寢則冒汗,汗出憎風。虚則胷中满悶痛,大小腹痛,厥意不樂,仰卧气厥。取其經,少陰太陽出血,已。不已,瀉其絡及厥陰六陰絡中微血;通其谿,疎其谷。一刺下,復刺已矣。

131《太常.寅癸》2010年05月11日 星期二 06:45

    寅癸

       《上經.寒氣》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腎移寒於肝,癰腫少气(气火)。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肝移寒於心,狂亂膈中。心移寒於脾,脹满血不支。脾移寒於肺,喘满癳癧。肺移寒於腎,精敗腎枯,骨酥而痛。

       亦有心移寒於肺,肺爍消。肺爍消者,飲一漫二,死,不治。

       脾移寒於腎,爲涌水。涌水者,案腹不堅,水气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裏漿,水之病也。

       肺移寒於肝,風沫消。風沫消者,腹水如鼓,脇背脹痛。面垢而青,腹若駝脊者,死,不治。

       肝移寒於脾,膋疲消。膋疲消者,消之極者也。治無功,不治,則死矣。

       腎移寒於心,膏續消。膏續消者,急氣逆,寒熱動作皆喘。面紫青,皮剥者,死,不治。

       脾移熱於肝,則爲驚衄。肝移熱於心,血怒。死,不治。

       心移熱於肺,傳爲隔燥消。肺移熱於腎,傅爲柔痓。

       腎移熱於脾,傳爲虚損膓澼。死,不可治。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膓,膈膓不便,上爲口糜。

       小膓移熱於大膓,虙瘕曰沉。

       大膓移熱於胃,善食瘦爍,謂之食亦。

       胃移熱於膽,積消食亦。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

       鼻淵者,濁涕不止,滯塞弗通也。熱者,常於風倂也。

       夫六淫之客也,不倂之客,愈甚易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132《太昊.卯甲》2010年05月14日 星期五 05:34

       太昊  卯甲


       病者,臟腑諸經俞穴,皆可病之也。其狀一,其病異。其病異,其痛一也。故言:頪頪也,頪不頪之頪者。弗頪以治之,不已。復頪以爲之,非良工也。此良工之所不爲也,聖人所棄之。

       足太陽之脈,令人腰痛者,引項脊(尸兀兀)背如重狀。刺其郄中,腰骶脊間。冷水擂郄中絡露,出其血。或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足少陽脈令人腰痛,如以鍼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者,膝外廉之高骨也,夏無見血。

       足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則脘如冰置,如有所見,善悲。刺陽明於(骨行)前三痏,上下龢之出血,龢無見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陰於内踝上二痏,春無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足厥陰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值之纍纍然,乃刺之。其有病令人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太陽之絡病,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目巟)(目巟)然,晦遺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横脈出血,血變爲止。

       九陽之絡病,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狀。善恐怒,刺九陽之絡俞。郄中結絡如黍米,刺出黑血令赤平而已。

       六陰之絡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沸沸然。刺六陰之脈俞,在外踝上絕骨之端三痏。

       陽維之絡令人腰痛,痛處上,怫然腫。刺陽维脈,脈與大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六陰倂衝衡絡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衝衡絡絕,乃惡血歸之。刺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委陽殷門之陽二痏出血。此即六陰衝合,六陰衡衝之會也。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飲,飲已欲走。刺蹻陽之申脈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視其盛者出血。

       陰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刺陰維之脈會,在内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三痏。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目巟)(目巟)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交信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亷束脈爲三痏。

       少陽絡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衝急。刺少陽絡俞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腰痛,侠脊而痛至頭几几然,目(目巟)(目巟)欲僵僕。刺足太陽陽明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俛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
陽明絡病大便難,刺足少陰。六陰絡阻少腹滿,刺足厥陰。少陰絡病腰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少陽之絡病引脊内廉,刺足少陰。六陰陽明絡緃,腰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刺腰(尸兀兀)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爲痏數,發鍼立已。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痛有無名,不中經絡谿谷,非臟非腑筋骨血髓之疾者;何謂也?乃气病也。气病者,即非臟腑經絡,亦非谿谷筋骨血髓者有之。其气怒也,處肌肉膜隟間。刺其痛處,暨七以下肋突間。其乃陽明之絡也,刺則已。

133《太昊.卯乙》2010年05月17日 星期一 05:58

    卯乙

       夫欬者,熱也,風也,病(病水火)也,邪也。其爲禍也,龠肺橐心,敗膈壞胷。故久欬也,積邪及水禍,伏火病(病水火)涎之患也。刺之以膽肺之絡者,已矣。

       且肺之令人欬者,皮毛之所以合矣。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與内合。邪因而客之,則爲肺欬。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則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其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爲欬,甚者,爲洩爲痛。

       其邪之乘秋,則肺先受其邪。其邪之乘春,則肝先受其邪。其邪之乘夏,則心先受其邪。其邪之乘長夏,陰,則脾先受其邪。其邪之乘冬,則腎先受其邪也。

       故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

       肝欬之狀,欬則两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两胠下滿。

       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刻涎。

       夫五臟之久欬也,乃移之於六腑。故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長虫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苦汁。口苦舌青,鼓睛而面若腐铜狀。

       肺欬不已,則大膓受之。大膓之欬狀,欬而遺矢。

       心欬不已,則小肠受之。小膓之欬狀,欬而失气,气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之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之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故《下經、欬》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上逆者,治其下。下遺者,治其上。

134《太昊.卯丙》2010年05月20日 星期四 06:25

       卯丙

       《上經.頪熱》曰:“夫風鬱,温熱,寒痺,陰陽寒温毒者,皆寒變也”。‘故熱病者,其皆傷寒之頪也’。

       何謂也?因‘其外感風寒,或臟或腑之氣冒冒,是以蒸蒸而熱也。傷於風者,先竅塞而悶悶憬憬。傷於寒者,先僳僳而息風涕灕’。是以凣屬病熱者,皆傷寒之頪也。

       夫巨陽者,諸陽之所宗也。故爲諸陽之主气,以統攝也。人之傷寒也,則邪乘於陽而陽閉之。其内气(气火)不用,而薄於臟腑經脉之間,不得以疎,故熱泛泛也。爲病熱者,熱雖甚,不死也。

       其两感於寒,而病熱者,必不免於死也。何謂哉?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彊,腰脊如有木在其中。身灑灑灕灕,胛肩重。

       傷寒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卧也。

       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脇絡於耳。故胷脇痛而耳聾。夫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也。

       傷寒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佈胃中絡於嗌,故腹满而嗌乾。

       傷寒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傷寒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

       其不两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時减如故。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緃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其治之者;先各通其臟脈。待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

       其熱已,時有所遺者,邪之散而未去也。故諸遺者,熱甚彊食之。彊食之,則邪氣撒而入之,故有所遺也。

       若如是者,皆病已衰,而熱邪有所藏。因贞與穀气相薄,两熱相龢,故有所遺而不去者也。當視其虚實,调其逆從。可使必已矣。

       病熱少愈,食肉則復。病熱已愈,多肉食則遺。堅食者,熱病之其禁也。

       兩感傷於寒,其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满。

       兩感傷於寒,其病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语。

       兩感傷於寒,其病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其若五臟已傷,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數日乃死。其病死耶?其命终也?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其血气(气火)盛,故不知人。泪其气乃盡,故死矣。

       凣病傷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爲温病。後夏至日者,爲病暑。暑当於汗皆出,勿與止。止之,若未已,則病畜其腑,畱而不去,遺其身殃。

       傷寒病温,莫可輕之,其温不去,則久而畱毒,纍纍之畜,久則引而發之,其來若雷霆,其去若解芯。得時可爲,失時者不救。

135《太昊.卯丁》2010年05月23日 星期日 06:31

         卯丁

       《眞意.有無》曰:‘陽薄於陰,气動爲風。風者,气之怒也。薄者,气怒薄於物也。人之病生於風,故爲百病長’。長者,始於斯而甚於斯也。夫病也,其來寒熱暑濕躁五者,皆風之入者矣。

       夫風之傷人也,或寒或熱。或爲熱中,或爲寒中。或爲厲風,或爲偏枯。或爲弦晕,風之爲也。其病各異,其名不一。或内至五臟六腑,其病各有所别也。夫風气藏封於皮膚之間,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使其内自害,其外消敗。故風之中人,亦爲封矣。

       風者,善行而數變。其腠理開,則灑然而寒,腠理閉,則鬱熱满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热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憟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气於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則風气不得外泄,則爲熱中而目黄。其人瘦,則其風气外洩而寒,則爲寒中而泣出。

       風气於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气(气火)相干,其道不利。故衬肉憤(月眞)而有瘍,衛气(气火)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所不仁也。

       癘者,有榮气(气火)熱胕,其气不得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膚皮瘍潰。夫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寒熱。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爲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爲心風。以轉戊己傷於邪者,爲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爲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爲腎風。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爲臟腑之風。右入其門户所中,則爲偏風。風气循風府而上,則爲腦風。風入係頭,則爲目風眼寒。

       飲酒中風,則爲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爲内風。新沐中風,則爲首風。久風入中,則爲腸風飱泄。外在腠理,則爲洩風。

       故風者,百病之手也。至其變化,乃爲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气也。

       肺風之状,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欬短气。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心風之状,多汗惡風。焦絕善怒(日赫),其色赤。甚則言不可快,其診在口舌,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恶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其診在目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墯,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黄,不嗜食。其診在鼻上,其色黄。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膽風之狀,多汗頸肩胛脊惡風。背如有負,頭束口苦。目澀髎緊,嗌乾如刺。脇满食不消,人寅欬不已。診瞼青,卧不安,多夣而惊,心如縣。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隔塞不通。腹善满,兩脅瘨(月眞)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腦風之狀,卒厥不知人。魚睛相天,面青唇紫浮白。間風反弓,枕風耎跌。翳風拳拳立足,庭風頭如撞機,皆卒不知人。

       診其間風者,面青唇紫。枕風者,唇烏舌紫。翳風者,唇粘舌如棘。庭風者,面土唇黑。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洩風之狀,多汗。汗出洩衣上,口中乾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也。悖逆時常,勇於無謂,則爲風邪所入,入其所干矣。故事於治者,莫若事於攝飬者也。

       故曰“人腦爲清明之府,故非風寒莫之能乘,非毒火而莫之能病。其膽肺爲首,陰平而陽秘,气血之所以營守,邪莫之能乘也”。乘之,則瞻肺之气消,而病亂之,則莫能治,治而莫能已,已而莫能袪矣。

136《太昊.卯戊》2010年05月26日 星期三 10:38

         卯戊

       上古也,民生樸。其情恬澹,皆養乎天命。作於春秋,攝飬於冬。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其皆應乎常,安於自然之宇無虞者也。

       今時之人,得而暴食。欲得而大作,其不得而苦。勞勞乎事,慻慻乎其爲。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

       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灋於陰陽,龢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無擾神志。故能形與神俱,霔其天眞。故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則不然也。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眞,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乃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虚邪贼風,避之有時。恬惔虚無,眞气從之。精神内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气從之以顺。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髙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謂德者,得也。非得之物,乃得之與无(無本字空曠豁然乎逹也,精萃之二微而功著者也。)之眞也。非得之於事,而乃得之於天常也。德者,大也,容也,開闊也。非得之於學,乃得之於養也。其心處乎平常,其心正乎無事,其恖處乎非我而無謂也。

137《太昊.卯己》2010年05月29日 星期六 06:21

      卯己

       天地有常,常以焄然。佈气於化,榮枯物猷。人亦有常,自然之道矣。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髪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眞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髪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髪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髪始白。七七任脈虚,太衝脈衰,氣虧血少。故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髪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气(气火)溢寫,陰陽龢,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彊,故眞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发墮齒槁。六八,陽气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髮齒去,形不支。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分藏之,故五臟盛,乃能寫也。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髪鬢白,身體重。步行不正,而無子耳。

       人有天眞之气有餘,其天夀過度者,气脈常通,腎氣平均而有子也。

       雖然,則男子不過八八,女子不過七七,天地之精气(气火)竭矣。夫是營氣有餘,後天資泩,則反乎生意。據物合而逆天造,進乎極而終於常者,亦八十而囿已。

      夫全生有道者,能卻老而全形。雖身年皆百數,而天眞不竭,故夀而有子也。

       上古有眞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气(气火),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夀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龢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夀命而彊者也,亦歸於眞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龢,從八風之變,順乎常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内無恖想之患。以恬愉爲務,以自得爲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灋則天地,象似日月。辧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别四時。将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夀而有極時矣。

138《太昊.卯庚》2010年06月02日 星期三 06:28

         卯庚

       天地有常,常有非常。非常者,是謂病。人亦如之,故邪留之爲病。其邪散於筋骨,肌腠經脈之間爲痺。

       故《上經.筋經》曰:‘風寒濕三气之雜至也,合而倂薄之爲痺’。其風气勝,而寒濕不勝者爲行痺。寒氣勝,而風濕不勝者爲痛痺。其濕氣勝,而風寒不勝者爲著痺也。

       以四時言之,其痺有五。以冬遇此者,爲之骨痺。以春遇此者,爲之筋痺。以夏遇此者,爲之脈痺。以至陰遇此者,爲之肌痺。以秋遇此者,爲之皮痺也。遇者,言其發也。

      以臟腑而言之,亦同也。因之,五臟六腑,皆有所合者病也。以合臟之爲陰,合腑之爲陽也。‘久留而不去,舍於其合’。

       故骨痺不已,復感於邪者,則内舍於腎。筋痺不已,復感於邪者,則内舍於肝。脈痺不已,復感於邪者,則内舍於心。肌痺不已,復感於邪者,則内舍於脾。皮痺不已,復感於邪者,則内舍於肺。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气,而内擾臟腑筋經,外害肌腠者也。

       凣痺之客五臟者。肺痺之狀,煩满喘而嘔。心痺之狀,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上氣則恐。肝痺之狀,夜卧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爲引如懐。腎痺之狀,善脹。(尸兀兀)以代踵,脊以代頭。脾痺之狀,四支解墯。發欬嘔汁,上爲大塞。

       陰氣者,‘静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膓胃乃傷。淫氣喘息,痺聚在肺。淫氣憂恖,痺聚在心。淫氣遺溺,痺聚在腎。淫氣乏竭,痺聚在肝。淫氣肌絕,痺聚在脾。

       ‘諸痺刺不已,亦益乎内也’。其風勝者,其人易已也。諸痺也,其入臟不去,客變而聚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連皮膚間者,易已。

       其客於六腑者,隨食飲起居之客者也。故曰‘其食飲居處,爲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三气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則各舍其府也。

       其治之道,《下經.鍼刺》曰:‘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榮者,水谷之精气(气火)也。龢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而絡六腑也。

       衛者,水穀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胷腹。

       逆其气則病,從其气則愈。不與風寒濕三气合,故不爲痺。夫痺者,有痛有不痛者。有不仁者,有寒有熱者,有燥有濕者。是其三气勝薄於形體之應也。夫痛者,寒氣勝也,有寒故痛矣。

       其不痛不仁者,其病久入深,而榮衛之行濇。其經絡時疎,故不通耳。皮膚不營,故爲不仁。

       其寒者,陽气少,陰氣多。與痛相益,故寒也。其熱者,陽气多,陰氣少,病气勝陽遭陰,故爲痺熱。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气少,陰氣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夫痺也,其有過者也。痺在骨,則骨气外泄。其骨气外洩,則骨節間臃腫,不能引曲。故骨節彊以刺痛,而重也。

       痺在脈,則血凝而不流。其瘀在脈中,則其過而不用。不用,久則死矣。

       痺在筋,則屈不伸。脂膜消,則其筋枯不用。

       痺在肉,其肉不仁。其肉消,榮衛不達也。

       痺在皮,則皮寒。其衛不支,經脈不伸,故知寒。

       故此五者,則有不痛也。不痛,其治不已矣。凣痺之頪,逢寒則蟲,逢熱則緃。

139《太昊.卯辛》2010年06月05日 星期六 06:53

     卯辛

       經曰:‘二氣背離而不交,爲之厥。

       勝而相薄,爲之逆。

       入而不發,爲之痿。

        气邪相倂之爭,爲之痺。

       營气(气火)瘀阻,則爲之腫。

       衛气(气火)不宣,爲之浮。

       寒熱相持,則爲(月眞)脹。内積外熱,則爲之消。外滯内畜,則爲之滿’。

       故厥陰有餘,病陰痺。不足病生熱痺,滑則病狐疝風。濇則病少腹積气。

       少陰有餘,病皮痺。隱軫不足,病肺痺。滑則病風疝。濇則病積溲血。

       太陰有餘,病肉痺。寒中不足,病脾痺。滑則病脾風疝。濇則病積,心腹時滿。

        陽明有餘,病脈痺身熱。不足病心痺。滑則病心風疝,濇則病積時善驚。

       太陽有餘,病骨痺身重。不足病腎痺。滑則病腎風疝,濇則病積善巅疾。

       少陽有餘,病筋痺脇滿。不足病肝痺。滑則病肝風疝,濇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140太昊.卯壬》2010年06月09日 星期三 05:31

     卯壬

       《下經.鍼要》曰:‘刺虚則實,滿而泄之。菀陳則除,邪盛則虚。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虚。言虚言實,若有若無。察後與先,爲虚爲實。虚實之要,九鍼最玅。補瀉之時,若得若失。九鍼之名,各不同形。實须其虚,虚须其實。經气(气火)已至,愼守勿失。深淺在志,近遠如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欲無營眾物,必正其神’。

       ‘刺之道,虚則實之,實則瀉之。實之者,鍼下熱也。瀉之者,鍼下寒也’。故刺虚則實之者,鍼下熱也,气實則熱。满以泄之者,鍼下寒也,瀉之則寒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邪勝則出之者,出鍼勿案。熔而疾則實者,徐出鍼而疾案之。疾而徐則虚者,旋出鍼而徐案之。

       言實與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爲虚與實者,工勿失其灋。若得若失者,離其灋也。虚實之要,九鍼最玅者,爲其各有所宜也。補瀉之時者,與气開闔相合也。

       九鍼之名,各不同形者,鍼窮期當補瀉也。刺實须其虚者,留鍼陰氣隆至,乃去之也。刺虚须其實者,陽隆至,鍼下熱乃去之也。經气(气火)已至,慎守勿失者,勿使變更也。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近遠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如臨深淵者,神不敢墯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静心觀病人,無左右視也。义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三里者,膝下三寸也。低(骨行)中,舉膝易見也。跗者,太衝也。跗大趾内上者,公孫也。跗下陽明者,内庭也。跗下少陽者,臨泣地會也。巨虚者,蹻足(骨行)獨陷也。下廉者,下陷者也。

       九鍼也,上應天地四時陰陽。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鍼各有所宜,故有曰九鍼。

       人皮應天,人肉應地。脉應人,筋應時,聲應音。陰陽合气應律,人齒面目應星。出入气應風,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

       一鍼皮,二鍼肉,三鍼脈,四鍼筋。五鍼骨,六鍼調陰陽,七鍼益精气(气火),八鍼除風寒濕,九鍼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气,此謂之各有所主也。

       夫人者;以神營精衛,恖志意想,而應八風。以神志衛意,爲天爲陽。精想營恖,爲陰爲地。以喜怒衰樂,以爲人也。此三者,亦分陰陽四時也。

       人者;其動气應天,其静气應地。喜怒衰樂,爲四時八風。人之髮齒耳目,以應五音六律。人之陰陽,以五气諸腑應天,六脈血臟應地。經筋骨肉皮,人形之五部也。气血筋骨肉,質之五行也。

       貞臟以肝气應地,心气(气火)應天。肺气應天,脾气應地。腎者,以命應天,腎氣應地。目以金木水火土本,精神氣血相應。

       陽之數九,以應九竅。目爲神竅,鼻爲气竅。耳爲腎竅,舌爲心竅。口爲脾竅,前爲精竅。右目爲肝竅,右耳爲肺竅。後爲穀竅,右鼻爲營竅也。

       人有骨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三百六十五俞。天經三百六十五日,以别七十二候。候繼二十四气,气歸十二。天地陰陽,與人無邇也。故人之陰陽虚實,寒熱表裏者,亦歸之矣。

       天有三百六十五日,地有三百六十五度,形以三百六十五節應人。天生於一,地成於一。人合以一,以爲生計。

       是以觀動静,而知生成。知天常,以明地機。觀形色,以知夀夭。一以通天常,六律應之。二以候五色,七惑應之。三候以气動,八風應之。四辧之以時季,九野應之。五别五域五行,風寒暑濕燥應之。若日之灮於曐,气之倂於月耶。

       知之血,以候髮之毋澤。知之气,以候五音之辧。辧音聲之甚一,以候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合六律。臟腑灋有虧盈餘,應有餘不足。聞息知气,觀面五位以知精。精之秀於質,气之秀於色,神之秀於目。

       天一地一人一之爲三,三三九部,以候高下有餘。地有九野,以應九候。一天候風寒暑熱,頭項胷背應之,以候陰陽,侯節寒熱應之。

       二地候臟腑筋骨,經脈節俞應之,以候表裏開閉節度,皮毛汗弗汗應之。

       三人候虚實之變,血气(气火)精經應之,以候生死,盛虚根元應之。

       一分天,候首胷面齒。一分人,候肝膽脾胃膓。中上反复,洩多血少。十分地,候筋骨精髓。下中反複,有澀十分,有蹇利之變。五分人,以候緩急,彊弱生死。六分地不動,火水不足,三分見寒。關節次第,九分而明。

       别四時,辧清濁。人與寒温暑濕四時,一而應之,以其候相反。一者,四方上下。各以其常作解,釋然。

141《太昊.卯癸》2010年06月12日 星期六 05:37

         卯癸

       《上經.宗言》曰:‘切有五常,气、脈、穀、音、形色也。切者,切合也,無合不切。夫气以形切,血以脈切。虚實以穀切,气以音切。通滯以色切,病不病以常切也’。‘五常之要,在於一也。一者,天地之至極也’。

       气實形實,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穀盛气盛,穀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形盛气塞,形瘦熱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聲洪气盛,聲喑气衰。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色美内熱,色枯血敗。此其常也,反此則病。

       气虚身熱,此謂反也。穀入多而气少,此謂反也。穀不入而气多,此謂反也。脈盛血少,此謂反也。脈少血多,此謂反也。形消而寒,此謂反也。形肥而注,此其反也。音大失中,此謂反也。聲喑气盛,此謂反也。内寒色美,此其反也。血盛色枯,此其反也。

       气盛血寒,得之傷寒。气虚身熱,得之傷暑。穀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濕居下也。穀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舆肺也。脈小血多者,飲熱中也。脉大血少者,脈有風气,水漿不入,此之謂也。形消而寒者,怒傷气而血泣也。形肥而熱及血妄水注者,濕反於上而熱客於下,土躁而反失約也。音喑气盛者,邪客肺也。音洪气哀者,邪客於心也。

       夫實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實者,熱也。气虚者,寒也。入實者,左手開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閉鍼空也。

       《下經.諭》曰:“經之所在,營之所澑。所澑者養,所注者生,津其所澑,液其所注,澑之注之,萬物生之。大小深淺,廣狭遠近,流注多少,各不在一也”。何謂哉?五臟六腑髙下大小有所别也。臟腑之别,受營不等,應之亦然矣。其經所受液而行之,受气以揚之,故有其别也。

       “所謂经脈,受血而營,龢雷气以治,相環以遠,蠢動盎然”。“所謂臟腑,雷气相受,如水揚波,蠢然相環,週而復來”。故其氣不足者木,其血不足者痺。氣不足,其間變則聚弗能也。血不足,物不逹則支弗濟也。弗能,則水不利而淤。弗濟,則運不力而瘀,此害生之門也。

       水始病則目窠脹,頸脈動,時而欬,陰股間寒。欬在嗌,上氣,足脛腫,腹如身重,其水成矣,案之隨手,如裹水狀,此其侯也。

       寒气客於膓外,舆衛相搏,气不得佈榮於形,因有所繫,癖而内著,惡氣乃起,瘜肉方生。其始也,大如雞子,漸而益,至其成如身重,久者離歲,案之則堅,推之則移。婦人月事以時下,名白膓(病睾)。

       寒气客於子門,子門閉,血道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畱止,漸而益,狀如身重,月事不以時下,名曰石瘕。時若當,欣快無可惡,則導而下之,皆生於女子也。

       寒气客於皮膚間,鼞鼞然,腹大不堅,身盡腫,皮厚剥,案則窅然不起,色不易,名日膚脹,邪自外客入者也。

       腹脹身皆大,其大若膚脹等。色蒼黄,筋起絡見在腰腹四肢,名曰臌脹。

       寒气客於胃,漸移於膽,食飲則嗌嗝,膽刑其脾,則食即吐逆,案腹如石,色蒼白,頭弦不時,名曰伏殺,寒刑之所伏也。

       故“病有其因,物有所畏,形有所不拊,其内有所奉,病之成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42太玄.辰甲》2010年06月15日 星期二 07:05

       太玄  辰甲

       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内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生大賊。内動五臟,乃生大病。

       故經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其皮。皮傷,則内動肺。肺動,則秋病温瘧,泝泝然寒憟。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内動脾。脾動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恖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内動於心。

       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内動於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内動於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骨行)酸。解(人亦)然,不去矣。

       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互無傷,齊刺之道也。

       刺骨無傷筋者,鍼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無傷脈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至而去者,心知而神明也。至其所而其無過之也,瞬間去之耳。非不刺也,刺而非知會者也。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鍼入皮中,無傷肉也。

       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此謂之反也。

       灸寒热之灋,先灸項大椎,以年爲壯數。次灸撅骨,以年爲壯數。視其背俞陷者,灸之。两季脇之間,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間,灸之。腨下陷脈,灸之。外踝後,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間,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臍下關元三寸,灸之。毛際動脈,灸之。膝下三寸分間,灸之。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嚙之處,灸之三壯。即以犬傷病灋灸之。

       凢當灸二十九處,傷食灸之。不已者,必視其經之過於陽者,數刺其俞而藥之。

143《太玄.辰乙》2010年06月18日 星期五 06:32

    辰乙

       《上經、治要》有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裹。脾爲之使,胃之爲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心柄其竅,竅樞爲父。肺元橐龠,其命曰母。”。“七節之傍,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拳拳其心,勿驕其志。如窂畫地,勿爲妄也”。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爲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爲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爲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爲欬。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爲吞。刺中瞻,一日半死,其動爲嘔。刺跗上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爲盲。刺頭,中腦户,入腦立死。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爲瘖。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爲腫。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脱色。刺气街中脈,血不出,爲腫鼠僕。刺脊間,中髓爲傴。刺乳上,中乳房爲踵根蝕。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欬逆。刺手魚腹内陷爲腫。大雷勿刺,刺恐雷傷人。閃電勿刺,刺恐其焚身。

       躁熱勿刺,刺傷氣血。大寒勿刺,刺敗骨髓。大霧勿刺,脾傷肉壅。大雨勿刺,濕留邪客。大悲勿刺,臟傷气客。入房勿刺,辛勞勿刺。

        無刺大醉,令人气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脈,爲内漏爲聾。刺膝臏出液爲跛。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陰脈,重虚出血,亂難以言。刺膺中陷,中肺爲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歸之爲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遺溺。刺腋下脇間内陷,今人欬。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腨腸内陷爲腫。刺眶上陷骨中脈,爲漏爲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若付(髟付)。刺,知者勧勧,不知者炎炎。全其道者倦倦,盲於道者譱譱。何謂也?勧勧以至慬言也。大而化之者,其言炎炎。如其復,復如其復,惑亂不已,聖人之道弊也。莫若躬以求索,逹知以至太上,孰非人之福哉?

144《太玄.辰丙》2010年06月21日 星期一 05:39

    辰丙

       《經》曰:‘气之逆從也。陽從左,陰從右。反之謂逆,逆之爲病。陽親上,陰親下。反之曰逆,逆之則病。老從上,少從下。反之謂逆,逆則爲敗。陽爲於動,陰爲於靜。反之謂亂,亂之爲消。

       是以春夏歸陽,爲生爲利,歸陰爲死。反之,春夏歸陰爲死,寒多少逆爲痺,痺寒乘陽也。秋冬歸陽爲生,歸陰爲疚,是以气多少逆皆爲厥。厥陰、太陽反乘,其有餘也。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頭痛巅疾。求陽不得,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徵,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緜緜乎屬不滿日。是以少气(气火)之厥,令人妄夣,其極至迷。

       三陽絕,三陰微,是爲少气(气火)。是以肺气(气火)虚,便人夣見歸化白物。肺乘肝,夣人斩血藉藉。得其時,則夣見兵戰。

       腎氣虚,使人夣見舟舩溺人。得其時,夣伏水中若有所畏恐。

       肝气(气火)虚,則夣見菌香生艸。得其時,則夣伏樹下不敢起。

       心气(气火)虚,則夣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夣燔爍。

       脾气虚,則夣飲食不足。得其時,筑垣蓋屋。此皆五臟气(气火)虚。陽气有餘,陰氣不足。合之五診,調之陰陽,以在經脈。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血,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人色,度氣,度腑,度肌,度骨,度虚實。(原文血臟肉筋俞,气腑肌骨虚實前無度字)陰陽气盡,人病自具。診必上下,度民君卿。

       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爲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倂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彰。

       至陰虚,天气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倂交,至人之所行。陰陽倂交者,陽气先至,陰氣後至。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竒帕(恒去下横)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彰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虚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

145《太玄.辰丁》2010年06月25日 星期五 06:40

       辰丁

       奇帕(恒去下横)六十。奇者,四時八風之气,變化不可度而可察之也。帕(恒去下横)者,客勝入腑,而邪傳歸膽腦髓脈胞骨六帕(恒去下横)也。肺邪已,餘客歸大膓。大膓以勝客膽,瞻陽入陰客肝。肝以勝變客胃,胃以入陰客脾。若脾虚邪盛,則以生成歸幷肺。肺受重刑,而邪倂髓傳倂於血,使血敗而不營也。不然,則勝客不已矣。陰陽皆有六,其所客傳始乎五臟,其所不治之帕(恒去下横)有六,故曰六十者也。

       五中者,當中也。五歸者,客之所歸之屬也。若中太陰而復歸太陰,所以客血脈之奇帕(恒去下横)。足少陰之气絕也,水竭骨枯。少陰者,冬之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耎却。故齒長而垢,髪無澤。髪無澤者,骨先死。戊篤已死,土勝水也。是也。是以邪之重客肝,而其凌冽倂脈傳腦。重客心,而邪倂骨傳髓。重客脾,而邪倂肌傳骨。重客腎,而邪倂血傳胞。重客陽明,而邪倂衛傳膽。此謂五歸矣。故知此,乃足以診矣。

       是以《經》言:‘切陰不得陽,診消以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後。故,治不久。知惡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世不殆。故曰:‘察機知微,是謂襲常。襲常慧知,聖道傳矣’。

       ‘起所有知,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餘,脈气(气火)不足,死。脈气(气火)有餘,形气不足,生。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形,以轉神明。必清必淨,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案脈動静,循尺滑濇。寒温之意,視其大小,合病之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情。詁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条理。

       愼(甚見)道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

146太玄.辰戊》2010年06月28日 星期一 06:36

   辰戊

       夫陰陽虚實,病有所象。鍼灸補瀉,損益得當。湯醴方藥,補瀉隨體。尋診行治,因地益彰。悲哀喜怒,樂憂驚傷。雖意入體,時地爲殤。燥濕寒暑,名有其客,風動火生,傷客隨候。陰陽男女,老少自異。臨地知時,五行體一。以適道化,知命善生。工之所知,全大德餘。

       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神之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气龢於目。有亡,憂知於色。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裏之,故水不行也。

       夫水精爲志,火之精爲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生水也。故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凑於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气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恼滲爲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頪也。夫涕之舆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頪也。

        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来?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冲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經言: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气倂於上,陰氣倂於下。陽倂於上,則火獨光也。陰倂於下,則足寒也,足寒則脹也。大水不能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目衝風,而泣下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气内守於精。是火气燔目,故見風而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頪也。

147《太玄.辰己》2010年07月01日 星期四 05:42

    辰己

       《上經.神气》曰:目者,九陽之竅也。九陽者,五臟五神,其合三陽。足,手三陽也。五臟五神合三陽者,其所注者,精神气也。手足三陽所主者,是動及其澤也。是以瞳其外佈五環而呈者,五臟之精也,眥(目必)四白瞼(出頁)者,手三陽之所彙也。

       是以肺虚客邪幷(風竝内)肝,其病目,則眶痛重,綱内如触。肺實客邪倂肝,其病目,則脹痛乾澀,四白如紗,頭弦項彊。

       肝虚客邪勝幷(風竝内)於脾,其病目,則目蒙蒙然,瞼不欲张。肝實客邪倂脾,其病目,則目綱刺痛,爍熱畏風,张目飛黄。

       脾虚客邪幷(風竝内)腎;其病目,則目濛濛若有水。時渗泣,目疲不張,張則昏昏然若物來。脾實客邪倂心,其病目,則(出頁)内生水糜,爍如泣涕。

       腎虚客邪幷(風竝内)心,其病目,則目赤如火,眥(目必)瞼(出頁)腫如潤玉,腦脹,心慌恐若畏捕。腎實客邪倂腎;其病目,則(出頁)掀漏膏,满溢目不視。身首四肢及腹大腫者,死,不治。

       心虚客邪幷(風竝内)肺;其病目,頭目痛如劈如裂,時而嘔吐,目如蒙帛。心實叠邪倂肺;其病目,赤顲漏睛,似有所見,煩亂如狂,見赤則怒。

       上病者,六淫不得下也。其不下也,故爲病(病水火),爲風,爲濕,爲火,爲鬱結,爲寒,爲燥也。其陽爲邪,其陰爲毒。其倂也,爲病(病水火) 風。爲病(病水火) 濕,爲病(病水火) 燥,爲病(病水火) 寒,爲病(病水火) 熱,爲病(病水火) 火。

       風温,爲風寒,爲風熱,爲風濕,爲風火。

       下病者,三毒下結而不得上也。三毒者,風寒濕也。其三毒倂,則行於下也。故三毒之病目,其三毒本無倂,而倂虚實風火燥熱也。

       目病也,有病血者;病腦者;病虚實賊邪者;病風血倂者。其病目,不可頪數舉之也。何謂哉?其病有頪,而人無頪也。其人有頪,而地無頪也。其地有頪,而人情無頪也。其人情有頪,則八風不頪也。其八風有頪,則六淫無頪也。其六淫有頪,其人生四時之不頪也。

        故聖人之爲道也,不察同,而求其異。不求異,而斟其象。不斟其象,但别其常。去僞存異,執疑辧眞。

148《太玄.辰庚》2010年07月04日 星期日 07:06

       辰庚

       夫春也,其干甲乙。其色青,其主肝。臸(音治)七十二日,脈之主時也。故其肝積,脈瘀也。其在形主頸項,其上控頭目,其下滯腹股。是以其陽盛,則頭弦目赤。其陰盛,則腹脹谷引弩痛,筋緃股膝内痛。

       夏也,其干丙丁。其色赤,其主心。臸(音治)七十二日,運之主時也。故其心積,血瘀也。其在形主頭與胷,其上矼(音控)腦胷精明,下其滯臍上。是以其陽盛,則頭痛如裂,心火气急,少腹爍痛。其陰盛,胷中憟憟而悶,腹中寒堅。

       秋也,其干庚辛。其色白,其主肺。臸(音治)七十二日,皮毛之主時也。故其肺積,病皮毛。其衛盛,移之脾,脾發之癳癧疮癢。其在形爲肩背,其上病胷背手臂,其下病脹满虚浮。是以其陽盛,焦悶首重。嗌乾口燥,熱不知人。其陰盛,則欬病(病水火)喘哮,气不得息。陰陽薄盛,則憋气,面赤浮爪如鼋。

       冬也,其干壬癸。其色玄,其主腎。臸(音治)七十二日,是骨之主時也。故其腎積,脙脬浮之結石也。其在形主腰腹,其上走手,其下走足。是以其陽盛,則手足热而陰癢汗,溺渾濁。其陰盛,則四肢寒厥,腰腹踵跟痛,久立不能。

       故三陽爲經,二陽爲維,一陽爲游部,此知名臟終始。三陽爲表,陰爲裏。陰至絕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所謂三陽者,太陽爲經。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所謂二陽者,陽明爲經。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縣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也。二陰至肺,其气歸膀胱,外連脾胃。一陰獨至,經絕气浮不鼓,鉤而滑。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倂。缪通五臟,合於陰陽。先至爲主,後至爲客。

       是以三陽爲父,二陽爲衛,一陽爲紀。三陰爲母,二陰爲雌,一陰爲獨使。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耎而動,九竅皆沉。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内亂五臟,外爲驚骇。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駡詈妄行,巅疾爲狂。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逰於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别離。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乾燥,病在土脾。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气不能止陰。陰陽幷絕,浮爲血瘕,沉爲膿胕,陰陽皆壯。下至陰陽,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决生死之期,遂合歲首。
是故冬三月之病,病合於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徵,皆歸出春。冬三月之病,在裏已盡,與柳葉皆殺。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艸乾。

       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溓泉。

       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陽獨至,其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198太玄.辰辛》2010年07月06日 星期二 06:48

      辰辛

       嗚呼,遠哉。閔閔乎,若視深淵,若迎浮雲。視深淵緔可测,迎浮雲莫知其際。聖人之術,爲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灋則。循經守數,案循醫事。爲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失,謹當則灋。

       凡未診病者,必問甞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内生,名日脱營。甞富後贫,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幷。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减,气虚無精。病深無气,灑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内奪於榮。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

       凢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气(气火)。精气(气火)竭絕,形體毁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气上行,满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華日脱。邪氣乃倂,此治之二過也。

       善爲脈者,必以比頪竒帕(恒去下横),從容知之。爲工而不知其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

       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脱勢。雖不中邪,精神内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贫,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爲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爲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

       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绪。切脈問名,當合男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虚,血气(气火)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甞富大傷,斩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留,其薄歸陽,膿積寒炅。麤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歧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亦爲麤工,此治之五過也。

       凢此五者,皆受術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裏,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贫富,名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部分,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治病之道,气内爲寶。循求其理,求之不得,過在表裏。守數據治,無失俞理。能行此術,終身不殆。

       不知俞理,五臟菀熟,癰發六腑。診病不審,是謂失常。謹守此治,舆經相明。上經下經,揆度陰陽。竒帕(恒去下横)五中,決以明堂。審於終始,可以横行。

       四失者:夫所通書受事,眾且多矣。試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夫經脈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以明知,工之所以循也。

       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專。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時疑殆。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師不卒,妄作雜術。謬言爲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後遺身咎。此治之二失矣。

       不適贫富貴賤之居,坐之薄後,形之寒温。不適飲食之冝,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頪,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矣。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爲粗工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語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論,診無人事。治數之道,從容之葆。坐持寸口,診不中五脈。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遺師其咎。

       是故治不能循理,棄術於市。妄治時愈,愚心自得。鳴呼!窈窈冥冥,熟知其道。道之大者,擬於天地,配於四海。汝不知道之諭,受以明晦。

149《太玄.辰壬》2010年07月09日 星期五 06:16

    辰壬

       夫受術傳誦,若能覽觀雜學,及於比頪,則通道理。故言曰:五臟六腑,膽胃大小膓,三焦脾膀胱,腦髓胞脈骨。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謹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爲世所怨。

       别試通五臟之過,六腑之所不龢。鍼石之敗,毒藥所冝。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聞之。夫脾虚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容得之。

       若付(髟付)。三臟土木水參居,此童子所知。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气(气火)。噦噫滿腹,時驚不時卧者,水倂之所發也。其脈浮而弦,切之石堅,曰水气内倂而至臟也。肝弦也,膽浮也。腎石也,膀胱濡中堅,此假象也。倂之而頪,可以知也。

       夫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於府,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則求之於臟。今所言皆失,八風菀孰。五臟消爍,傳邪相受。

       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腎氣内著也。怯然少气(气火)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欬嗽顷冤者,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灋也。

       人有四肢解墯,喘欬血洩者,切脈浮大而緊。良工束手;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輕者。此肺乏實邪,内亂者也。雖愈者,出惡血以泄邪也。所能治者,知亦眾多。且與此病失矣。譬以鴻飛,亦沖於天。

       聖人之治病,循灋守度。援物比頪,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今夫脈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絕,去胃外歸暘明也。夫二火不能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四肢解墯,此脾精之不行也。喘欬者,是水气倂於陽明也。血洩者,脈急窒血無所行也。

       若付(髟付)。以爲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此頪,是知不明也。夫傷肺者,脾气不守,胃氣不清。經气(气火)不爲使,眞臟壞決,經脈傍絕。五臟漏洩。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頪也。

       《金匱》曰:“萬物之動,如圜相挫。萬物之表,舆日相移。萬物之用,各盡全匑。萬物之成,若易若存。人無其觀,觀無索察,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是失吾,過矣。明引,比頪,從容,是以名曰診徑。是謂至道矣”。

       《上經.天意》曰:气物相引,葆龢曰生。生者,雷气所動也;活者,陽龢所搏也。物之用若,似生所主。自日自月,自气自當。故气動物生,物動气動。气之與物,微靈微玅也。

150《太玄.辰癸》2010年07月12日 星期一 05:17

       辰癸

       且夫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腎,何以聚水而生病哉?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頪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爲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腎者,牝藏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内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故客於玄府,客於皮裏,傳爲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所謂玄府者,汗空也。

       腎俞六十七穴,積陰之所聚也,水所從出入也。(尸兀兀)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也。其穴在督者,爲中樞,脊中,命門,腰俞,長彊五穴。太陽脈俠脊者,胃,三焦,腎,气海,大小膓,關元,膀胱,中膂,白環十俞。太陽脈俠脊外者,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邉五穴也。故水病,下爲胕腫大腹,上爲喘呼。不得卧者,標本俱病。

       故肺爲喘呼,腎爲水腫。肺爲逆不得卧,腎爲足膝不用。分爲相輸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

       伏莵上各二行,行五者,其穴在少陰與衝會者,中注,四滿,气穴,大横,横骨五穴。陽明脈所發者,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气街五穴。此腎之街也,三陰之所交結於脚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复溜,陰谷,太谿,照海,信交,筑賓,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凡六十七穴,皆臟之陰絡也,水之所客也。

       ‘春取絡脈’。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風疾,經脈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間。

       ‘夏取其經’。夏者,火始治。心气(气火)始長,脈瘦气弱。陽气留溢,熱熏分腠,内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所謂盛經者,陽脈也。

       ‘秋取經俞,合以虚陽’。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殺。金将勝火,陽气在合。陰氣初勝,濕氣及體。陰氣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瀉陰邪,取合以虚陽邪。陽气始衰,故取於合。

       ‘冬取井榮’。冬者,水始治。腎方閉,陽气衰少,陰氣堅盛。巨陽伏沉,陽眼乃去。故取井以下陰逆,取榮以實陽气。故曰,冬取井榮,春不鼽衂矣。

       ‘病熱,治以五十九俞’。頭上五行,行有五。在督者,上星,顖會,前頂,百會,後頂也。足太陽者,五處,承光,通天,絡却,玉枕也。足少陽者,臨泣,目(穴忽),正營,承靈,腦空也。以越諸陽之熱逆也。

       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瀉胷中之熱也。

       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熱也。

       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熱也。

       魄户,神堂,魂門,意舍,志堂。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

       凢此五十九穴,皆熱之左右也。熱者,傷與寒而傳爲熱,是其寒盛則塞,塞則熱甚也。

151太玄.辰子》2010年07月15日 星期四 06:46

       辰子

       夫地處温涼,卑亢各異。頪酹彊弱,化比食居。變異多方,察觀窈冥。四診益彰,兩審細細。‘熱極寒生,寒極熱癥’。

       是故傷于寒,病熱。熱甚,不死。若重感於寒,必死。故頭項痛,脊殭,病太陽也,以其脈連風府也。其候尺寸皆伏,二日發。

       是故身熱,嗌鼻乾,目澀痛。不得卧者,陽明病也。其侯尺與寸俱長,三日發。

       是故胷脇痛,遠耳者。少陽病也,以其脈循脇絡耳故也。其候尺寸俱弦浮,四日發。此三經倂邪也,未入者,湯以汗,已。

       是故腹中温满,嗌乾者,太陰病也。以其脈過胃絡於嗌也,其候尺寸俱沉且細,當五日發。
是故口燥渴,舌乾,微聞而恐者,少陰病也。以眞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也。其候尺寸俱沉微濇,六日發。

       是故煩满善怒,筋緃饢縮者,厥陰病也。以其脈循陰器,絡肝走筋故也。其侯尺寸微緩兼緊,七日發。此三經皆倂邪也,已入腑者,下而已。

       若付(髟付)。重感於寒,一日病太陽。少陰同病,則頭痛煩満口乾渴。二日病陽明。太陰同病,則身炅腹滿不食,譫譫而語。三日病少陽。厥陰同病,則囊縮耳塞,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六經臟腑同病,則榮衛不行,臟腑塞,死矣。病莫可輕,輕則傷形,重則棄命。

       人病傷寒,壯且盛者,其邪不傳也。至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龤。九日少陽病衰,耳塞微開。十日太陰病衰,腹减恖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已舌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腹下囊緃,大气皆去,精神復也。雖有盛壯,疾不時治,隱忍痼疾矣。

       至若十三日不已,寸尺下陷,大危。若其脉陰陽俱盛,重感者,發爲温瘧。其陽浮滑,其陰濡弱者,感風而爲風温。其陽洪數,其陰實大者,遇温熱而爲温毒。温毒者,風温之毒也。其伏無常,其病莫测也。輕則病(病水火)核癳癧,伏消疽疸。重則萌、發於臟腑,致其毒積、風寒怒火之傷釉留,雖爲不治矣。其温毒者,客易已難矣。其陽濡弱,其陰弦緊者,遇時氣而爲疫矣。

       傷於寒者,在其表則其治已。病在表,用辛以汗,入於裏,泄之以味。五味交化,契合則已。粗工珍一方,而欲袪百病。祝由将以常爲,而療瘟病時疫。皆歨自量,趰悮人者。孰不誦聖人之學,以致千秋歟。
是以‘陽虚陰盛,汗之則愈。陽盛而陰虚,汗之則死。陽虚陰盛,下之則死。陽盛陰虚,下之則生’。

       是故虚實之辧,謬乎千里。盛衰之治,生死须斔。陽盛亡於桂枝,陰虚亡遂木豆。當吐反下,眞气全失。當下反吐,水湧太陰。故不嫺聖人之學,難躋良工之域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152《太沖.巳甲》2010年07月18日 星期日 07:38

      太沖  巳甲


       ‘一之致,其气沖龢。一其居,形合常眞。常合醇龢,是於道一。於道一者,長而且久也’。是以形勿違乎四時八風,内以忌其七惑之逆。我神逰乎一如之境,此聖人致生攝形也。

       人之所以病者,貴,則苦於志。富者,苦於得。贫者,勞於飽。下者,求得餘。是故不避寒暑,近八風之害。不安於龢,而與病害爲伍。欲得之過,使人病夭。夫七惑緃,而六欲張;鍼石藥液,雖少治其形,無以囬其生矣。

       夫病也,形名雖多,其來則一也。何謂哉?病之害,無過四時八風之傷人也。其形不一,其傷一也。其名有異,其過一也。故傷者,以冬至而分之。至前爲風温,至後爲傷寒。是以風温傷寒之傳變,復重入而留者,爲温毒。積久而爲瘟癀,極久而爲臟竭;此二者,治之猶不及矣。

       夫風中太陽者,發熱汗出,惡寒,名曰剛痙;不惡寒爲柔痙。發汗過,亦痙。發熱,脈沉细者,難治。下者,亦痙。復汗,聂拘急。身熱汗出,惡寒,頸項彊急,面目赤,時頭痛,獨頭動摇,卒口噤,背反張者,痙也。

       太陽微中不知,不足,澑入少陰,過倂厥陰,大動,項首肩手不自已;若痙,若巫祝;此叨(病爻)陽也。從陰,以亂經陽,故曰叨(病爻)也。

       疮家雖身熱足寒,不可汗,汗之則痙。其脈緊而弦,沉而遲,伏而緊者,從也。其脈沉細,逆也。身有疮者,難治。

       太陽病痙者,藥,桂枝,苷(甘艸),莫(麻黄),葛(葛根),去之。

       過叨(病爻)者,棗人,蔦(寄生),萴,謀(草頭木),守(苗牛頭纠去絲),抖(草頭后)鱉曱,蝁血,去之。

       太陽病,一身關節爍痛,煩,汗出,胷满,欲得被覆向火,背彊,小便不利,舌如薹,少腹熱,鼻寒,頭痛者,此風舆濕倂薄也,故曰濕。其脈浮濇,浮濇而虚,浮虚而濇者是也。沉弦而細,沉濇而緊者,乃其濕寒也。

       太陽病濕者,萴(附子),术,藟(防已),芪(黄蓍),莫(麻黄),苡(薏苡仁)去之。寒濕者,萴(附子),桂枝,术,薑去之。

       太陽病熱者,有名暍。汗出惡寒,身痛熱而渴,其脈細弦,弦遲是也。

       不便已,灑灑然毛憟,手足逆泠,動身熱,開口齒燥。其脈弦而細,遲而細者是也。

       身熱痛重,其脈微弱,此夏傷寒水,水行膚中也。暍者,發汗,則惡寒甚寒;温以鍼,則执甚;數下,則淋甚。

       病暍者,蓴(知母),石膏,薓(人薓),鵝石主之;或蓏蒂五七吐之。

      六經之病,一傳數變;寒熱盛衰之相薄,形名不以。是以当下而發,其病奉上。當發而下,正气(气火)耗竭。當吐而發,變而厥逆。故代有遺,遺有不昌。是以有萬世之鍼藥,而無百世師者;天地運行有序,經緯節候有差易也。

153《太冲.巳乙》2010年07月21日 星期三 06:41

        巳乙

       脈肝滿腎满肺满皆實,即爲腫。肺之壅喘,而兩胠满。肝壅兩胠滿,卧則驚,不得小便。腎壅,脚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脈滿大,癲瘛筋攣。肝脈小急,癎瘛筋癴。肝脈驚暴,有所驚骇。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已。腎小急,肝小急,心小急,不鼓皆爲瘕。

       腎肝倂沉爲石水,倂浮爲風水;幷虚爲死,倂小弦欲驚。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爲疝。心脈搏滑,急爲心疝。肺脈沉搏,爲肺疝。三陽急,爲瘕。三陰急,爲疝。二陰急,爲癎。二陽急,爲驚。脾脈外鼓,沉爲腸澼,久自已。

       肝脈小緩,爲膓澼,易治。腎脈小搏,沉爲膓澼,下血。血温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濇,爲膓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隔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緃瘖者,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縣钩,浮爲常脈。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於人言;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五至以上,是經气(气火)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艸乾而死。

       脈至如散葉;散葉者,縣耎而毛也;是肝气予虚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縣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丸泥;丸泥者,埏埴陶器也,譬其動如轉珠也;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

       脈至如横格;横格者,長堅如横木,是瞻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膠漆;胶漆者,黏聮而左右傍至也;其微兼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气予不足也,少气(气火)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頺土之狀,案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者死。

       脈至如縣雍;縣雍者,浮也;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不足;凝水而死。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案之堅大急;五臟菀熟,寒熱獨倂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案之即去不可得也;是大膓气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聽;是小膓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也。

154太冲.巳丙》2010年07月24日 星期六 05:52

    巳丙

       夫病之於脈,得於節候。其病也,先見於色,入皮毛也。次入於肉腠,見乎氣也。次入乎内,見於脈也。故聖人之治也,莫不關時矣。

       故大膓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陽出也。陽气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脽痛也。

       病偏虚爲跛者;正月陽气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爲跛也。

       所謂彊引背者;陽气大上而爭,爭之,故上彊引背也。

       所謂耳鳴者;陽气萬物、盛上勝而躍,故耳鳴也。

       所謂甚則狂癲疾者;陽气盡在上,而陰從下;下虚上實,故癲狂疾也。
所謂浮爲聾者;皆在气也。所謂入中爲瘖者;陽盛已衰,故爲瘖也。内奪而厥,則爲瘖俳,此腎虚也。

       少陰不至者;厥也。少陽所謂心脇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气盡而陰氣盛,故心脇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閉塞而弗動也。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盛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艸木蓽落而墮,則气去陽而逆之陰;其气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陽明所謂灑灑振寒者;陽明,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灑灑振寒也。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亦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旺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争,故脛腫而股不收也。

       所謂上喘爲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爲水也。所謂胷痛少气(气火)者;水气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胷痛少气(气火)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者;陽气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户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户牖而處也。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倂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倂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丈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气皆藏於中,故病脹也。所謂上走心爲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爲噫也。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满而上嗌,故嘔也。

       所謂得後與气,則怏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气且出,故曰得後與气則怏然而衰也。所謂腰痛者;病少陰也。少陰者,腎也。十二月萬物陽气皆傷,故腰痛也。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气在上,諸陽气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

       所謂瑟瑟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末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殺萬物;陰陽内奪,故不能久立,目(目巟)(目巟)無所見也。

       所謂少气(气火)善怒者;陽气不治也。陽气不治則气不得出,肝气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萬物未有蓽去。陰氣少,陽气入;陰陽相薄,故恐如人将捕之也。

       厥陰所謂(病頭頹)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病也。厥陰者,辰也。辰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病頭頹)疝少腹腫也。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俛而不仰也。所謂(病頭頹)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能通,故曰(病頭頹)癃疝也。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155太冲.巳丁》2010年07月27日 星期二 06:39

       巳丁

      嗚呼。病之治,有益不益也。表裏虚實,鍼石湯醴,各有其常,本有其治。形本躶也,奈何以俗僞之?病當疾去也,奈何賤生而重儀。夫重儀而已,莫若去儀而葆生也。輕启彡,棼殅役。鏤刺之利棄,生而重乎儀。莫不誕歟?故使聖人蒙羞者,侯王之欲也,其無可行,奈何。

       鏤刺者,傍通也,開鑿也,疎末而開其本也。故言鏤(力遂切,音戾)刺者,刺其絡,以治諸内者也。督脈之絡於骨者,以其骨之生气而气之主骨也。

       絡脈者,一十有六。膻中手厥陰伏其絡,倚於心與九陽也。小膓手太陽伏其絡,倚於腎與胞也。何謂也?其爲玄牝之府故耳,始生气之從來也。

       故督之絡於脊椎隙間者,气閫骨也。其自骶閭而始,直行而上者,終於椎上合風府。其合臟腑,其主神志气力,爲骨舆陽道之督導矣。故絡其俞十有八穴,骶閭至脊中六穴,名曰六合,脇脘諸气,脊以上十一穴,名曰十一關,主臟諸气痛也。

       故骨之絡脊翼上突者,骨之生導气機也。是以起骶閭之翼,而終於椎上,上合彊間。其支者,合於風池。其合气於臟腑,其主機動,其爲閫,爲諸勞諸傷諸气之彙也。故絡其俞二十有六穴,主百勞諸損傷,故其名曰百勞刺。上治上,下治下。刺五分,灸以年爲壯。

       故膀胱足太陽之絡,始於腦中,自瘂門上出而下至肩中俞。其支絡天髎,自肩井而散。其絡自肩中俞直下。經急風,气輸,熱俞,心機,智關,督關,膈門,气屈,肝育,陽俞,垣宫,滎門,無邪,水宫,元門,後倉,子彊,陽光,水储,自宴,五馬,環止,絡泉,横絡會陽,上絡秩邉,下走承扶而終也。其穴二十有三,所過八穴,主頭項背,臟腑熱,脇弩痛。陽宫垣俞二穴不可刺,夏刺則即日死,春刺失精,冬刺水枯。下治上,上治下。刺五分,灸七痏。

        膽足少陽之絡,始於風池,循肩俞,經天髎傍五分翼熮穴,背儝,魄門,膏肓俞,僂風,息痛,(病頭員)門,結气,臃門,死户,勞俞,厭气,僂宫,(凥兀)户,尻俞,臀關會於環跳。其支者,自五樞,結气,腹滎,歷京門,上季脇,循肋外而上,天合,端門,龢陽,木宫,膽舍,胃倉,厭气,會於鳩尾。又支者,自日月循於缕風。其絡穴二十有五,所過十穴,主弦脹。气满不得食,腹痛如豁。忌直刺,灸五七壯。

       肺手太陰之絡,始於中府,從肺繫出膈俞,經譩譆,魄關,气門,少泉。循太陽絡之熱俞,气輸,急風,至厭肩,會雲門,上交息肩,袪風,俠天府而下,歴嗌满,尺關,气屈,終於列缺。支者自肺繫,出俞府,气户直下,逆满,膺俞,太宴,雲宫,噫满,倂不容,承满,木宫,膽舍,天樞,終於蘭門。本絡十五穴,所倂十四穴,主气满不得息,逆嗌不食,脘满背閫痛。本絡勿直,灸三七壯。

       肝厥陰之絡,始於本臟。繫期門,金火木水土,五宫五穴至季端,循脇内陷天焦穴上行,石满,星垣,脾樞,血愈,離气,天燥,厭門,食關,天鉞,入膻中。又支者,自章門後五分曲脇而上者一十二穴,天剛,地怒,人怨,志滯,姑妄,意會,肓髎,烏蒙,户牖,天怨,赤宫,天淵,經大包傍上極泉。其循經前而上者,始蠡溝前上行,天鬭,气承,疝門,交太陰經,撅都,蠱舍,温市,會曲泉,血府,幽都,串陰器,上氣街,交太陰陽明,至水满,地癉,疉門,會章門。本絡三十七穴,所交六穴,主蠱脹瘕疝,滿不得食,陰陽二痿,目弦頭晕嘔嗌者。

       心手少陰之络,始於心中,出乎靈墟内三分之本主,下循九衢,雲端,交三經過期門,日月間至神營,下長街,域間,宇門,急腹入絡小膓。其上者自神營,玉都,天荒,天蒼,會極泉。貫内胛絡俞,會天宗,秉風,肩井,天牎,入舌繫嗌,支者自天宗會於腦。循經前而下者,内肱,扶正,亢陽,上榮,天官,極曲,貙邪,臍满,脘會,膺淵,郄中,咸炅,胃都,通滎,腕中,天闕,精極,會少府絡勞宫,與小指次指出其端。本絡二十有六穴,所過十有三穴,心胷脘腹。

       脾足太陰之絡,始於本臟,出上繫,當乳根步廊下於鳩尾平處,名曰中峊。自中峊,液井,引緃,天衡,會於大包,入寅溟,肺墟,蒙光而下,倚陽,相使,青菀,厭會,中樞,太葆,谷關,天寐,從星,流光,動風至带脈後一寸,下入承尻,環樞,從承,坤谷,於沖門下一寸沖會過經,循之下。經炅門,爽光,胞會,高榘,榮髖,鹤膝,蛇目,入陰陵泉,上機,五疝,下機,秘關,緃谷,入三陰交環踝而散。本穴三十有五,所過四穴,主情抑志鬱,臟腑積滯,婦膓結瘕流疝。

       腎足少陰之絡,起於本臟,下絡膀胱,自膜而上,出建裏下五分之陽宗穴,陽明,三陰,八會,聽門,牙關,於肓俞上五分之少抉,交闕會中,左走右,右走左,入肓俞,肩門,息肩,於外陵上五分取中肱,五正,肘关,曲雲,水道上五分屈脇,會气穴,交關元,左走右,右走左。走水道,(凥兀)關,精宫(子戶),歸來,大赫,交中極,左走右,右走左。急气,腹直,飍裏,縚頂,舍次,沖次,靈交,過陰廉。至溺矢俞循經而下,吢吕,古光,合陰谷,陽邱,鯤陽,脬佑,溺陽,合复溜,走太鐘,水泉而散。本絡三十一穴,所過十五穴,主諸虚損,勞弱,腰股腫脹,足膝不利。

       九陽之絡,起於彊間,循風癯,天羅,陽空,一陽,寂天,至束,炅陽,過縣顱,下厭眦,外髎會,(風劦)風,頷俞,經天牖,池下寸半之頸俞,剛風,痙癎,痙風,歴肩井,承彊,至肩中俞,急風,气輸,熱俞,風關,气會,命營交至陽,於至陽靈臺間一口寸尋神府,上靈臺,延骨絡上行,於神道身柱間尋逆天俞上直,清靈,气緃,天池,意怡,宴椎,行風,上會風府入腦間。本絡二十有八穴,所過十有一穴。主諸風癎痙,厥逆不用,神恖恍惚息寐弗力。

       任脈之絡,始於承漿,傍開一目下循,終於下極。從孔厭,俠嗌,喉絡,天突翼,以下九膺九穴至鳩尾下翼,翼以下八宫六穴至神闕翼,以下下元六龢至下極俞者,本絡俞二十有五,其主陰血腹膓,玄牝寒熱血癥。所過有九穴,主氣滿厭食,嗌逆浮虚,諸邪妄行不歸。

       沖脈之絡,起於陰極之會裏前導中,俠會,囊邸,走气沖,疝俞,自中傍開二寸半循根柢,精宫,腹五里,精舍,三合,仳樞,齑端,靈醓,祭壇,循脾樞,血愈,會鳩尾,嗌門,自中傍開半目上行,陷突,膻會,明堂,紫宛,重雲,寶蓋,挟突喉,會承漿環唇,交水溝,迎香,過目散腦中。本絡一十有九穴,所過七穴,主臟腑鬱滯,犇豚嗌噫。

       陽明手大膓之絡,起於大膓,絡於肺間心突中上天突,自大膓出陽關至本俞,環尻骨端循六陰絡之五衟,四窬,平蹊,步常,步恒,鹤翅,絡气街,環尻端下寸半走無名六穴至气街,自鹤翅上行,走(皮丸)(月少),带脉,气弩,腋眇,臂緃,倂巨骨,散於天鼎。其支者自本俞外五分之爡筋下行,寅洩,還陽,聚痍,七塞,閫關,至極底入膓中。本絡俞一十七穴,所過一十有三穴,主嗌乾气痛,二便腰腹。

       胞之絡起於腎臟,出關元中極間之靈彙,自任脈上行神闕,其支者,自气海,中注,盲俞,天樞,滑肉門,太乙入絡於肝,自肝下循五樞五穴,至生气,鎬陽,元宫,生門,天錫,絡胞中(男子曰元田宫)。本經六穴,所過一十有五穴,主男女生成氣血之事。

       胃足陽明之絡,繫於脾,出中脘,沿沖脉任絡上行膻中。出鳩突,膨鬆,脘元,吅門,焭气,龍門,稽水,歴章門,絡带脉,循脾葏,太乙入胃繫,出膜絡脾。其支者,自脾葏,沿大横,腹結,府舍,冲門,從陽明之外而下行,巽户,沓泣,伏風,承髀,陽全,臨關,承气,膝兑,鹤隘,脘宿,愈膓,胷舍,經豐隆,肺門,達解谿而散。本絡俞二十有一穴,所過九穴,主反胃嗝噫,食不下。胷中满悶,滯利水洩。

       六陰之絡者,地氣之絡也。走關俞,腰俞,會陽,長彊,循五衟,四窬,平蹊,步常,步恒,鹤翅,絡冲門,气街,下循會陰,絡二陰。本俞有八穴,所絡十穴。主癃閉痿痺,女子諸病。

156《太冲.巳戊》2010年07月30日 星期五 07:03

      巳戊
       《下經.玄珠》曰:“心居於虚,虚以攝正。神渾同無,無以緯生。不欲,無燥惡。不妄,無疢擾。風寒暑濕宴於息,則莫(病頭叶)税(病頭水)衾(病頭金)户(病頭土)之气,無以癕肆(病頭姊)病(病水火)也。惡勞之數(病頭术)數(病頭术),孰無爲之疲疲。數(病頭术)數(病頭术)之至極也,莫若疲疲之本初也”。

       ‘六淫者,非喜怒哀樂恐驚憂,無以癰肆(病頭姊)病(病水火),非馨得躁失之益弊,無以動其基。故精水神火,生身之天也。是故聖人之葆其生,止以維神,定以息精,精神治,則气固秘也’。

       “以道觀之,則賊邪上,而濕淫下,此常也。故身半已上者,邪中之。身半以下者,濕中之。以道通之,則寒中外,其气所發。客入於内,本霪所濁也。以象同之,寒伏於下,熱悶於上。一勝一敗,薄而對也。反,推之同也。其陰陽之道,合而生。失之則極,極而爭,爭甚死。”

       《下經.中於治》曰:邪之中人,無有常也。其中之陽,則客於臟。中之臟,則客奇琶(病恒去下横)。中之陰,則流於腑。中之腑,則流於經。中皮毛,則悶熱結。中之谿谷,則流於節。中者,客也。流者,入也。其有客未得而内發者,自亂也。雖曰自亂,當有因而引,發之應也。

       故邪之中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颊,則下少陽。中膺背二脇,則從其經也。夫中陰,從肱股之陰,脅腋之分也。其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蝕,而傷其陰也。

       憂愁恐懼,則傷於心。中寒寒飲,則傷於肺。寒中颊脅,墮畜惡血,脂气臃腫,則傷於肝,醉勞入房,汗出當風,則傷於脾。負重勞力,入房過度,汗出沐浴,則傷於腎。此形於邪之倂也,陰陽俱感,邪乃得恍(病頭狂)。

       其面首與諸身形也,屬乎骨,連乎筋。通之於血,合之於气。故氣血之龢也,則不病也。何謂哉?五臟之龢也,六腑秘也。臟腑調,則其氣血龢也。雖有賊邪,莫可乘之。故不病耳。

       宣王五年戊寅,時在文仲侯二十二年秋仲。邽大浸稽天,溺令至月,是水之南有疫焉。人畜得之,無不以痓死者,百姓走與之。呈其侯,侯疑之,以己無悳天怒耳。

       師尚请往,視其屍皆膺腹腫會(病頭貴),鼻溢之涎鱼腥,詢言其亡不二日,惟童奴如故耶。疑其頪焉,投以堇(廿系),藥,苷,茈,莫,龍沙,膏石飲之,絕其腥。中者無救,不中者無事矣。

       奴役無病者,無膏粱之食也。夫膏粱者,令雨旬旬,鮮有能存者。既新解,物受淫而疸毒自生,食之,則頪惡其化。故疫染之於禽蟲鳞嘼,而人獵而用之,惡得全也。

       故庄公启立,而謀於師尙曰,寡人欲彊民,請師以方。師尙曰:汝知人食而疫,莫知病役甚疫也。病治以藥,国治以籌策。貴人惜生,饑者貴食。胡不以奴爲兵伍而征往,用之疆域。治日用之綱,昭令而行,則汝之二籌得光矣。靈侯曰:善。知病之以求於醫也,惡惡不病之自治耶?胡若如是哉?

       《上經,攝生》曰:“心忞(音同慜,心志勉且恒也)不息,其生也長。心欷(气下精,息心恬澹以玄覽攝靜也)如嶽,其工乃當。宗(氣中)气浩浩,病無從生。臓(蓋下山,象形,山气之清澹也)腑 (日昔下,象形,川气之流濁也)毓秀,氝(音气,内气龢也)承自彊。氛(音壯,气剛也)衡陰陽,東(氣下杲,木气清也)濟西(气肖,利气也)張。病之與人,有已從來,壯悅自息,攝飬無萌。天道無親,常舆善人。人之自奪,命之亡也”。

       “‘庶庶(象形,物出地上)有禾,生以其龢。穟穟穡穡,常一致諧’。自然之所發,道之所長也。人之知則不然,以其欲索其畜之耳。是故熾勞日甚,不知有終也”。故天之龢,則萬物欣欣。天之寒,則地裂凌冰。其卒寒,手足解墮。

       人之十二經脈,絡澻谿谷。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气(气火)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气,上走於目而爲睛。其陰别气,走於耳而爲聽。其宗气,上奉於鼻而爲臭。其濁气出於胃,走唇舌爲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燻於面而皮厚,其肉堅。故天气甚寒,則不能勝之也。

        故虚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存若亡。有形無形,莫知其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157《太虚.午甲》2010年08月05日 星期四 06:31

    太虚  午甲


       聖哉!黄帝,生而神靈。弱而言能,幼而询齊。樸樸敦敏,一至元亨。盡人之苦,極天地變。乃師歧之文伯,立治之道。知天之龢,致長生之灋。

       人之有其所病也,其有動作,其有食用。不知常,奉乃進。有妄其形,其乃苦成矣。故建言以知之:從自然,揣節度。勞不驟,汗勿扣(象形,洞風冷淋,伏流牛飲也)。食無躁,行度力。心神一,萬事移。恒有已,不及之可及。恒有得,涓涓來機。規天下,用小已知其常。知牝牡,得其可運之稽式。以龢我形,以奉其生。以治其所不治,以先其機而用之,大矣。

       微微乎,似若一也。然其變之極,非察形望色切脈渾一者,弗能奧也。孰知乎?一脈之上,有陰陽虚實。有頪似,有妄通者。聖道其微,良工極细。若眞妄之恍然而一,則非心止於斯者,莫之能矣。大以言者,恐不可以辧。微以言之,畏其疑而不斷。我亦猶難之,明形盡象矣。

         諾者,王仲康之弟也,智而靈有焉。然之患有年耳,良工不能癒其腹疾(病頭朿),其苦甚焉。當季秋耶,馳騁於郊。不愼,墮谷破腹卒矣。少順(頁心,古顺字,流失快也),知焉,痛處宴然若失。俯苦起之未己,洞處出物,有如乾脂,其大如爵,去之,破衣裹之歸,旬月而已,以爲其有神助之也。

       已,或人病釡腹者,諾以豁然去之,世謂其失常。其畏若鬼神,以爲巫焉,遠而徙之。噫兮!此時人惜死焉,惡生之甚耳。

       有所經發,孰其爲過?可利之用,世所忤焉。其常耶?其不常耶?謂其不常者,孰非不常焉?愚若是一也,智若非一也,其是非本一也。人有莫可以知矣。去惡,去喜,以用生乃從之,是非孰多耶。

       “物備其用,用有其方。方有則,則有常,常乃灋,灋啓其用。知此,可以存其悳,可以長久,可以盡天年。”。“故物本常也,時以間之。物本亨也,氣以客之。有間則反其常,有客則逆其生,反常曰病,逆生曰病(病水火)。是謂失悳。失悳者,失其衡也”。

       故曰“諸脈之急者,多寒。諸脈之緩者,多熱。諸脈之大者,多气少血。諸脈之小者,氣血俱少。諸滑者,陽气盛而微温熱。濇者,多血少气(气火)以有微寒。”此人病之脈六變也。故其病之變化也,則脈先至耳。

        曰病心之變:脈急甚者,爲瘛瘲。微急者,爲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者,爲狂(病頭狂)笑。微緩者,爲伏粱。其在心上下行,時唾血。太甚者,爲喉吤。微大者,爲心痺引背,善淚出。小甚者,爲善噦。微小者,爲消癉。滑甚者,爲善渴。微滑者,爲心疝,引臍少腹鳴。濇甚者,爲音瘖。微濇者,爲血溢,維厥,耳鳴 ,顚疾。

       曰病肺之變:脈急甚者,爲癲疾。微急者,爲肺寒熱,怠墯,欬唾血,引腰背胷若是,鼻瘜不通。緩甚者,爲多汗。微緩者,爲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太甚者,爲脛腫。微大者,爲肺痺引胷背,痛不得卧,惡日光。小甚者,爲泄。微小者,爲消癉。滑甚者,爲息賁上氣。微滑者,爲上下出血。濇甚者,爲嘔血。微濇者,爲鼠瘻。在頸支腋之間,下不甚其上,其應善痠矣。

       曰病肝之變:脈急甚者,爲气怒惡言。微急者,爲肥气在脇下,若覆杯。急弦者,息變爲賴(病頭來,惡結内也)瘤。緩甚者,爲善嘔。微緩者,爲水瘕痺。太甚者,爲内癰,善嘔衄。微大者,爲肝痺陰縮,欬引少腹。小甚者,爲多飲。小急弦者,爲痞癪癥瘕。微小者,爲消癉。滑甚者,爲潰疝。微滑者,爲遺溺。濇甚者,爲溢飲。微濇者,爲瘈攣筋痺。

       曰病脾之變:脈甚急者,爲瘈瘲。微急者,爲膈中食飲,入而還出沃沫。緩甚者,爲痿厥。微緩者,爲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太甚者,爲擊僕。微大者,爲疝气,腹裏大,有膿血在膓胃之外。小甚者,爲寒熱,微小者,爲消癉。滑甚者,爲潰(音會,瘍也)癃。微滑者,爲蟲毒蛕蝎腹熱。濇甚者,爲膓潰。微濇者,爲内潰(音會,瘍也),多下膿血。

       曰病腎之變:脈甚急者,爲骨癰癲疾。微急者,爲沉厥犇豚,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者,爲折脊。微緩者,爲之洞。洞者:食不能化,下,嗌還出,胃不受食也。大甚者,爲陰痿。微大者,爲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者,死,不治。小甚者,爲洞泄。微小者,爲消癉。滑甚者,爲癃潰(音會,瘍也)。微滑者,爲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濇甚者,爲内生大癰。微濇者,爲不月沉痔。

158《太虚.午乙》2010年08月08日 星期日 06:22

       午乙

       “神人無病”:非其異於人也,是其邪之無可聚以爲患耳。“聖人無方”:合行於諸而顺以治也。治之,則無不去矣。“眞人無可病”:其神合眞,眞合其气,气合其眞,眞存形合,止爲其功。是以諸因不能動,諸邪不能干,而諸病無可以形。故《玄珠》曰‘知其道之在天地,猶川谷之於江海’。

       故曰“五臟爲嶽,血脈爲谷。六腑爲海,經絡爲川。天地之道,揆度以合。故治上以散之,治下以通之。暅(火遠切音亘)中之治,龢以陽之。暅中者:膈下臍上,脇内皖中,爲一身陽龢之牝牡也。湯醴灸刺,其用一也”。

       故曰“兒嬰食之過甚,則積於胃而熱之邪干乎膽,其气動肝,故生乙(病頭丕,腹病腰不能申也)痋(徒冬切音同多動病也)。疻生瘭(病頭丙臼文,疽之有根在血脈也)瘣 (乎罪切音贿),寒生比(病頭畢,足寒不力也)宥(病頭又,氣痛莫忍也)。熱生疦(呼决切音血)故(病頭古,肤下结块柔滑也),踨(气下盅)之乙(病頭丕,腹病腰不能申也)而爲痲。老耄气衰,血之疚而爲痋。

       損(病頭辛,傷寒骨痛,冷颤肤悚也)之瘁而爲怯(病頭夾),疢之宥(病頭西,二太陰極熱之氣惡也)則爲洫(病頭或,膽少陽之風痛也)。濕熱之下注而爲之渥(病頭出,婦人下龡而帶濃也),冷之積久而爲之宥(病頭西,二太陰極熱之氣惡也)。悑(病頭甫,痞满脹痛也)之生於癮僅(病刀心,心痛如豁也),疪之自寒而至”。

       病之從由而來也,其邪合形。故疫者,鳞介之气所生也,其行有中有不中。瘟者,蟲嘼之气承淫而至也,其感有染有不染也。故其來飇飇,非大旱大濡大澐,而莫之以行也。濕濡蟲腐,流气爲疥癩。蟁蝇蝱蠆,涎蠹入食而爲癥癅。是以,食飲者,不可不慎之也。起居者,不可不攝之也。

       天之常,無所不攝也。地之道,無不容也。是以病疛爲閉,病癲爲風涎。癇爲腦風心間,血脈閉溢爲中風。渥(病頭出)爲之滯,秘乃實邪。僅(病刀心)者爲懑,夷(人肉土)疢乃痟。濕勝則脛歱(病頭童,足腫轉筋也),絡塞則面僞(病頭爲)。食肉過而結癅,病(病頭水火)涎疢而内疽。

       火毒外發而爲疥癩,飲太過則濕病(病頭水火) 贅癖。气之兇殺結毒癘,肺肝癆癧呌(病頭睾,血疝在下也)染。疚病肺而癭,脾同睡(病頭水)而成僻(病頭奰,腫滿而滑也)。熱勞急(病頭及,熱心痛而劣也)疚爲籍(病頭吅欠吅,脈结大块也),濕熱結下而痿。此常之所以也,孰不可已先知之乎?微乎,能知之精。察乎,可辧於形。頪以索之,知惡何其難哉。

       六腑之病也,熱則痛,寒則脹。實則痛,虚則脹。故面熱者,足陽明之病也。魚絡血者,手陽明之病也。兩跗之上脈竪陷者,足陽明之病也,此胃之脈也。大膓之病者,膓中切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虚上廉。胃病者,腹嗔(月眞)脹,胃皖當心痛。上肢兩脇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膓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者,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茬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取之巨虚下廉。

       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爲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其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案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又脛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下陷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159太虚.午丙》2010年08月11日 星期三 06:05

        午丙

       歧伯師見於仲顥曰,“税(病頭水)疢之禍,人皆病之,何如逹之治要?敢請夫子言之”。

       仲顥曰:“息汝心,沐汝神,聽之以靜。容汝性,合汝志,冥冥洞洞。見汝之眞,合汝之行,窈窈曠曠湛湛。知之常,明之道,逹致一,豁陰陽,启灋度,頪物心,自自然然。用揆度,合天葩(恒去下横),窮物之道,則治之要悳矣。

       愼知謹爲,細解微辧。作之而勿以惑,用之而無以驕,如是而已矣。汝志治與百姓,以教之知。知則病微,知微無患,道行矣”。

       灋有其利,利有所不足。綱有其文,文有所不盈。形與神不秘,則其气從内亂。營與衛不合,則其志不果。宗气與意不步,則其精必竭。

       故暮夜當息也:則气囬三焦,其精歸膽足少陽。亦气囬於肝足厥陰,其精歸肺手太陰。俾五臟六腑之氣皆朝於膽,膽司外佈衛,以衡陰陽也。

       故人寅而息已,則其气(气火)囬大膓,其精歸足陽明太陽,陽气大動而起矣。是當起也,則其气囬脾足太陰,其精歸肺手太陰。亦气朝百脈,精宗合神而用也。

       是以若作若息,當有其常。若食若飲,亦葆其度。不失其常度,則無消乎膏肓膋育六墟。六墟不失其眞湻,則營衛不失其一,而六腑調五臟安也。

       知常,常也。不知常,峊也,亦其不知容也。無容,則不進矣。饑者,常以天下爲小,而食爲之大。公子謀者,常以萬物爲小,而其位爲大。

       故《上經、玄珠》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故襲常者,知嗇矣。夫爲嗇,乃惜其身。事天、攝身以嗇。攝身以嗇,乃治已。是以知嗇合時,謂之常。常恒,道之度一也。

160《太虚.午丁》2010年09月03日 星期五 05:45

    午丁

       故《上經,解》曰:“經者:徑也。絡者:網也。谿者:澑也。谷者:空也。俞者:若也。穴者:舍也。

       故經者,經气(气火)精水之徑也。絡者:榮衛交澑之網也。谿者:水經氱衛之澑也。谷者:元宗經涎所注之空也。俞者:所輸營積之萃也。穴者:精晶衛氱之彙也。故諸鍼之道,乃調給之樞也”。

       故《經》曰:“濕生濕蝕,物之常也。濕斜(象形,旁生,偏盛也),生也。濕過者,病(病水火)蝕峊也,痞畜滯也。辛宜(凡人)散也,利宜(凡人)通滯也。其瘤斜(象形,旁生,偏盛也)生,濕以外利。滯之以成,逐之可行也”。

       湯者,蕩也。醴者,理也。藥者,效也。石者,伐也。鍼者,交(象形,通偹,益利也)也。灸者,疏也。故知治之所從,不可以遂心,欲之矣。

       故經絡谿谷之俞穴,其有所不同者,譬五穀之入胃,各有其榮,歸其所頪者營焉。故外積九鍼之介,案蹻導引之利,以成不世之功矣。乃其俞穴所部,自有所畜營之益矣。

       故有言曰:“知用,不竭。知弊,不惴。知往,不衰。知常,不壯。知恒,不盈。知利,不豐。知功,不道。”故經脈者,所以能决死生,處百疢,調虚實,不可不通也。

       “刺者不診,診者惡知經”。‘譬痛之在經怵怵,太陰手之動脈細牢,而两關人寅气口後細而緊,此足少陽陽明之病也。若其惡知經络,以其傷寒而調之,則非良診者也’。

       且人之始生也,先成其精,精成而腦髓依次以生。骨爲干,脈爲營,筋爲剛,肉爲牆,皮膚堅而毛髮長。榖入胃,脈道通,血气(气火)乃行。

       故知其經,則診備矣。知其絡,則其注知矣。知其血络,則其龢與閉明矣。知其谿澑與谷空之所歸與臟腑,則其診洞矣。

161太虚午戊》上2010年08月17日 星期二 05:55

       午戊

       肺手太陰之經,起乎中焦,下絡大膓。環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繫横出腋下。循臑内,行手少陰心脈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際,出大指之外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循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满膨膨,丣(與久切音酉)喘欬。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之彌(不上日下,昏昧)瞀,此爲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欬上氣,喘渴,煩心胷滿。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熱。气盛有餘,則肩背痛熱。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丣而欠。气虚不足,則肩背痛寒。肺昃熱,少气不足以息,嗌中病(病頭水火)涎甚,溺色變。

       爲此諸病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下以灸之,峊以血出之。絡有色以去之,爪節絡血出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虚者,寸口小於人迎也。

       大膓手陽明之經,起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廉,鬪肩,出髃骨之前廉,出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卝(音貫)膈,屬大膓。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是動,則病齒痛,頸腫。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丌黄,口中乾,亓(音齊)鼽衂,喉凷(音執)痺。肩前臑痛,亣指次指痛不用。气有餘,則當經所過者熱腫。虚則寒惈,亓浸(象形,澇也)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復。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以灸之,峊以血出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大於寸口。虚者,寸口大於人迎也。

       胃足陽明之經,起乎鼻之交,頞中。傍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浆,却行頥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髪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嗌中,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直者從缺盆下乳内廉,下挾臍,入气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裏,拮(象形,交會也)至气街,略(象形,其欲之散其邪,故薄以號憾出之)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象形,一入,合也)循脛外廉,入(象形,一人,行也)足跗,入中指内間。其支者下廉三寸浸(象形,澇也)别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溺數,呵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之,獨閉户塞牖列(象形,若暗冥自是也)處,甚,則欲亢高略(象形,其欲之散其邪,故薄以號憾出之)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爲骭厥。

162太虚.午戊》下2010年08月20日 星期五 05:34

    太虚午戊》下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温淫,汗出鼽衂,口喎唇胗,頸腫喉痺。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气街,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甚則身?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饑,溺色黄。气不足,則身?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之。陷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以灸之,阜以刺血出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虚者,寸口反大於人迎也。

       脾足太陰之經,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内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内踝前廉,亢踹内。循脛骨後,較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上屬脾。絡於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别上膈,注心中。

       是動:則病舌本彊,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虚(空谷流气也)气,旿則快然,昃衰其邪(偏盛也),故身體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税(病下水),體不能動摇,食不下,煩心,心剐(頂矗也)急痛,便溏瘕泄。水閉,黄疸不能卧,彊立,股膝内腫厥,足大指不用。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則疾之,寒以留之。陷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以灸之,腫以燔鍼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虚者,人迎反大於寸口也。

       心手少陰之經,起於心中。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屬心繫,下膈,絡小膓。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繫目系。其出者,復從心繫上肺,卑(气之下也) 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亦下,循臑内後廉,行太陰、厥陰心胞之後,下肘内,循臂内後廉,抵掌銳骨之端,入掌後廉,循小指内出其端也。

       是動:則病嗌乾,心匷(虚悶也)痛,渴略(燥其宗而熱欲之散邪也)欲飲,是爲暜(扶雨切音輔象形阜邑也)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脇痛,臑臂内後廉痛厥,掌中熱痛,厝卧少气,心惕惕而不眠,步則喘满,面颜浮。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演(弗也,象形干枯傍出也)以灸之,峊以刺出其血。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虚者,人迎反大於寸口也。

       小膓手太陽之經,始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上循臂骨下廉,演肘内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演肩解,繞肩胛,較(經紀緯织也)肩上,入缺盆,絡演心,循擆(生於表也)咽,卑較膈,略抵胃,毌屬小膓。其支者,從缺盆循較頸上頰,至目鋭眥,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頰上拙(出頁)抵鼻,至目内眥,斜絡於顴。

       是動:亦(貝一口,熱腫乾裂也)病嗌痛,頷腫不可申(用力之不可也)顧,肩似拔,臑似折,厝半後干欬,嗌似加,日少丣,温熱不已,善畏。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擆聾,目虚黄,颊腫,頸頷弩痛,肩臑肘臂外後廉痛。大甚,結癥留瘕,温久即癰,寒泄即疝。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演以灸燔之,阜有以刺出其毒,尋略蹻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虚者,寸口反大於人迎也。

163《太虚.午己》2010年08月24日 星期二 05:33

    午己

       膀胱足太陽之經,始於目内眥,亢(象形,气發於上)支额,交陶巔。其支者,至耳上循。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别下項,循肩髆,内挾脊,抵腰中,入(雙音字又神,象形,一人,生化之和也)循膂,内絡腎,虚(象形,气亢上而不散)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毌臀,入膕中。其支者,從髆内左右别下,毌胛挾脊,内遏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匸下毌踹内,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是動,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病衝頭痛,目虚(象形,气亢上而不散)似脱,頸項似拔,脊中彊痛,腰内似折,髀不可以曲,膕中如結,踹中如裂,旲前温熱,汗已亡氱,厝後温熱,悶脹多斜(象形,苗出土)太息,是爲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焁瘧,疾狂,癲癇,頭顖項痛,目黄淚出,鼽衂,項背腰尻,膕踹脚皆痛,小指不用。太過,溺赤,痝痳,淋灕不得以息。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燔灸之,峊?以尋案躁蹻,火刺宣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虚者,寸口反大於人迎也。

       腎足少陰之經,始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斜(象形,苗出土)於然谷之卑(象形,气淫下),循内踝後,絞(象形,會畜溶)入(雙音字又神,象形,一人,生化之和也)跟中,?亢(象形,气發於上)踹内,出膕内廉,循股内後廉,毌脊絞(象形,會畜溶),内屬腎,略(象形,手遮目以息)絞(象形,會畜溶)膀胱。其直者,從腎上毌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斜(象形,苗出土)絡絞(象形,會畜溶)心,注胷中。

       是動: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病饑不欲食,面若漆柴,欬唾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有血,欱欱而喘,坐而欲起,目(目巟)(目巟)如無所見,心如縣,若饑狀。气不足,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戼丣當善恐,心愓愓,有如人将捕之,是爲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厥(象形,气滯下而不用)痛,煩心,心中痛,黄疸,腸澼,脊股内廉痛,卑(象形,气流於下)痿亢(象形,气發於上)厥,少炅嗜卧,足下熱而痛。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灸之,阜出以案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悶列(象形,排列)閉之,則彊食生肉不能以消,不能以消而积脂水臟,是以緩带披髮,大杖重履而步擠(會意,糾結)。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虚者,人迎反大於寸口也。

       心主手厥陰包絡之經,起於胷中;出屬心包絡,下毌膈,歴絡三焦。其支者,循胷斜(象形,苗出土)脇,卑(象形,气流於下)亦三寸,上抵亦下,循臑内,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斜(象形,苗出土)其端。

       是動: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病手心熱,臂肘攣急,亦腫,甚則胷脇支满,心中憺憺火動,面赤目黄,旿中熱,煩不禁,目乾息熱,喜笑不休。

       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悶悶,心中脹痛,掌中熱,眠列(象形,排列)昏昏飃然,多夢見霪濕黄紅物,?畏之,嗌涎,神志若虚。

       凢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則疾之,寒則?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灸而疎之,峊?以鑱针去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虚者,人迎反大於寸口也。

164《太虚,午己》下2010年09月16日 星期四 05:30

         午己

       三焦手少陽之經,始於小指次指之端,亢(象形,气發於上)斜(象形,苗出土)兩指之間,循手走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毌肘,循臑外,上肩而交斜(象形,苗出土)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卑(象形,气流於下)毌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繫耳後,直上斜(象形,苗出土)耳上角,咦(凡人)屈下頰至(出頁)。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是動: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病耳聾,渾渾焞焞,嗌中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腫,喉痺。弗有焉,積熱中焦下焦,發爲温熱,亦名爲乾瘧,是昃斜(象形,苗出土)發爲潮熱,頭沉心縣,有其所畏者。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灸爕之,峊挟案瀉出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虚者,寸口反大於人迎也。

       膽足少陽之脉,始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頭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亢(象形,气發於上)胠,絞(象形,會畜溶)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别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出頁)下。挾頰車,下頸,合缺盆倚(凡人)下胷中,毌膈,絡肝,卑(象形,气流於下)屬膽。循脇裏,斜(象形,苗出土)气街,繞毛際,横入髀厭中,倚(凡人)卑(象形,气流於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卑(象形,气流於下)斜(象形,苗出土)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還毌爪甲,出三毛。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悶悶而喘。心脇痛,不能轉側。甚,則胲欬不眠,昃温熱。太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爲氱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暮弗以眠,日憺憺。缺盆腫痛,亦卑(象形,气流於下)腫,马刀俠癭,汗出振寒,寒瘧。胷脇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灸去之,峊又刺血蹻之。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虚者,寸口大於人迎也。

       肝足厥陰之經,始於大指叢毛之際,亢(象形,气發於上)走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斜(象形,苗出土)太陰之後, 上膕内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毌膈,布脇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雙音字又神,象形,一人,生化之和也)入頏顙,連目繫,亢(象形,气發於上)斜(象形,苗出土)額,與督脈,會與巔。其支者,復從肝,别毌膈,上注肺。

       是動: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潰疝疢(病頭來),痛引睾;婦人癥瘕結(病頭出),上衝心。少腹腫大,甚則嗌乾,面黯塵,脱色弗颜,頭脹而弦晕,上氣逆,不可以步,嘔吐。

       是肝所生病者,胷满,嘔逆,飱泄,狐疝,遺溺,閉癃,血寒而泣,大頭,不可以轉側。

       爲此諸病:盛以瀉之,虚以補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灸之,峊掩以出其血。不盛不虚,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虚者,人迎反大於寸口也。

165《太虚.午庚》2010年08月27日 星期五 05:42

       午庚

       “病生於倂,倂有亢(象形,气發於上)卑(象形,气流於下)。積始乎勞,勞患急疾。急者气怒,疾者血泣,怒則氝亂,泣則實結。形本以龢,失之則妄。故血者,陽中之太陰也。气者,陰中之太陽也。陰本宗(任脈也)龢(沖六陰也),陽本宗(象形,中二八,脊也)(祖賓切音尊脊中也督脈也)氱(大九陽也)。故宗者,諸陰之會也。龢者,天地之交也。宗(象形,中二八,脊也)者,气之樞也。氱者,陽之合也”。

       是以廣成子語黄帝曰:“飬汝心,合汝宗(象形,中二八,脊也),汝神即清。齊之龢,同之氱,汝气自營。窮乎天地之道,而以汝爲中,則與道相契矣”。

       夫天地之道,即人之教也。萬物之道,即人之標也。勞勞乎,無所之。纍纍乎,無可忻。是以人有事而無事者,小遏而大已矣。人有無事而有事者,小不盡而大來也。人有有病而無病者,治之於未絞(象形,會畜溶)也。人有無病而有病者,小不已爲然,而及至而晚矣。故可乎可,不可乎不可也。

        宗陰之經,始於極底之陰會,前沿曲骨挾足少陰,自中而上,亢(象形,气發於上)毛際入腹中,毌臍,突闕,行膻中,至天突,上廉頦,環口,會中宗於齦交。其支者,自頦上會足陽明。

       是動:則病丈夫(病來)癘七疝,女子(病出)痭癥瘕。是宗陰之所生病者,諸血,諸陰,濕病(病頭水火,)内結,上冒清涎,赤自濁淫,塵疵面烏,腹中痛,口苦辛,煩亂少眠,多汗,手足心俱熱,日中昏悶,夜清不眠。

       爲此諸病,盛以平之,虚以舉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温灸之,峊以鍼散之。不盛不虚,以经溜之。經虚者,循經而脹疢。邪實者,僵直而不用也。有其客,則寒熱往來。二脈弱,則其不久作也。

       宗(象形,中二八,脊也)陽之經,始於極底之陰會,循尾閭,過長彊,從脊中而上行至身柱。其支者,斜(象形,苗出土)絞(象形,會畜溶)風門,而絞(象形,會畜溶)斜(象形,苗出土)陶道行亢(象形,气發於上)。經大椎,上風府入腦中,行彊閒,致百會,神庭出腦循额,下準至素髎,兑端,出齦交,接宗陰於承漿。

       是動: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脊彊直,不可以顧。頸中痛,俛仰不能。是宗(象形,中二八,脊也)陽之所生病者,腰痛,腿痛不用。寒濕若而爲熱,爲客邪觸引,以致经气倂乎宗龢而逆上,自少腹衝心而痛,前後不下,是爲沖疝。女子則宗龢虚而無子:閉癃瘨瘣,痔瘺(病酉) (病出),遺溺淋濁,嗌乾,上冒。

       爲此諸病,盛以消之,虚以長之。熱以疾之,寒以留之。陷掩(象形,頂立有支)以温灸之,峊以鍼散之。不盛不虚,以經溜之。經虚者,循經痮疢。邪實者,彊直而弗用也。

166太虚.午辛》2010年08月30日 星期一 05:57

      午辛

      《上經、五治》曰:‘忘物無我,宴神息志,服气啬精,致元气龢,天之道也。導引案蹻,引领至龢,煅煉精神,以致平秘,地之道也。衰乃知衛,病方知醫,好聞異说,從乎喜惡,人之道也’。

      ‘是以醫之爲道,以治爲天。弗以喜惡,弗以貴賤,弗以難易,弗以輕視。故曰知人心,投喜惡,龢灋度,天之治也。故知人心,則顺其理;顺其理,則其心合於治矣。投喜惡,則气合;其气合,則鍼石不逆而致矣。龢灋度,則不傷;不傷,則無亢(象形,气發於上)卑(象形,气流於下);無亢(象形,气發於上)卑(象形,气流於下),則愈不危也’。

       故曰:‘等揆度,知陰陽,齊物龢,地之治也。故等揆度,則虚實服;虚實服,則用道備矣。知陰陽,則表裏洞;表裏洞,則藥砭醴鍼啟矣。齊物龢,則用自拊;用自拊,已然功矣’。

       故曰:‘望以精,方爲機,知時氣,聖智之用也。故以望知气,以色知榮,以榮知離闔,則治之道湛矣。方爲機,知其風土之異,明乎剛柔之變,以知其虧盈。則用之道立矣。知時氣,明自然之化機,以衡其病,逆顺生死之道服矣,乃爲工也。卫者不越其道,合之以常,治之以時者也’

167《太虚.午壬》2010年09月05日 星期日 05:

     午壬

       《上經、大要治》曰:“气有多少,血有盈虧。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合有奇偶。顺逆其气,虚實其血,上下其支,盈弱其形。其病有遠近,其證有中外,辦有輕重,治有緩急,當之適之,其至所爲故也”。

       故曰:“君一臣二,竒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竒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故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補上治上,補下治下。制以急,急則气味益厚。制以緩,緩則气味益薄。言當適之,其至所爲故者:此之謂也。病所以近,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臨之,無過其域也。病所以遠,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過之,無越其制度也。

       是故治气平榮之道,近而竒偶,制小其服也。遠而竒偶,制大其服也。大則數少,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少則二之”。

       “竒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温涼,反從其病也。故藥,本非常用,用非久存。存而非宜,益之在悳。用以爲治,弗爲長葆,長葆之道,唯當而已。其有毒無毒,所治爲則。主適大小,以爲制要也”。

       “是以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二臣四佐六,制之小也。君二臣五佐八,制之中也。君二臣六佐十,制之大也。前者一而去病,後者三而保生。去病以清,保龢乘濁也。前者清,而其用一也。後者對,而其制自龢,漸已矣”。

       “故寒以熱之,熱以寒之。微以逆之,甚以從之。堅以削之,客以除之,勞以温之。結以散之,留以攻之。燥以濡之,急以緩之。散以收之,損以温之。逸以行之,驚以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止之挫之,適事爲故。故逆治以正,從治以反。從多從少,觀其事也”。

       “是以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龢气,可使必已。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疎气令調,則其道也”。

        “故從内之外者,調其内。從外之内者,調其外。從内之外而盛於外者,先調其内而後治其外,從外之内而盛於内者,先治其外而後治其内。中外不相及,則治主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8太黄.未甲》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05:29
     太黄   未甲

       “陰有其位,陽有其位;陰陽交互,生道長也。薄而爲病,客而有癥;陰陽相易,爲癲爲狂”。合之,比之,生之,畜之。合之則安,比之則全。生之於裡,畜之利焉。相比以頪,其治當適也。

       諸内以求於外者:胃也。諸入而司化者:膽也。諸消而解者:肝也。諸司營而飬者:脾也。諸畜而調者:六墟也。諸龢以運者:肝與脾之頪也。故曰:榮之解之,肝乃運之。服之調之,宗乃常也。

       六墟者:妄(朋口口口)突(肉骨肉)肓膜,胰(人肉土)膋朓(肉兆)脙(肉求)是也。妄(朋口口口)者,(象形)颊中肪膏也。突(肉骨肉)者,(象形)項中肪膏也。肓者,(象形)心中肪膏也。膜者,臟腑之膈肪膏也。胰(人肉土)者,(象形,人者嗌道也。月者,胃也。土者,其形之重復也。)胃下肪膏也。膋者,腹肪膏也。朓(肉兆)者,肾中之曱肪膏也。脙(肉求)者,中極底之曱肪膏也。肪膏者,其質脈異於常則,而有頪奇泊(恒,去下横)之用者也。其無患,則身無患也。其有所墯,則是動而病生也。故言六墟者,調龢津液,行營合衛以奉長者也。

       是以言診者,推而求之也,歸其頪也,頪其所位也。其病有所向,所向爲方。其方有所位,位歸以頪;此診之稽式一也。

       故曰:六墟實而肉臃,肝惡客而結生。肺受蒸而癆傷,心受邪而虚大。脾存(風併内)胄(肉裹)而實消,腎受濁氣(氣火)而骨矙(山有)。六腑有邪,病有形莫過於無形之疢。此言其自病,而無應於色脈之者,非昭然奚以爲知乎?

       故脾腎病陽,病(病頭水火,)涎結於腠胄(肉裹)。肝腎病陰,非結筋骨、則自畜瘤。心脾陰結而自蝕,傷患則走心陽。心肝陰鬱而血泣,陰陽同患則中風。肺满則反客於心,心焦者自焚膈肺。此近傷之必然也,不可不審也。

       故欲知生死之道,必明五陰六陽之絕也。手太陰之气绝也,皮毛先焦。太陰者,行气,温於皮毛者也。故气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竭。津液去皮節竭者,爪枯毛折也。爪枯者,气竭而血不生也。毛折者,精津亡而气不行也。夫毛先死,丙篤丁死,火勝金也。

       手少陰之气绝也,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勝火也。

       足太陰之气絕也,則脈不榮肌肉。肌肉之本於唇舌也,肌肉不榮,則肌肉耎;肌肉耎,則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則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也。

       足少陰之气絕也,水竭骨枯。少陰者,冬之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耎却。故齒長而垢,髪無澤。髪無澤者,骨先死。戊篤已死,土勝水也。

       足厥陰之气絕也,則筋气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氣,脈略(象形,手遮目以息)絡於舌本也。故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也。五陰氣俱絶,則目繫轉,轉則木運。木運者,爲志先死也。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

       六陽之气絕,則陰舆陽相離。離則腠理發泄,絶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也。

169《太黄.未乙》2010年09月13日 星期一 05:49

         未乙

       天地衡有至數,萬物衡有至侯。至數者:始無極,生一終乎九焉。至候者:當而生,適以發,比之長,蕭息蟄收者也。生之如是,病之亦如是,治之復如是,飬之亦復如是矣。

       故日息夜作爲逆,逆則肝傷,而膽瘀矣。肝者清爲之飬也,膽者澹爲之王也。若以脯爲用,以酒爲常,則其膽贅(病祟又,積久而石)而肝鬱,不已,傷久則爲之唉(病山山一朋惡積肝内成而不治也)耶。

       我若之民也,食之爲大。然莫可暴,暴則脾傷而胰(人肉土)嗁(病肉火火煨肉也病乾也 )痾。賊也爲怒,大怒則傷肝,而損之胃。胃損爲洩(病口田實也满也不納也胃病死也),肝病血泣臟贅(病祟又,積久而石)燒(日火,象形大悶大熱)也。濕濁畱注於腑,倂怒傷肝气以行卑(象形,气流於下),則結疝腹中。實火濕濁與气倂,客之下爲腹亢(象形,气發於上)(土刀切滔绞痛也)結(病睾,卵大腫也)。
爲風雨之所傷,久畱而結涎(病水火風,肉結也)。涎(病水火風)者,三陰之病積,水無功而泄不力,故外發之毒结聚也。濕邪中一陰而亢(象形,气發於上)胷,爲斜(象形,苗出土)棄(病口口中口口一,二氣相搏而不一也)心。濕邪倂熱而卑(象形,气流於下),爲斜(象形,苗出土)朓(肉兆)脙(肉求)。濕病(病頭水火,)亢(象形,气發於上),則頭首亦(象形,貝一口,求當順勢而爲)醉(病甾水,迷不清也水之畱也)虚(象形,气亢上而不散)濇(病火火首,頭劈痛也脈之遏惡血也)。故言膏粱之變,卮(病災,病不愼也)弗以測之也。

       畱濕風邪,倂而下清,則爲絞(象形,會畜溶)卒(病屾一朋,足膝不用也)朋。實中逢風火濕亢(象形,气發於上)蒸,則爲洩(病口田)浅(病回朒,内隔上灉气不得息也)胷。三陰寒中,客倂濕熱,爲之消恖(病甜肉,會意,傷寒陰陽互搏而亡津大熱也)。二陰寒中,食不下,寒熱下而泄瀉。一陰寒中,穀疸清水消。木火土共胷,恖歘歘,神悶悶,亢(象形,气發於上)病(病頭水火,)嗁(病肉火)而棄(病口口中口口一,二氣相搏而不一也)張(病山四巫,胷中結气也)。火土金共胷,風寒客則老病(病頭水火,)喘喘。土金水共中,爲消癉熱渴臃腫。金水木共,風清濕濁而爲五痺;水木火共,寢不成眠。

       胄(肉裹)理失龢,氣血閉痼,臟疲而府清擠(會意,糾結)。勝則有傷,傷過以移之。木火通而气急,久勝則痿肺。火土同而少食,久勝則嗁(病肉火)値(久止田,左腹切痛引尻眇也)癃。土金同气中满,久之掩(象形,頂立有支)刮(八谷欠欠,風之吹谷勁而丒也)肝。金水利則消,消甚而結(病睾)裡(夕米尻,膓結控痛股不能測也)。水木利而清脹,甚則掩(象形,頂立有支)而離腹。故言五屬之用,病則過與不及也。是以五臟六腑之與物也,皆度以衡之存(風併内)也。

       故陰塞:則贅(病祟又,積久而石)而宗(象形,中二八,脊也)。陽牧:則厥(象形,气滯下而不用)而贅(病祟又,積久而石)。虚者:散而不可繼也。實者:壅而不可通也。虚言其虧者:非爲洗空也,乃弗齊濟也。實言其過者:非爲盛也,乃以對之散無功也。故立意去,則治無功。恖有道,則用即功矣。

170《太黄.未丙》上2010年09月19日 星期日 06:37

    未丙上

       物各有其用,用自有其功。病,物有所勝,勝,病自消匿。夫人也,各有其質,質有所異,異有所功不功。功者,合其質也。不功者,不服其情也,物之所合亦如是也。故伍有所指,而指有所地,能知其物之性而用之,則無不功也。故二皇畱二墳之典,以治人,侍天,服常爲上者,正以行而承之也。

       天之悳見於時。時者,四時也。夫四時之用大矣,不可以常舉之。

       其常者,春肝而風爲常也,温病之所出焉。其可畏者,气也,憂也,旦夕反作,醺酒爲常,與風相客,病在肝胆也。春畱夏發,毒成不治也。其治者,以緩情怡志,正恖宴神,服清龢疎散之葆,用輕揚解毒之湯,以茈(柴胡)藭藍(藍根)蘧(蘧麦) ,蘇樝(山楂)梣(青皮)虆(辛夷)苦( 狗膽黄藥 ) ,賊蔏(蔏陆)荻(青蒿)蒐(茜艸),苴(金苴)檵(枸杞)荒(枳殻)茮(蜀椒)萅(音春土芝)蘜(丹皮) ,苙(白芷)謹(草頭糸,烏頭)萴(附子)汼(牛膝)蘿(莬絲)桂薺(蒺蔾) ,姜棗之物爲長者,以合常服,是謂不逆,不逆則治矣。

       夏心而伏熱爲常也,濕澑而亢(象形,气發於上) ,大肓心病之所出焉。其可畏者,恖也,有所失也,悶息不出,骤食膏脯,叩(象形,大熱當風,伏流牛飲), 畜而上蒸,舆濁氣(氣火)相倂,病在心膋也。夏畱長夏發,色(象形,病炏首)醉(象形,病甾水)可已,浅 (病回朒),涎(病水風火)不治。其治者,曠神息心,忘性怡情,服以清利消熱疎導之葆,用豁病(病頭水火,)墮積之湯,以苷(甘艸)菳(黄芩)茄(蘇子)芩(黄蓮) ,梔蔀(百部)蓴(音纯知母)樝(青皮) ,莎(香附)樲(酸棗仁)楝(楝實)蒙(款冬花),莔(貝母)茂(水母)茯楛(黄柏)菌(猪苓),蔯(茵陳)茚(菖蒲)菊萑(音鵻茺蔚)茈(獨活)萭(羌活),蘹(茴香)芖(大黄)茓(朱蒟)蔃(木香)狐(藿香)葇(香薷)芡(芡實)之物爲長者,以合常服,是謂不逆,不逆則治也。

       長夏脾而澑濕爲常也,伏熱於中,冒冒清下,脾胃胰(人肉土)消之所出焉。其可畏者,大食不常,膏粱所傷,心志鬱奪,憂喜茻茻;與邪相洞,病脾虚實而泄也。長夏畱秋發,涎畱气胷,脊宗(象形,中二八,脊也)痭結,清濕四已,溜憂也。其治者,正恖存神,恬怡心志,服以利濕去熱之葆,用龢中飬气之醴,以苷蓍薓朮蔦(寄生)萁(馬兜蘦)萆,萯(音富通艸)芞(甘松)槐杏欒,檗茚(鬼督邮)苑(麦冬)苳(天冬)茭(薄荷),蔑(蒲黄)苣(苣勝)苗(半夏)苡(益智仁)互(常山),芩栀(栀實)榛(榛皮)菳戛(夏枯艸),楛芣(薺柴)荓(馬帚地肤)苢(馬舃車前)蓮(蓮子)葩(玉竹)蔛(石斛)芉(薏苡仁)之物爲長者,以合常服,是謂不逆,不逆則治也。

171《太黄.未丙》下2010年09月20日 星期一 12:59

     未丙下

       秋肺而燥解爲常也,肅殺從來,存(風併内)澑而唉(病山山一朋)癳之注不去也。其客邪而爲溢亢(象形,气發於上)者,妄(朋口口口)突(肉骨肉)太息,宴虚飲憂,秋畱冬發,不及可已,過之所出焉。其可畏者,气憂也,燥怒也,風熱也,悶悶結病(病頭水火,)涎而抑鬱也。其治者,恬淡怡静,導气致龢,服以除風袪濕之葆,清病(病頭水火,)利關之湯,用芘朴梂(爍實)荎(五味子)菀(紫菀),萾萭薢(薢茩)薙(辛夷)芺(苦芺),括(草頭舌瓜,首烏)穀(楮實)檗蔇(補骨脂)蘭(澤籣),卂(前胡)藥苟(莪朮)苶(丹参),藭(营藭)枳萭芘,苳(天冬)苑英(赤薑)艼(艼葋)陳萿(栝蔞)薽(豕首天名精)物爲長者,以合常服,是謂不逆,不逆則治矣。

       冬腎而冒寒注解爲常也,天地收藏,萬物服息,伏寒即作,浅(病回朒,喘洩(病口田)逆,肢解畱涎之所出焉。其畏者,冒寒,冒熱,節侯失用,房勞過度,妄作爲常,醺酒消解,宗(象形,中二八,脊也)絞(象形,會畜溶)頸僵,亢(象形,气發於上)結(病睾)頃已。其治者,飬以服龢,温以緩形,守志勤勤,服以温益飬正之葆,堅筋彊骨之湯,用蘘(蘘薷)桔柏小(草頭小,遠志)蓮(蓮子),虆藥萐欒(萐莆)萴(附子),芐(地黄)參莙牛(牛膝)葵(水龍骨),蓶(骨碎補)芥菀蒐,茮苾苽莨,薦(羊藿)莐(三棱)蔛藨(鹿藿),薯蕨莒(瘉筋)茝(音址白芷)朮虈(许交切音枵三奈),芻(荆芥)芼(石松子)芸(地柏)茭,苺(覆盆)蘜(牡丹皮)蔀莍(吴萸)茰(茱萸)檵(枸杞)物爲之長者,以合常服,是謂不逆,不逆則治矣。

        以此,四時五行之常恒也,天道以健,運之弗已。故不以常而頪,則失其道。恒以常頪,亦失其眞。二十有四濁氣(氣火),濁氣(氣火)有所主。一十有二位,位有其伏病。知物常,工也。知天常,神矣。知用性之常,精矣。

172《太黄.未丁》2010年09月23日 星期四 05:15

    未丁

       “天有道度,地有緯經。道與緯繫,度舆經繫。契以生變,契以象生”。‘故追天道而知寒熱,追天度而知陰陽。追地緯以明温肅,追地經以明闔闢。索寒熱陰陽,申朔知虚實。揆陰陽虚實,申晦知表裏。度其經以明其病,揆其絡以明其眞。

       貞望切问聞者,一而同,至致之矣’。古之“眞人者,切之精,以减其過;服之合,以去有妄;孰無過無妄爲務,則道光矣”。

       以道專精,靁電無以害人;忘恖去己,治亦無以不功。故仲顥曰:“天地人三也,則内之同一;天之日月气三也,用之則一;地之水火風三也,用之亦一;人之宗津神三也,用之亦一矣;三而一,一而三,三一之道,立治:天地不可以奪,神鬼不可以屈也”。

       《經》言:“五行之要,以動爲客。勝伏之道,在動先後”。‘是以木動而抑金,火動而抑水,土動而抑木,金動而抑火,水動而抑土,五行反制,势莫可當也。故客無可懼,懼我無濟也。存(風併内)之雖烈,我彊自已也’。

        故怒之動心,气平自治。怒動反肺,首虚(象形,气亢上而不散)腦痺,胷悶病(病頭水火,)矙(山有),背悃脇气也。急火之動肺,恬怡而己。火動反腎,气否水鬱,浮腫乏力,腎腰腹閉。濕甚土動肺,已焦滿平。反動木壅,氣逆嗌略(象形,手遮目以息)(苦弔切音竅穴也積也盈而溢也),善怒不安,食飲膨然。燥金之動腎,津龢則安。金動反心,亢(象形,气發於上)浅(病回朒,乃大,絮亂而怵,三气心痛。寒水之動肺,畜熱若感。水動反脾,满逆而喘,反窂善恐,浮腫無名。是故盛與所勝,質時有異。過不及之所客,機引而作。診,當盡及可能之因;是謂奪天工以之細,堪露微玅矣。

       師言:五行反作,當引與歸。引者,導其返自所來。歸者,歸其所自舍也。凢治之道,稽乎天時,式其當生王。金石藥艸,頪穀湯醴,灸鍼案蹻,各自其長。故當式其所長而用也;本所受而施治,則已在半矣。

       頪者,形之五頪也;屬也,部也。譬下者,根之部也,其可清上而益下也。上者,華叶之屬也,其可揚下而消水解熱也。枝者,上之部也,其可解散而利之也。碩者,中之果也,精之聚也,其可開清益敛也。本者,下之部也,其可疎通而益之也。别輕重,識虚實,觀形色,知其利弊也。

       “知之權衡,運則覹握。持規行矩,已而萬全”。識爲從之啓,知者經之憶,明者服之果,用者誠之功也。勤,及之治;用,當之正。故哉聖人擇之,神人重之,眞人秘之,其則以爲不傳耶。

173《太黄.未戊》上2010年09月26日 星期日 06:05

     未戊上
       仲顥語歧之文伯曰:‘治之道,非其神靈而莫之能識,非其心湛,恖慧而莫之能服。服之,則學而不及知,知而不及會,會而不及通,通而不及用,用而不及精。不及精,則先王之道失其光,則泯疵害其玦也。

       故診有所不備,治有所不功。不備者,諸气節候之滞也。不功者,四時勝客之厲也。奚然,亦有爲之灋也。觀之以機,動之以奇,用之以捷,濟之以隙,止其動焉,伺機而利矣’。

       其外之治也:祠祝由者,賷以囬其神志。用案蹻者,倚以疎其筋經。寄攝養者,承之以利精气(气火)。祈神明者,當以慰及心識。其内之治也:重墯以金,緩利以石,清龢以湯,食益以醴,服之用也。

       木病温,嗜睡疲困。火病温,心痛脈塞。土病温,濕疸癰中。金病温,大熱解墯。水病温,肢清痛腫。凢此諸病,以芝茈虋(莫犇切音門門粟)苶(丹參),茋芩菳楛爲君,萐(薟葵)荅(五色小豆)莠(茅根)芓(麻仁),芫遂(草頭遂)芘(音比大戟)藶荵(忍冬)靈(草頭靈,旱荷)糟(音,皂棘)蘘蘇蠥(音蟹蠥休)臼(草頭臼,鬼臼)茵(紅藥子)爲臣,茯藥菌(雷霆子)矢(草頭口义少,猪苓),藚(音續續斷)芖藛(澤瀉)菀,蒐苴茜芇,硝雄爲輔,以當其歸爲使,適以用之,切服,則已。

       温畱倂濕,結毒,若無先見之,待發,以勝而治之,不已,不治。肝之温毒爲洩(病口田),心之温毒曰唉(病山山一朋),脾之温毒曰浅(病回朒,,肺之温毒曰斜(象形,苗出土),腎之温毒曰贅(病祟又,積久而石)。凢此諸病,其形以固,毒與臟生,非天工之豁落,人力莫爲矣。

       凢此諸病,當於其未甚時,尋徑而塗之,當於其未滿時,遏而制之;以麝(麝香)磺(牛磺)犀(犀角)羚(羚角)爲君,臼(草頭臼)樲(貳音酸棗仁)檗(刺檗)苖(畜音虎掌)蚖(土蚖),苗(天音半夏)楝(楝實)梂(櫟實)莔(盲音貝母)蛭,茵(陰音鬼芋)芻枳蛋(草頭口,解毒龟)蝚(綫蛭),枚(草頭占,黄獨)蠥苳猛(草四一,離母)螼(蚯蚓)爲臣,苬(休音白藥膽)堇(草頭系)蠐(蠐螬)茀(艸烏頭)茴(萅白藥),苑葩薓蓍,采(草田虫,長尾朱蠍)蛣(全蠍)奎(圭虫,緑蠍)蚔(乌蠍)螻(螻蛄)黨(當虫,黨蠰)蜕螌(螌蝥)爲佐爲輔,以當其歸爲使,適以用之,切、服之或可已。

174《太黄.未戊》下2010年09月29日 星期三 05:12

    未戊下

       火病濕,氣逆滿悶。土病濕,積清不任。金病濕,風熱病(病頭水火,)悶。水病濕,腰肢腫滲。木病濕,蒸熱黄疸。凢此諸病,以朮桂樲側(草测)杜,苗杏臼(草頭臼)茯芍,藭蘬杍(郁李仁)孤(草狐)蔯爲君,義(草立中口,覆花)茵觸(草躅)楝(羊躑蒭)蘇,蕷欒蘅(杜蘅)堇(草頭系)萭,蔯藋(蒴藋)萿(萿首乌)梂莥,醒(草卂)桑芉萆(草大田虫)莙爲臣,藠(音叫薤白)盧(草處田)茚槡(白皮)荎,蠥箇(檑音雷丸)薑樝陳爲輔,芖硝硫薑棗,以當其歸爲使,適以用之,切服,則已。

       土病亞,(誤音其所惡也拒也不納也)疲憊,難振作。金病亞,虚熱,胄(肉裹)自嗁(病肉火)。水病亞,畱涎,或枯津。木病亞,諸气,存(風併内)而起。火病亞,無常,作難抑。凢此諸病,以蘘蘧檑蘘葌,桂藭翹芍葰樲爲君,蘇薔蘆菦樠(樠實),蓼薇芫薰茋,莎蓫英蓷雈,以疎其滯而爲臣,芣苢阜(草頭阜,天仙子)蕁蓲,蔗棆荓葴梅,蔞桔葛薓藟爲輔,以當其歸爲使,適以用之,切、服則已。

       金病燥,乾欬難已。水病燥,前澀淋灕。木病燥,動作不濟。火病燥,怷怷慄慄。土病燥,宗(象形,中二八,脊也)消甘喜。凢此諸病,以芩菳茯栀楛,苄堇(草頭系)茹朮葇,芖英萁薙萴芍爲君,荎茜苳菀蔞,藿檵苑礜荒爲臣,括(草頭舌)萭荵苦桂,芘葩茮碞雄,空曾铜磒爲輔,以當其歸爲使,適以用之,切服,則已。

       水病寒,腰解肢清。木病寒,怒不抑殭。火病寒,脈閉隋悶。土病寒,怵懨解满。金病寒,病(病頭水火,)畜火勝。凢此諸病,以茯茁苑苳茭,苡茜芐虆,苑葩蓮猛(草四一)芍爲君。荓蛋(草頭口)萯苣茚,薯蓍萑枚(草頭占)蓴,莃牛蔷薁艾爲臣。苬括(草頭舌)薺蘻薟,蕭蓂莔然(草頭耎),蔈苖莿陸(草頭陸)菌,茵苗芫囿(草頭田四木)固(草頭固),小(草頭小)專芐萭蘿爲輔,以當其歸爲使,適以用之,切服,則已。

175《太黄.未己》2010年10月02日 星期六 06:29

    未己

       小痺而大病者,若人有病頸項實;絃晕,不可轉側,名曰傍頸。

       人有病血而肢節不仁,膏梁勝血而濁,陰毒客脈而泥也,名曰膏瘅。

       人有病所見者,太陽寒作反熱,涎注心竅,畱神庭,故見之,名曰慟睛。

       人有病頸項肌筋膨脹乾僵;久欬不已,嗌气,胷中满悶,名曰引項。

       人孩有病欬小癥者:旦安夕作,欬不得眠,乃涎澑,膽胃二膓之气與邪亢(象形,气發於上)存(風併内),名曰乂陽,亂也。

       人有病肘膝;手足骨節僵痛,木不用,此膝肘傷寒所病耳,名曰解邪。

       人有病尺脛癰,則其若堆粟者:痛木寒熱往來,名曰骨溢,或曰髓舄。

       人有病在腰,股太陽少陽爍爍弩痛,名曰怒宗(象形,中二八,脊也)。

       人有病背脊腰膝不用,作難大節,此脾腎互厭厲客,名曰精溢,土髙水散也。

       人有病脇腰肌膜,畏不得已,色黯失神,不可自己,名曰迫志。

        人有病在二踝,膝股肱肘腰,痛不可以息者,名曰縛斜(糸頡糸)。

       人有病疵疴,乃邪中背俞者,久發爲陽毒陰結;陽黄陰癅者,名爲脇邪。

       人有病膋勞,畱涎也,二膓不清,故近暮爲熱,頁眼頭痛,名曰下清。

       人有病矢不禁者,從惊從泄從風,此气志怒塞,後之不攝也,名曰隊弔。

       人有病少腹;空頭痛目弦,尻臀内滿墯,欲前不溺,名曰厭上。

       人有病腹痛,胃膓弱,面青痟瘠,乃畜久以生蟯蛕也,名曰虫疳。

       人有病吐逆者:此膽恐淫胃,此淫氣澑經,憟則殑吐之,名曰憶攣。

       人有病逆中,其在六墟者,食已則嘔吐,女爲初癸濁結,男爲初癸閉邪。
此毒淫傷其脈,傳而甚者也。藥不可得以爲功,刺之;不已,燔刺之;亦不已,當刺其絡調之,瘉。

       大病而微癥者:若温毒之發也,之病二腹者:出肝膽心胃二膓;之病胷脇背者:出肺腎脾心;名曰勞疫,又曰頪瘟是也。寒結之毒發也,血先泣,爲塞,爲溢,臟气(气火)焦满,四肢不用,物自内生,名曰臟唉(病山山一朋)也。

        有工莫測者:虢之叟七十餘,瘠不力,食飲湯醴弗榮。旬年餘若是,工皆束手矣;叟厭之,嗔怒而不食飲。時初秋,叟旬日殗息,家人皆憂之,故以膏梁醴酒値寢處。少時,叟嗔目面赭,蝡蝡然攣動之,案摨弗爲。不已,口中出蟲焉,皓身绿頸紫首,鱼口若鈎,身澤若佩黄,投膏梁中,長十有二丈餘奇也。顷時,皿中食已盡矣。示之,人弗識。旬日,有方士過而求之,曰食痞之蟲也,首拊於膽,尾齊大膓,此四旬之蟲也,可爲癥瘕藥焉。問曰:何以知之?曰病者承齒有痣也,三五日當去,果然。

       故言“有斯象也,則有斯應,有其癥也,則有斯病。病陰陽先見,病陽陰先知,能知察察,能知微微,求索於上下左右之際,則之謂工之先服也”。

       故“醫者之道,可以灋天,不可以满志。可以執理,莫可以愚持。是以傷而岔气,久爲眇(月少)痛。行疾气躁,久澑濕處。煩以牛飲,久而傷恖。燥以乂食,心肺有痮。火其肝怒,引腰眇(月少)殤。事房無節,腎乃滲脹。足膝無力,氣血榮上。領枕(冘頁)有疾,首肩瘁澆(縣首);不用頸項,血气(气火)不亢(象形,气發於上)。其病在肺心肝膽,肌腠滯彊,道不通上也。

       故‘鍼有其發,谿谷爲君。鍼有其宣,絡脈所主。鍼有其通,經筋爲著。鍼有其瀉,井荥本宗。時有所勝,中有命真,命中乂俞,道轉天命’。鍼道乂乂,唯誠全之。穴之所需,聚疎以气。气之所致,命指則已矣。

226《太黄.未庚》上2010年10月05日 星期二 06:24

    未庚上

       “生,利也,質之事,气之華也。病,存(風併内)也,積久作,發弗約也。若之,畜之,来而疾”。故曰:“生乃若事,命以畜爲。用嗇,用當,當適,則生葆。嗇無之過,當無之漤,適無之倦,故合於養矣,治者生,弗制者死”。

       故積涎於形,畜久而爲陽毒。上者赤面斑斑如绵紋,嗌痛,唾膿血。下者紫痏皮裂,前赤膏,喜怒不時,妄诞弗常。内七日可治,過則不可治。

       積寒泣血,澑風鬱脈,久若則爲陰毒。上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痛則嗌若塞绵,心憟憟。下者足膝赭腫,濕疵流黄。或某痛如裂,色脈無異者。内七日可治,過之則不治。

       其治也,申(草頭申,申麻)爲君,苷爲臣,蘬(當蘬)茮雄爲輔,茈紫(草頭紫,紫艸)爲佐,陽則以鳖甲,桂爲使。陰則以苷爲君,中(草頭中)爲臣,葛爲使,去雄,大汗之,已。

       夫諸痺風濕寒毒之治也,萴桂莘爲君,牛茮藟英,蚖螌藥苗,藚莍蔦蕮爲臣,杜苷蓍薯爲輔,薑棗爲使,以其病而指臣輔,適當,旬日已。

       若付(髟付)。治之,春夏治先其標,秋冬治先其本,乃謂主客分明,正奇當得,曰顺而已。顺者,隨也。顺乎陰陽之變,隨乎經絡之步,顺榮衛氣血之方,隨其病寒熱之情,顺其人之恖志,度當而爲,已矣,是爲五適。

       五適者:若入国識紀,旅邑隨俗,交乂知諱,入宅以敬,上堂問親是也。故臨病者问所便,識病因,明陰陽,知寒熱,洞虚實,列表裏,毌病機,精明其色,其方曉明也。故顺,治也,逆,亂也,顺,生也,逆,死矣。

       《上經、玄珠》曰:“天之精气(气火),其出於海。地之精气(气火),其始於日。天地鍾气,自圜於辰。人之内元,秉之於天。故气海濁,則天靈黯。日黄黄,則地氣結。天恖不篤,則宗气亂。天地之精气(气火),其大,數之,常出三入一。人之精气(气火),其微,遲之,亦恒出三入一。故殼不入,半日則衰气,一日則少气(气火)也。道如圜,天地人一也,有體气佈,悳之常也”。

227太黄.未庚》下2010年10月07日 星期四 05:57

    未庚下

       “故曰百病之内生於气,外始於風。气之爲病,怒弗以常耳。風之爲病,本根其動摇也。弗以常,則不龢於形。不龢於形,則行之妄也。根本其動摇,則形緃而肢解。故内疢疚而體煩痛,則狀生而諸邪起也。是以聖人,則天地,而知害次,教之民飬气致龢。气致龢,則形精,形精,則恒乎夀,久矣”。

       “下,瀆也,曰津液。中,樞也,曰營血。上,霧露也,曰衛气(气火)。故下病者,春爲風淫,夏爲熱淫,秋爲結淫,冬爲寒泄也。中病者,春爲怒結,夏爲氣滯,秋爲清畜,冬爲停滿也。上病者,春爲風病(病頭水火,),夏爲濕涎,秋爲濁涎,冬爲老病(病頭水火,)也”。

       故下病,津液昇化不得,傅之於中,中受其淫而膨滿。風鬱於春,氣滯於夏,滿悶於秋,病(病頭水火,)蝕於冬,風寒濕感而内發之。下病,津液昇化不得,蒙熱上蒸,上受淫而鬱遏發熱。

        中病,食飲不消,榮衛薄厥,二氣經脈爲隔,上不得下,上無以上。故上爲喘逆滿悶,心病少气(气火),不得卧,卧則欬甚。下爲腹满畱税(病水),溏泄便秘,脅肋满痛,腹漿漾而气蠢蠢,眇(月少)衝弩痛。

       上病,焦滿不抑,渺渺其首,清青其面,六墟滿拒,二氣相爍,昏昏憧憧,窈窈弗清。天气不下,食飲不知,下弗力,夜不成寐。泄下,則二腹腰尻皆冷,濕親下,男女病不用,爲癥瘕疵疝,淋濁,前後便澀痛。

       故言也,宣而已,知而已。教也,行而已,治而已。知而不自治,病之而不節也。知而不抑制,病之於不然也。知而心怵怵,自治弗能,病之於志痿也。故治非醫之一任耳,乃天,乃地,乃時,乃人病之共矣。五而一,一而五。缺一則亦憾然,憾然則不可以全功耶。道弗可以欺,應弗可以嘘,當待其以恒,服用以其常,與入自衡得矣。

       天地人一圜耳,時地氣人亦即一圜耳,大之言气,小之言象,次之言比頪。治气以頪,治象以气,治頪以味,治之道則可以神會,可以逹(人大,寄,扶持切服,廣大也)追也。

176《太黄.未辛》上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06:07

          未辛上

       黄帝教釋,歧之文伯對曰:“病之從來,則心其爲户,則志其爲牖,則識其爲樞。識之妄,心動之,志其隨。心動之,血自怒,气自X(義,聚會也)。志其隨,心气自釋,宗自亂,營衛之精自縱。故外邪來,其神識不衛,客而感之也。九气亂,六墟拒閉。六神乂,陰陽自剥,故乎病也”。

       “夫識明,則神暗。神暗,則不加於勸。知明,則志衰。志衰,則不鴐於持。心其智,則黯其陽。志其墯,則心气於宗自潜。是以治,則無以功,鍼小而藥渺,税(病水)疢不减。故從來有巫覡,其以申引之,攝導以加,萃也”。

       故攝飬、案蹻、導引、祝由、宗信,神气之五治也。砭石,九鍼,湯醴,金石,毒藥,形骸之五治也。

       脈有其不應,治有其不功。不應者,气之X(義,聚會也)也。不功者,入之沉也。X(義,聚會也)則相争,沉則失龢,是以二氣相抗,薄者病進也。

       經曰:四時有風焉,名曰八節八風。八風發邪,以爲經風,觸存(風併内)五臟,加而爲邪氣,邪氣内薄,是以發病。所謂四時,其以所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兮勝夏,夏兮勝秋,秋兮勝春耳。

       東風生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夏,病在心俞,在胷脅。西風生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冬,在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爲土,病在脾俞,在脊宗(象形,中二八,脊也)。故春气者,病在頭。夏气者,病在臟。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長夏气者,病在腰眇(月少)。。故春善病鼽衂,仲夏善病浅(病回朒,欬,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痺厥。

       故冬不刺及案蹻,春不鼽衂。夏不砭導引,長夏不洞泄寒中。春不歛毒藥,夏不病胷脅。秋不益湯醴,冬不痺厥。長夏不嗜飲攝,秋不風瘧。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胷脇,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厥飧泄者,乃其五治攝其精,邪其發而從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温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長夏濕燥,秋不脊宗(象形,中二八,脊也)。攝於气者,冬不痺厥。飬於神者,夏不病胷脇。即此,亦平人之恒脈灋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鷄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鷄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存(風併内)人亦應之。

177《太黄.未辛》下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05:44

         未辛下

       夫申言人之陰陽,則外爲陽,内爲陰。申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爲陽,腹爲陰。申言人身臟腑之陰陽,則臟爲陰,腑爲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爲陰,瞻胃大小膓膀胱三焦六腑,皆爲陽。故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爲施鍼石也。

       故重言之背爲陽,陽中之至陽首也,背爲陽,陽中之少陰心也。背爲陽,陽中之太陰肺也。腹爲陰,陰中之少陰腎也。腹爲陰,陰中之厥陽肝也。腹爲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比爲之,皆陰陽表裏,内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上以應天,下以應地,交感相衡者陰陽也。

       故五臟四時,各有收受。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在目,藏精在肝。其病發爲驚骇,其味酸,其頪艸木,其畜兔與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爲歲星,是以春气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其畏膻,是以知其過在血也。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在舌,藏精在心。其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頪火光,其畜馬雉羊,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爲熒惑,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是以知病之在血也。其臭焦,其畏涎,是以知其過之在憂也。

       中央黄色入通於脾,開竅在口,藏精在脾。其病發在舌本,其味甘,其頪土,其畜丫蹄屬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爲鎭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數五,是以知病之在膜也。其臭香,其畏濕,是以知其過之在恖也。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在鼻,藏精在肺。其病發在肩背,其味辛,其頪金玉,其畜虎雞,其穀稻,其應四時爲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頪九,是以知病之在气也。其臭腥,其畏淫,是以知其過之在鬱也。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其病發在谿谷,其味鹹,其頪水,其畜彘,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爲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是以知病之在水畜也。其臭腐,其畏寒,是以知其過之在四肢也。

        故善爲脈者,謹察五臟六腑,一逆一從,陰陽表裏,雌雄之際,藏之心意,合心於精。非其人勿教之,非其眞勿授之,是謂得道。

178《太黄.未壬》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06:16

   未壬

       “道不遠人,浸(象形,一皿去下横)人自遠。治道亦圜,環而無端,天肇地獵,陰奉陽華,此其常焉”。故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緩形飬志,以適宗筋。生之勿殺,予之勿奪,賞之勿罰,從之勿逆,則飬生之道几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不然,秋分重病。

       夏三月,此謂審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夕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秀,任气得泄,若所愛在外,則夏飬生之道几也。逆之則傷心,秋爲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气以急,地氣以明。志止安寜,以緩秋刑,收敛神气,使气均平。外無其志,使肺气清,則秋飬生道几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飱泄,奉藏者少。不然,夏至重病。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凝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以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無泄皮膚,使气亟奪,則冬飬生之道几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不然,長夏重病。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客空竅。陽气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承命,故精不施。精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气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槀不榮。故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气(气火)不竭。

       逆之春气(气火),則少陽不生,肝陽内變。逆之夏气(气火),則太陽不長,心气内洞。逆之秋气(气火),則太陰不收,肺气焦滿。逆之冬气(气火),則少陰不藏,腎濁氣(氣火)獨沉。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飬陽,秋冬飬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長生之門,若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眞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陰陽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顺爲逆,是謂内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闘而鑄兵,不亦晚乎。晚則不治,不治,病其終,非聖人之學矣。

       黄帝内經下篇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9: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經中異文录2010年01月05日 星期二 12:47

   《九常纪.玄冥》<甲乙>曰:
    艮兑者,形之表也。外有形,内有情。艮立志,申以矗悳。兑悦性,喜怒不形。坎離者,物之能也。外動坎,内動離。坎動形,出入無端。離動情,昇降籥淪。
    乾坤者,氣質之變也。象諸天,法諸地。乾爲氣爲動,神哉能也。坤爲質爲静,心迺衡也。震巽者,省生以長也。内動營,外運情。震飬奉,作無以息,給生成也。巽吐納,氤蘊新陳,戯則柔也。故坤一艮二,坎三巽四,震五離六,兑七乾八。觸角而生,其化諸形。
    《内經.太易》庚丑節曰:《上經、治之始》曰:“宓羲仰觀於天,俯察於地,彙人物之常,窮至極,數品物,畫卦八,八以合之,生六十有四圗,文之成,名之曰易。易,曰,常恒見也。曰,道之常也。
    故一爲陽,二爲陰。一生三,生五,陽之象也。二生四,生六,陰之象也。故言一,乾之畫也,移之艮。言二,坤之畫也,移之兑。次而成之。
    羲王謂申无圭曰;子欲知,吾将言之知汝。坤取腹,艮取肩,气(气火)滿剛,形虧柔,曰元亨,曰亢貞。離取目,坎取耳,亢光明,卑川流,火炅靈,水湛深。乾取頭,兑取口,故曰堅,上參元,神守藏,气卑收。震取足,巽取股,五爲跡,四股膝,風動形,原申曲”。
    故坤爲脾,動本心齊。艮爲肺,橐龠繫牝脾。離爲心血,温輸肝腎。坎爲津,澤出胰(人肉土)腎。乾爲腦,根乎心肺。兑爲宗(气中)歸(气丙),骨髓海生。震爲肝筋,恖隨心運,巽爲膽股,立以爲人矣。
    曁言之形,觀之目,則坤爲營虚,散,淫。艮悶,寅利,僵,濕止。坎曰順,溺,寒,險。離曰畜,隔,毒,火。乾爲氣實,慄,燥,動。兑满嗌,病骨,風寒濕,呻說。震後重秘,風,煩,冤。巽膓風,冒,嗝,清下。
謙恶寒,畏水,支墮嗜卧。剥實陰,氣陷洞中,耎不力。賁傷風,大熱慄怵,寒勞肩背痺。旅傷寒,欬喘不息,後不利,厭食飲。未濟不交,下寒上熱,病志不遂,内邪發引,畏人善恐。既濟健行,飬正意調,耄若童蒙。需無知,譫語誔誕,不遂死。
    訟氣胷,大頭癎瘚,肝瘀腹(病水)。履腦疾,大熱支痙,顫噩不已。夬氣勝血缺,上渇不禁,臃腫消中,麻木不定。隨氣病肝,欬,溺,涎甚。歸妹頭重目沉,濕鬱,風緃上,疾激。恒氣臌,肝瘀氣下,死必下黯。益病頸,急氣,(病水)(病火)爲病,殗滿,燥渴。
    泰悶頭,昏若睡,氣血大勝。否少腹病,積淫甚,胷脹心逆。屯水逆而浮欬,蒙膈滿而畜涎。師爲痳,後利前不禁,痛若解。比寒腹,下,氣虧。小畜膽鬱,痛頭風,搐癲癇。同人病腹,激燥抑難心悸。大有發熱,厭食不下。豫(病火)心腹,闕弩痛,噫不出,下。
    庚丑下
    無妄輕,昏,風亢,怒,發痞。困腹脹氣,嗜卧,病腰,膝,足。臨濕停,寒泄,熱滿。噬嗑爲陰虚,散不聚,大食。大畜氣溢,血虚頭重,頸風彊。漸傷頸項,氣石血瘀,病首,多夣。中孚風涎,喘欬,前後不常,腰膝痿。頤不滿,消癉淋渴,臃腫,形實體竭。
    萃陰盛,形滿氣虚。小過嗝噎,隔上,心中痛。大過爲痛,風寒濕邪,溺畱。姤不交,病心腎,口乾,不眠。家人房勞,風動燥火,虚痿不立。晋不濟,血衰氣少,不眠,恖,傷經脈。大壯中風,偏枯不用,陰病(病水火)塞,血瘀气不運。明夷傷肝滯下,男結疝,女伏梁,倂寒殃。
    睽瞋癡,厥風,癲癇,後秘。復當瘉,疾疚,去七日爲痼。咸嗌病,肝氣怒,嗝噎,反胃,寒蒙亦。蹇消腎,溺胷,面浮身腫,不得息。損心員,悶逆,動則喘,喘不寐。鼎斜(病口田)碍(病區口),耗,氣竭,血妄,奪。節斜(纈糸)骨,其髓奪,亡血,枯骨痛,不已。遯肺痿,勝傷,頭不傍,緩大息,欬血死。
    涣不凝,濕清下,陽不秘,腫瘍,疥癩。革風亢涎,痛少腹,象皮,風癢,潰(病貴)腐。井腫脹,濕癢,逆水,腹痞,癅結。解風寒,瘧下利,痛無方如解,寒熱。觀傷寒,膨脹,肢厥,癃閉,易寒。昇嗌閉,蟲動,氣不得上下,痝(朋三曰)突(肉骨肉)。豐結瑟(病炏首),抑悶,善喜怒,鬱上。蠱蟲疳,蛕蟯,叨(病爻一),脇滿,股不用。
    此言形頪,可以理會。可以用時知變者。非有言也,圗莫之可文也。圗大以觀,爻參以意會,列於時,合之氣,知病而何,预洞死生。
    又曰坤終静,艮塚殺,離臃鬱,坎陰溺。乾諸气(气火),兑識抑,震无常則,巽風疪癘。屯淹畱,蒙心目閉。需涎訟利,師消比畜,小畜瘡疥,履怒泰龢,否滿濕癅。同人嘻嘻,大有龢曦。謙卑豫憂,无妄頭重,隨逐困(病及)。
    臨(病水)剥(月眞),噬嗑面(病員)。大畜癇瘚,漸坯(病四大三疉)夬瘲。中孚食噤,頤熱口張。歸妹食癖,萃腸風涎。旅喘益痙,小過淤阻。大過疥癢,姤膺焦滿。家人病心,晋因勞傷。大壯頭弦,明夷膓瘍。睽瘵復蘇,既濟無恙。
    咸感恒恖,蹇鬱損濕。鼎火節寒,遯亡涣散。革癰井潰(病貴),解利觀滯,昇風豐燥。蠱蝕賁温,未濟徵攻。易自病至,卦以紀成。
    氣有氛寒與熱,時有别於四象。形頪乎象,有别生剋,象頪乎乂,辧分生死。故吾以河洛之意,圗示之後,可以形天,可以則地,可以記人生死,可以知物始終。道不可議,灋不可追。形可以頪,象可以辧,易以知則,數以窮極微也。

    <陰陽 兆>曰:
    神哉二王,兆始陰陽。仳光濟代,以成彰光。黄帝發微,經濟而興。三聖宣化,迪兆生存。形營衛固,用道何傷。王曰:“無形,則無患。無气,則無變。無象,則無現。無墟,則無基。無卑,則無理”。故曰天有兆,命曰文;地有坎,命曰理;人有資濟,命曰事。若夫道,上弗知天文,下弗知地理,中弗知人事,弗可久長。 陰卑闇,陽髙明。陰弗光,阜侌也。陽无闇,阜明也。陽形外,陰從内。故陽主於外,見明也。陰主於外,蒙昧也。
    陰陽昇降,常也。寒暑往復,時也。迺天地之動静,神明之綱紀,聖人之所執,大道之兆也。故陰陽為一,昇降迺和。四時所專,五運行爲綱,六气淫以爲紀,交變所齊也。故王以一爲元珠,二气沖和,命曰玄母。
    鬰抑,風木不清也。結瘀,經火不輸也。濕清,陽不和而土陰也。煩滿,金燥而陰不宣也。慄,水寒火衰也。
    乾,燥勝也。熱,暑勝濕鬱也。動,風氣薄也。泥,濕勝畜也。裂,寒風勝藏也。固,火气(气火)勝凝也。
    羲自立陰陽,别男女。頪象辧形,晰以羣分,生死見之。即气即形,昆亢(雲在地上)昆卑(气行地下)。故陽化氣,陰成形。頪陽四,艮震坎乾。艮陰鬱下,震陰冒上,坎气昇降,乾气(气火)運行。頪陰四,坤兑巽離。坤、象山川蔭蔭,兑、陽伏下,巽、風雲動上,離、光火明。此頪天地,比人物,明諸象,以知生死老病,長化收藏,天地之道也。
    艮、至人者;無功,積以爲業。坎、誯道者:不仁,虚而從聳。離、昭德者:無乂,虧而戯也。坤、德蒼者:用樸,地道昭彰。兑、守道者:用德,小人妄、譫说之惑。巽、神人者:不病,百姓病妄,不備以患。震、至道者:無雷霆之怒,灋愼小人,过則屈。乾、聖人者:無知,止智爲衡。故坤離巽兑,陰之象也。乾坎震艮,陽之兆也。
    故艮止,亢危,天氣不施,艸木不生。坎險,卑霪,地氣不逹,水中興,物敗腐。離明,日以光,氣物交陽,化生不息。坤鬱,大化施,元亨利貞,物道昌。兑畜悦,溺(人水)不利,陽不得施,土沼物遺。巽動,二陽搏,激流起伏,風行以活。震憾,撼物,陰陽交倂,萬物生發。乾雲气,陽龢,冲氣蠢蠢,元亨利貞。
    蒙日昧,山水蒸蒸,悶不畅,童蒙貞吉。既濟媾,衡无恙,耆彊背,止不利。晋光明,日出地上,物乃長,寒可以祛。臨日光,沼泥不步,德而不居,安以恖危。大過遠途,行勞及,度無節,喘欬,湯汗則已。遁不交,無恒志,氣動風生,畏人善恐。
大畜任,執力行,乃能敢,積果勇,踝有伤。无妄不雨,氣動激,天怒雷電作。恒式度,作乃獵,若雷風,傷我股。中孚虎號,捕不得,傷子腹,迺遁。萃茂茁,沃土,不可風霜,病滯瀉。明夷傷,伏熱有危,不節治人,反爲之制。未濟不符,息陷之,作當符,用得適,病其不濟。蹇乃溺(人水),隔水相望,不得救,决水乃解。
    賁地怒,發則通天,若大(人大)音答)炬,事不當。比以約,流而不害,潤而不沼,蔭以清寒。睽以光,若怒目觀,識任作,病嗌聲嘶。昇冒蒸,行地風,感日動气,冒而衝擊。隨無常,霪不時,雷電徹,病膺,嗝逆。小畜迺龢,凬在上,飛鳥鳴,不蔽迺佳。小過雲掩,不雨将雨,陰佈陽抑,沉冤卧。訟雨以獵,作則難,愼泥石,病煎厥。
    頤食養,山蔭,口實,谷居,傷於飲。姤夏至,切六日,女無器,塵迺掦,實無子,男過,女不用。歸妹暨次,貞迺吉,陰陽交媾,迺有子,傷太過。觀迺母,護幼女,及長方已,病腹,滯前瀉後。革蝕腐,濕以敗,熱迺壞,蒸鬱爲結,節迺治。師漑澑,潰解失禁,師伐以徰,養以治。旅圗於途,無所得,走及巅,以致遠,容無病。需謀盗,不得,夜雨作,濕熱倂首,水畱不去。
    剥積原,髙澑卑,舉而頂,亢損逐,病不交。節元貞,沼(人大)音答)需,霪浮以哮,貞藏貞志,時至而申。鼎其耗,中勝其焚,沸用鲜,樂眾以飲。復冬至,候七日,切極度,變至還遷,病其足。夬王衰,或若惡,弗其繼,當圗久,事無事以止,吉。漸逐進,愼反作,惕後左右,不利乙丙,服其治。解勿懈,(人大)音答)則殆,難難則易,無不果,以懈則分。同人不藏,智無可用,爲無爲,目頂不病,天下平。
    蠱惑亂,至人衷一,雨霧勿入,毒則不侵;山風,若蟲攘壤。屯舍止,傍田可耕,鼐臨柴水,風水弗及,毋墯無咎。大有欣享,女以宰,呈致合,及日月光;時愼燥,傍水無咎。謙田驀,以安龢,子以耕飬,息心志,容讓爲悳。困迍邅,至人静,小人亡命;疾少氣水腫,發熱病(病水火)喘。家人羣分,以族治,勤勞勞,辘無息,不若其羣;傷真股,善怒。豫弗主,各執一是非,弗决,不當位;病憂燥,不得安。履難行之艱,非不力,時纍也,祈弗越;愼勿妄,病腹不果。
    損而益,得失一,能衡,用之不竭;病(病水火)少氣,養乃吉。井用規,块亢(雲在地上)卑(气行地下),山谷見,泊川堰;消或渴,節迺吉。噬嗑迺食,龇齩,祀祈祷,火眼风痛。泰生,迺產,陰陽媾,上下交徹;王之象,眞人之道。咸感,呈其化,沃迺耕耘,茂生;妄則鬱憂。涣凌風,露水,散不可居,居乃殃;失其神,死不治。豐穯,穀牲祭天,祀鬼神,祈龢風雨時;疾失神,疯病若狂(病狂)。否過伐,天合違,閉自封,陰陽不交,天旱地枯,災荒四起。
    治,其節也。不治,其妄也。病内,其不治;病外;其不歛也。故元、容哉能也。故亨、虔虔度也。故利、遘舒龢也。故貞、止哉藏也。象、所以見,形,所以立,象形不合,争交曰病。病,存亡。存則龢出,亡曰瘞藏。亡志不力,亡恖不舉。亡我在在,亡神不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0 17:50 , Processed in 0.07989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