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13智宇

[转帖] 易读《太玄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7: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天地革而四时成
  扬雄似乎是一个有历史使命感的人。因为他作《太玄》的时机,选择得很微妙。
  前面说过,王莽代汉之前,汉朝“天命不佑”的说法已经不是秘密。扬雄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巧的是,《周易。系辞》中也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在《系辞》的作者(相传是孔子)看来,《周易》的创作时代,正是殷纣乱德,天命归周之时。无论这个猜测是否正确,汉代以前的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扬雄也不例外。
  既然《周易》是兴起于殷周换代之际,而以《周易》为模仿对象的《太玄》,其创作时间也恰好是在王莽代汉之际,那么只能说,这是扬雄故意的安排。
  扬雄不是什么革命家,打打杀杀不是他的爱好,但他深明易理,知道变易乃是千古不易的道理,正如《彖》对《革》卦的解释“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天道轮回,天命无常。扬雄以自己对易学的理解,坦然地面对了天命王权即将易手的事实。
  从扬雄的《蜀王本纪》,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改姓易代所持的赞同态度:“望帝以鳖灵为相……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这个从相位登上帝位的鳖灵,活脱脱就是王莽的化身。
  
  扬雄对天命的看法,有可能是受了蜀地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话说当年武王带兵革纣王的命,蜀人也是参过一脚的。据《尚书。牧誓》载,武王在牧野准备与纣王大战时,誓师道:“嗟!我友邦……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武王点到的那几位先发主力中,蜀人赫然在列。《华阳国志》对此有更明确的记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打仗如此勇猛,看来巴蜀之人对参与武王的“革命”,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为什么呢?关键可能还在蜀人与殷人有过一段恩怨——想当年,商汤伐桀,殷革夏命,也是打着天命的旗号,夺走了禹王辛辛苦苦治水打理出来的江山。禹王何方人士?正是蜀人。扬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如今的四川汶川,正是传说中夏禹的出生地。也就是说夏朝本就是由蜀人一手创建的,可惜大禹的子孙不争气,让商汤给革了命,如今风水轮流转,蜀人跟着武王也要来革商纣的命了。(插段纯属猜测的题外话:生于蜀地的禹,很有可能是一个彝族人。夏文化的建造者是彝族,其文明的核心地带也不在中原,而是在巴蜀。著名的史学家和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考察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后,著文指出:“很清楚,这个文化与彝族文化是有关系的。” 三星堆才是夏文明的心脏地带,如果老把目光局限在中原河南一带,难怪老是找不到什么像样子的夏文化遗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7: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洛书》九宫
  刘歆说过:“禹治洪水,锡《洛书》”。
  《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是易学史上最大的谜之一,而传说中,夏朝的创始人大禹正是设下这个谜团的人。
  扬雄之师严遵(君平),从蜀地的彝族人那里,知悉了大禹藏在洛书中的秘密。
  他把这个秘密传给了扬雄。
  某种意义上来说,《太玄》并不完全是扬雄一个人完成的,有两个人对这部作品贡献良多。其中一个就是他的老师严君平。另一个居然是扬雄的儿子,扬信。
  《华阳国志》说:“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九岁而殁。”
  《刘向别传》亦载:“扬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聪慧,雄算《玄》经不会,子乌令作九数而得之。”
  也许扬信真的是个神童,因为他一语道出了一个关键数字——“九”。这个数字,是整部《太玄》的框架基础,也是《洛书》的玄妙所在。
  三三得九,正合于《洛书》九宫之数;九九八十一,正合《太玄》的卦数。
  真正暗藏在九和八十一之下的,就是三进制。
  扬雄那会儿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三进制,于是他管这叫做“方、州、部、家”。(这种把数字和地理挂钩的灵感,也许正源自于大禹根据《洛书》九宫划分出来的九州。)
  翻开《太玄》,我们会看到每一卦前面类似于易卦的符号边都标着诸如:“一方二州二部三家”、“三方二州一部四家”之类的奇怪名号。请别误会,那不是卦,也不是什么太神奇的东西,只是数字而已。扬雄还生怕别人看不明白,特意在《玄数篇》中解释道:
  
  方,一勿增,二增二十七,三增五十四。
  洲,一勿增,二增九,三增十八。
  部,一勿增,二增三、三增六。
  家,一置一,二置二、三置三。
  
  
  看着还叫人头晕,其实就是一个套了就能用的公式。
  比如说:一方二州二部三家,套到这公式里就是:
  “方”数一,按“方一勿增”的原则,得到数字1;
  “州”数二,按“州二增九”的原则,得到数字9;
  “部”数二,按“部二增三”的原则,得到数字3;
  “家”数三,按“家三置三”的原则,得到数字3;
  所得的数字全部加起来,1+9+3+3=16,16减去1后得15,也就是说,“一方二州二部三家”指的是《太玄》的第15卦。
  
  再比如,“三方一州三部二家”,套到公式里就是:
  “方”数三,按“方三增五十四”的原则,得54;
  “州”数一,按“州一勿增”的原则,得1;
  “部”数三,按“部三增六”的原则,得6;
  “家”数二,按“家二置二”的原则,得2;
  将四个数字相加,54+1+6+2=63,则“三方一州三部二家”表示的就是《太玄》中的第63-1=62卦。
  
  或曰,扬雄此举纯属画蛇添足,无非是摆弄一堆三的倍数罢了,跟三进制还有点区别吧?直接把第几卦的数字列出来不就完了,为什么还非要弄这么多玄虚,又不是按字数算稿费的!
  其实这正是扬雄高明之处。
  因为他通过这个方法,含蓄地提出了另一种《周易》的卦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7: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最完美的卦序
  
  东汉的伟大科学家张衡精研《太玄》之后,曾经赞叹扬雄“妙极道数”。精通数学的张衡,应该是看出了扬雄“方州部家”中数字的奥妙。
  原来,这个奥妙不是藏在《太玄》中,而是藏在《周易》中。扬雄在《太玄》中玩弄“方州部家”这样的把戏,看似画蛇添足,其实他真正的意图,是借此向我们演示一下《周易》的深层数理!
  我们不妨试着按扬雄的“方州部家”法,也给《周易》诸卦编个号。
  扬雄的“卦画”有四画,所以划成了“方州部家”四级,《周易》卦画有六爻,故应分成六级,姑且按爻位的顺序,由下到上分成一、二、三、四、五、六位。各爻位均配以不同的数字(《太玄》取三的倍数,《周易》则取二的倍数):
  初爻:32
  二爻:16
  三爻:8
  四爻:4
  五爻:2
  上爻:1
  
  这个算式具体怎么用呢?很简单,看每个卦中的阳爻所在的位置和它们对应的数字,算出其总和就可以了,阴爻可以完全无视掉(反过来也可以)。比如说,《乾》卦六爻皆阳爻,各爻数字之和就是1+2+4+8+16+32=63,就是《乾》卦所对应的数字。
  再例如《益》卦是初、五、上爻为阳爻,分别对应32,2和1,故其和为1+2+32=35,则《益》卦所对应的数字为35。
  再例如《复》卦,只有初爻为阳爻,则该卦所对应的数字即为32。
  再例如《坤》卦,全卦没有阳爻,则其所对应的数字即为0。
  ……
  明眼人马上就可以看出,这种排序法比起《太玄》的“方州部家”要简单规律得多了。因为它是极为标准的二进制,最后得到的排列结果是:
  从0到63,依次是《坤》、《剥》、《比》、《观》……《乾》
  这正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邵雍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卦序!这个卦序中,六十四卦组成的方图和圆图都呈现出最完美的对称性和最强的规律性。
  这正是扬雄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秘密!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7: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二进制和轮子
  先天六十四卦序的秘密并不是扬雄发现的,它一直都在那里。扬雄出生前很多年,它就已经在那里了。(关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的秘密,鄙人已经在多个贴子中论述过,此不赘述)
  然而直到扬雄死后一千年,人们才从邵雍那儿第一次得知了这个卦序。
  并且直到邵雍死后一千年,人们还津津乐道说,莱布尼茨是如何受到了邵雍卦序图的启发而悟出了二进制。
  论者或曰:先天图再牛逼,二进制发现得再早,没有造出计算机来,亦是枉然。
  这就好比埋怨那个发明了轮子的人说:“你这蠢货,为什么没有发明汽车!”
  估计扬雄看到先天六十四卦图中的二进制居然还可以用来造计算机,也会感到很意外,然后很不好意思地纠正说:“那个莱布啊什么尼茨的,先天图不是酱紫用滴!”
  
  那么,扬雄觉得先天图应该怎么用?
  扬雄是一个道家门徒,所以先天图当然有道家的用法,很玄乎的用法。(也正因为这些用法很玄乎,所以它才一直秘密地流传了几千年,倘若邵雍没有冒着“必遭天谴”的危险曝光这张图,莱布尼茨之流也就看不到它,我们今天也就用不上电脑了,呜呼!)
  
  这张图的第一个用途,是推知过去未来之事。
  
  邵雍把这个用途发挥得淋漓尽致,《宋史》说他“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程颐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邵雍对此也不谦虚,作诗称“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其实邵雍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心虚明”,主要还是依据了先天图的数理。《二程外书。传闻杂记》记载说:“尧夫易数甚精。自来推长历者,至久必差,惟尧夫不然。指一二近事,当面可验”。程颢对邵雍的易数甚是佩服,有天闲来无事,就照着邵雍教的办法推算一番,居然奇准无比,当下忽然大悟,跑去跟邵雍说:“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济事!”邵雍听了,“惊抚其背,曰:大哥你恁聪明!”
  
  程颢大哥确实是个聪明人,他居然看出了先天图的变化规律其实就是“加一倍法”(二进制),同时还看出了扬雄的《太玄》是“加三倍法”(三进制)。他这么一戳破,朱熹也发现这个秘密了,他说:“《太玄》拟易,方、州、部、家,皆自三数推之。玄为之首,一以生三为三方,三生九为九州,九生二十七为二十七部,九九乘之,斯为八十一家。首之以八十一,所以准六十四卦;赞之以七百二十有九,所以准三百八十四爻,无非以三数推之。康节之数,则是加倍之法。”
  
  程颢是个聪明的学生,《宋元学案》载,邵雍曾经想把这门易数传给他和程颐两兄弟,没想这哥俩丝毫不给面子。程颐说:“某与尧夫同里巷居三十余年,世间事无所不问,惟未尝一字及数。”对术数小道避之唯恐不及;程颢则说:“尧夫欲传数学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工夫。尧夫初学于李挺之,师礼其严,虽在野店,饭必襕,坐必拜。欲学尧夫,亦必须如此。”言下之意是:“俺们兄弟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手下粉丝众多,忽然拜你为师,教俺们颜面何存哪!再说了,这问学问很可能二十年都毕不了业,毕了业又只能当个算命先生,学它有何用处?”
  邵雍估计没有料到会这样一个结果,徒弟没有收成,收成的徒弟又死得早,他的易数居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7: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先天图的又一个用法
  司马光认为,扬雄是一个儒者,而且是很“醇”的大儒。这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但这个说法似乎忽视了扬雄的道家师承——严君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道家人士。
  只有朱熹看到了扬雄的道家本质。他说:“扬雄全是黄、老。”又说:“雄之学似出于老子,如《太玄》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乃老子说话。”
  请注意“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这句话。这句话是《太玄》的最后一卦的第一句卦辞。
  它后来被历代修炼内丹的人士频繁引用。(兹不一一列举,网上搜索此句即可见众多结果。)
  问题1、扬雄怎么会跟内丹扯上了关系?他也是一个食气炼丹的道士吗?
  问题2、先天图又跟修炼内丹什么关系?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扬雄在《太玄》中以如此隐晦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先天六十四卦图,其实就已经说明,他对内丹家们的那一套理论了如指掌,因为先天图最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用来指导内丹修炼的。
  扬雄想跟内丹术撇清关系是不可能的。就算他没练,基本的理论他肯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为什么捏?因为前面说过,他是一个辞赋达人嘛!
  或曰:辞赋达人跟这个内丹术有什么关系捏?
  关系大了去了。因为扬雄最崇拜的人,就是他的老乡司马相如。虽然他后来觉得辞赋只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但是年轻的时候,对司马相如的辞赋可是下了一番大苦功的,整个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中,就有一篇《大人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8: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司如相如列传》载:“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为什么天子这么高兴?原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司马相如的文采好,更因为《大人赋》的内容对了汉武帝的胃口——众所周知,汉武帝和秦始皇两位大帝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很迷信长生不死这一套,而《大人赋》正好是一篇以修丹成仙为内容的作品。
  历来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大人赋》与《楚辞》中的《远游》极其相似,判个抄袭绝对没有问题,因此郭沫若认为《远游》根本不是屈原的作品,而是司马相如《大人赋》的初稿。他在《屈原赋今译。后记》中说:
  “《远游》一篇结构与司马相如《大人赋》极相似,其中精粹语句甚至完全相同,基本上完全相同,基本上是一种神仙家言,与屈原思想不合。”
  郭沫若觉得《远游》与屈原的思想不合,是因为他觉得写出《离骚》这样伟大的爱国诗篇的人,不应该有《远游》那种弃世隐遁的念头,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连《离骚》其实也是一篇内丹修炼过程的隐喻文字,只不过比《远游》更加含蓄罢了。但有一点他倒是说对了,那就是《远游》和《大人赋》从结构到语句和思想都完全雷同,简单就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由于《大人赋》和《远游》其实是“一种神仙家言”,篇中详细生动地记载了内丹修炼的各个步骤,因此难怪汉武帝看了《大人赋》之后,心花怒放,飘飘欲仙,更加看好司马相如了。连汉武帝都能够看出来《大人赋》的内在意蕴,司马相如的粉丝扬雄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么,内丹术又是怎么与先天图扯上关系的呢?
  还要从《远游》说起。
  王船山曾对《远游》中的内丹术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说,篇中“所述游仙之说,已尽学元者之奥,后世魏伯阳、张平叔所稳秘密传以诧妙解者,皆已宣泄无余。”
  王船山在此提到了两个人,魏伯阳和张平叔,内丹历史上两个极度牛叉的人物。
  先说说张平叔。张平叔大名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北宋著名内丹家,金丹派南宗的祖师,内丹派经典著作《悟真篇》的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悟真篇》的评价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魏伯阳的身世比张伯端要迷离得多,葛洪在《神仙传》中提到他的时候,也只说:“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这个谜一样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谜一样的《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是内丹史上划时代的一部作品,也是第一部明确揭示出先天图在内丹修炼上的微妙运用的作品——当然,在邵雍把先天图曝光前,谁也没有想到《参同契》的底下还隐藏着这样一张牛叉的图。
  由于对邵雍的易学极为推崇,所以朱熹对先天图的来历进行了一番考察,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他说:“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
  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这“方士技术用以修炼”的,就是先天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8: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不能说的秘密
  先天图可以用来修炼的秘密,在它诞生之时便已经被少数人严密地保守着,时间甚至远在《周易》诞生之前。
  数千年来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不少,但却从来无人说破它。
  老聃知道这个秘密,却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谜语来蒙人;
  庄周知道这个秘密,却拿《逍遥游》中“鲲”和“鹏”的寓言逗你玩;
  (说见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15110.shtml
  孔子知道这个秘密,却也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类的花招(说见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47/9670.shtml
  扬雄知道这个秘密,也没有说破——他把图悄悄藏在了《太玄》的“方州部家”里;
  魏伯阳也没有说破——他将六十四卦的先天图,简化成了只有八个卦的月相图(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重叠而来,而魏伯阳的月相纳甲图,则与先天八卦图如出一辙。图已略)
  关朗也没有说破——他搬出了河图洛书跟祖传的《洞极真经》唬弄人;
  陈抟也没有说破——他把先天八卦方位图进一步简化,抛出了阴阳鱼的太极图。(图已略。)
  邵雍也没有说破,他领会了“环中之秘”的心法,却搬出了《皇极经世》来遮人眼目;
  倒是一个名气不甚响亮的人说出了真相。宋代的郑东卿研究了先天图后,作了《先天图注》,在自序中称:“东卿自学易以来,读易家文字百有余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图、扬雄《太玄经》、关子明《洞极经》、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皇极经世书》而已……四家之学,皆兆于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
  
  郑东卿以为,扬雄之前,就已经有一幅“古先天图”存在,而全部易学的根源,正在于这张简简单单,“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的图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5 14:26 , Processed in 0.05080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