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15|回复: 6

[转帖] 文明的痕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8 20: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田毕旺
  从一张图开始说起。
  
  一、先天图与内丹术
  先天图,又称“伏羲八卦图”、“先天六十四卦图”等,据邵雍等人的说法,这图乃是“始作八卦”的伏羲所创,辗转从陈抟那儿流传下来的。陈抟除了传下先天图,还附带有河图和洛书。说明这是一整套的东西。
  有人认为,先天图和河图、洛书之类,宋代以前从未听闻,当是邵雍等人伪造。
  事实上,先天图起源极早,在《周易》之前就已经存在(详细论述见: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66/1/13634.shtml)而先天图与河图、洛书一起,均是内丹一派的秘籍,数千年来只在师徒之间授受。由于修炼内丹之人多为隐遁之士,故而这三件秘宝一直只见传闻而不见实物,直到邵雍之时才流传于世(很可能还要归功于一个叫郑夬的人将图窃出)。后来朱熹将这三张图录入《易学启蒙》中,从此广为人知。
  或问:先天图是内丹派的秘籍?内丹派是什么派?他们要先天图有什么用?
  要回答这些疑问,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内丹”这个词。
  顾名思义,“内丹”是有别于“外丹”的。在常人眼中看来,管它内丹还是外丹,都是炼丹的呗!殊不知,内丹家炼的却不是丹,而是气。所谓的“丹”,只不过是炼气得道的一种比喻罢了。内丹派的人酷爱比喻,他们发明了一大堆修炼用的术语,如铅、汞、坎离、水火、青龙、白虎、日月、鼎炉等等,让圈外人看了完全不知所云,不明就里的就把他们与炼金术士混为一谈。
  这个门派中,最著名的比喻大师莫过于庄子了。《庄子》中充斥着大量的寓言和比喻,如《天地》中就有这么一则:“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熟悉内丹派风格的人会立刻发现这个寓言中有大量的修炼术语:黄帝、赤水、昆仑、离朱、玄珠等。这个寓言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内丹派的经典著作《黄庭经》中有两句诗便可以概括这个“玄珠(丹)”寓言:“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在内丹派眼中,黄帝不是一个人,昆仑不是一座山,玄珠(内丹)也不是一颗珠子,离朱这个人反倒真的表示眼珠子。(事实上,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和神话中不知有多少其实只是内丹家们的寓言)。
  另一部早期内丹派的经典著作《老子》虽然没有像《庄子》那样大量使用寓言,却同样充满了大量的比喻、隐语和关于内丹修炼的描述。比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可以说,“内丹”之名虽然形成较晚,内丹术的形成却要早得多。而老子、庄子等道家祖师级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修炼内丹术的。前面说过,先天图最晚在西周初年之前已经产生,那么这两个人毫无疑问必然见到了这张在内丹派中流传的秘图。
  老子对这张图的评价无比之高,他无比自信说:“执大象,天下往。”(《老子。第三十五章》)老子所执的“大象”,就是先天图——他认为,凭着这张图(“执大象”)就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
  古代看到这张“大象”图的人非独老子一人。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9年,晋国的韩宣子“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韩宣子在鲁国的图书馆里除了看到鲁国的史书,还看到了先天图(易象),此图之牛逼使他看后震惊不已,发出了“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的感叹。(《左传。昭公二年》)这段记载也使我们了解到,西周王室同样流行内丹术。
  或曰:老子和韩宣子看到的“象”可能确实是易象图,可是你如何能确定这就是先天图呢?
  确凿的证据,就隐藏在《庄子》的开篇——《逍遥游》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逍遥游》与《先天图》
  《逍遥游》列于《庄子》内篇之首。开篇的寓言中,北溟之鱼化而为鸟,绝云气,负青天,水击三千,扶摇万里,气场之强大动人心魄。然而在这个寓言浩然磅礴的气势之下,还暗藏了一门古老的内丹术和一张同样古老的先天图。
  简单先举几个《逍遥游》中比较醒目的关键词,相信一个对内丹术有些了解的人,很快就能够发现《逍遥游》中这个鲲鹏寓言的奥妙所在。
  这几个词是:北冥、南冥、鲲、鹏。
  这些词在圈外人眼中看来似乎毫无特殊之处,但当我们置身于古代的语境中,尤其是练丹术士们的语境中时,才能对《逍遥游》的寓言及庄周的思想有更深切的体会。
  首先,“北冥”、“南冥”这对词里,“北”和“南”有着方位之外的意思,因为它们还象征着后天八卦方位中的“坎”(水)和“离”(火)。鲲为鱼,当然要游在北方的水(坎)中;鹏为鸟,而翱翔于南方星宫的,正是朱鸟!可见在《逍遥游》这则寓言中,北和南只不过是坎和离的代号罢了,在内丹修炼的“圈子”里,类似的“黑话”还有龙虎、水火、金碧、铅汞等等,但最常见的黑话,就是用南北来代指离坎、心肾等。所谓的北方之鱼变成鸟来到南方,其实是“取坎填离”、“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一系列内丹术语的形象说法。《庄子》中以“南北”为比喻的类似寓言还有《应帝王》中的“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这个南北之神相会于中央的寓言,正是练丹术语中“坎离交媾”,步入浑沌忘我之境的形象描述。(“浑沌”和“昆仑”两词估计都是“混沌”的转化)
  其次,人们容易将“冥”字简单地理解成“溟”的通假,以为北溟南溟什么的就是指南海北海,其实,“冥”在道家的著作中是一个出现频率和牛叉程度不低于“玄”字的词,有幽微暗隐之意,《庄子。列御寇》中有“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之乡”,句中的“冥”字正描述了修行中那种窈窈冥冥,空静虚无的玄妙体验。“冥”通“瞑”,亦可理解为修炼内丹时神光内敛,垂帘闭目的动作。
  再次,“鲲”和“鹏”这两个词,其实是“昆”和“朋”的暗指。《说文》曰:“昆,同也”,而《广雅》则说:“朋,比也,类也。”两个字原本是同义词,也就是说,“昆”和“朋”本来就是一对本家兄弟。为什么庄周却要让他们一个变成了水中鱼,一个变成了天上鸟,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呢?这里面隐藏了一个更为巨大的秘密。而先天图就是解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先看“昆”字。《说文》曰“昆,同也”,巧的是《周易》中有一个卦,叫做《同人》,更巧的是,扬雄仿照《周易》所作的《太玄经》中,正将拟《同人》卦而作的一卦命名为《昆》!
  巧合无处不在,再看看“朋”字,前面说过,“朋,比也。”昆字的下半部分也正是个“比”字,而《周易》中,也正有一个《比》卦。
  仅仅是巧合吗?更巧的还在于:《同人》的上卦为乾,代表天,下卦为离,代表火,所以又称“天火同人”;而《比》的上卦为坎,下卦为坤,代表地,所以又叫“水地比”。两个卦的卦象中,再一次出现了“坎离”和“水火”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内丹术语,与它们同时出现的还有“乾”和“坤”。更巧的是,在内丹的黑话中,“乾”和“坤”代表着先天方位上的南方和北方!也就是说,《同人》卦是先天的南方乾卦与后天的南方离卦相叠加而成,而《比》卦则是先天的北方坤卦与后天的北方坎卦组合而成!
  或曰:这……会不会是巧合?
  这个巧合的几率估计不会小于被雷劈中:易经是当时最为牛叉的经典,博学的庄周不可能不熟悉这两个卦象,而他选取这两个卦名作为寓言的主角,必然有着更深的含意,更何况这个寓言无疑与内丹修炼有关,
  打开《先天图》,一目了然:《同人》卦正位于《乾》和《坤》两卦的正中间,与之正对的《师》卦,正是颠倒过来的《比》卦!更巧的是,《同人》和《大有》均由乾和离卦构成,从《同人》数到《大有》正是15半月之数,《师》和《比》均由坎和坤卦构成,从《师》数到《比》同样是15半月之数!(《先天图》的奥妙全在数字中,此不赘述)。
附:先天图上的同人、师、比和大有卦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庄子必然是见过先天图的,而《逍遥游》开篇的这个寓言中的深层含义,正是隐藏在先天图中!下面我们就用内丹派的语言来解读一下这个寓言:
  北冥的鲲,其实象征着《比》卦(上卦坎为后天的水,下卦坤为先天的北方);来到南冥的鹏,其实象征着《同人》卦(上卦乾为先天的南方,下卦离为后天的南方);鲲能够变化为鹏,说明《比》和《同人》卦是互通的,将两卦的上卦互换之后,就产生了两个新的卦:《否》和《既济》,《否》的卦象是乾上坤下,用内丹派的话来说,乾为天,坤为地,天在上而地在下,天地不交则无变化,因此象征着心的先天混沌状态,有如“婴儿之未孩”,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但人一出生之后就会进入一个天地相交的后天状态,所谓的“天地交泰”,正是说人的心灵从天地不相交的《否》卦变成了天地相交的《泰》卦。从此原本浑沌的心中开始了阴阳之气的交战,从而产生各种念头(庄子寓言中的七窍开而混沌死),在老子看来,这正是“不道”的表现(“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内丹派认为真正为道之人应该回到无知无为的先天状态,即通过内丹先天术的修炼,“营魄抱一”,从而使心中的乾坤“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就是有德之人,正如老子所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否》和《泰》分别象征着先天和后天的两个极端,想要从《泰》卦恢复到《否》的状态并不容易,但幸好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阴阳平衡的完美状态,那就是《既济》卦。《既济》又称“水火既济”,坎水在上而离火在下,火炎上而水润下,二者达到了矛盾的完美对立统一。不过《既济》是一个非常难以保持的平衡状态,当火继续炎上,水继续润下时,平衡将会打破,人心将会再次回到后天的混乱状态,因此只有恢复到《否》的状态,天地不交之时,人心才会真正得到永久的平静。《逍遥游》中鲲化为鹏的寓言,其实正是比喻人们通过内丹术的修炼取坎填离,从《同人》和《比》卦这种背离先天的状态达到《既济》的后天平衡状态,并进而恢复到《否》的先天状态。庄子将这个追求完美先天状态的过程,比喻为大鹏的迁徙。这个过程需要长期而持久的努力,正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大鹏的腾飞,不仅与下流泄漏的水抗争(“水击三千里”),积精全神以厚养浩然之气(“九万里风斯在下”),还要顺应天时(“海运则将徙”、“抟扶摇而上”),最终才能够达到“莫之夭阏”的逍遥忘我境界。
  附:否泰既济同人比卦变化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易与内丹术
  或曰:先天图不是跟《周易》有关么?什么时候跟内丹术扯上关系了呢?
  事实上,将内丹术与《周易》扯上关系,早在东汉就已经有人这样做过了。这个人就是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作者,人称“万古丹经王”。从这个称呼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内丹派的一员(有人说他是炼外丹的,其实是没有读懂内丹派惯用的寓言和比喻,看到他的书里面什么“铅”呀“汞”,“金”啊“银”啊的,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个炼金的术士)。之所以称他为“丹经王”,可能因为他是第一个用易经卦象来阐释内丹术的。但是这个称号其实有些过誉。因为在内丹派人眼中,先天图才代表着内丹术的真传,《周易》只不过是先天图的衍生物而已(先天图本无文字,只有卦象,《周易》却是在先天图的基础上添加了文字并更改了卦序),真正的内丹派尊崇自然无文的先天图,而对造作的后天产物《周易》不甚感冒。可惜的是人们往往被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之名所惑,只见周易却未见先天。元代的内丹家俞琰就曾指出,参同契只是借卦象来形象地描述内丹修炼的火候,如果拘泥于卦象,就完全失去了先天的自然。(妙的是,俞琰自称他苦读《周易参同契》而不得其解,最后得异人传授而豁然开朗,不由得感叹师传的重要性。确实,内丹派好用比喻和寓言的风格,使得他们的作品让无数人不得其门而入。)
  不过魏伯阳的确是内丹派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上承老子、庄子等先秦道家一脉,下接陈抟、穆修、李之才、邵雍诸人,这段绵延千年的道统,可以说涵盖了几乎所有易学史上著名的人物。一部内丹史,就是一部易学真传史。可惜的是这样的历史居然因为其传承的隐密,几乎再也无人知晓,以至于后来内丹派的传人都已经无法追溯其源流,被称作“易外别传”的先天之学,却才是易学的真传!
  或曰:为何说内丹派的传人不了解自己的师承?
  原因很简单,虽然内丹派必须要有师承,但师门的历史对这些崇尚无知的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几千年传下来,谁还记得那些深山野林里隐姓埋名的人呢。此外,内丹派的人丁一直不旺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仅以邵雍一脉来说,他是因为刻苦读书,根正苗红,才被李之才选中,授以物理性命之学的(所谓的性命之学其实就是内丹术)。李之才所拜的师父叫穆修,也是一个道不轻传的角色,经常对李之才呵来骂去的,可见古人传授之不易。邵雍本来也想把术数的学问传给二程之一的程颐,大概是看中了他的资质,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毫不领情,可见想传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来邵雍教过的两个人(张岷和王豫)都死得早,儿子邵伯温很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传授(邵雍死时邵伯温还未满二十),以至于当后来邵伯温追述邵雍的学术渊源时,只能上溯到陈抟,再往上就只能瞎猜了,他觉得有可能与大名鼎鼎的文中子王通有关系,因为王通据说也拥有河图洛书。反倒是后来的朱熹猜出了个大概。他说: 邵雍的“(先天)图传自希夷(陈抟),希夷又自有所传。(《周易参同契考异。附录》)”朱熹所指的这个传授的源头,正是《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让朱熹没有想到是,魏伯阳并不是先天图的作者,更不用说河图洛书了,这些图是已经流传千年之后,才到了魏伯阳的手上!
  或曰:扯远啦!究竟内丹术和易有什么关系呢?
  准确地说,是内丹术与先天图的关系。可以说,先天图是《周易》之源,同时也是内丹术的理论基础和终极心法。
  或曰:先天图是内功心法???玄幻看多了吧?
  不信,且看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环中之秘
  邵雍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内丹家的典范,而他的学问,归结起来只是围绕着先天图而已。他自称“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又作诗称“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诗中的“环”,指的正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
  这个图究竟有什么魅力?使邵雍将一生学问,都系于其上?
  综观邵雍终身宣扬的先天之学,不外乎两项:一曰物理,一曰性命。物理之学,正是内丹修炼的理论基础,而性命之学,正用以指导内丹派的修炼实践。这两门学问,都藏在《先天图》中。
  先看看《先天图》中的物理之学。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中有《观物篇》,提出了“以物观物”的观点。《观物篇》其实是邵雍向前辈庄子的《齐物论》的致敬。“以物观物”的思想,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思想的进一步阐述。甚至连邵雍所乐道的“环中”,都是从庄子《齐物论》中的“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借来的。庄子口中的“环”,正是指的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先看看庄子《齐物论》中这一段是怎么说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这么一大段让人看了头晕的话,其中的道理只须一看先天图就简单明白:六十四卦排成一个圆圈,每一卦的正对面都是阴阳爻完全相反的卦象,乾的对面就是坤,坎的对面就是离,矛盾的双方从来不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庄子认为,天下间的言论有真就有伪,有是就有非,真伪与是非是永远并存的,从先天的角度看来这些只会造成无止境的争吵罢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回到先天图的中心上(环中),占据了这个“道枢”,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谁是谁非由他吵去,老子也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请注意:庄子那一句“故曰:莫若以明”仿佛就像是在回答老子的“知常曰明”。
  邵雍的物理之学,还包括他的数学。在他的代表作《皇极经世书》中,邵雍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数学体系,充分体现出他对“易本于数”的深刻理解。天下万物,莫不有定数。《阴符经》曰:“小大有定,日月有数”,数学正是先天图形成的基础。妙的是,老子同样是一个数学家。历来人们对《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解不一,其实这句话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完全是一个意思,它们阐述的,正是先天图形成的数理,也就是邵雍的“加一倍法”:所谓 “道生一”,太极无物之中生成一画的阴和一画的阳,即“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的“一生二”,就是在一画的阴和一画的阳上分别再加上一画的阴或阳,变出两画的四象;“二生三”,就是二画变为三画的过程,三画的卦就是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个经卦,八经卦相叠,生成六十四卦以象万物,所以说“三生万物”!

  在性命(内丹修炼)之学的领域中,先天图的指导意义同样非常明显。因为先天图的卦序排列完美地体现了天道循环的运转(相关论述已多,此不赘述)。修炼内丹的人,可以从先天图中领悟到阴阳变化的道理,《周易参同契》中已经提出了具体修炼方法,此亦不赘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内丹、瑜珈和三星堆
  中国的内丹术,很可能与古印度瑜珈术颇有渊源。无数人已经注意到中国的气功与印度的瑜珈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相似之处,而不论爱国志士们是否情愿,我只能说,印度不仅有着品种最齐全的瑜珈流派,而且保存着最丰富的相关历史文献。
  下图是一个4500年前一个印度瑜珈修炼者的塑像。(塑像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遗址。遗址位于今巴基斯坦,年代约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哈拉帕文化遗迹之一。)

  这尊雕塑被命名为“祭司胸像(bust of a priest)”,他那微闭的双眼和肃穆的表情与一名气功修炼者毫无二致,让人想起朱熹的《调息箴》所说“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已而翕,如百虫蛰。氤氲开阖,其妙无穷。谁其尸之?不宰之功。”
  
  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在我国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人头像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闭着眼睛的,除去那些略显夸张的造型,他们的表情那位印度“祭司”一模一样!(有关古印度和中国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不想赘述。让爱国志士们欣慰的是: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表明,我国西南地区(以蜀地为代表)在4800年前就已经拥有极高文明,而从古印度文明中同样无处不在的瑜珈文化因素看来,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曾经极为密切。)

 再看看那些所谓的“纵目人”,那些所谓的突出眼眶的眼睛,根本就是扎进眼睛里的楔子!

  或曰:三星堆人为什么要把人的眼睛弄瞎?未免有些太残忍了吧?
  答案很简单:这个塑像根本就不是写实,而是隐喻,内丹派特有的风格。《老子》已经说过“圣人为腹不为目”。《庄子》也已经说过了“七窍凿而混沌死”的寓言。因此,这个人头像的表达的并不是要把人眼睛弄瞎,而是说“五色令人目盲”,修道之士应该断绝眼目所受到的外界干扰,回归内心的纯净。请注意塑像那硕大的耳朵,耳孔处同样是塞住的!为什么呢?因为“五音令人耳聋”呀!还有那夸张的嘴巴,嘴唇紧紧的抿成一条线,换用老子所说的话就是“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为什么呢?因为“五味令人口爽”呀!这个人头像的眼睛、耳和嘴巴都被极其显著的夸张出来,为什么呢?因为目、口、耳这三件东西正是人身九窍中最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东西,所以《阴符经》中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又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所谓的三反,就是闭嘴,收视,返听,断绝耳目口与外界的联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伏羲在西南
  前面说过,三星堆文化,必定与着内丹术有着极深的渊源,那么,作为内丹文化象征的先天图,也必然与三星堆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幸运的是,三星堆文化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的文字记载,却处处给我们留下了文明的线索。
  这个线索就是:伏羲
  内丹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先天图就是伏羲所画的八卦图。
  伏羲是谁?在常人看来“伏羲”只是“牛逼”的同义词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因此要考证这样一个人存在与否都是徒劳的,更何况他与内丹派有关,而这个门派说的话向来让人无法分辨是事实还是寓言。从目前网上搜到的大量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合体交缠的古代画像来看,他似乎仅仅是一个象征而已,(他与女娲手中分别所拿的曲尺和圆规正是“大名鼎鼎”的共济会标志),幸好还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在吉林省集安市出土的集安五盔坟四号墓北室壁画上,赫然有一幅伏羲画卦图。(图见下)

  图中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伏羲所画的卦,而是他所穿的羽衣和所坐的莲台。
  羽衣和莲台!!!!
  羽人无疑表示这是一个仙人,他蹲踞的姿势也颇有瑜珈的风味,而更重要的是,莲花在众多世界古代文明中都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尤其在古印度的吠陀教义中,创生之神梵天正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来的一朵莲花上诞生的。当然,这个所谓的“神话”只不过是内丹派惯用的隐喻罢了,因为在梵文中,莲花是女阴(“玄牝”?)的同义词,所谓的梵天创世说白了就是男女交合生人。同理可知,伏羲画卦的传说与伏羲女娲创世的传说是一模一样的,换成玄妙一点的说法,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伏羲的传说最早来自何方?
  目光再一次投向了孕育了三星堆文明的西南。
  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仍然在流传着伏羲女娲的传说,仍然还保留着极其古老的八卦占卜和五行阴阳。谁会想到,这些知识,早在三星堆的时代就已经存在,而且与内丹派有着不解的渊源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2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易象与曼陀罗
  先天图的具体用处,相当于瑜珈修炼者用于冥想的曼陀罗,或者说,它就是一张最古老的曼陀罗图。
  曼陀罗,又称曼荼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百度一下便知,曼陀罗是许多宗教(如密宗)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显现其宗教所见之宇宙的真实,所做的“万象森列,圆融有序的布置”,用以表达宇宙真实“万象森列,融通内摄的禅圆”。
  简而言之,曼陀罗是一个“宇宙模型”。
  这与易象之“象”何其相似!传说中伏羲观象于天地而作八卦,八卦(即先天图)岂不正是一个宇宙模型吗?谁能说那“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先天易图,不是一个“万象森列,圆融有序的布置”呢?
  说到了象,不得不提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象牙,塑像中同样有象耳、象鼻的构造,而在印度宗教中,象神(Gnanesh)是一切宗教仪式中第一个被召唤的神灵。
  象为什么如此受到推崇?因为象代表着宇宙的模型!起源于印度的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有着异曲同工之趣,而两种“象棋”之得名,正是因为它用不同作用的棋子“象”征了世间万象。
  先天图的六十四卦,很可能正是这样一种曼陀罗。
  下图中是曼陀罗与先天图、阿兹特克人历法石的比较,三者均表现出“宇宙模型”的特质:

 既然曼陀罗是一种宇宙模型,那么它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一种建筑。
  请看下面这幅曼陀罗和金字塔的对比图,以及吴哥窟的俯视图,你将发现:古人们(更确切地说,古代的瑜珈士和炼丹家们)不仅喜欢在图上画,似乎也热衷于在地面上建造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金字塔的俯瞰图没找到,只好弄了张皇陵的凑数,呵呵)

 如果说,画在纸上的曼陀罗可以坐着赏玩的话,金字塔和吴哥窟这些庞大的宇宙模型只能从天上俯瞰才能看到了。
  俯瞰的人,是谁?
  或曰:哈哈,爱玩谜语的内丹派还真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小的难题呀——究竟是谁呢?
  
   谨以此文,纪念邵雍诞辰一千周年。 
   马系田毕旺草就于辛卯年癸巳月辛末日

漏发吴哥窟图,补上


 新找到一张彝族八卦图,跟曼陀罗图的对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18 17:32 , Processed in 0.0590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