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72|回复: 9

[交流] 经典解读之 伤寒论条文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4 15: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002)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003)


第一条太阳之为病提出整个理论框架之后,这两条继续把框架细化说清楚,以人为本来讲,在太阳病阶段,人体这个内(相对于六气的外)也分阴阳两种反应,有的讲是风、寒伤营卫,或是正气强弱的说法,但如果不放在模型里解,好像就差点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5: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谷子讲伤寒论》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条说明中风的特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的或然证状:发热;必然证状: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7: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两条实解为中风和伤寒的具体证状描写,那为什么后面不直接出方呢,为什么先说中风再说伤寒,麻黄汤又排到太阳中篇才出现,为什么在惜字如金的经文里面,插一句婆妈的“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证描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8: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伤寒论没有面世,我们对于一个太阳病患者的描述,着眼点会否与仲圣相同呢,譬如一个太阳病去看西医,西医重点会体察什么症状呢,很明显两者视觉在不同的层次,仲圣的条文有点像神农本草经的味道,用至简的证来表达能量在模型中的运行情况,而这两条更是用更简的证来描述人在模型中的两种类征定式,名为中风名为伤寒,所以六经都有中风与伤寒,可见这两条的证和桂枝汤麻黄汤条文的证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8: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的说法,伤寒条文是按照奇门来编写的,奇门以冬夏至为两个极点来描述阴阳能量的运行,“发热”和“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就是一个阳道一个阴道区间,同样,“汗出恶风脉缓”我们能感觉出是阳道不流畅,而“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是阴道受邪的表现,阴阳道再落一层,才是营卫气血强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4 1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13智宇 发表于 2013-10-24 18:00
如果伤寒论没有面世,我们对于一个太阳病患者的描述,着眼点会否与仲圣相同呢,譬如一个太阳病去看西医,西 ...

这个提法非常好,接近生而知之的思维模式。只有采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才可以真正接近古圣贤们的心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9 12: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见字论字 望文生义的解读方法是解读不出真正的仲景心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9 1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任何一条条文,要先讨论该条文的背景。比如太阳病上篇的第一个条文,其背景在哪里? 序言,还有前三篇的总原则。一部著作可以这样去思考,比如你是这著作的作者,那么,你为什么会这样写,你这样写的背后有一个完整是深思熟虑过的思想体系,根据思想体系列出了写作的提纲,最后才是我们见到的文字顺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9 13: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一部著作一篇文章都是如此,都是思想 图纸 建筑物 三位一体的格局。当然这是大部分人的必然路线,也就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的意思,道德经里提到过 反过来的一面,就是身先心后的例子。但是如果我把作者的设定读者对象这个条件加进去的话,那么必然是要走第一条路线,先思想 后行动。固此,我们解读仲景书,也当如此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6 1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之后 重新回看这些帖子的讨论,感慨良多。有一个结论:只要你还没站到应有的高度 用古圣的视角去看问题 想问题,那么看上去逻辑严密的解读 在高明者看来都是很可笑的。 最近,准备开始解读《伤寒杂病论》原文了,所以,给这些老帖子 做些简要的回复。 比如这个太阳病2条条文。首先,你要搞懂  为什么不是说头痛病 颈椎病 而是定为太阳病  ,其次 ,这些证和脉  是怎么定出来的 ? 到目前为止 大家什么时候见过 有哪位伤寒大家 讨论过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是 直接套用。直接拿来主义了。然后通过统计归纳的方法 搞出一个八纲辨证法 搞出所谓的 表实表虚等似是而非的套路来 然后根据这讨论去解读 全文。实在是破漏不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0 22:44 , Processed in 0.0627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