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02|回复: 13

[交流] 团正《乾坤谱》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4 19: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坤谱>一书中,第九章:太极衍人生,第十五节:开国元勋寿命碑图

    内容如下:

              君                               臣

毛泽东(1893-1976)终年83岁   周恩来(1898-1976)终年78岁

刘少奇(1898-1969)终年71岁   邓小平(1904~1997)终年93岁

             帅                                将

                        
朱  德(1886-1976)终年90岁   粟  裕(1907-1984)终年77岁      
彭德怀(1898-1974)终年76岁    徐海东(1900-1970)终年70岁

林  彪(1907-1971)终年65岁    黄克诚(1902-1986)终年84岁

刘伯承(1892-1986)终年94岁    陈  赓(1903-1961)终年58岁
贺  龙(1896-1969)终年73岁    谭  政(1906-1988)终年86岁
陈  毅(1901-1972)终年71岁    萧劲光(1903-1989)终年86岁

罗荣桓(1902-1963)终年61岁    张云逸(1892-1974)终年82岁

徐向前(1901-1990)终年89岁    罗瑞卿(1906-1978)终年72岁
聂荣臻(1899-1992)终年93岁    王树声(1905-1974)终年69岁

叶剑英(1897-1986)终年89岁    许光达(1908-1969)终年61岁

   

        古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其中所谓的“三、四”只是行文唱诵方便读记的惯用文法。如“一来二去”“五颜六色”、“七上八下”等。其实“七十三”是指虚岁,“八十四”是指周岁。故“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实际是说“七十二周岁”和“八十四周岁”这两道坎。“七十二”是太极12数的六倍数,“八十四”是太极12数的七倍数。
        这种说法到底是迷信呢,还是经验的积累呢,不管怎样它毕竟符合太极12数的倍数原理。让我们用以上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来对照一下吧。二十四位开国元勋们本可以长寿120岁,但由于绝大多数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而折寿,极少数(林彪)是因为篡党夺权而丧生。不管怎样辞世,单从命理而言,他们的总寿数共计为1866岁,平均寿数约为78周岁。而“七十二周岁”和“八十四周岁”的平均岁数为78周岁。

    也许你认为这是巧合,是的,巧合的事还多着呢,1976年3月8日在吉林有三块巨大陨石从天而降,同年朱、毛、周三巨星陨落。7月28日唐山、丰南强烈地震,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些百年不遇的重大事件的集中显象,难道都是巧合吗?"

    “

1976年3月8日 吉林地区降落世界罕见的陨石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3-08  发表评论>>
1976年3月8日 吉林地区降落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

1976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间一颗陨星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中。由于这颗陨星与稠密的大气发生剧烈的磨擦,飞至吉林地区上空时,燃烧、发光,成为一个大火球,于8日15时01分59秒在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上空发生爆炸。

陨星爆炸后,以辐射状向四面散落。大量碎小的陨石散落在吉林市郊区大屯公社李家大队和永吉县江密峰公社一带;稍大块的直落在金珠公社九座、南兰大队一带;最大的3块陨石沿着原来的飞行方向继续向西偏南方向飞去,先后落在吉林市郊区九站公社三台子大队、孤店子公社大荒地大队和永吉县桦皮厂公社靠山大队。最后一块在15时02分36秒坠地时,穿破1.7米厚的冻土层,陷入地下6.5米深处,在地面上造成一个深3米、直径2米多的大坑,当时震起的土浪高达数十米,土块飞溅到百米以外。根据目前已经收集到的陨石分析,这次陨石雨散落的范围约有500多平方公里,其间包括吉林市郊区、永吉县、蛟河县的7个公社,人口10余万,没有造成任何伤亡或损失。陨石雨降落后,当地群众立即向有关部门做了报告。中国科学院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收集到的陨石有100多块。其中最小的重量在0.5公斤以下,有3块每块重量超过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块重量为1770公斤,大大超过了美国收藏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石陨石的重量(1078公斤)。这次陨石雨无论是数量、重量和散落的范围,都是世界罕见的。它对于天文学、天体物理、高能物理、宇宙化学、天体史、地球史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中国科学院联合调查组初步分析鉴定,这次降落的陨石,形态多样,有长方体、六面体、锥体等。陨石表面都有黑色、黑棕色的熔壳和大小不等的气印。陨石所含的矿物主要是辉石、橄榄石,少量为铁纹石、镍纹石、磁铁矿等金属矿物,具有典型的球粒结构,故定名为“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这些陨石所含的化学元素,经分析测定主要有:硅、镁、铁、硫、钙、镍、铝等。

     
     以上是<乾坤谱>节选,这里没有任何水分,完全是据实而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龟负大衍图----千古谜团被破解

"大衍之数"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传:

   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周易的魅力在于其蕴涵的哲理性,周易的哲理性又依附在卦画的变化上,而卦画的变化又是基于策数的推演,
而策数则是由:"大衍之数五十"和"天地之数"两组数决定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其实早在3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数字来表达这个世界了.
   由于"天地之数"的来历在易传中讲的很明白,但"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却没有说明.这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猜想:
   古人京房曰“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邵雍曰“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马融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
   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郑玄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合五十”。
   朱熹曰“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杭辛斋曰:“勾股自乘合大衍数,既三三见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金景芳曰:“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古书可能脱“有五”二字。      
   团 正在<乾坤谱> 中解释为“大衍之数五十”。既天一:一单,地二:一双,天三:一单一双,地四:二双,天五:一单二双,地六:三双,天七:一单三双,地八:四双,天九:一单四双,地十:五双。天数一、三、五、七、九共有五单十双,合二十有五。地数二、四、六、八、十共有十五双,合三十。天数之中藏十双与地数十五双合二十五双。既“大衍之数五十”也。
     为什么要“用天数之中藏十双与地数十五双合二十五双”为大衍之数呢?这是易经中“数”的特殊意义决定的。易经中“数”的意义,除了具有一般的“数量”意义外,更主要的是“阴阳”意义。单为阳,双为阴。故“天数二十有五”既“天数五阳藏十阴”,“地数三十”既“地数十五阴”。大衍之数既“天数藏十阴”与“地数十五阴”之和。此既系辞上传篇首“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所指也。
    为什么要用天数藏十阴与地数十五阴之和演天地之变呢?这完全是由天地的自然交变决定的。阳为天火,阴为地水。天一既天火,地二既地水。天三就是“天一火”把“地二水”照热升到天上的热蒸气。天三热蒸气中的“热量”就是“天一”,天三热蒸气中的“水分”就是“地二”。当天三热蒸气遇冷化天雨下落与大地再交时,“热量”是不会下落的,而只有天三中藏的“地二水”重新回到地面。天一照地四,生出天数五;天一照地六,生出天数七;天一照地八,生出天数九.所以天地之交既阴阳之交,阴阳之交既水火之交,水火之交的实质,是在天火(即日)的作用下,阴的地水与假阳的水蒸气在不断的上下对流,冷热交换。造就出风雨雷霆,河流山川.所以为阴阴相合,故取双数之和,用于大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之谜----大衍之数,今朝被破解

(10月31日的补充解释:

   此图非比寻常,故自四月公布以来,一直未加解说,目的是给好易者一个阐释的机会,但至今已有半年有余,未见有价值的评论和解释。由于本月文章的逻辑需要,不得不在此将其补全,以顺后文。)

 解说:大衍之数五十

      大: 音太,tai,去声,指太极。古文“太极”均书为“大极”。
      衍: 1、开展;延长:(参阅:波的衍射、衍射)
           2、衍生,繁衍。由简单向复杂方向衍生。
               
    大衍:太极衍生、繁衍、展开、延伸。
      大衍之数:太极衍生、繁衍、展开、延伸出的数。
      大衍之数五十:由太极衍生、繁衍、展开、延伸出来的数是五十。
     

     太极,混沌一体,为天数一。太极数一衍生、展开出两仪数二,得地数二

      太极数一+地数二,得天数三

      天数三中的太极一再衍生出两仪数二+原有的两仪数二,得地数四

       太极数一+地数四,得天数五

       天数五中的太极一再衍生出两仪数二+原有的地数四,得地数六

       太极数一+地数六,得天数七

      天数七中的太极一再衍生出两仪数二+原有的地数六,得地数八

      太极数一+地数八,得天数九

      天数九中的太极一再衍生出两仪数二+原有的地数八,得地数十

  上述各数中,凡是双数(包括天数中的双数),都是由太极一衍生出来的,着些衍生出来的数之和为五十。这就是大(太)衍之数五十的来历。

   “五位相得”即天数一、三、五、七、九这五位数,是由太极一数和地数相加而得。 地数二、四、六、八、十这五位数,是由天数中藏的地数与太极一数衍生后相加而得。

    “而各有合” 既天数一、三、五、七、九合为二十有五,地数二、四、六、八、十合为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既天数“二十有五”与“地数三十”之和。

   揭开了"太衍之数五十"的秘密,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不全用,因为五十有五中,有五个数代表太极,太极为混沌未开,万物未生之时,所以不能用。太衍之数五十,是因为这五十个数是太极衍生出来的,代表天地已开,万物已生,所以演天地之变,所赖者五十也。

   特别提醒:“大衍之数五十”应读做“太衍之数五十”,但在书写时,必须书为“大衍之数五十”。原著是不能随意篡改的。

  5000年易学史,1500部易著,均错解“大衍为大演”应予斧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蓍草记数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密“大衍之数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周易系辞上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这段短文,记载了周易的求卦方法,其背后隐藏着易经形成的全部秘密,特别是其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为什么虚一不用?更是几千年来,历代易学大师冥思苦索,孜孜以求的千古谜团 。以下是历代易学名家的解释:
    宋前诸儒,韩氏曰: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
    京房云曰: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求实,故用四十有九焉。
    马季长曰:易有太极,为北辰,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见龟负大衍图)运而用之也。
    荀  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凡五十,初九“潜龙勿用”故去一。
    姚、董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六以象六口之数,故减而用四十九也。
    顾  欢曰: 立此五十数以神数,神虽非数,因数而显,故虚其一数,以明不可言之意也。
    宋朝刘牧批驳了上述观点,用他的“大衍之数五十图”和“其用四十有九图”两套系列图加以解释。其解说甚繁,概略意思是:大衍之数五十,是因为“天五”不用。不用非为不用,原因是“天五”退藏于密,既“天五”藏在“一二三四”和“六七八九”之中。“其用四十有九”是因为“天一”居尊位不动,故不用。如图:

   其后亦有诸多名家各种解释,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其解释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本人在易潮滚滚之中,又泛一说,不知是金是玉,是泥是沙。请当今易学大家、历史学家、天文物理及历法学者予以斧正。


"其用四十有九"谜底的揭开,就等于揭开了易经形成的秘密.既易经是在推演天文历法中,通过对12月的反复计算和认识,参考四季枯荣变化.逐渐形成了以一年12月为基准的计算单位和推演周期的思维模式.从中发明了筮法.并企图用筮法预测世事变化.

  因此,12个月就是易经的发源地,12个月中的6个大月(30天),就是乾,12个月中的6个小月(29天),就是坤.12个月中的大小月交错变化,就是乾坤的对衍,从中产生了八卦及六十四卦.50个朔望月中的两个闰月演化成后来的用九和用六.从这个角度分析,"团正太极图"将有可能是真正的太极图模式.

      本文已超出了易学研究范围,如果其中没有计算错误,很可能成为一篇重要的文献资料,欢迎积极参与斧正,共同打造经典易学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本源图

先看看图片,乾坤从何而来? 用九,用六从何而来? 或许就不用解释了.

  上图中第50月(阴爻)归奇为30天,列为大月,总觉得别扭.其实这是根据现代科学测量,精确计算后,进行推演的结果.(一个朔望月为29.5306天,有的资料为29天12小时44分2.8秒)50个月累计约1476.5天。古人不大可能精确到这种程度。如果从卦爻的反向推演来看,古人更有可能从观测的第1天开始记录,到第1476天就确定完成了50个朔望月的观测周期。这样看来实际间隔为1475周天(如同周岁与虚岁的道理)。将第50月30天改回到29天(为了演卦的需要),一切都更加完美了,如下图二:

      上图中有"大衍之数五十"的图解,有"其用四十有九"的图解,有"分二、挂一、揲四、再闰”的筮法图解,有“用九、用六”形成的图解,有“乾坤”成因的图解。以至于给该图命名都觉得无所适从。

    在上千年的易图研究史中,尚未见哪张易图包含如此丰富的易理。它将"大衍之数五十"的成因和筮法过程,作出形象而直观的表达。既非主观意想所能为,必是客观存在所固有。

    此图能否一统天下易学纷争?,欢迎有价值的正反双方评论,共同打造经典易学文化。

如同“乾坤本源图”一样,对“团正太极推演图”做同样的修改,如下图:

            这样以来,演卦过程是----多么完美啊!

     另一种制造完美的理由:根据科学测定,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地月绕行半径逐渐加大,朔望月周期逐渐加长。反向推断:古代朔望月周期比现在要短。商周时期50个朔望可能不是今天推算的1476天,而正是1475天,这样算来,无须"制造完美".它原本就十分完美。

   当然,不论是1476天还是1475天,这不过是天文历法上的计算精度问题,对于"大衍之数五十"和"其用四十有九"的来历而言,没有实质性影响.

   想到一年后,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盛典,真是另人振奋。大批外国人涌入中国,这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大好契机。在易学领域,如何让中华灿烂文化经典--《易经》走向世界,是我们易学界应该研究的问题。《易经》中深奥难解的文字,就连国人看了都望而生畏,更何况老外呢?为此,本博客致力于以图解易,让不懂中文的老外,仅从图形上就能大概了解到《易经》的神奇与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少 衍 筮 法   

  40策演卦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太)衍数列:

   大(太)衍数列,来源于大衍之数.大衍之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一系列符合太极衍生法所形成的一组无限数列.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团正卦气图

今日冬至,自古以来就是研究周易、天文、历法的重要日子。借此谈谈周易中的“卦气说”。阅读本文之前,建议先拜读一下刘大钧教授的“卦气溯源”对“卦气说”有一个全面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9: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谱》引子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阴阳交合万物喜,红轮东升玉兔倦。
  欲知八卦从何起,请看乾坤谱全传。


大凡写长篇小说,正文前面都要加个引子,好比开大会之前,要发个会议通知,提示一下会议由头。这本书虽然算不得什么小说,但也是一段段蹊跷的小故事,咱也就照着葫芦画个瓢,也写了一段引子: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这段引子写完了,却不小心又多写了几句道:感盘古开辟,……什么傲来国……花果山……

这下可就露馅了,当“花果山”映入眼帘时,小孩子都知道,这哪里是什么《乾坤谱》的引子,明明白白就是《西游记》的引子啊!算让你猜着了,一点也不假,看来你的记忆力蛮好的。听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写书抄引子的笨着,这还是千百年来头一回,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有,这就叫空前绝后啊!要问为什么出此下策?实话告诉你吧,咱不会写引子,于是就去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首先就瞄上四大名著了。

《三国演义》首先登场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气势恢宏的笔法,再让咱活几辈子也学不来。不过后面提到张角得《太平要术》,立三十六方,每方万余人,各立渠帅,裹黄巾起义闹翻了天,是因为立三十六方应了3个十二月数而呈威,咱可就有发言权了,因为咱是专门研究十二数的。

于是又去看《水浒传》的引子: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之时,京师瘟疫盛行,参知政事范仲淹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就是要设立三千六百个消灾道场。这里的三千六百数,就是300个十二月数啊!如果再往正文看,一百单八将就冒出来了,那也是9个十二月数啊。

于是又去看《红楼梦》的引子: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为什么那顽石要高十二丈数?方经却又是两个十二丈数呢?不仅如此,要是看正文的话,通篇讲述的都是金陵十二钗。莫不是那春色秋香也得迎合一年十二月数不成?

最后就是《西游记》了,那牛吹的就越来越大了,说什么“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那个“十二万九千六百”就是10800个十二月数,那“一万八百岁”又是900个十二月数。那个孙猴子的本领有谁不知道,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不也是9000个十二月数吗。还有那七十二变、三十六变,都应了几个十二月数还用算吗?最后就是那个唐僧了,历尽千辛万苦取回了佛经,仔细一看,原来竟也在大讲特讲什么十二缘起。

看完四大名著的引子,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四大名著都应了天时十二月数,所以与天地齐寿,成为永恒经典。以后大家要写出经典篇章,千万别忘了先拜拜天地,天地日月之数乃万物之母啊!怎么可以不表表呢?所以在这里咱也得恭敬几句道:十二这个数,通天下之变,藏万物玄机。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辰,人人皆知。但是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是由十二数组成的,所以对自己被十二数控制的命运茫然无知。要知道人是由十二节上肢、十二节下肢、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胸神经、十二节胸椎、十二对肋骨、十二经脉、十二指肠和周身十二通窍所组成的。不仅你的形体是由十二数器官组成的,而且你的成长历程(命运)也是每隔十二年变化一次。十二岁恒牙齐,十二岁女葵至,二十四岁骨骼钙化完成宜成家,三十六岁事业有成可立业,四十八岁眼花,六十岁男性退休,再往后就是“七十三、八十四”向你发出预警了。这些都是十二的倍数。还有代表三维空间基本特征的立方体也是由十二条棱线构成的等等。从天到地,从时间到空间再到人体,都离不开十二数。看来这十二数还真不简单啊!不过咱写了这么多的十二数,加一起也顶不上人家吴承恩一句话里包含的十二数多,这就是差距啊,所以咱就自知之明地不写引子了,借用《西游记》的引子作引子。你还别说,那《西游记》的引子,还真就象是为《乾坤谱》预备的,不信你就仔细品品。原来《西游记》的引子是天下第一大引,人家从“混沌未分天地乱”开始引起,这以后的所有事情,都逃不过那个开始。

这四大名著开场白为什么都在十二数上做文章?这可绝不是偶然现象,因为一切文化的源头,都离不开周易,而周易实质上就来源于十二月数。乾坤乃易之门,乾卦六爻坤卦六爻合十二爻原本代表一年十二月,八卦也是从这十二月中演化出来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6 06:57 , Processed in 0.0557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