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灵兰

[交流] 大家一起学古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2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桓谭《新论》中说:“八音之中,惟丝最密,而琴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说出了古琴音质音色的特点,这种含蓄的艺术特点,与中国古人所崇尚的中庸和谐精神相符,故也是古琴艺术受到士大夫钟爱的原因之一。

琴声含蓄而具音乐感召力
    古琴琴声不大,具有非张扬性、内敛性的特点,因而适合于自赏,不适合表演,从而自古以来古琴的演奏往往被看作是知音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也成为千古美谈。唐人王昌龄的《咏琴诗》赞颂了古琴声色的魅力:“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古琴琴声的含蓄得益于其音质特点,所谓音质,指的是乐器所发出的音响的物理效果,根据乐器的构造与演奏方式不同,音质也不相同。在民乐弦乐器中,诸如琵琶、扬琴、古筝等发音铿锵响亮却延时较为短促,二胡等发音虽绵长婉转却不够清亮。相比之下,只有古琴的音质可以说是刚柔相济,清浊兼备,变化丰富,意趣盎然,虽含蓄却充满了表现力与感染力。古代文人士大夫钟爱古琴也正是看重它的声音古朴悠扬,音质绵长悠扬,意蕴余味无穷,其极具感召力的特点。

    王充《论衡·感虚篇》中说:“传书言:‘瓠芭鼓瑟,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或言:‘师旷鼓《清角》,一奏之,有玄鹤二八,自南方来,集于廊门之危;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吁于天。平公大悦,坐者皆喜。’”都是说明古琴强大的感染力,于自然可以令六马仰秣,玄鹤延颈,于人事可以观古人圣心,体先哲圣德,养今人之志。陈敏子《琴律发微》中也说:“夫琴,其法度旨趣尤邃密,圣人所嘉尚也。琴曲后世得与知者,肇于歌《南风》,千古之远,稍诵其诗,即有虞氏之心,一天地化育之心可见矣,矧当时日涵泳其德音者乎?所以,正如朱长文《琴史》所言:“古之君子,不彻琴瑟者,非主于为己,而亦可以为人也。盖雅琴之音,以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掳发幽愤,感动善心,而人之听之者亦恢然也。”

    古琴古朴的声音(当时所用为丝弦,其所发出的声音不象今天的钢丝弦这样刚亮),绵长的韵味,既有象物拟声的描绘(如流水),更有抒情写意的表现(如用吟、猱、绰、注等指法写意表情),更重要的是它贴近自然的声音,可以同时将操缦与聆听之人引入一种化境,即使并非知音也同样容易为之感动:“而丝之器,莫贤于琴。是故听其声之和,则欣悦喜跃;听其声之悲,则蹙頞愁涕,此常人皆然,不待乎知音者也。若夫知音者,则可以默识群心,而预知来物,如师旷知楚师之败,钟期辨伯牙之志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8 11: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界与其他领域一样,大师不少,但真知道者微,自己要懂得辨别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8 1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琴术者多,知琴道者少。就像中医界逞家技者众,而知医道者稀 道理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8 1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建议是 :先从网络上搜集资料 学习些基本的知识,然后看看 诸山大师的言论视频,补充应该补充的相关基础知识 ,之后 再考虑学习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08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古琴演奏之后 现在各地都陆续有很多人加入到古琴的学习当中 但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 都只是停留在术的层次 至于琴道方面 我转一篇在北京奥运演奏古琴的陈雷激先生的采访 大家交流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的基础知识 也可以到京东或者淘宝购买 有很多 譬如
http://mvd.360buy.com/20050389.html

http://book.360buy.com/1099647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4 00:21 , Processed in 0.0541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