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54|回复: 20

[转帖] 历代医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 20: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农:传说中古代人物,与燧人、伏羲合称“三皇”。相传是我国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被奉为医药之鼻祖。《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系托名神农的著作,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原姓公孙(一说姓姬),名轩辕,号熊氏。《黄帝内经》系托名黄帝与岐伯筹讨论医学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专著。由于《内经》多以黄帝问、岐伯筹答的形式写成,故后世称中医学为“岐黄”或“岐黄之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扁鹊:(约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扁鹊为远古时名医称号,秦越人医术精湛,治病多奇效,故称扁鹊。现存《难经》,传为秦越人之作。

华佗:东汉杰出外科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在外科手术及麻醉等方面有卓越贡献,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机:(公元二世纪中至三世纪)东汉末杰出医学家。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临床医学有深远影响,被尊为“医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和:(公元三世纪)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山东济宁、邹县)人。著作有《脉经》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皇甫谧:(215—282)魏晋间著名医学家。幼名静,字垵。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著作有《黄帝针灸甲乙经》12卷,又称《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葛洪:(283—343)东晋著名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属江苏)人。著作有《肘后救卒方》(后改名《肘后备急方》8卷,《抱朴子》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巢元方:隋代著名医学家。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主持编纂《诸病源候论》50卷,是我国第一部疾病病因证候专书。该书记述的创伤缝合、肠吻合等多种外科手术,是我国外科医学的重要成就。

孙思邈:(约581—682)唐代杰出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因在医药方面成就巨大,后人尊他为“药王”。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又称《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对我国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

王焘:(约670——755)唐代医学家。郿(今陕西郿耳)人。著作有《外台秘要》40卷。这是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是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重要文献。

钱乙:(约1032—1114)宋代著名儿科学家。字仲阳。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其临症心得治验,经阎孝忠整理而成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3卷,另著《伤寒指微论》。对儿科学及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之发展影响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完素:(约1120—1200)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代表医家。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属河北)人。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5卷,《素问病机气宜得命集》3卷、《三消论》1卷等。

张从正:(约1156—1228)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代表医家。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人。著作有《儒门事亲》40卷等。

张元素:(公元十二世纪)金代著名医学家,易水学派创始人。字洁古,又称“易水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著有《医学启源》3卷,《脏腑标本药式》、《洁古珍珠囊》1卷等。

李杲:(1180—1251)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学。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定)人。著作有《内外伤辨惑论》3卷,《兰室秘藏》3卷,《医学发明》等。对中医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朱震享:(1281—1358)元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代表医家。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义乌(今属浙江)人。著作有《格致余论》和《局方发挥》各1卷。朱氏之学,不仅在国内备受医者推崇,流传日本后也影响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时珍: (约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科学家,也是世界公认的古代著名科学家。字东壁,号波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著作有《本草纲目》,为明代本草集大成之巨著,对药物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另著《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王肯堂:(1549—1613)明代著名医学家。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金坛(今属江苏)人。著作有《证治准绳》(又作《六科证治准绳》44卷。另编《古今医统正脉金书》,为现存医学丛书中较有影响者。

张介宾:(1563—1640)明代著名医学家,温补学派主要代表医字。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历三十年编成《类经》3卷。又著《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金书》及《质疑录》等。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

杨继洲:(约1522—1620)明代著名针灸学家。字济时,三忂(今浙江忂州)人。著作有《针灸大成》,集明以前针灸学的精华,对后世针灸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陈实功:(约1555—1636)明代著名外科医学家。字毓仁,号若虚。南通(今属江苏)人。著作有《外科正宗》4卷。对我国古代外科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吴有性:(公元十七世纪)明末著名医学家。字又可。吴县(今属江苏)人。著作有《温疫论》2卷。该书创论外感温疫病因及传染途径,开我国传染病学之先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医家,文学家。初字青竹,后改青主。阳曲(今属山西)人。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桂:(1667—1746)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字天士,号香岩。吴县(今属江苏)人。著作有《温热论》1卷、《临证指南医案》10卷、《叶案存真》等。均由其弟子及后裔编辑整理而成。

徐大春:(1693—1771)清代著名医学家。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吴江(今属江苏)人。著作有《医学源流论》2卷,《医贯砭》2卷、《伤寒论类方》4卷等。

陈念祖:(1753—1823)清代著名医学家。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菱有《金匮要略浅注》10卷、《伤寒论浅注》6卷、《医学从众录》8卷、《医学实在易》8卷及《医学三字经》4卷等。

吴塘:(1758—1836)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学派代表医家之一。字鞠通。江苏淮阳人。著作有《温病条辨》7卷、《医医病书》2卷、《吴鞠通医案》4卷。

王清任:(1768—1831)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勋臣。玉田(今属河北)人。著作有《医林改错》2卷。

唐宗海:(1862—1918)清末著名医学家,中西医汇通派早期代表医家之一。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著作有《中西汇通医药精义》(又名《中西医判》2卷、《血证论》卷、《本草问答》2卷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 2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我很想到知道张锡纯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23: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锡纯
基本简介
     张锡纯(1860~1933)中国医学家。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寿甫。河北盐  张锡纯
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父亲喜欢写诗,著有《莲香斋诗稿》。小时候,他父亲就要他读唐诗,还精选历代名家诗数百篇要他背诵。因此,张锡纯十余岁就能写出一手好诗。有一次,他在题为《天宝宫人》试帖诗中,写了“月送满宫悉”的诗句。他父亲认为那是佳句,大加称赏,并对人说他的儿子“异日当以诗显名”。但实际上,张锡纯“显名”的,并不是“诗”,而是“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他的一生除了孜孜研究医学外,还于一九一六年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一九三O年又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10:08 , Processed in 0.0530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