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56|回复: 1

[转帖] 三式新探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5 18: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式新探——秦新星更新时间:2011-5-25   三式为太乙、奇门、六壬,属易经象数学。是中国古典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太乙、奇门、六壬,“是以天体运行,四季变化以及时间空间变化的自然规律,把宇宙万物纳入特定的时空范畴中去,判断其与自然规律协合到什么程度,决定其宜与不宜,凶与吉”。[1]历史上三式都是由国家司天监、司天台、太史令等掌管天文、历法、军国大事的极少数人所掌握。《唐六典》卷一四曰:“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并禁私家蓄,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雷公式即奇门遁甲。《新五代史•赵延义传》:“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四库全书总目•术数二•六壬大全》:“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甚古”。式占即三式,之所以叫做“式”,是因为“式”同“栻”,而三种预测方法先秦汉初都可以用特制的栻盘(古代天文占修、推算历数的工具)来进行推演。这一点,不仅在大量古籍史料中有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如安徽阜阳双古堆汝阴候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栻盘,现尚存原物七具。后来栻盘废弃不用,仍存“三式”之名。“式者,则也。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书记》)

   三式都有天盘、地盘,奇门遁甲还有人盘等,其理大同小异,皆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八卦九宫、星宿运转之间的复杂组合关系进行推演。[2]三式的推断非常灵验,有“三式合一乃为神”之说。由于“三式学”非常深奥几乎包涵了天象历法、易卦象数、阴阳五行等一切数术学说,推演繁复,加之封建统治者有意保密,一般人很难掌握,素被称为中国“三大秘式”,世俗社会少见真懂此学术者。《三命通会》云:“古今高人达士,稽考天数,推察阴阳,以太乙数而推天运吉凶,以六壬而推人事吉凶,以奇门而推地方吉凶”。可见,太乙主要用于测天文,奇门主要用于测地理,六壬主要用于测人事。

   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在其《数书九章》序中说: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岐二。在秦九韶看来,三式学是数术中的内算,属于秘传数学,而我们今日所理解的数学仍然是数术中的一类外算而已。其实在中国古代,数术与数学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数术比数学的地位还要高。《周易》与《太乙》、《奇门》、《六壬》之数学极可能是数学之最高峰。“在近代数学中,亦无法与之相比,……应列入世界数学史中之最高位置”。(沈宜甲《科学无玄的周易》)   《汉书•艺文志》的“数术”类不载《九章算术》就是一例。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正确指出:“我相信,如果有一个汉学家兼通数学,那么,通过对隐晦难解的中国中世纪占卜术著作的探索,他在这方面是会大有所获的。秦九韶在公元1247年的《数书九章》的自序中说,数学学派有三十余家,其中有的是建立在讨论太一壬甲……三式的著作的基础上的,但他们都是属于内算(秘传的数学)。在他们留下的大量著作中能不能发现一些对排列组合理论有价值的早期贡献,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大家知道,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一般的量计算,探讨规律性的东西,而事实上宇宙中有非常准确的规律,这规律可以用非常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如果掌握了这些语言之后,就可以作出准确的预测。

   王孝通《上缉古算经表》就称:“六艺成功,数术参于造化”。三式学就是参于造化的高级数术。就气功养生来说,太乙乃是返老还童术,奇门乃是长生不老术,六壬乃是返本还源术。精通太乙必得生命变化之象,精通奇门必得生命积蓄之能,精通六壬必得生命饱和之形。

   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是简洁的逻辑美。数学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康德也把数学的方法看成是构造对象,预测可能经验实在的根本方法,他认为不能引进数学计算的不能成为科学,科学离不开数学。[4]欧美的传记作家有时喜欢把数学家和诗人以及艺术大师相提并论。因为数学是一门最美的科学。“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马克思语)“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秦九韶《数术大略》)数学是研究宇宙间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为一切科学之根本”。(清•杭辛斋《易学藏书•数名数量》)数学是自然科学之王。数学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反映天文现象的本质。贯穿于天文学、星占学和宇宙学,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估计是天体。三式亦是既有理论体系,又有操作程序,并可付之检验的高级“天文数学”。相传九天玄女授黄帝“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蚩尤”。玄女是金母元君弟子,黄帝之师。道教神中仅次于西王母与斗姆。九天玄女为黄帝制夔牛鼓八十四面以破蚩尤。人头鸟身,俗称九天娘娘。《上清元始变化经》云:“玄母则化形为人头鸟身,口衔月精”。又“高上元始皓灵九天大空祖宗西王母实天九灵之气,混西金之魄,炼月精之辉。封掌龟玄,总领玄录”。可知九天玄女是昆仑龟台金母的化身。《古文龙虎经注疏》注曰:“玄女乃天地之精神,阴阳之灵起,神无不通,形无不类,知万物之情,晓众变之状,为道教主也。玄女亦上古之神仙,为众真之长。”[5]三式是由九天玄女传给黄帝,这带有神话传说性质,未必可信,但不可断然否定。九天玄女有可能是宇宙高级生命,她把三式之学传授给传说中的“黄帝”或彭祖也不是绝无可能。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物很多,不能因为不可思议就轻易否定某些事物有存在的可能。玄女的“玄”字很可能是指宇宙,“女”字很可能是指阴阳。而创此数理的人有如创造宇宙之神的智慧灵力。总之,三式确实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经典预测学。于希贤正确指出:“凡是能建立数理模型的知识,它一定是科学的。占筮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太乙模型、奇门模型、六壬模型都是一种极为严密的数理模型。其完美的模型具有和谐、统一、普遍、对称、守恒、简洁和奇异等特点,这是形象(直觉)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反复重叠交织,超越三维空间,多维的多层次的思维模式。其模型的变换对应关系是从整体到局部,是整体变换,群群相应,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从而沟通信息,推测吉凶,预知未来。古有“太乙占天,奇门测地,六壬断人”之说法。太乙是明天道,奇门是详地理,六壬能察人事之变化莫测,亦能探天机。[6]

   太乙式,又称太乙数,简称太乙。太乙又可称为太极、太一或大一。(“太乙神数”也可属于太乙)太乙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和气数、历史变化规律和数术。屈原《九歌》中就有“东皇太乙”;“太乙,北辰神名也”。(郑玄语)太乙即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古人以为天上的星宿都是神祗,它们统治着地上对应的地方,而北极神则是诸星神之至尊,紫微、太微、天市三恒,二十八宿以及各种星神,都受它的节制和管辖,正像皇帝统治人世一样,故有人称太一星神为“中宫大帝”和“天皇大帝”、“昊天上帝”。太一神既为天帝,那么,它对人世的统治权和支配权也就无可置疑了。[7]例如《论语•为政》所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环绕北极星)”。朱熹指出:“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基于这种神秘的认识,古人将太乙和九宫联系起来,《易纬•乾凿度》曰:“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息也,阴变八之六消也,合于十五,故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但这段文字并没有说清楚太一行九宫的具体方法,故尚不能断定“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太乙数。

  《史记•日者列传》所载数术七家,太乙家居其一。《汉书•五行志》载有《泰乙阴阳》二十三卷,这表明太乙在西汉已有成书。现在能看到的太乙古籍是唐代王希明的《太乙金镜式经》。太乙式仿《周易》和历法而作,采用五元六纪。五元为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六纪为六甲子。每元72年为小周期,每纪为60年,六纪360年。一宫为乾,天门,主冀州;二宫在离,火门,主荆州;三宫在艮,鬼门,主青州;四宫在震,日门,主徐州;五宫曰中宫,水门,主充州;九宫在巽,风门,主扬州。太乙每宫居三年,二十四年巡游一周,又分阳遁、阴遁而有顺行逆行,配以八将占断吉凶。

  太乙以一为太极因而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将与计神共八将。以太乙八将所临十六神方位之相互关系而定掩、迫、囚、击、关、格之格局,可占内外祸福;又临四神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预测古今治乱;演算易卦又可推知某年之年卦、月卦。“另太乙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也可预测天时变化与疾疫。因此,太乙之布局与数的推演对预测事物之胜败、吉凶有参考价值”。[8]以太乙预测吉凶,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据《宋书•刘敞传》载:“太一所临分野则为福,近岁自吴移蜀”。《太乙统宗神数》中说,上古时,有一年冬至日半夜,恰巧与日月合壁,五星联珠,于是定为四甲子,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统称太极上元。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称为“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推演出太乙流年的太岁值卦,从而确定一年十二个月的气运吉凶,预测本年度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天灾人祸。每年值两卦(内卦和外卦),共十二爻辞,每月值一爻辞。太乙数以子月为正月,即以上一年的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例如太乙数类推得戊辰年及以后所值之卦,于是便有《乾》之《大有》、《坤》之《复》、《屯》之《比》、《蒙》之《损》、《需》之《井》等等。太乙历来被称为“王佐之要道”,明代王鸣鹤《揖太乙说》云:“太乙占十二辰宫,如有灾祥祸福,主客胜负,乃详见各宫,历历如诸掌。先看太乙诸星,若主客大将,主客参(将),主客算,及文昌、始击、四神、五福之类。诸局中参看多寡,并掩、击、格、迫、审其轻重,察其浅深,而预备之,可以偃息干戈,而坐致太平矣!”由于太乙的预测涉及政治,尤其是推算国运,所以为历代帝王所忌,社会上很少流传。今幸有杨景磐在秉承家学的基础上,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结撰的《太乙通解》一书的出版[9]遂太乙有望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原其本来的科学面目。

   奇门全称“奇门遁甲”,简称“奇门”或“遁甲”。它是利用时空因素,依靠选择时间和方向等来判断吉凶的数术。奇门是“奇”与“门”的合称。奇指十天干的乙、丙、丁为三奇,门指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故名曰“奇门”。“甲”为天干之首,是最显贵的,有如君王、元帅,不能轻易露面,以免受克,所以隐而不露,即“遁”之意。“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既然“甲”不露,乙丙丁为三奇,余下的戊、已、庚、辛、壬、癸六天干被称作“六仪”,甲既不能与三奇相合,又隐而不露,于是只能隐于六仪之中,三奇、六仪分置于九宫,而甲不独占一宫,视甲的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隐遁的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寅同六癸,甲辰同六壬,甲午同六辛,甲申同六庚、甲戌同六已。《后汉书•方术传序》:“又有风角、遁甲、七政……之术”。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今书《七志》有《遁甲经》”。遁者行也,遁有引走或转移的含义。如果我们用六十甲子布于九宫之时,起宫为甲子,遁一位为甲戌,遁二位为甲申,如此类推,也颇具渐渐转移的现象。奇门遁甲的得名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据有些学者考证,奇门遁甲周秦时期叫“阴符”,汉魏时期名“六甲”,晋隋唐宋称“遁甲”,明清以来才叫“奇门遁甲”。所谓“奇门遁甲”。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的。奇门按时间又分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按推演方法,又分为活盘奇门遁甲(排宫法),飞盘奇门遁甲(飞宫法);按用途又分为数理奇门、法术奇门。数理奇门主要用于预测。法术奇门是把奇门与道教法术结合而成的产物。前者流传下来的代表性著作是《烟波钓叟歌》,后者是《秘藏通玄变化阴洞微遁甲真经》,简称《六阴洞微真经》。

   遁甲之法相传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大挠造甲子,风后复演为遁甲”。(《图书编•奇门遁甲总叙》)这与当时的军事活动肯定密切相关。一说起源于《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这与洛书、八卦理论有密切关系。奇门预测时,将天、地、人三才抽象为天盘、地盘、人盘形成一个接纳全息的载体。奇门的要害在排局布盘,即其推算方法采取造式三重法:上层象天,名天盘,用来排列九星(天蓬、天芮、天冲、天铺、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中层象人,名人盘,用来排列八门;下层象地,名地盘,用来排列八卦。在天地人三盘上,按照进间等原则,将三奇六仪排布在上面,具体说来排局布盘以顺仪逆奇为阳局,以逆仪顺奇为阴局,按年份、节令、时辰将八门、九星、九神在九宫八卦盘上布列成局。冬至到夏至之间阳气回升,用阳遁;夏至到冬至之间阴气渐长,用阴遁。为了将时间的干支和二十四节气密切联系起来,布局时按正授、超神、接气、置闰的规律,将上元符头(十五日值一个节气,分上、中、下三元,每元五日,第一日为符头)和节气调整好。这样就排出一种奇门日,从而用以选择时间、方位和预测天、地、人事的吉凶。

   奇门作为预测国家政治命运和气数以及历史变化规律的数术,则始于三国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就既懂太乙,也懂奇门和六壬,用于军事战略、战术。蜀人张裕尤精通奇门,他曾预测说:“庚子年,魏将代汉。寅、卯年间,刘备将失益州,并有祸事发生”。果然,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庚子,曹丕废汉帝而立魏。黄初三、四年,也正是壬寅、癸卯年,刘备死,益州夫守。史臣曾以“太一九宫占”为依据,验证了汉高祖五年、东晋元兴、刘宋元嘉、泰始、元徽、升明年间的一系列政局变化。同时,这时的奇门出现了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开始走入涉及人事预测的领域,如《隋书•经籍志》就著录有遁甲经著作三十一种,其中《遁甲立成》、《遁甲行日时》、《遁甲要用》等书就是专门预测人事吉凶祸福的。二是为道教所用,从明刊《正统道藏》中可以发现奇门进入道教的痕迹。《洞神部•方法类》就著录有《六阴洞微真经》、《黄庭遁甲缘身经》等等。遁甲进入道教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道教的符咒、符图、抽签等也成为奇门预测术的工具和手段。同时,也为当时科学家争先研讨的对象,如葛洪就著有《遁甲秘要》、《遁甲反复图》,北周信都芳著有《遁甲经》。黄
隋唐之际,奇门一度遭到禁毁。唐代更是以法定形式予以严禁。但这种禁毁也只是表面文章。如唐武德初年,“尤晓杂占”的道士薛颐曾秘密为李世民预测说:“德兴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爱”。李世民听后十分高兴,便让薛当太史臣,不久升为太史令。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时,通晓图谶遁甲学的綦连耀和刘思礼等人曾借此作为造反的舆论工具。唐代的桑道茂则是运用奇门预测的名家。

   奇门发展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清代《四库全书》编撰官曾描述当时情况:“至宋而传其说者愈多”。据称宋史中列为一大疑案的“斧声烛影”典故就与奇门有关。宋太祖开宝九年,冬十月十九日黄昏,当时一个叫马韶的数术家来到赵光义属吏程德玄家,告知明日是晋王最吉利的时辰。由于事关重大,程将马密闭一室,并将此事急禀赵光义。次日清晨,赵匡胤死,有遗诏证赵光义即皇帝位。史书中虽未明确说明马何以能预测赵之大吉时辰,不过根据马本人精通天文、太乙、遁甲、六壬等来看,很可能赵曾请马预测过,联系程将马幽闭,赵光义匆匆改元的事实,以至即位后便擢马韶为司天监主簿,累迁太常博士,显然赵的即位与奇门预测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元明清的奇门已不再具备诱人的神秘色彩。认为它是后人又掺杂以道家符咒之法,益怪诞不可究语,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然而用奇门预测军事依然十分时兴,刘伯温就精通奇门,他不但在朱元璋率部战胜陈友谅的过程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用以预测未来。《奇门遁甲•烟波钓叟歌句解》上:“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帝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小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风后作兵法十三篇,孤虚法十二卷,始立遁甲一千八十局”。但原书已佚,有关内容散见于历代数术、兵法、气象、哲学等著作中。比较全面的版本见于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以及《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明•程道生的《遁甲演义》和章贡池的《奇门五总龟》较有代表性。

   目前中国爱好奇门者很多,但缺少高手。近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刘广斌的《奇门预测学》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志春的《神奇之门》是比较好的入门书并有相当的应用价值。有人称奇门为中国数术之王或“方术之王”或“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则是溢美之辞、言过其实。因为奇门的变化并不多,只有1080的变化{一说有4320的变化,传说姜尚简化到72局。张良又简化为18局),远没有易经六十四卦的变化多,怎么可以称“王”呢?何况奇门也有一些虚妄的成份。而有的人说奇门是“左道旁门”、“纯属荒诞不经”、“封建迷信”则是主观臆测、胡言乱语、无知妄评。

   六壬有小六壬和大六壬之分。(有的数术学家还认为有中六壬)小六壬即“诸葛亮马前课”。其法比较简单,易学易懂。大六壬则非常复杂精密,一般称大六壬为“六壬”。(广义上“小六壬”、“六壬金口诀”都可称为“六壬”)六壬是预测人事吉凶成败的数术。六壬乃是地支学。数根于五行,五行以水为首,而在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而取阳,故称之为“壬”,在河图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故以“六”来命名。一说因六十甲子中,壬配六个地支,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故名六壬。一说壬发课于亥,亥属乾方,后天八卦乾属六,乾的外卦纳壬,故名六壬。另外还有多种说法,如《武经总要》云:“六壬之说,大衍数谓天一生水,始于北方。许慎《说文》言:‘水者,准也。’生数一,成数五,以水数配之成六壬也”。清•叶悔亭《六壬视斯》说:”壬乃阳水,天一生水为数之始。壬寄在亥,亥属乾宫,亦易卦首乾之义,此立名之宗也”。壬为阳水,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近乎混沌,而各种宇宙发生论均以混沌为宇宙之本原。“天地之大德曰生”,壬主生,所以壬水为万物之母,为万物生成之始,也就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和产生的根源。

   《史记•律书》云:”壬之为言,任也,言阴阳壬养万物于下也”。《说文》认为壬“象人怀妊之形”。壬含有万物孕育生养于水的意思。其他的干支也分别赋予阴阳五行的属性,“这样标示时空坐标的干支,也就具备了生克制化之理。出现并运行于时空坐标上的事物,也随之表现出成毁衰旺的定数即法则”。[10]数术学将一切事物都约化统一为象数符号,使自然与人事所具备的象数天时流行的干支象数相合,便展现出千变万化而又有一定规则的运程及结果。所以六壬学之得名,体现了数术家“该其始以邀其终”的思想意图。六壬的基本法则于《周易》相同,对应六十四卦有六十四课,课体一定而课式却有29859840种,所以有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断事奇验。

   六壬课体的模型是由天地盘、四课、三传,自下而上的三部分组成,所谓地盘,又称地局,即地支方位图。由于地主阴主静,所以各支在地盘所居的方位是固定不变的;而天盘也用支来表示,但天是主阳主动的,所以天盘便以十二支在十二宫中的流动来表示。年上的支称为太岁,月上的支称为月建,与月建相结合的支称为月将,每月按节气来划分,如只要已到立春节,便为寅月建,用亥为月将。而六壬则规定按历法日躔或曰太阳过中宫,则通常到每一节的中气节,才能用相应的月将,不然则仍须沿用前月的月将。在课的过程中,还须查找日干所遁藏的地支,实即十二地支所蕴藏的天干数理。六壬以天、地盘代表两仪,天地盘之合为太极,四课为四象,三传又象征天地人三才之德即属性,这与《周易》原理相通,其据发用而定三传,则含有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

   六壬具体预测方法是以占卜时日的干支为基准,先以占卜的月将、占卜日的干支、占卜时的地支组成六壬课式,按五行生克关系配以六亲(父母、兄弟、妻财、官鬼、子孙)、十二天神,以三传(初传、中传、末传)、四课(第一课、二课、三课、四课)的生克关系而定吉凶。表面上看六壬虽不用周易象数体系,实际上却是相通的。六壬以太阳运行在黄道躔次为月将,月将加占时,形成天地对迭之势,即《易》中的无极生太极。再与干支组合,即太极生两仪。以干支为主导组织四课,即两仪生四象。以四课为主线,穿出八门:月将为值事门、占时为先锋门、日干为外事门、日支为内事门、初传为发端门、中传为移易门、末传为变体门,八门即四象生八卦。以元首课、重审课、涉害课、遥克课、昴星课、别责课、八专课、伏吟课、返吟课九法式中的克、比、涉、刑、冲等定三传,即《易》之九宫。初传为天,中传为人,末传为地,即天、人、地三极之道。《周易》是以卦爻的阴阳消长而明宇宙间万事万物进退存亡之理,《六壬》则是以干支为基础与五行生克及四时旺衰来测人事之吉凶。《六壬》与《周易》虽有课与卦之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方说,《周易》预测犹如蓝球比赛的两分球,而《六壬》预测(甚至《太乙》和《奇门》)则犹如三分球。

   《诹吉述正》说:“术者谓六壬出黄帝,不可考。”六壬最早雏型,从文献可考,大约在周代。“考《国语》有伶州鸠对的七律,以所称夷则、上宫、大吕......推之,皆有合于六壬之义。然特以五音十二律定数,未可即指为六壬之源”。(《四库全书•六壬大全提要》)六壬主要是应用于军事活动,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武王伐商的文物,可以互相参照。《吴越春秋》中记载有伍子胥和范蠡皆懂六壬,用于军事战略计谋。“六壬”明确的称述则见之于汉代。《史记•龟策列传》记载有宋元王和卫平的六壬之术。如:“分策定卦,旋式正纂,天纲加地辰,故云旋式正纂,盖谓以下作卦也”。《史记•日者列传》云:“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小司马《史记索隐》按曰:“式即栻也,旋,转也,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故曰旋式”。则西汉时六壬尚用栻盘占法。王充《论衡》多有称述和辨析。如《难岁篇》云:“或上十二神,登明、从魁之辈,工伎家谓之皆天神也,常立子丑这位,俱有冲诋之气”。赵岐注《孟子•公孙丑》:“天时,谓时日、支干、五行、王相、孤虚之属也”。完全用六壬术语解释天时,虽不符孟子原意,但足证先秦已流行六壬。《汉书•艺文志》“五行家”有《转位十二神》、《羡门式法》、《羡门式》三书。在已出土的六壬式盘中,据考古学家鉴定,有数种为汉代六壬式盘。西汉以前的六壬式占,只须凭借栻盘,按一定程序操作即可作出推断。至西汉末年受京房象数学的影响,也由于栻盘制作与携带的不便,东汉以来,其程序和方法才见之于书帛图籍,著书立说的研究者也日渐其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云:吾尝学六壬式,亦值世间好匠,聚得《龙首》……十许种书。《龙首》即《黄帝龙首经》,传为六壬书。隋唐时期,六壬学在文人士大夫间有所流行。王建有诗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颜之推是大学问家,其《颜氏家训》对隋唐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建是唐朝优秀的诗人,他们对六壬学非常热衷,则其他文人士大夫的态度亦可见一斑。

   唐宋所传的六壬虽也号称古之三式,而实与栻占有了极大的区别,但其从栻盘蜕变而来则是可以肯定的。六壬占术,见于《晋书•戴洋传》,记咸康五年,传贼来攻城,戴洋以壬术断敌军攻城人数、时间及结果甚详。传祗云洋善占候,其所用课体,显然已舍栻而纯用符号了。古人认为六壬学预测吉凶是非常灵验的,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七十五回“弄新声水榭吹箫,隐俏体纱窗听课”和第七十六回“讲六壬花前阐妙旨,观四课牖下窃真传”中,通过芸芝之口,以极浓厚的的兴趣大讲六壬。《红楼梦》一百二回,贾蓉母亲病了,贾蓉去请毛半仙卜卦,毛半仙算了半天,贾蓉还不明白母亲生的什么病。毛半仙只好说:“若要断得清楚,揲著也不太明白,除非用‘大六壬’才断的准”。可见古人对六壬的看重,称之为“六壬神课”。

   关于六壬的专书,最早见于史志著录,始于隋唐。《隋书•经籍志》录有两种,即《黄帝龙首经》和《玄女式经要法》,后世的六壬著作大都与二者有渊承关系,《新唐书•艺文志》录六种,至《宋史•艺文志》已有三十家。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茅元仪的《武备志》均有研究与阐述。至明代的《经籍志》竟多达八十三家。流传后世的计有宋•徐道符的《六壬心镜》、蒋日新的《开元观月歌》、明•凌福之的《毕法赋》及经过改窜的唐人所著《五变中黄经》等。明代衙版《大六壬》就是对以上诸家遗文重加编订的一个总集。郑樵《通志•艺文略》说六壬有82部,191卷。其中载有唐代僧一行的《六壬髓经》(僧一行还著有《六壬明鉴连珠歌》),这表明天文学家(实即星象学家)是很重视六壬的。六壬专著以宋•杨维德的《六壬神定经》、明•郭御青的《六壬大全》、清•陈公献的《大六壬指南》、叶悔亭的《六壬视斯》、近代韦千里的《六壬秘笈》、袁树珊的《大六壬探源》、现当代徐养浩的《六壬金铰剪》、秦新星的《易经大六壬预测学》和王智森的《简明大六壬预测学》(我的师弟伍建宏也有较系统的六壬论著,惜尚未正式出版)为较佳著。(当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博士对大六壬也颇有兴趣并著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文章,著名学者金克木教授年轻时对大六壬也有所研究;目前全世界大六壬爱好者、研究者估计有十数万人)

   徐养浩认为:“壬学根于天学,应于人事,为三式之最。自有干支五行以来,集大成,前民用不亚于易(经)、内(经)二经也”。(《六壬金铰剪》)六壬是“生克为正,制化为变,求其矛盾而统一之,持以平衡而辨证之,事物向前进、向上发展,质量递变,有否定之否定耳。总之,壬学为古代三式之一的经典哲学。自轩辕始,便利事物人生,至今尤烈,不但有益于医理”。(同上)自古至今,六壬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经典哲学,有科学之精神,必有益于人类的和平、进步、健康和发展。六壬学有着阴性科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它的九大模型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哲人的高度智慧。九为数之极,故能括万物化之机,六壬可“通万变之玄机,大可为国,小可为家”(《大六壬指南》卷二)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易义》)“《周易》、《六壬》,并须精熟,……乃得为太医”。(《千金要方•太医习业》)六壬几乎需要全部易经象数学、古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为基础,才能进行操作、推演和判断,堪称集易经象数学之大成。“壬学”亦是“人学”,21世纪很可能也是人学的世纪,也即用人学(壬学)的三元逻辑方法或多元逻辑方法求解人学(壬学)问题的世纪。至于有人说六壬是“江湖骗术”、“早已亡了”、“已被历史淘汰”,则完全是诬蔑诽谤、信口雌黄、瞎说八道。六壬与太乙、奇门决不是蛊惑灵魂的毒草,而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香花!

   六壬、奇门、太乙三式之学各有结构程序又各自成体系。六壬是以十二支及十二神为其框架,奇门是以九星八门为其框架,太乙是以九宫八卦十六神为其框架。三式的职能各有不同,太乙占天道,奇门卜地理,六壬测人事,天地人三者,又以人事为大。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是以人事为主,因之,数术家称六壬为三式之最。三式学根于中国古天文学,应于万事万物,是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九宫诸数术之大成者。值得提出的是,三式的预测方法与西方的预测方法迥然有异。(古今中外运用易经进行预测就有50多种方法)现在西方的预测方法多达二百种左右,真正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约15至20种(其中有直观型预测、探索型预测、规范型预测、反馈型预测、定型预测、模型模拟类预测等等),通行的则有四种:

   1.探索法。即把从过去到现在的倾向加以延伸,以探索未来变化的某种可能性。

   2.规范法。即在阐明未来社会的需要、目标、价值等规范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条件和途径。

   3.反馈法。把探索法和规范法加以结合的一种方法。它把结果返回到事件的出发点,把现在的变化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测手段用于将来。

   4.直观法。它是建立在通过直观思维以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基础的一种方法。

   可见,西方预测学大体上是阳性科学的产物,于其说是预测未来,倒不如大抵上是设计未来。(第四种方法除外)西方预测学和未来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是以牛顿——爱因斯坦科学分解观及仪器测量为根据的。当前,自然科学中的一般非线性问题尚难用微分方程之类的复杂数学加以解决。至于用微积分解决难度更大的预测学问题,如地震预测、灾害预测就更难了。其主要原因除地震预报之类现代非线性问题难度大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预测方法缺乏整体观,以及所用的微积分数学不适应预测学难题。近年来,西方创建的与中国数术原理接近的生物算法,特别是遗传算法(又称基因算法),现已迅速推广于许多学科领域。其中,遗传算法的数串的上下两层结构以及确定世代遗传生成概率的任意性,都接近数术学的推衍方式。西方科学方法缺乏整体观念,其预测的数学方法也多是零打碎敲,不太成系统。如趋势外推法、周期趋势法、非周期预测法、贝叶斯法或古典法、分布延迟法、马尔科夫链法,等等。彼此孤立,缺少联系。因此,那种认为西方预测学就是“纯科学”,中国土生土长的预测学就是“伪科学”的观点,实际上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西方中心论”思想在作崇。应该彻底扭转之才是!“事实上以占卜为迷信是现代人的观念”。[11]《史记•日者列传》引贾谊的话:“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中国古代的卜人和筮人,相当于西方所说的先知,他们应是最早的圣人[12]

   我相信随着对三式学的进一步破译和研究,将会出现重大的自然科学突破;另一方面,三式学将会逐步被人们理解、接受和掌握,对当今乃至未来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军事、侦探、管理等等的预测决策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三式学可以提供人们一种科学预测的思维方法。三式学将时间、空间、数理互相融通,总体性地、多层次地、多维地规定出万事万物的存的形式,即任一事物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性。这对于当代哲学和科技的发展,在思维方面是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和范式价值的。三式学的探索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思维训练,是按照一种可变程序在实习计算、演算、推算、考察、判断,然后对照实际情况检验原先从实际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符合。三式学既是中国古老的科学,又是刚刚复出的新兴科学,更属于未来的科学。倘若与西方预测学融会贯通,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既古朴又全新的高级预测学,从而造福于全人类。“世界的未来是完全可以预言的”。[13]奥地利心理学阿德勒在其《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也正确指出:“人类心灵中,预见未来的能力必将有最高度的发展”。所以,科学预测应当引进认识论。当我们剔除掉三式中的少量迷信杂质或非科学成份后,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三式学是中国古典预测学的三颗最璀灿的夜明珠!是预测未来之瑰宝!

附注:[1]王大有:《宇宙全息自律》,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页364。

[2]参见唐有伯:“道学与术数”,张立文等主编:《玄境——道学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页315。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页312。
[4]温纯如:“论康德哲学的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自然科学上何以可能及其哲学论证”,《外国哲学》(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页86。
[5]请参阅王家佑:“彭山道教铜印与道教养生”,北京:《中国道教》1993年第4期,页49。
[6]参阅[日]阿部泰山(小孔明):《六壬神课判断吉凶》,香港:香港和世界出版公司1992年版,页102。
[7]参见卫绍生:《中国古代占卜术》,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页251。
[8]张其成主编:《中国易学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页599。
[9]杨景磐:《太乙通解》,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陈启智:“术数学新释——读《大六壬》”,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一),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页306。
[11][美]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页198。

[12]请参阅田昌五:《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论》,齐鲁书社1992年版,页497。
[13][英]伊恩•斯图尔特:《自然之数——数学想象的虚幻实境》,潘涛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页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转了几个帖子,目的很简单 就是让大家对三式的研究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引用的帖子 大部分并无多大价值,有的东西 甚至可以说是垃圾品 ,希望大家能够鉴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10:24 , Processed in 0.0473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