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40|回复: 14

[交流] 最近看书的一些问题,陆续提问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22: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书对于阴阳有了一个大概的模型,就是外为阳,内为阴,从能量的转化原理来说,阳入而阴出,在我的中医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认为阳是往外走,阴是往里走的,从这本书中得到的知识,可以说颠覆了我以前的所学。至少对于阴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比如说阜,就是小山,太阳照射到的地方就是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就是阴。既然阴阳定位了,就有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阳胜和阴胜两仪模型中有分出了四象模型就是春夏秋冬,对应着少阳太阳太阴少阴,而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就有了阴虚阳盛,阴盛阳虚的思想模型。阴虚和阳盛均是由于入大于出的模式,阴盛阳虚均是由于出大于入的模式,在从这个四象中引出了内经的治疗的原则,就是虚则补之,盛则泻之。所以就出现了阴阳治疗的基本原则,如果从针灸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补写,我想到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那么我们可以从五输穴的五行的角度去补写,但是到了药物的角度就开始不断的晕了,不知道该如何去看待这个补写,譬如在阴虚和阳盛,同样是入大于出,如何判断的阴虚还是阳盛者又是个关键的问题,从脉法的角度我想是否和浮沉粗细等有关系。
在这里对于阴阳有了一个了解,从形的层面上说气为阳,血为阴。津也是阴。我们中医还经常说的阴气阳气,这个也是一直困惑我的地方。简单点说就是阳和阳气,阴和阴气有啥区别呢?
各位朋友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拿出您的见解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1: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概念如果是放在统一的模型里面讨论就不会晕,古圣心中有模型,对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就如庖丁解牛般自然。
在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状态,有病和不病的两种状态,不病用白话来讲就是人体的硬件和软件都没问题,一元真气如环无端的流畅运行,即五脏元真通畅,当人体受各种原因导致一元真(正)气不流畅的时候就是病的状态。古圣对这两种状态,综合表达为《生气通天论》的阳气,一元真气的流行就叫阳气,所以这里并没有一个想当然的阴气概念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要研究这个阳气具体病的状态时,就需要有具体的时空来描述,即什么时候运行到哪里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多了还是少了,所以《生气通天论》在讨论完阳气者的状态之后,接着讲阳气的平旦、日中、日西,然后引出一个阴阳,即人体一元真气阳气者运行在不同的时空点位,最基本的可以两分为阴阳。这时还没有内外上下左右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经方论坛上有个争辩帖子,我在上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可以转过来,可以对治病求之于本,本于阴阳的原理会有所了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我对经方论坛这个大异端的批判,脱离了阴阳之本而走向方证对应 药证对应 进而走向某药体质的邪说,危害非常大。只有在正确的理论体系下的方证 药证 对应才是正确的方向,并且走在这样的路线上的方证药证的解读完全是活泼的,而不是机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明白这个源头性的东西之后,才能真正读懂《神农本草经》的要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言之脉法,因为脱离了基本原理,所以所谈之脉法点滴就可以看出早已经脱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3版主已经自觉地融入了一元论的思维模式了,这是最大的进步之处,按照这个路线推其源与流则自然而然。《黄帝内经》的一元论思想,比较隐秘,需要明确揭示出来之后,才能真正解开中医界的混论局面。火神师祖明知此理,可惜因为家技的缘故,不肯明白言之,导致后学者死于句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大家能在哲学史上多下点功夫,搞懂历代以来先贤们曾经走过的路,如此则很容易看清楚各家各派的思想路线,其立极点的缺陷所在。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大成之法,超过于自然科学的具体科学的思维方式,所以,非常重要,不掌握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很难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的,这样既不可能读懂古圣的思想结晶 也不可能批判性的发现古圣们所建立的理论体系的正确与否,进而在批判中有所创新和前行。容易陷入要么废弃要么故步不前的两难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界和易经学界的混乱无不与批判性思维模式的学习和运用的缺失有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创新型的能够推动一个时代学术进步的人材,这个功课是非不可的基本功。我希望各位兄弟师友能够在这个本源的根基上扎下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0 14: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次研讨班上和日常无数日夜的讨论中,我一直强调的一点 对于某一观点和学说,无论赞同或者反对 都必须有自己的分析解刨和证明方可,事实上就是与上述的意思是一致的,只是多人对此并不放在心上而已。事实证明凡不重视这样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的人,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02:17 , Processed in 0.0632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