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44|回复: 3

[交流] 一例中风病展开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5 18: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智宇(466014881) 14:50:15
中年男,素盛今瘦,发病后啤酒肚都不见了,人变瘦瘦的。远在加拿大,没有把脉,西医检查为脑的神经萎缩。
神清,舌不灵活不能伸出,不停流口水,头晕走路不稳,手抖。
怕冷,左手麻木,遇冷指甲黑,颈活动受限,腰痛无力,腿无力易疲劳。
胃纳欠佳,大便两周一次,软条状,腹无不适。尿急,夜尿多。
嗜睡,讲梦话。
余无不适。
用真武汤 茯苓30 芍药30 白术20 生姜60 附子60 吴茱萸12 半夏15 五副
服药期间拉一次积了20天的宿便,稀软,药后口水稍减,胃纳好一点,余无变化。  
13智宇(466014881) 15:08:42
上面的方原意是提振阳气,但感觉并不明显,考虑素盛和今瘦的关系,肥人水气蔓延脉沉比较适用真武汤。当正气进一步削弱,身体生产的水谷之精严重不足,蔓延的水气在这时反而可以充饥,就像吹气球,气足球就胀大,气弱了反而要用一个氧气袋供应人体,但用完就没有了,人就变瘦,利用不了的水气就结成痰饮。
13智宇(466014881) 15:14:02
正气弱了,喝进去的水不能通过脾的运化成为水精,而是直接走肠间(肠与肠之间,即小肠外)不能利用,沥沥有声。
13智宇(466014881) 15:19:56
人瘦,流口水是脾这个气球穿孔,能量丢失的表现,并不真的是有很多多余的水气,所以不用真武汤激发水气运行,而用四逆汤回收能量为上。
13智宇(466014881) 15:40:40
这人的脉象,估计是寸沉,关尺微微浮在上面的,气不足又漏气的感觉。如果是苓桂术甘的痰饮明显,就会有胸、心下、肋的证,脉就会紧。
用 炙甘草10 干姜15 附子60 半夏15 生姜50 五副
附子半夏生姜破下面的阴实,让口水能回收,大便能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8: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卓尔金(1993035081) 16:42:52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所有的病都是水汽痰饮病,不同的病都是这病不同发展过程的体现。
卓尔金(1993035081) 16:45:02
真武汤苓桂剂青龙汤都是治疗的方法之一。素盛今瘦这四个字总结在金匮要略中来说明痰饮病的特性是非常好的。
卓尔金(1993035081) 16:48:22
我们要把眼光看得更深一步才行。中风病也是痰饮病的一个严重过程的结果或者说表现。但是有个问题要注意,这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采用的方阵是不同的,有些时候甚至不可以混乱否则会出现副作用来。
卓尔金(1993035081) 16:50:59
西医说脑神经的萎缩是完全可以的,这个本是我们可以预先看到的必然结果。泽泻散的眩晕真武汤的欲辟地,都让我们清楚的知道这病已经侵袭到脑部。
卓尔金(1993035081) 16:55:26
当到达脑部时间长了,正邪关系也随之变化到一个微妙的程度,所以用药自然要随之变化才可以。续命汤正是这个时候的特点。所以明白了这道理也才能看懂续命汤的方阵原理。我今天复诊一个月经不来的所谓的脑垂体瘤的病人正是采用了这个原理,效果很好。回头有时间我发到网上或者空间里让大家看看。
卓尔金(1993035081) 16:58:19
药物太过于刚烈,对于瘦小或者说已经干瘦津液不足的人来说很容易出问题的或者说副作用。至少一点说病人有那个足够消耗的资源吗?刚烈的药物方阵要消耗一些津液是必然的。
卓尔金(1993035081) 17:00:43
所以方阵的阴阳比例还是要调整好。真武汤时白芍的量就是一个柔性的东西。
卓尔金(1993035081) 17:02:21
特别是上方没有用到干姜,只是生姜。下面的方一下子燥烈得多,容易出问题的。
13智宇(466014881) 18: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8: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13智宇(466014881) 18:32:15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穹穷一两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卓尔金(1993035081) 18:33:36
嗯 大家可以再把 温经汤拿出来对比 甚至大小青龙汤 都可以
卓尔金(1993035081) 18:34:08
这些都是 一样的道理 ,我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解读温经汤的 经字的正意
卓尔金(1993035081) 18:34:44
解读几个这样的方阵 得到正解后 方阵原理就一下子浮出水面
13智宇(466014881) 18:35:10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13智宇(466014881) 16:39:44
对于中风病的理解,中西医的视觉明显不同。西医的眼界都盯着脑部的循环,是脑出血、梗塞、萎缩导致身体的症状。
而古圣把其放到模型中讨论,完全不提脑字,脑只是一个效应器官,其实六经病任何的阶段都会在脑部有各种表现,只是程度的区别而已。
模型里讨论的是正邪关系,“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邪在于络、在于经、在于脏腑”,“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支不举”。
逻辑上正邪并非是本来就有的,病的人才会产生正邪关系,六经病就是概括了所有正邪关系的至简模式。所以对于偏枯或其他的证,我们要辨的是哪种正邪关系,是正邪能量在怎样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证,从而治法方药。
中风痱的证,我们可以跟麻黄汤桂枝汤证比较一下,麻桂汤证提示正邪处于两种相持阶段,而中风痱,正气已经大面积失守,不能充养机体,在脑部就表现为栓塞萎缩。
温经汤的证,是邪气淤血的堵塞造成真气不能灌溉,从而产生寒热,只要正邪的关系一出现就会有寒热表现,温是不寒不热,温经就是让六经正邪关系回到和的状态。

13智宇(466014881) 16:46:04
至于中风痱具体是怎样微妙的正邪关系,我还不能生而知之,用方药倒推回去又不是好办法,因为这里涉及本经药物和辅行诀的理解,譬如讨论到的白术苦属水,五味互含属土,水土关系,暂时还是无解中,请大家指点思路{:soso_e113:}{:soso_e183:}  
卓尔金(1993035081) 17:36:12
呵呵想看变魔术?
卓尔金(1993035081) 17:36:40
空点再谈这话题
13智宇(466014881) 18:13: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2: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黄帝内经》采用的方法论是非常独特的,目前为止,我认为此独特的方法惟有基督教《圣经》采用的方法论是一样的,这个方法论就是从三位一体论的宇宙观发展出来的。举个例子说明之;正邪的定义,虚实的概念。并非两分论矛盾论这样的方法论能推导出来的。所以学习《黄帝内经》这样的经典,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思维模式的同一问题,否则必将是毫无建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00:50 , Processed in 0.0545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