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52|回复: 23

[交流] 金匮第一篇第一个问答的另一种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1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瘦男,初中三年级。面青黄,唇红。
应答反应慢,大近视,眼、鼻痒,时鼻塞干咳,身上皮肤时痒(特别是小腿阳经,搔破见血痂)盗汗。
颔下、乳房部、阴囊部有结,按痛。
大便每天一到两次,无异常,余无不适。
脉浮,根弱。
之前予柴胡剂、桂枝龙牡、朱雀汤等,只能是方证对应,症状减但不能中靶心,盗汗的症状一直无改变。
停药一段时间后最近症状反复又来复诊,先用调胃承气两副,痒减,再予小建中合大黄蛰虫丸。
药后病脉证同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倒之前的思维重建,战略的方针是错误的,小建中只是给前方送去粮草,蛰虫丸也只是送弹药而已,没有正确的方阵击退敌军,这些只能是终身服药的意思。

把此病定位为阴在木空间的热燥太过,乙未。
对照金匮第一个问答的,仍是肝木-脾土-肾水-心火-肺金的路线,只是不是肝虚,而是实证。
乙未太过,肝阴燥热化,直接克己土,则戊土旺,表达出来就是血化肌、肌生气,因为肝阴的不足,脾阴一直要把肌分解为其他生理物质来维持身体消耗,所以人瘦,不渴也说明是血分的问题。
另外,乙未太过,则消耗肾水,或者侮辛金,或者导致丁火心阴的不足,丙火盛又可以克庚金、、、会引起各种分支路线,但主线都是仲圣第一个问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4: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要用方阵,必然要考虑君臣佐使的问题,“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是仲圣的答案。
《神农本草经》:上药为君,中药为臣,下药为佐使。
《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庄子.徐无鬼》: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癕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医学启源.用药各定分两》: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药之于证,所主停者,则各等分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转换成“夫肝之病,补,用酸”更容易理解,因为这里讲的是肝虚的情况,而肝实,就要泻了,同样是用酸味入肝空间,是形式,而进入空间后的补泻就是具体的内容了,所以内经也讲到以酸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8: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是针对肝虚的战略方针,酸就像一面旗帜,即引经药,后面的焦苦和甘味,都是通过本空间来作用于肝空间,由此可见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都是一脉相传,每个药只有一味一气,而不像后世的药书譬如本草纲目,把一个药归到多条经上,已经把源头系统丢掉了。
很多时候并不能找到完全合适的药物,这就需要组合,譬如这个患者就不能找到一个酸凉的药物,因此仲圣给出焦苦的方法,苦本来就可以入心,为什么要炮制成焦呢,因为肝虚,都是肝的温化不及,即肝的凉化和寒化太过,而苦味药多性寒,于是要炮制改变其寒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2 16: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子补泻文字看上去好像是矛盾的,其实是相同的指向。 一个空间里有阴阳之分 才能构成一个空间里的阴阳和的格局 ,这个和辅行诀的原理是完全一个路子的。 但是在众多的解读辅行诀的方阵原理的时候 ,没有见过正解的。包括法要派的诸位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2 16: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说,二补一泻,怎么能简单的解读为 两味药补肝的生发功能(辛),同时又用一味药来泻肝的生发功能(酸收)呢,如果是这样的话 你干脆用一味补的药就可以了,干嘛搞的那么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2 16: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两补一泻的规律总结,从一提出来就是误人子弟的东西。其实 这个是定位在木空间的一个病,然后放到整个五系统中去讨论的一个结果。木生发的功能不足,采用了辛这样的帮助木生发的特性,叫补,而这个木空间的生发不足 ,会引起其他几个空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个时候 才需要建构一个方阵来处置之,而所谓的一泻 就是这样运算的结果,其他它并不是泻木的 而是补肺的,是肺空间里问题,是空间与空间的关系。明白这个道理,要正确解读辅行诀和伤寒论的方阵原理也就近了。否则永远都靠不了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7 1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文章开篇第一个问题,讨论了上工与治未病的话题。显然,在读完了整个篇章之后,讨论的内容都是病而并不是未病,是一个肝虚的病。当今医界,已经发展出一门唬人的分支,自称为中医未病学。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去找来相关的资料读一读,这里要说明的是,两个未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7 19: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本篇仲圣讨论的内容来看,这个未病是指本空间及其发展的动态规律而言的。现代的未病学把所谓的亚健康拿出来当成是未病的概念定位,显然是与本篇的未病概念是不一致的。这里面提出一个观点,作为医者水平的衡量标准。概括来说就是,只看到病的静态(相对静止)规律的只能是下工,只有同时看到病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两方面的完整的内容的医者才有可能成为上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20:38 , Processed in 0.0677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