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18|回复: 16

[原创] 推荐并讨论一部最新的中医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到书店转了一圈,买了本书,书名《中医发生学探微》,作者谭春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孟庆云老前辈写的序言,评价非常高。一看这个序言的副标题时吓我一跳,口气那么大-----中医理论天上来--序《中医发生学探微》,作序的时间是2013年7月28日。浏览了序言之后,内心并没有感动的反应,总感觉想说点什么,故此干脆写篇日记记录此心情,一来推荐此书,二来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推荐
拜谢老师
我也买一本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4: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天上来——序《中医发生学探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孟庆云

    《中医发生学探微》一书,既是一部探讨中医学原始发生的科学史著作,也是一部挈要从本,解读真义的理论专书,更堪为一部阐述中医学术思想特征的开山之作。
    本书论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观点:原生文化的究天人之际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渊薮。无论是从文化背景,还是从宇宙哲学,乃至具体的元气阴阳五行、四时六气、三焦命门理论;无论是从信史时代以前的巫祝医学,还是体系构建以后的几种模式演进的历史时期,中医学这一独步天下的思维认知创造皆导源于此。
    作者谭春雨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的青年研究人员,致力于中医理论、医史文献研究已十余年,躬耕尺幅,力辟群说,钩隐发微,穿越时空,有此开创性著作,令人不胜欣喜。
    以天为研究对象而发生了医学。远史先民世世代代观察最多、重复再现的就是天象。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月亮每月圆缺盈亏,群星璀璨,斗转星移,这些不仅使古人感到惊奇,而且都与实际生活及需要有联系。劳动要日出而作,移居寻食走路要以太阳为指南,夜间行动或航海则以星月作指导,四季寒暑的更迭可由观察星象发明历法而知晓。这些与时间联系的天象,都成了当时最基本的概念。《左传· 昭公七年》谓:“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
    天文学是最早发生的文化,测量天体的数学也是最早发生的文化,《周髀算经》就是测算天象的著作,农学和医学也都是和天象、时间联系而发生的。除天算、农学、医学之外,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兵学乃至政治学也皆如此。可以说,古代的各门学术都始于“究天人之际”的。
    古人相信:“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气交变大论》)医学也不例外,当是始于“言天应人”的。在图腾时代和神话思维时代,古人就开始把疾病与天联系起来,特别是季节病和群发的瘟疫。天元四灵源自天象图腾,群星交替映辉显现季节交替的规律,某星当令是某种气候的征兆,各季节有不同的常见病、多发病,古人以此最重视“因天之序”(《灵枢·客邪》),即重视宇宙的时间结构成为中医学特点之一。
    按五运六气学说的理论,认为瘟疫的病根在天上。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气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认为地面瘟疫流行,其本在五行星的“形精之动”,但可以凭观其象可知也。中医学就是按照这种天人合一概念,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从天和人浑然一体入手,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
    从天文学的理论发生了医学理论。作者在本书中不仅论述了中医学原理及基本理论导源于天文学,还一并阐述了“医易同源”及联系医学的易学理论也发轫于天文学。这也使本书成为一部独具风格的解读《周易》的著作。对待生命,从“生生之谓易”的基点发展起来的生成论,成为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核心理念。认为生命之初即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之后整体地发展,生、长、壮、老、已。这一理念,大异于西方生命科学的构成论。本书超越了研究存在,致力于研究演化和生成,让时间、历史、理论演化的过程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成之道”的路线图。与此同时,也解读了《周易》诸种理论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易学与生命的关系,从这个视角看,本书从生命科学而解读《周易》,有很多新识和发明。
    作者率先对近代以来包括教科书等对阴阳学说的谬解进行拨乱反正。指出:“现代学术界在阐述阴阳学说时,多将阴阳作为一对表征事物二象对立矛盾属性状态范畴的概念来看待”,这是套用了矛盾论的对立统一,把中国传统的一元和合曲解为西方的二元对立,是当时学术上滥贴政治标签的产物。其实,阴阳是对宇宙间同一事物两种势力形式的概括,导源于“应象”的认知方式。阴阳间如太极图之离合互根,不能分割。作者明确指出,这种“二象对立矛盾属性范畴,无论是理论逻辑构建形成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矛盾”。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三皇时代,是史前的图腾传说时代。作者据文献、考古、天文、历法等资料的分析,指出史书前的三皇时代即有四时阴阳五行学说的滥觞,并以此论证了《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的科学原旨。燧人氏是三皇之首,以太阳为图腾,《尸子》记载“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此“五木以为火”即是五行五色之属,是五行学说的先声。在始作八卦的伏羲氏时代已系统论述了“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此四象就是四时阴阳五行之象,其传承的河图洛书是上古四时阴阳五行的表达模式。而到了神农氏时代,据《尸子》记载,已经“正四时之治,万物咸利”了,这是依据所建立的四时历法学得以实现的。
    作者对五行有独到的认识和自己的定义,指出五材说、五星说、五方说、五元素说等均不足持。作者吸收了李约瑟从运动、变化、过程分析五行,并结合天象、四时之气、天干地支之应、河图洛书的数学模型而循踪明义地称道:五行的本质是天地四时阴阳合和之气。
    在五帝时期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五行学说思想体系。作者对五行学说形成时间定位的这一重大突破,除考证了《逸周书》、《尚书》、《竹书纪年》、《左传》、《礼稽命征》、《史记》、《吕氏春秋》等史料外,还结合出土文物、天文历法和符号学等知识创辟而解。关于三皇五帝的时代,史家较一致的认识是,神农以前为三皇时代,黄帝以后为五帝时代。五帝指黄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和舜,在6000-4000 年这段历史时期。作者以此把五行学说的形成时间,提前了近2000年,并可堪定谳,这是一项文化史上的重大成就。
    本书在深研古典和现代哲学、易学、道学、理学、史学名著和医学经典理论的蕴积萃厉中,抉发创辟了自己的宇宙哲学。我阅读本书后,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宇宙由元气构成。元气是宇宙“至小无内”,不可再分,永恒存在的物质本体。元气有机聚合,结为一体状态为“有”,元气自由离散,各自为政状态是“无”。推动、表征元气离合运动的机制是谓“道”,“道”即元气的运动性。
    2. 以“道”名称的元气运动性是元气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元气的运动性以相互依存转化的二向对立矛盾性为基本特征,《周易·系辞》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是此意。“道”的这种正反二向对立运动消长转化机能正是主导元气聚散离合的理则根本。
    3. 在“道”的正反二向对立运动消长转化机能推动下的元气运动聚散离合首先应象为阴阳。阴平阳秘是阴阳间一种和谐状态,也是宇宙有形万物稳定存在的前提基础。阴阳再应象天地四时为五行之气及六气等。所以,五行六气学说等皆是元气阴阳理论思想的产物。
    4. 原气、生殖之精、宗气、营气、卫气、血气、津液之气等各类生命精气皆以宇宙元气为根本。但人之精气并非质性同一,至小无内的微小单元的宇宙本体元气,也绝无纯阴、纯阳之气,而是四时阴阳之气历经先后天合和制化之气。
    5. 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都是象。《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运动之象,是理象、机制象,所以谓之“形而上”;元气及其阴阳五行六气万物是存在象,是质象、形象,所以谓之“形而下”。
    6.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都是象。二者卦符的本质,是以先天与后天的理念表述生命的四时阴阳特征。先天八卦是表述化生自然界生命万物的天地四时阴阳之气的盛衰、升降、离合等象,后天八卦是表述自然界生命万物的四时生长收藏之象。
    7. 人是天地之合气,天地之气合和为生之大经。按易卦理论,生命是“战乾”、“劳坎”、“成言艮”的过程。人的脏腑五官等皆效法天地四时阴阳五行,六腑法天,五藏象地,人之五官比类于世俗之官,世俗之官最早发于巫祝时代的神道之官。
    8. 天地之序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规律,天地之气的变化同样深刻影响着生命的机能活动,所以天忌不可不知,天道不可不法。原始中医学从天地论人体,大异于西方医学就人体论人体。始于巫祝医学的究天论人,作为先源,一直指轨着后来中医学的发展道路。民族的思维方式,决定论成分强于选择论成分。
    9.《周易》卦的本质是弥纶天地的宇宙模型,是源自“仰以观于天象,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的“易与天地准”之法的创造。其宗旨在于“《易》以道阴阳”的“顺性命之理”,这也正是医学的宗旨。中医学和《周易》,从观天的起源到理论目标都在于“顺性命之理”,可见“医易同源”之论不谬。对于阴阳,惟“立象以尽意”,故《内经》尚其象,如藏象与《周易》一致。
    对于天文历法、医学、易学、道学、理学、哲学、历史、诸子百家有关论述的考证后,作者勾勒出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形成的基本过程的阶序。大体是:先民在生活生产中的观察实践,由是而肇发了天文历法纪时之学,进而发生了对天地万物演化思想规律的认识。在这点上,作者概括为“元气阴阳四时五行六气论”,这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思想的核心,由此而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的宇宙演化之学、医学、哲学和诸子百家之学。并据此破解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神话,使之有口传史学的价值。
    元气阴阳四时五行六气论是全书的纲领。作者典言,此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形成过程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也是全方位的和决定性的。全书即以此为框架对中医学基本理论从诸气、阴阳、命门三焦、脏腑理论、六气与伤寒六经、经络理论等逐一阐述。
    其中,作者提出的“命门三焦理论”是递起演明的悟造创解。
    “命门”一词,《内经》言“命门者目”,《难经》以右肾为命门。到了明代,临床实践的发展,五脏六腑的理论在解说生命主宰层次及精气演化过程时远非所及,而在哲学上又受到宋代太极图论说的影响,医学家们接受了“人人各有太极”之论,开始探索以命门为脏腑甚至是更高层次的脏腑,于是有多种命门学说乘时而起。
    例如虞抟的两肾命门,李时珍的先天精腑命门,张介宾的水火命门,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赵献可的君主命门,等等。命门学说在明末还成为支持温补学派的理论之一。但命门学说因各家的论说都有其不完备性,认识不一而始终处于“各家学说”状态。20 世纪60 年代,在上海中医界曾举行过一规模较大的讨论,不仅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以致右肾命门之说声响颇重,是论现在仍写入某些《中医学基础》教材之中。
    作者对命门以先天之本,后天之基立论,统理了命门–原气–肾间动气–三焦的关系。即:两精相抟后,先天之精气在人形初定后藏化于命门,之后气化为原气和生殖之精。生殖之精贮藏,原气经肾间动气到三焦,从三焦而到全身,这即是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三焦为“命门之用”的关系。此番疏解,使命门学说在理论上有清晰性,逻辑上有自洽性,并结合临床,分立了命门阴阳两虚、命门阳虚火衰、命门元阴偏虚三种证候类型,各列有治疗药物和方剂,由是而使命门学说成为一个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藏象理论。
    三焦一直是自《内经》立论以来,别解最多、尚待统一的理论。近百年来,其研读者的假说也多。如关于其形体有腔子说、油膜(大网膜)说、淋巴管说、水道说、三个热源地说(日本学者)等等,各说齐陈。
    作者以本书阐述的元气理论的诸气为基点,对历代医家论述三焦的一致之处包综辐凑,包括《内经》、《难经》、张仲景、王叔和、陈无择、李东垣、李时珍、赵献可、张介宾等的见解。指出三焦的脏腑本质是泻而不藏,其气象天的独大而有名无形的孤腑。在通行原气的功能上,命门与三焦是表里关系。三焦为诸气(或称为三气)气化之总司,对呼吸之气、水气、谷气施以气化过程,化生气血,灌溉脏腑。上中下三焦如天地人之三才,上焦主入,中焦主化,下焦主出。故三焦之为病可遍见脏腑经络,表现为气机痹阻、清浊冲逆、瘀血结滞、痰湿结聚、痈脓痛塞、癃闭淋下、阴阳俱厥、内外不通等。这也为吴鞠通以三焦治湿热提供了最佳解读。
    以元气阴阳四时五行六气论为纲领,确实地、系统地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也多有创见和亮点。例如以阴阳体用四时五行诠释五脏,从生成之道论达其存续之道,意境高蹈。
    以六气模式解读仲景《伤寒论》六经,比之历代所论及的经络说、气化说、八纲说、六步说、六地面说等诸说有独到之处。既合四时阴阳(三阴三阳)之阴阳离合表里内外,又属六气病因分证论治,还以六气之理阐述各经治法治方,卓为一家之论。
    体大思精,独具创辟,以一部论著使中医理论从发生到要妙尽收眼底。全书合人心智,促人解读。读后令人钦佩作者的学术功力和勤奋不懈的治学态度,我以此序言向作者祝贺。
                                                 孟庆云
                                             2012 年7 月28 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9: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不少,却感觉啥也没说明白。比如谈到神明巫祝论,但却没搞懂神明论的核心思想成果是什么。比如谈到先秦天文历学论,但同样没有总结(或者推演)出天文历学最核心的成就是什么。整体看完之后,感觉一种明显的矛盾在其中,那就是作者是思想中是很重视理证的方法,但是文章写出来并不能真正体现这个理证的特色。昨晚上一直看到正文的第四章,还是没有看到什么作者自身精华的东西,更多的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掠过。在论与论之间根本没有理证的联系,更多的是历史脉络点评式的拼凑。本想推荐给大家学习和讨论,目前看起来并非那么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9: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庆云
                                             2012 年7 月28 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我买的书中序言时间是2013年7月2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9: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书中很少谈到医学易学的方法论问题,唯一出现一次取象比类的说法却又变成了取类比象,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第一章035页中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09: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神明创世论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成就就是 三位一体论。这个才是一切文化的精华所在。在中国有个传说就是讨论这个话题的,比如那些历史伟人的出生是天灵的感孕,这个灵感孕的说法很有深意在其中,只是传说的描述有点简约了而已。可惜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并未能一贯的坚持这个三位一体论的至高思想,讨论到有形界的时候让人感觉三位一体的影子逐渐消失了,慢慢成了纯理性的东西。而作者本人的结论就是这个神明创世演变到理性主义(事实上所谓的唯物主义并不直接等于理性,唯物是有形界的讨论内容 本是完整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变成了某种主义之后 就完全变味了)却是一种伟大的进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之后,我认为这样的思想发展演变下去是不会有什么前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推荐一部书,对研究医学和易学甚至包括哲学几个领域都有帮助。
《物质 意识 场》非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人类世界存在的哲学沉思(副标题) 作者 任恢忠 学林出版社 钱学森 等大师级人物做过序言 买2011年新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7 17: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家任恢忠的力作《物质·意识·场》的系列概念解析

                                           第一章:物质与意识
一、物质、意识、场
1.  世界,是物质与意识并通过场而构成的。宇宙混沌体在它一定的的区域,以系统与层次的结构形式、运动与场的固有属性、空间与时间的四维连续统一的有序形态展现并消逝者。
2.  物质,是标志人的思维活动及相对于思维活动和一切运转体系的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包含有三:主体物质,就是存在于我们自身内部的物质;客体物质,就是存在于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思维物质,就是具有思维功能的大脑物质以及它的“意念波”。
3.  意识,是经过物质体系中心筛选、加工、综合后而映现出来的信息。包含非生命世界的“潜意识”和“前意识”,生命世界的“准意识”和我们人类世界的“真意识”。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层级结构严谨的世界,每一级层次,其物质体系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意识”。位于层级的最顶端,其意识就是最高的意识,即“宇宙意识”。
意识主宰着一切物质体系的运转,意识主宰着我们人类世界的一切活动。意识的产生与形成,就是信息意识化的过程。自然界中凡是经过体系中心的作用而映现出来的信息,也就是一种“意识”。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世界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物质与意识是世界构成的两大要素。
4.  信息,是指物质世界存在的形式及其状态的一种显示与表征。
5.  场,是物质体系各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中因传递、交换其物质、能量、信息而产生和形成并所凭借的一种中间载体和时空处所。
非生命世界的场可以归结为“力场”;生命世界的基本场是“基因场”;人类世界的场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场,即生产力场与思维场。
信息的意识化和意识的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只有把思维活动的印记叠加到更加广阔的宇宙场去,与物质体系中的信息融为一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才能达到高度的整合和统一。
场是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是物质与意识的中介。在这里,时空消失了,生灭既寂,有无既寂:物质也就是意识,意识也就是物质,物质与意识同一了,物质与意识圆融了。它就是那位“自有的、无限完满的存在体”、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是“梵我一如”。
二、实物质、虚物质、零物质
1.  实物质,指的是纵向上的层次体系,是物质的实体。
2.  虚物质,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层面上同层次单位集合的一种属性,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实体。它的内涵就是“物质波”。
3.  零物质,指的是具有零质量的物质,如光子、引力子和胶子等。但从广义上说,凡是作为实物质与虚物质之间有机联系的中介物,都属于零物质的范畴。实与虚之间通过零质量物质而相互转化,它们都在物质的前提下得到同一。
三、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意识是由显意识与潜意识并通过无意识而构成的。
显意识,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有意识的或自觉的反映,是人们以明确的语言表达自我意识到的自觉的意识。潜意识,包含本能潜意识和文化潜意识。无意识,就是潜在于人的大脑中的“先天全息认知结构”,就是康德的“先验时空图式”。


                        第二章:系统与层次
一、系统与非系统
世界,在整体上是混沌的,它包含着有序的无序,包含着丰富的内在规律性,而在它的局部区域,却以系统与层次的结构形式展现并消逝着。
1.系统是由软硬要素并通过中介物而构成的具有核质结构和整体功能的统一体。
2.系统的核质部分在系统中起着稳定的作用,起着中心联系、控制或调节的作用。
3.系统的构成方式:系统是由低层次单位的集合。并通过子系统而构成的。低层次单位是系统构成的“基质”,子系统是系统构成的基本“组件”。
4.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目的性。
非系统
与系统相对应的是非系统。万物并非皆系统,事物现实存在的每一环节并非皆系统。非系统包容着系统,而非系统又依某一高层次的系统而存在。二者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直至无穷,最后构成了一个混沌的无限的世界。
二、层次
系统与层次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它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包容和相互依存的整体。比较起物质观、运动观、及时空观等现行的哲学体系,只有系统与层次的范畴,才理性地把握了、透视了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三章:运动与场
运动,是由事物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物质存在和变化的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A.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系统与层次,总是在零点运动中生成,并通过它的扩展运动构成了空间,通过它的发展运动构成了时间,连同场,在更高一级物质体系的时空里运动。又总是通过零点运动而消逝。
一、零点运动,是物质体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的运动形态,是特定空间和时间的非连续性和非平衡性。
1.  真空零点振动。真空的物质,以量子化场的形式存在着,它的能量处于最低的状态。在真空的状态下,量子化的场并没有激发出自由的粒子,但是,它依然有振荡,这种振荡叫做“真空零点振动”。
2.  黑洞的零点运动。由于辐射出去正能量,黑洞的质量越小,其温度越高,辐射率增加,致使质量损失的更快,最后在一声大爆炸中消失殆尽。黑洞的物质,就这样以辐射的形式回到了宇宙空间,从而实现了物质再循环的零点运动。黑洞的零点运动的深远意义在于指明了物质从生成到消逝再到生成的中间环节。
3.分叉的零点运动。使物质体系的定态性质突然发生改变的分叉点,就是正能态物质形成和演化为各级物质体系的零点运动。即分叉的零点运动。
世界,这个最能干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形态和物质体系,其最基本的技巧,就是设置和利用了分叉的零点运动。
二、扩展运动,指的是物质体系在空间的广延运动,它的具体形式,纵向上可以归结为膨胀与收缩、自旋与互为缠绕、静与动;横向上可以归结为自由与无序、选择与竞争、拓广与跃迁。
三、发展运动,物质体系的这种生成与消逝、消逝与生成的循环过程,表现为物质层次体系的发展运动。它的内在形式,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即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简单与复杂(低级与高级)。
    结构是质变与量变的中介,是质量互变的基础;在零点运动中生成的新的物质形态,它具有新的质,而不同于原先消逝在零点运动中的旧质;一个新社会就是在旧社会的否定方面所造成的零点运动中形成的。
B.运动的始因。非生命世界运动的始因:斥力和引力;生命物质体系的运动始因是“基因”,是基因的中性突变、基因的自私性与生物体行为的相互作用;在人类社会中,社会物质和意识体系的运动始因,是“需要”,即人生需要。
C.场,作为物质体系之间相互辐射和相互吸收其中间粒子的集合体,以及其群集效应---- 波的简称。运动与场互为因果。在物质世界的不同领域,都有其相应的基本场。即,非生命世界的力场,生命世界的基因场,人类世界的生产力场和思维场。


                         第四章:空间与时间
一、内部时空观
内部时空观,指的是系统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内部时空。内部时间指的是系统自身特有的生命节律,是系统演化过程的内在表现,它因系统的耗散性质不同而不同。内部空间指的是与内部时间相联系着的系统内部状态的变量,是系统生存的形态表现。
二、实、虚、零三态时空观
实、虚时空是以零时空为中介而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在实时空中,物质呈实像、实态、阳性,为粒子的聚合体;在虚时空中,物质呈虚像、虚态、阴性,具有波的谐振性;在零时空中,物质呈稳态运动,质量与能量的双向转化是在瞬间完成的。
A.空间与时间的定义
空间是物质体系在运动中其内部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内在表现形式,也是物质体系在相互作用中保持总体平衡与稳定的一种普遍的形式。时间是物质体系在运动中其内部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平衡性借以实现的普遍形式,是物质体系内部在相互作用中的平衡与不平衡的不同状态相互交替节律的表现形式。
B.空间与时间的产生机制
运动与时空,是斥力与引力相互作用的孪生兄弟。
实时空:由于斥力的两重作用而产生的“斥力中心区”以及在斥力中心区以外的某一距离和范围,即在物质体系之间排斥与吸引运动相互抵偿的地方,它们所构成的时空。虚时空:由于物质体系之间辐射与吸收的相互作用,是凭中间场进行的,而中间场中的波的效应,它所展现的时空结构,就是物质体系之间的“虚时空”。零时空:物质体系之间在辐射与吸收的相互作用构成中,是凭中间粒子进行的,这中间粒子本身的时空特性,就是零时空。
时空振荡,就是时间变空间,空间变时间。
C.空间与时间的进化机制
空间与时间的进化机制,一是时间的不可逆性,二是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即系统的自组织性。时间之箭是时空进化动力系统中的一个精确的描述。
D.空间与时间的物理特性
空间的物理特性,具体是指实空、虚空和零空的物理特性。
实空间,就是实质量的物质体系在其扩展运动的过程中所占据的空间。虚空间,就是虚质量物质的空间,即“波”的空间。零空间,就是物质体系之间相互辐射与相互吸收的中间粒子的集合体。
同样,根据物质的质量属性,时间亦可表现为实时间、虚时间和零时间。
实时间,就是实质量的物质,在其生存与演化过程中的时间节律与量度,具备以下性质:周期性、阶段性、一度性、分散性。虚时间,就是虚物质(物质波)的时间,具备可循环性、可缩性、可反演性。零时间,是指物质在它的运动中,位相不发生变化(或极微),时间不延续(或极微),即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过去与将来的区别。

      第五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一、  辩证法就是以矛盾与非矛盾和无矛盾的观点,以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和合而为一与分而不合的基本法则,并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宇宙路和方法论。
1.  矛盾,是通过中介而联系在一起的对立双方排斥、斗争的哲学抽像。
2.  非矛盾,指的是横向上同层次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对矛盾抽像的一种否定。
3.  无矛盾,指的是一切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外部表现出来的一种适应、协调、和谐和稳定的状态。
   矛盾是统一物内部的本质规定,无矛盾是统一物外部的显现面貌,他表明事物内部的矛盾正处于一种平衡与稳定的状态。
   矛盾的组成原则:纵层面上的合而为一和同层面上分而不合。
   矛盾的系统性包含着矛盾的层次性,矛盾的层次性寓于矛盾的系统性之中。
二、形而上学的特征:
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根本的特点是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三、零点思维方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统一是以零点思维为中介的。
零点思维方法是介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包含有非联系方法、模糊方法和混沌方法,等等。零点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着手点,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7 17: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恢忠对“零”在哲学上的创造性运用

任恢忠,男,1941.7.30-2003.12.19,福建省福清市人。生前著有哲学专著《物质·意识·场》,在这本专著里,作者赋于“零”丰富的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任恢忠同志对零的应用,他不仅限于某事物特定的层面上,如对物质的分类中零的认识,他不仅限于“静止质量”这一层面上,而是在零的意义上拓展和引申为中介的范畴。在数学中,零原本就是一个中介的数,零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中介,它比任何数的内容都丰富;零是正数与负数之间的中介,在正与负之间是唯一公证的中性数……零物质、零点运动、零时空、零点思维方法……任恢忠同志把“零”作为一系列中介范畴的共同“姓氏”,把宇宙间的一切矛盾范畴沟通起来,从而在理论上最后确定“中介观”而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该书,有一个新的物质观。首先,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作者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探讨物质和意识的新内容和新界定,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阐明二者的关系,并提出了“实物质、虚物质、零物质”,“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等新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继续深入研究物质观,打开了新“窗口”。 任恢忠同志根据物质的质量属性,把物质分为实物质、虚物质和零物质三类,把光子等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抽象为 “零物质”,其意义是重大的。零物质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光子”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也将使人们的哲学思维发生深刻的变化。它深化和确立了“中介观”。对于意识的划分,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意识是由显意识与潜意识并通过无意识而构成的。”传统哲学关于意识的论述指的就是显意识,而潜意识就是潜在的意识,是弗洛伊德发现的。任恢忠认为“真正的无意识,应该是康德所指的那种隐藏于心灵深处的‘先验时空图式’;应该是严春友所指的‘先天全息认知结构’。如果说意识是指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无意识则是它们之间的中介与引渡”。潜意识一一无意识――显意识构成意识统一体,无意识是中介,它既可以说是非此非彼物,又可以说是亦此亦彼物。

任恢忠在时间、空间问题上走得更远,他勇敢地提出实时空、虚时空、零时空的概念,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可是细加推究,可以断定这是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猜测,也是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论断。
对于零时空,人们似乎难于理解,可是当大爆炸宇宙学一旦被证明是合乎宇宙发展的实际,那么,人们将惊奇地觉得,零时空的预言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宇宙爆发到现在其空间广阔、时间久远,原来是从具有零时空的宇宙奇点开始的。只有这样的宇宙奇点,才需要这个宇宙零时空,以转化为目前大宇宙的实时空。再有虚时空,它的实际科学意义与哲学意义,现今还不怎么明了,但从推理上看,无疑可以使人相信。辩证法的原则天经地义,有正必有反,有实必有虚。从这点上说,既然有实时空,当然必有虚时空与之伴随,推演出虚时空是绝对不奇怪的。李政道、杨振宁两位美籍华人科学家,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当时大量的科学实验,从理论上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也就是物质的物理特性在镜象变换后将有改变。而这一科学假说,被吴健雄女士用钴放射实验所证实。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轰动全世界而载入史册,并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前苏联科学院朗道院士就提出了宇称反演复合守恒,并由此认为,与我们的宇宙一起永远相伴,存在一个镜象宇宙,这个镜象宇宙,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镜象存在,而且我们这个宇宙永远不能接触或步入那个宇宙,就如同那个宇宙永远无法步入我们这个宇宙一样。但二者谁也离不开谁,而生死与共。由这一科学的历史事实可以推测,宇宙的空间特性是多么丰富与奇特。所以,我们面对虚时空与零时空问题,既不能任意否认,也不能抱着等闲视之的态度。
在运动形态的研究上,该书也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作者从物质系统和层次的存在形式考察,认为运动形式分零点运动、扩展运动和发展运动。这对原有五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分类, 无疑是独辟新境的探索。基于系统和层次作为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世界将以立体的形象而展现在人们面前。故运动,就不能视之为单一的发展运动,还要说物质体系在空间的广延运动,即扩展运动,还要说物质体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的运动形态,即零点运动。这样新的运动观包括零点运动、扩展运动和发展运动三种基本形态,这无疑这比黑格尔又前进了一大步。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无限小的时空点爆发而成的,在它不断膨胀而向空间广延的过程中,必然有其具体形式,即物质体系的扩展运动及其具体形式,这一点,传统的哲学却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现在,任填补了这一片空白,其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再者,必须指出的是零点运动。“零点运动向我们揭示了……一切物质体系的生死循环,构成与并存,运动与转化,都必须通过中介环节”。零点运动就是黑格尔的“中介”概念,恩格斯的“中间阶段”,列宁的“一切都经过中介而联系”的具体化。任恢忠的精巧在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用“场”来统一,在扩展运动和发展运动之间,用零点运动引渡和转化,至此,整个物质世界体系更为明晰清新了。在零点运动中,物质遵守零类规律(如“真空零点振动”、“黑洞奇点运动”等等)。
任恢忠指出零点运动的特性:第一,具有浑沌性。既有混乱、无序性一面,又内蕴着规则、有序性一面,是无序和有序的统一。第二,具有多样性。 即物质体系生死循环之零点运动,物质层次序列间时空间隔的零点运动,同层次物质单位并存之时空间隔的零点运动。这些零点运动在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和人类世界中又展现出多彩缤纷的形态。第三,具有运动过程的中介性。“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又都回到零。其中又有它的最高峰值”。 “物质的系统与层次,总是在零点运动中生成,并通过它的扩展运动构成了空间,通过它的发展运动构成了时间,连同“场”,在更高一级物质体系的时空里运动。当达到了某一特定的空间,经过了某一特定的时间,物质的系统与层次,又总是通过零点运动而消逝。并以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作者对事物发展的中介环节,以零点运动来阐释,使中介思想在哲学认识上更加清晰和丰富了。
  最后,作者又创造性地提出“零点思维方法”,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是以零点思维方法为其中介。所谓零点思维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利用事物运动的间断性特点而对其非间断性一面加以割断,加以简单化的抽象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就是自觉地把割断式的简单化的思维方法加以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转化为辩证思维方法,形而上学则是把割断式简单化的思维方法绝对化了。因此零点思维方法是介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问的一种思维方法。无疑,这种零点思维方法是受惠于经典作家的“中介”观念的,是作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中介环节而引申出来的。无疑,这是人类思维方法的深化和探新,是人们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着手点,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最基本方法,它无疑将成为科学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作者认为零点思维方法主要又分为非联系方法、模糊方法和浑沌方法等,其中非联系方法是它的最简单的形式。
对此,作者还提出一个很有新意的见解:每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有辩证法的成分,又有形而上学的成分,而零点思维方法总是居中起调节和引渡的作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通过零点思维方法而有机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分工,相互补益,各自日趋完善。从认识层次看,形而上学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形而上学发展的结果,而形而上学又包含在辩证法之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通过零点思维方法各有适用范围,超出其范围都可能走向荒谬;它们在认识上有具体分工,通过零点思维方法而协作互补,但不可取代,也不可或缺。
《物质·意识·场》给人们提供了一条敏捷的逻辑通道,即可以用零点思维上升法,去推进创造性思维。零点思维指示了上升的方向。作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形而上学的成分总是占主导地位。只有那些通过刻苦学习,并重视理论修养的人,其辩证思维才有可能占主导地位。”活生生与僵化的对立统一,表现为辩证法的本质。十分显然,人们总是在为把这个上升方向朝着辩证法而努力。今天,当我们以一种自觉的思维方法来加以认识和运用时,零点思维上升法的逻辑通道,就会指向辩证法。将辩证法应用于创造性思维,零点思维上升法就会在科学认识、科学发现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作者把这个问题放在此书的最后来加以论述,足以引人深思。
面对 任恢忠先生这些对“零”独具匠心的认识,我们相信其是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重视、去认识;其意义又是深远的,必将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

                       (整理:任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13:29 , Processed in 0.0656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