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道纪

[原创] 经典解读之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4: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圣以 得道 这个境界来表达之。希望大家对照下自己的摸样 是教授之列吗?如果觉得自己不是 那么请不要继续阅读 后面的解读内容。切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2: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 什么是其人 什么是其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 人间的学问 有两个路线 ,以人为中心点 横向的是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 称为纬学,竖向的研究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称为经学。经学为纲领,纬学为从。随着时代的周期运行,总有些时候这个世界的发展偏离那个天人合一的标准越来越远,人性越来越堕落。明白的人 有三种选择:第一 远离人群 追求个体与天地合一如 庄子 第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孔子 拼着老命想把这个大道的思想 传播给社会。第三 明白道理 又知道非人力所能为 故不为之 甚至浑水摸鱼 让自己过的好一些。其人其真 就是第二类人 ,在他们还不明道理之时 就该传授给这样的人 因为他们的心中 能够持守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的 准则,并身体力行之。 而后者 得其所传 则看护自己肚腹之辈,自然就有家技可藏 传之三代 衣食无忧。。。第一者 是上根器之人 你不传 他也懂。

点评

第三类人就好像偷吃智慧树上果子的亚当夏娃,终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为了不让他们吃生命树的果子,上帝还在通往生命树的道上加深守卫。  发表于 2012-8-7 2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7 2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纪 发表于 2012-8-6 14:39
八五关系图 就是 洛书叠加河图模型图。这个是易学中的一个奥妙也是奥秘之处。关于这个问题搞的越清楚 那么 ...

洛书叠加河图,这里以天为洛书八风,人为河图五脏,是站在地上以人为本的层次来立极的,也就是鬼臾区的天动地静模型,让我想起五运六气,还有八字学,如果单纯是看那八个字,那只是宿命论,当把八字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能量结构(就如一个完整的方阵),放到天地框架里面考察,我们就能根据其能量结构特性,来安排最佳的路线,也就是催吉避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模式 包括八字学 都是放到天地道之上来讨论的 故此 最早就是星宗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干支化 就是简化了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8: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前天 给两个官家子弟 看了一下八字 ,咨询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官员,也是宝鸡市周易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一起吃了顿饭,席间讨论了一些易学方面的话题,发现糊涂蛋真多。我围绕那两个八字大概讲了2个小时,阐述了易学的本质。天元纪兄他们做了录音,到时候就请天元纪兄整理录音内容,发个帖子,包括那两个八字的分析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2 0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这句话涉及的四时和五行,需要放到天地之道坐标系上讨论才能知其所以然。那首先要弄明白,《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提出的天地之道,具体是指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3: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非常可惜,这么好的篇章 没有人感兴趣。张仲景的《伤寒论》完全就是根据这个篇章的原理推导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重复一遍仲圣的推导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3: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的整个条文布局完全是根据《金匮真言论》的原理构建的,明白了这个篇章的原理,就可以还原出仲圣著作《伤寒论》的基本构思,每一个条文都在其中。而依据的原理部分主要还涉及到下一个篇章《阴阳应象大论》。把这两个篇章解读清楚了,《伤寒论》也就毫无障碍了。这个话题 就安排在伤寒版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09: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解读《伤寒论》的时候 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不要一头就扑进具体的条文里 ,这样是不会有出息的。我们首先应该 在思想上和仲圣取得共鸣 ,然后根据这个思想 还原出 《伤寒论》的写作思想思路,这样一来,整部《伤寒论》的结构 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这个时候 再去解读每一条条文 就非常清楚了。我这里 可以根据这个篇章的原理 以《伤寒论》为例子 随手挑几个原文来讨论。也算是一种验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13:52 , Processed in 0.0514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