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完全没有桂枝法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卢氏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提出了桂枝法,桂枝法是了不起的研发。这也是跟师以后,我经常很感动的一个法。我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把钦安祖师所论的宣导、前驱的作用移出来了,另外成立了一个桂枝法,桂枝法所起的作用就是这个前驱的作用,就是这个宣导的作用,所以说起来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这个就更加令人赞叹。
那么卢门别立的这个桂枝法,她的作用在很大程度就是起这个宣导涤荡的作用,就是为迎阳归舍做前驱的准备,或者说就是为了四逆做准备。《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也谈得比较清楚了。但是可能我今天会更直接,因为跟师的过程,就是师父一点一滴在指导,这个时候该用什么,那个时候该用什么,所以这是一线贯穿的,不是一个方怎么怎么用。很多人提出要开一个方要看一个病,我是很抱歉,也勉为其难,可能也有得罪大家的地方。但是师父很慈悲,来者不拒。我认为不是一个方的问题,因为在师父这里从来没有说一方治一病的。然而这也是大家误解卢门,误解钦安的地方,一看方好象没什么差别,不过如此。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过如此,那我就真的无地自容了。为什么?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师父和我虽然不是朝夕相处,但每一个病师父都手把手的来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还是糊涂的,都还不是十分明了,比如为什么要加这味药,为什么要减这味药?如果大家看看就明白了,我想这就不称为学问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理?因为惟有在理上先贯通,我们这条线才能走,才能串起来。我们才能够理解桂枝、四逆,虽是二法,实际上是一法;坎离二卦,虽然是两卦,其实是一卦。钦安祖师反复这样说,我想他的研究就是正邪的问题,这也是钦安学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钦安祖师讲了“
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个邪正过程”,通体就在这两个字,你就从这两个字去深入,那么有可能伤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说思过半矣。另外你也只有从这个问题去进入,才能够领悟师父的学问,为什么什么都是桂枝四逆,万病都不离这两法?实际旨归就在这个邪正上。
我们首先看看正邪,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也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要扶阳,为什么要一竿子要到底?正是什么?正者,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课,正在汇报,正者当时当令之位,当时当令。在《说文》里面讲“止于一谓之正”,我们看正的写法,上面一横,下面一个止字,停止的止,所以止于一就叫正,那么一是什么呢?一就是当下,大家注意,二就是过去未来,一就是在当下,所以我们讲佛教里面有“八正”,有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就是当下的念叫正念,正非常重要,当下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看《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阳予之正,阴为之主”,什么叫阳与之正?阳气是主流动的,阳动阴静,阳气是属流动,刹刹不息,只有刹那刹那不息,才能够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无所止耳,一有止,一有停止就成为过去,不再是当下,生命也只有刹那刹那不息,刹那刹那都在当下,才能够天地相应,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什么,一是什么?一就是当下。这就叫正,所以一旦有阻碍,就不能够正,就成为过去,这就叫做邪,非正就是邪。邪怎么来的?不在当下就是邪。
所以,大家看看这个跟阳气的关系太重要了!阳一不主事,时时都在邪中,没有正,怎么会不生病呢?所以为什么卢门,为什么师父那么强调这个阳气?原来真是不理解。我真真实实跟各位同仁分享这个感想,大家不要认为书上有了就有了,有了是有了,但我们自己如果不浸透下去,如果不真正入木三分,还是他是他,我是我,你还是你,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从师父所讲的去起用。
那么,由正邪我们想到了“中正”。我们讲 “四正”,也有“八正”,“四正”是什么?春正,夏正,秋正,冬正,春正是什么?春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温;夏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热;秋的当令之气是什么?是凉;冬的当令之气是寒。这是“四正”,天地之间的正气,也就是当令、当时之气。“中”是中央,什么在中央?土在中央,所以土是不主事的。土不在正位,因为事事的流转都要靠土。“中正”是互相依靠的,是至为重要的。之所以师父一直强调“中”,就是因为“中”跟“正”太有关系了!没有“中”就没有“正”,没有“正”就是“邪”。所以,大家看看,这个真正是从细微处“一以贯之”的。到了这样一个细微处才能够像师父这样用药,
高血压也是这样的,低血压也是这样,有些没法理解。高血压很高,师父也是桂枝法,吃了以后血压也下来了。为什么会有高血压?就是血不在“正”,有滞碍了。
以上这些问题,确实太重要了!这个“中正”理解了,我们就知道四逆是一个全法,全体之法,不是一个偏法。所以仲景先师起四逆汤这个名字,真是很令我感佩。这个名字实际上把四逆的一种内涵和盘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去参考,所以实际上四逆是一个顺逆之法,也是一个正邪之法。所谓顺逆就是使逆顺过来,所谓正邪就是使邪正过来,是这么一个法。保证了阳气刹那刹那的流动,就是保证了机体正常,使机体不再逆。什么叫逆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我们就知道什么叫逆,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已然把四逆告诉我们了,什么叫四逆?逆春夏秋冬,逆心肝肺肾,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这就是四逆。为什么会有四逆?阳不主事,阳不为正了,就有四逆,阳不为正,那就是邪,所以四逆法实际上就是不逆春,不逆夏,不逆秋,不逆冬,四气不逆,那就是正了,就是正法。所以说四逆法不仅仅是在逆春或者逆夏,而是一个全体之法,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收功的法,一个根本的道理就在这。那么多病都能够治疗,道理也在这。
那么,钦安讲了,仲景一生的学问,阴阳攸分,即在四逆承气二方见之。这个总结真是太了不起了!惟有他老人家在很多地方能够这样来点划仲景一生的学问在哪两个字,这个不容易。仲景一生的学问,就在四逆承气两方当中。深入了钦安,深入了卢氏,深入了师父的思想,我们就知道,虽然是两法,但最后还是一法。为什么呢?这里面有经权。承气是权法,四逆才是经法。权就是权宜,权宜之计的那个权,古人讲经权之变。所以四逆是经法,我们真正把四逆悟了,这个根底的学问才能够明了,这就是内外伤辨,这也是钦安卢氏非常重视的问题。内伤主要是伤情志,这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认识。《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讲到生气的危害,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生气导致,尤其癌症。陈玉琴老师也是这样认为。为什么很多
肿瘤,手术了或者治疗后好了,但是很多又复发转移了?很重要的一点:哪个生气多,就容易复发,就会转移;生气少的,甚至不生气的,就比较延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中医讲的内伤。
外感就是六淫所伤,那么内外伤的缘由是什么呢?心阳不足,君火虚衰,以为七情所动,则多内伤。大家注意,心阳不足了,君火虚衰,就是离火虚了,那么就容易被七情所伤,为七情所动。这一点师父讲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人生了气以后不病,有的人生气了不久之后就生病了,甚至大病了?《内经》里面讲“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些人大怒以后就完了,就在于离位、君位的阳气是什么情况,阳气虚衰了七情就能够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如果心阳足就没有这个问题。如果肾阳虚弱,相火不足,就易为六淫所感。膀胱为六经之藩篱,所以实际上肾阳的虚弱,相火的不足,是外感的一个根本;心阳的不足是内伤一个根本。这里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问题上来。如果君相的火都不足,实际上也是古人都讲到的,但钦安老人家提的尤其明显,即上下二火的往来熏蒸化生了中土,所以君相的火弱了、不足了,那么就不能够上下的往来,就不能够化生中土。中土一弱,化源就没有了,化源受到损伤,反过来又没能力供养君相,这就叫“不知常,枉作,凶”,所有的问题就来了。南北不能贯通,阻塞阴阳之交合,百病之所由生也。阳气为什么那么重要?阳气一旺一充足,君相一充足,尤其就像师父讲的,“你从极上一立,实际上相足君就足,君相一足,中土就足,这样外感能够杜绝,内伤能够杜绝,化源又充足。”这就进入常道,就进入良性的循环。
当时师母给我寄的小纸条里面就加了一张报纸,这个报纸就是《成都晚报》刊登师父的报道,题目叫《一把姜桂附成就火神名》,讲师父怎么用姜桂附,怎么成就他火神的名字,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一把姜桂附能够成就火神。姜桂附都是性温可以温阳,但还是有所偏的。古人都讲桂是入心的,桂本身是红的,主要居上,也入下,但是从偏重来讲有这样一个习性;姜是黄的,主要是主土的,当然上下都可以;附主要是在下面,所以一君一相一中土,姜桂附次序是井然的。这样,君火壮了,相火足了,中土又旺了,百病何由而生?内伤外感没有了,火神的名为什么不能成就呢?当然就成就了。我们看《扶阳讲记》最后列的,还有师父的两万张处方总结,用姜的占百分之九十多少,桂百分之九十几,附子百分之多少多少。为什么?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种偏好,而是从根底上面完全的,甚至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理念完全是一体的。相对我们还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分开,还没有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有些事我们会摇摆。我们需要真正下工夫去熏习。这是内外伤的问题。
昨天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一个讲座,学生就递一个条子上来,说四逆汤我们也吃了,有的女孩子吃了就崩漏,有些男孩子吃了遗精,为什么呢?四逆汤确实是扶阳,我们说是全体之法。但是为什么你吃了就崩漏?为什么就遗精?这就是没有掌握次第,什么该先什么该后不清楚,而这个次第实际上就在桂枝、四逆二法搞颠倒了。我举一个例子,《扶阳讲记》里面也能看到,实际上我在《扶阳讲记》的序里面是发自内心讲,大家一定要有心,一定要沉潜下来,不要那么心急,《扶阳讲记》大家有心去看,反复去琢磨,还是能体悟到的。虽然没有机会像我一样,能有运气亲炙师父,但师父讲的都是实话,这个我可以做一个人格担保,师父要么不说,要说就不是假话。所以《扶阳讲记》里所讲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深入进去,那么确实就离道不远了。我们看《扶阳讲记》后面几个案例,这就体现了一个次第的问题。
06年我陪师父到广东,跟着看了红斑肢痛症这个病,明明是一个阳虚,一定是要用四逆,可是为什么前面很多医生用了又不行?甚至出现反复?我刚才说的这个学生,为什么四逆吃了要崩漏要遗精?就是次第没了,这个路子我们没有理顺。我们讲生长收藏,升降这个学问,我们讲四逆是一个收功的法,是一个纳下的法,是一个阳行阴令的法。那么要能够下去是需要有条件的。为什么钦安先生说了要用姜来做宣导,以为前驱,这样才能迎阳归舍,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些问题。我们讲上中下,是要从上才到中才到下,这就叫做次第,中路明显还不通,怎么能到下面?就比如说我以前从南宁到马来西亚没有直飞,要从广州中转,先到广州才能到马来西亚,现在你还没有直飞的情况下,你不先到广州你怎么到马来西亚?大家都忽略了这个问题。所以附桂用了要么没效果,要么出现反的作用,这一反就把我们的心动摇了,就觉得不是阳虚,又转过来去用犀角地黄。大家想想看,过去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所以为什么说要有定力呢?当时看到师父开出第一个方子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心想这样一个扶阳大家肯定上来就用附子,我们才用60克,那么卢老可能用160克镇住你们,这才有效果。可是师父完全都没有附子,连桂枝都没有。第一个方子,就轻描淡写的用了什么?广藿香、苍术、陈皮、法半夏、砂仁、白蔻仁、生白术、南山楂就这么几味药,不痛不痒,跟红斑肢痛症是不搭界的,不在气分上,又不在血分上。师父说先吃这个,等胃口开一些了,舒服了,胃不饱胀了,就开始吃第二个方子。第二个方子就有附子了,可是没有料到,第一个方子下去之后,再吃第二个方子病情就日新月异,这个病人很快就好了。这个病例实际上已经把真机透出来了,这个就显示了次第问题。
现在我在临床的时候,会感觉到不慌不忙,按照次第去用,哪个该先哪个该后,上面不通,宣导上面,中路不通,去拨通中间,然后慢慢的拿下,一个一个的吃掉,也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样就是有目的,不会被病人牵着走,我们最终是为了达到收功的目的,但是这个达到是需要条件的,我们一定要把次第保护好,这个就希望大家从《扶阳讲记》,从师父这次讲到的一些问题,去反反复复的体会。
师父这次反复谈到,方子变了就怎么怎么样,我的感受是很深的。比如说这个方子他就不用甘草,这也是大家这次提问的,为什么卢老师用甘草那么少,有些时候他根本就不用甘草,5克的甘草都不用,为什么?他在拨中的时候,往往很多时候都不用甘草,就是一味甘草,就可以起缓中的作用,那么对拨中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比如说有些时候开一个纳下的方子,四逆都用了,然后还有填精的,纳下填精,这个是师父经常用的,可是这次的纳下填精的方子里面,他老人家加了一个麦芽,我问师父怎么用麦芽?为什么那个填精又不用麦芽?师父说你自己去动脑筋。昨天师父讲了四逆的问题,春夏的时候是以生长为主导,纳下过后就生长,所以里面有一个炒麦芽。这样一个细微的动作,但整个次第就是跟天地搅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所以说是法相森严。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个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一直温阳,一直用四逆没有效果呢?或者效果不理想?我们去思考次第的问题,我们之前哪一步没走好?我们先走好了,这个时候就会有转机,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