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3智宇

[原创] 经典解读之 伤寒杂病论的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3 1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血的运动产生了脉动,脉就是无形和有形之间的中观,所以察脉就是察阴阳,向前,可以推知无形之神的运行,向后,可以察知阴阳之下一个层次的表里 寒热 虚实,这就落于人体有形的层面,所以伤寒开篇第一篇辨脉,第二篇平脉,第三篇伤寒例讲到72侯决病法,把治病的源头引到了天地气交的层次,这也证实了伤寒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是站在天地这个层次来认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09: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纪 发表于 2012-8-15 13:44
所以 我们说 研究《黄帝内经》也好 《伤寒论》也好 ,或者其他的经典也好,我们不要一下子扑到原文的文字中 ...

设计天地人三者共同遵守的运动模型,这个模型中使用的概念,既要能完善的解决天地的能量运行和人体的能量运行规律,还要能够落到人体有形的组织结构与能量特性相对应,同时落到天地的被造物,比如动植物,这种有形的生命体,也要纳入模型中所使用的概念当中去。后者就是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神农本草经讲味不讲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1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纪 发表于 2012-8-15 13:44
所以 我们说 研究《黄帝内经》也好 《伤寒论》也好 ,或者其他的经典也好,我们不要一下子扑到原文的文字中 ...

落到人有形的实体,就又产生了五脏六腑的概念,但都可以还原到十天干和12地支这个模型的概念里面去,而人体气血的运行,正好是天地之气相交的一个阶段,以脉来考察,所以,伤寒论作为应用科学,以辨脉和平脉法来开篇,第三篇讲到72侯,第四篇讲痉湿等六气的影响,从第五篇以寒侵袭为例,来讲述人体外在能量变动对人体能量和物质循环所造成的改变,以及表现出来的症状和治疗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16: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纪 发表于 2012-8-15 14:10
如此,天有天的运行规律 地有地的运行规律 万物有万物的规律 人有人的规律,这样一个模型 就有四个小系统组 ...

万物有万物的规律,说的是否就是事物的规律,这是现代科学从来没有涉及的领域,因为以物质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没有能力涉足此领域的,就是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而在中国古圣的智慧中,这个研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了,并且用到了生命科学的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17: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正:64楼这个讨论,明显犯了层次不明的错误,把万物的概念理解成了事物,导致了思维结构的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17: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17: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9-16 2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注意这个问答的核心思想,这个思想恰恰是被后人所轻易放过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9-16 2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的问题是 五脏应四时的问题 。 但是 开始的时候 却引入一个五方的概念 ,这是一个特点;其次 五脏应四时原文讨论的是五星对应。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奥妙? 看过网站的其他版面的一些帖子的或许就会有基本的答案。我要强调的是 五星对应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9-16 21: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这个问答中的精是什么概念要搞清楚。原文与之相对应的表达 有一个字很奇怪 那就是 入 这个字。比如,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8 07:40 , Processed in 0.05165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