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问道

吹风上身冰凉,上腹感觉有胀气,时常想打嗝把胀气吐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4 22: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脉为气血先见  这个是《伤寒论》的原话表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谓先见,就是见微知著的意思。现代有什么治未病学的出现,其实,那也是枉然!不明其理是不会有什么建树的,无论口号有多么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能量 信息 物质 三位一体的模式才是经典中医采用的模式。物质是可见的色界 ,而中五宫之前的 乃是空界 ,如何表达呢?就像胎卵之前的能量运行我们知道是胎卵的来路,但是我们对其运行过程一无所知,当然未来医学的发展一定能把这一切都揭示出来。从完整的路线来看 ,物质的成与中五宫之前的生层次 其实都是一件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的一部分,就这个事物而言 ,两者都是一样的 一个是开始阶段 一个是结尾阶段 ,所区别的是前是无形可察(这个形也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后是有形可察而已,故此内经称 同出而异名 同出于一 同谓之玄 ,事物就是这样的 来回往返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称之为 玄之又玄 。而这个玄之又玄就是万物的内在的变化的依据 称之为 众妙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如果脉真的是全沉下去 则提示病已经从内 就算证还表现为外 也很快会变化 这个是 阴病 阴脉 阳证的模式
与阴病 阴脉 阴证的区别 只是层次量变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个病人的治疗原则是 第一 根据身体自组织表达的信息,先固住中五宫的转折点 ,之后 ,能量积蓄 伺机收复失地。直到脉象回到常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帖主的用方里 还有一种药叫 金匮肾气丸 显然这个药是差很远的。一下子落到寒热(包括其他的燥湿都一样)虚实表里里,不能把信息还原到系统来 ,显然还不够一个医者的水平,在内经里称之为不可为工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本空的中五宫里 看问题 那就偏简单了 比如 用桂附理中丸来治疗 就属于这个层次的医生会采用的,当然我不是说 这个方用的不对 ,是说 这个方用完了会有什么变化 医者知道吗?还是等待着患者的反馈你才能明白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一章 ,把《太阴阳明论》进一步发挥了,显然 ,上面的医者是看不懂这个篇章的,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这个病显然已经传到脾了 ,该如何思考呢?显然不是简单的想到燥湿关系这么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这段原文 并不是简单的谈病的传的问题,事实上是非常强调性的提出中五宫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就是根据《内经》的核心思想,说白点就是根据中河图结构来建构设计《伤寒论》的条文结构的。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到处都体现了这个核心思想,在很多无方无证的条文里,更是不可或缺的体现了这个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注意到原帖作者提出的一个问题 ,就是这个病到底是定位在那个脏腑的问题? 其实上面分析这个过程之后 ,进一步的采用这个十干模式 ,那就可以把 原帖作者描述的脉证错误和描述不准确的 包括没有描述出来的全身各个区域的证情都清楚的补充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6 23:14 , Processed in 0.04743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