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93|回复: 3

[转帖] 咽喉肿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3 2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治一咽喉肿痛月余的病人,已输抗菌素半月,并自服牛黄解毒一类,咽痛丝毫未减。诊时见扁桃体大,且满布脓点,舌淡,边齿印,苔薄白,脉双沉细弱,口甚苦。察舌按脉,一派阴寒,故用抗菌、清热杳无疗效。以此咽肿非热毒之肿,乃龙火沸腾所致。理当温潜之剂方能奏效。然顾及"口甚苦"一证,还是有些投鼠忌器。思索再三,遂以小柴胡汤打头,合郑钦安习用之潜阳丹,药用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大枣、生姜、附片、砂仁、龟板、桔梗。处方五剂,以为必效无疑。谁知五天以后,病人复诊,仍无点滴之效。再诊舌脉,仍是一派虚寒,绝无阳证可言。乃毅然剔除小柴胡汤,纯用温热之剂。药用附片、砂仁、龟板、炙甘草、桔梗、熟地。附片用至60克,炙甘草用至24克。五剂以后,咽痛消失,脓点不见,扁桃体亦大大回缩。可见肿痛的不一定是热,化脓的不一定是热,口苦的也不一定是热。要在于通过四诊,通过舌脉,鉴出阴阳。阴阳了然了,就能高屋建瓴,就能八九不离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04: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案例 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有时间再来分析这个成功的案例背后的得与失 ,连带揭示仲圣在《伤寒论》是如何认识咽喉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0-14 04: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案例 也提到一个口苦的证 ,并且犯了错误,显然这个人 并没有明白六个纲领条文的本质意义。西医的方法 充分说明了 西医是经验医学而不具备科学的理论体系,临床的西医更是糟糕透顶。而研究中医的医者,通过这些案例 我们也可以知道他的屁股有几根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1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这个病案,脉双沉细弱,病在少阴,病已月余,非始得之反发热之局。经方可以考虑用真武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2 01:05 , Processed in 0.06399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