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22|回复: 4

[交流] 推动东方思想文化之复兴——中国主义哲学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2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南京陈斌

——谨将此文献给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毛泽东、及中国的先贤们,是他们开辟了人类认识处理客观事物的正确道路。


一、中国主义的哲学观(认识方法论)

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如何认识处理事物的学问,就是认识方法论。
  
认识处理事物有两种认识方法论,一种是西方的,一种是东方的、中国的。

中国人是如何认识处理事物的呢?是用的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所谓全局观,从空间上言,可以指的是事物的组成结构,包括事物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从时间上言,可以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事物在组成结构上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构成了全局。
  
全局观中的已知规律有以下:规律一、事物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体。规律二、 在结构中,事物是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规律三、事物是有不同层次的,高一层次建立在低一层次上,源于低一层次。但是又高于低一层次,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规律四、事物的层次和方面是可以划分的,并且似乎是可以无限划分的,但是,层次和方面本身是有限的,或理解为结构体系本身是有限的。规律五、事物内部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与事物外部的方方面面可以构成一个更大的统一体
  
所谓战略性思维方式,就是指认识处理事物时,抓住重点,重点突破。又有以下若干规律:规律一、方面里含有阶段,阶段里含有方面。规律二、认识处理事物时,可以首先从发展过程中抓住战略重点,何时以何阶段为战略重点阶段。战略重点阶段确定后,在此一战略重点阶段中,再从事物的组成结构中抓住重点,在组成事物的若干方面中以何方面为战略重点方面。规律三、 随着战略重点阶段的变化,事物的战略重点方面也将发生变化。规律四、认识处理事物时,也可先确立战略重点方面,再确立战略重点阶段。规律五、全局的突破依赖于重点,重点的突破将带动全局。
  
毛泽东的思想,有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而在这一切思想的上方,是关于全局的、战略的思想,他的关于全局的、战略的思想,将长期的有益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行业的人们,也将有益于指导我们去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去指导我们去和疾病的斗争。
  
我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是一种不同于对立统一、辩证法,而又高于对立统一、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如果真是这样,这将是哲学上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将会给人类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国人认识方法论与对立统一观、辩证法思维之关系
  
对立统一观,把事物看作是由矛盾的对立双方组成的。
  
中国人的全局观,则把事物看作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体,在结构中,它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组成的,包括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也包括事物与外部各个方面之关系。
  
辩证法思维较多的研究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发展动力(对立统一),发展方式(量变质变),发展方向(否定之否定),也研究了事物的组成,整体与部分之关系,但似未曾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或虽结合起,却并未曾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及规律。
  
而中国人战略性思维方式,则把事物的组成结构与发展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并阐述了其中的部分规律。一、方面中有阶段,阶段中有方面。二、认识处理事物时,可以从过程入手,把握方面,先确定战略重点阶段,再确定战略重点方面。三、也可以从方面入手,把握过程,先确定战略重点方面,再确定战略重点阶段。四、战略重点阶段(或方面)发生变化,战略方面(或阶段)也将发生变化。五、全局的突破依赖重点,重点的突破带动全局。
  
对立统一规律不在事物整体的发生发展中起支配作用。构成事物的有若干层次,每一层次中有若干方面,含若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每一个方面、每一对矛盾中而言,起支配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而整个事物的发生发展,则是全局观在起支配作用。
  
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自然是对立统一,但就事物整体的发生发展而言,决定它的“质”的是战略重点,重点的突破将带动全局,全局的突破依赖于重点。对立统一规律只是在组成事物重点的若干主要方面,主要矛盾中起作用。
  
由此又引发出另一个重要的规律,即事物发生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中国人经常讲九九归一;讲天道循环,周而复始;讲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因此,事物整体的发生发展方向,不是否定之否定,而是循环的、周期性的,是组成事物的战略重点的转移。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是在组成事物重心的若干主要方面、主要矛盾中起作用。
  
故我们似乎可以下一个初步的结论,中国人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是一种不同于对立统一、辩证法,且高于对立统一、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中国人固有的认识方法论,它已存在数千年,从阴阳、五行具备雏形,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备成熟的体系。这一思维方式的发现,将为我们认识处理事物带来全新的视野与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国人认识方法论指导下的宇宙观、人生观及其它

(一)中国人宇宙观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似乎可以把宇宙也看作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结构与过程的统一体。宇宙是有过程的,有若干阶段,既然有过程有阶段,它似乎就应当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在结构上,有若干层次、若干方面,既然有若干层次及方面,似乎它也应当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过程的划分可以是无限的,但过程本身是有限的。层次、方面的划分也可以是无限的,但层次、方面本身是有限的,或理解为结构本身是有限的。
  
我们对宇宙产生无限的的概念,似乎是由于对它的划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
  
每一层次有每一层次的运行规律,宏观世界有宏观的运行规律,微观世界有微观的运行规律,它们并行不悖,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支配作用。

(二)中国人人生观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一个传统中国人是把人生看为一个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综合体。
  
人生是由若干方面构成的,有事业,有家庭与亲情,有爱情与婚姻,有身体的健康,有内心世界的安宁。
  
人生也是由若干阶段构成的。在这个若干阶段的过程中,人生的目标是生存与发展,发展是更好的生存。具体言,就是事业的成就,家庭的和谐,婚姻的美满,心灵的安宁,和身体的健康等。人生的动力则源自于本能,源自于遗传,在出生时就已注入到大脑或基因中,但却可被人们在人生的实践中认识到,并主动加强之,由自发而进入自觉,乃至于自由的境界。
  
在这个若干阶段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中国人的人生策略是由内而外,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谋求自身的完善,再去谋求服务贡献于家,国,天下。
  
在完善自我时,也可分为若干阶段,若干方面。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即是典型的一个中国人在整个人生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就人生某一个阶段言,或曰:吾日三省吾身。或曰: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等等。
  
若干方面则包括精神世界的安宁,认知能力的强大,体魄的强健等。某一阶段可能以某一方面为主,但从全局上言中国人却是追求方方面面和谐、完满的发展。

(三)中国人医学观

(1)对“人”的再认识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人是一个不同阶段,不同方面构成的综合体。
  
西医是如何认识“人”的呢?从不同方面入手,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心理等,去研究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中的变化及规律。
  
中医是如何认识“人”的呢?从阶段入手,去研究每一个阶段内机体各个方面的变化及相互之间关系之规律,而产生其独特的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学说。此学说涵盖了身心两个方面,且在身这一块,以部位为纲,生理功能为目,而将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可以把其纳入生理学,是人体若干系统中的一个)融为一体。不似西医将其割裂开来,分别研究。
  
在心理世界、精神世界这一块,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也把其看作是一个若干方面、若干阶段的综合体。它虽是无形的,却是有层次、有结构、有过程的。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等;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
  ↑
心理过程(意志、认知、情感)
  ↑
神经过程(兴奋、抑制)
  ↑
大脑皮层
  
每一上层结构(或过程)建立在下层结构(或过程)的基础上,没有下层就没有上层。但又高于下层,不是有了下层就有上层结构(或过程)了,它有自己的组成结构及运动过程。
  
结构里有过程,过程里又有结构。

(2)中国人全局观,战略性思维在病症诊治过程中的应用
  
A、在认识“人”中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指导下,认识人时,把人看作是一个若干阶段、若干方面的综合体。人的一生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人的机体可由若干个方面组成。我们在去认识人时,可以从阶段下手,去研究每一个阶段里的若干方面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方面下手,去研究每一个方面在人生若干阶段中的变化。
  
B、在认识“病”中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指导下,认识病时,把病看作是一个若干阶段、若干方面的综合体。病可以分为若干过程,开始如何,中间如何,末尾如何。病也由方面组成,发生在哪些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在西医,还有层次的不同,是系统器官的,还是组织细胞的,乃至于分子基因的。在认识处理病时,可以从阶段下手,去研究处理每一个阶段里的若干方面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方面下手,去研究处理每一个方面在疾病若干阶段中的变化。
  
C、在病症诊治中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指导下,把病症诊治也看作是一个若干阶段、若干方面的综合体。在病症诊治中,可将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收集病情信息资料的阶段,手段可有中医之望闻问切,西医之望触叩听,各种辅助检查。二、辨病论治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小阶段:(1)确定病变部位、性质。(2)分析不同内在病理改变之相互关系。(3)寻求病因(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心理的、社会的)。(4)预测转归。(5)确定治疗。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从全局上把握住了诊治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而在诊治实践中去达到一种执简驭繁,左右逢源,举重若轻之境界。
   
D、中西医之根本区别
   
中医的思路,是从不同阶段入手,去认识处理每一个阶段内机体各个方面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思路特别适合于内伤杂病的诊治。
  
西医的思路,是从机体不同方面入手,去认识处理各个方面在不同病变阶段的变化。这一思路不适合于内伤杂病的诊治。
  
在内伤杂病为主宰的的今天,该是西医转变思路,转变方向,向中医学习的时候了。
  
我放胆的预言,在经历了三四百年后,医学的重心已经开始再一次向东方回归了。并且,不仅仅是在医学领域,在中国人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的大旗下,整个东方的思想,东方的文化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而将再一次回归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四)中国人军事观
  
在中国人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把战争看作是一个若干阶段、若干方面的综合体。
  
战争是在过程上分阶段的,首先应从过程上把握战争进程,不同的阶段,其战略重点也不同。毛泽东指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把弱者对付强者、战胜强者的战争规律总结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进攻阶段。不同的阶段,去把握调整攻防两方面的不同主次进退情况。(从某些意义上言,战争的问题就是攻防的问题,战争的学问就是攻防的学问)
  
战争也是包涵各个方面的,包括战争内部的各个要素,包括战争外部的各个要素。战争内部的要素,有时间、地点、气候、双方人员、武器装备、技战术等。战争外部的要素,有政治、经济、心理、文化等。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就是从全局上把握战争。首先确定战略重点阶段,制定此一阶段之战略目标(是攻,还是防,还是有攻有防),策略(如何攻,如何防,如何有攻有防),再围绕此战略目标与策略,去组织协调战争的内外各种要素,去取得阶段的胜利,最终取得全局全过程的胜利。

(五)中国人的文化艺术观

(1)中国人全局观与书法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书法是一个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综合体。书法有所谓意在笔先,即在动笔前,已在脑海中构思其布局,包括其过程,开始如何,中间如何,末尾如何,在其间如何把握节奏、韵律,对节奏、韵律的把握,就是对过程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去把握方面,结构,布局,大到全篇、全段,小到每行、每个字之结构、布局。写书法者如此,欣赏书法者亦如此,通过对节奏、韵律的把握,而去间接体会到书写者当时的心境及情绪过程,乃至于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书法如此,中国绘画亦如此,所谓书画同源,可能就指此意吧。

(2)中国人全局观与音乐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可以把音乐看作是一个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统一体。
  
不同方面是指它的音符、音阶、音频、音量、音色等。
  
不同过程是指它的节拍、节奏、旋律等。
  
我们欣赏音乐,不仅仅是听它的响度,音色等,更重要的是把握它的过程,它的声音的变化,节奏的转沉,旋律的起伏,从过程中去欣赏音色,从音色中更好地把握其韵律,及蕴含在韵律中的作曲者、演奏者的心境和情绪变化,乃至于更深处的阅历、性格、能力、气质。因为人的情感过程与心理特征是有关系的,前者反映着后者,受后者制约的。

(3)中国人全局观与中国象棋
  
在中国人全局观,战略性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把下象棋也看作是一个若干阶段,若干方面的综合体。下棋时,先把握当前阶段形势,是攻,还是防,还是攻防兼备,攻防这一范畴惯穿于全过程,我们先去判断确定好攻防的主次进退后,再去指挥协调各方面子力去行动,如何攻,如何防,以达到具体的战术目标,取得最终的全局的胜利。
  
中国象棋是如此,围棋也是如此。故这二棋极有利于培养我们形成所谓中国人全局意识,战略性思维方式,有益于智慧的形成。

附言:先有东方思想、中医的发展,后有西方思想、西医之繁荣,现在应当是再次回归到东方了。这不是偶然的,是一种必然,是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周期性规律在起作用。东方思想、中医代表的是一种运动的、整体的认识方法论,西方思想、西医则是一种机械的、所谓还原性的认识方法论,当其走到尽头时,自然要再次回归到运动的、整体的认识方法论,这是历史的必然。而如今西医、西方科学可能已走到了尽头,正处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这也正好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今日之中国,在政治上已复兴了,在经济上也已复兴了,现阶段,该是我们在思想文化上复兴的时候了。   

东方思想、东方文化的复兴,我们应当以中医、中国哲学的复兴为突破口,以中医、中国哲学的复兴去带动整个东方思想、东方文化的复兴,以完成我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民族全面复兴之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文一:中国人的天命观
  
天命,即时运、运气、机遇。
  
时运是什么?这是一个与哲学有关的问题,亦与人生的过程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人说,时运是唯心的东西,所谓唯心,就是只存在人们的意识中,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客观存在。
  
有人说,不信菩萨,信时运。菩萨是假的,时运是真的。有人不仅说有,还总结出了它的部分特征,说:运气是条狗,追也追不上,赶也赶不走。说:运气就象脑后的头发,看不见,却摸得着。
  
在时运与人事之间,有人强调时运的重要性,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人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曰:虽曰天命,亦仰人谋。
  
有人则取折衷的态度,曰 :尽人事以候天命。
  
在中国人的全局观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时运不是唯心的,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各种客观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总和。
  
善谋略的人总能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其实质就是把握了各种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充分考虑了各种客观事物发展的偶然性。


附文二、中国人的政治观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世界是要一统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一统的方式有各种各样,有秦始皇的集中专制方式,也可以有欧洲联盟之民主共和方式。一统的手段有各种各样,可以是军事的,也可以是通过经济、文化、政治的手段。对于世界的未来,我们应当通过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手段,而不是军事的手段,去采用联合国框架,民主共和的方式,而不是集中专制的方式去一统。这就是中国人的政治观。


附文三、谈“悟”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国人是最讲究“悟”,最强调重视主观思维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不太在乎事物本身,而是关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中去把握事物的特征与本质。而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用心思、用大脑去揣摩,去求“悟”了。
  
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有某种相通之处,故观自然的变化能悟出武术的、乃至于禅宗佛教的道理,观剑术能悟出书法的道理,习兵法而能悟出看病的道理。而这一点,则是西方人所很难想像与理解的。


附文四:形神兼备之新解
  
事物的形,大家都很好理解,看得见,摸得着,有结构,有层次,有方面。“神”是什么?则比较难以把握了。
  
在中国人全局观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事物理解为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统一体。从这一观念指导出发,“神”其实也就好理解了。神是运动,是变化,是过程,是过程中的运动变化的态势、节奏、和韵律。比如书法中的神韵,音乐中的神韵,,比如剑气,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有气势,有精神,等等,皆可作此解,此等事,古人能感悟到,谓之心领神会,但苦于语言的欠缺,不能用现代语言描述出来,谓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虽不能言传,却毕竟意会到了。
  
西方的那些后生们恐怕尚未领略到此层境界,对于事物的理解尚停留在“形”的层次,尚未到“神”的层次。至于如何也让他们能领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恐怕还得假以时日了。


附文五:谈“黑箱法”与“剖析法”
  
我们在了解考察一个事物时,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黑箱法”,其本质就是从事物的运动、过程出发,去认识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一种是“剖析法”,如同剖析一个西瓜、一台电脑一样,去弄清其内在的结构体系,包括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其本质就是从事物的结构出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一个完整的事物有两个属性,即结构性和过程性。事物是有结构的,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结构体系,事物也是有运动、变化、过程的,有若干阶段。过程是整体结构的过程,整体结构是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整体结构。
  
西方人长于“剖析法”,去考察一个事物的内在结构体系。中国人长于“黑箱法”,去考察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中国人对事物的“形”往往是视而不见的,以“得道”、“会意”、“求神”为认识事物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文六:关于智慧和知识
  
智慧源于知识,而又高于知识。所谓智慧,就是对知识的应用,重在运用二字。知识是死的、固定的、相同的,而如何合适的、有效的运用,如何从脑海中熟练地调动各种知识去认识处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则是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的。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必定有知识。
  
在科学的领域,西方人在拥有知识方面是优越的,但东方人更多的是拥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全局的、战略的眼光去处理运用知识,全面认识,重点突破。一旦东方人也将拥有西方人同等的知识,将比西方产生更为迅猛强大的力量,就如同一支部队,在不同的将军手中使用,它的威力也将是不同的。


附文七:取象比类法与天人合一观
  
取象比类法是中国人观察事物所特有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具有极重要的认识方法论的意义。
  
取象比类一词,取是取来、拿取;象是什么?象不仅是指事物的形,更是指事物的运动、状态、事物在运动状态中的客观规律;比是比较,既包括归纳、总结,又包括区分、区别;类是相类似的事物。取象比类,意思就是说拿事物的“象”,即事物的运动、状态、事物在运动状态中的客观规律去比较相类似的事物,在比较中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性,区分区别出它们的个性,通过共性将相类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通过个性将相类似的事物区分开来。
  
在这种认识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国人就这样不断地将许多事物拿来比较。将男人和女人拿来比,将孩童和老人拿来比,将健康的人与生病的人拿来比,将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拿来比,将身边的人与远方的人拿来比,将古人与今人拿来比;将虫鱼鸟兽拿来和人比,将花草树木拿来和人比,将山川河流拿来和人比,将日月星辰拿来和人比,最后得出一个最大的结论——天人合一!天(即自然、宇宙)与人(包括人类社会、人的机体)的运行规律也是有共性 的。了解了“天”,也就了解了“人”;反过来,了解了“人”,也就了解了“天”。
  
二者的共性究竟在哪里呢?它们都是整体的、运动的;都是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组成的;决定它们运动的动力都是阴阳、是对立统一;发展的方式都是以量变、质变的形式进行的;而决定整体事物 “质”、“量”的改变,都是组成事物的重点的变化,重点变化了,一个事物整体的“质”、“量”也就发生变化了;发展的方向都是呈周期性、循环性的,都是组成事物的重点发生转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范围就在那里,只是重点不同,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是“河”的事,与河无关了。
  
天人合一的结论,只有中国人在用取象比类的观察法下才能获得。借用西方的还原分析法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的,只能得出天人不合一的结论,或者至多得出天与人的物质基础是合一的,都是建立在原子、粒子基础上的。


附文八:再谈黑箱法与剖析法

我们曾说过,观察一个事物有两种途径或方法,一曰黑箱法,一曰剖析法。下面再进一步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所观察的事物对象,从大处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静止的事物,一类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对于相对静止的事物,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呢?自然是剖析法,除此之外也别无它法。而在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中,更多的是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如日月星辰,如山川河流,如花草树木,如虫鱼鸟兽,如社会国家,如人体疾病。对这一类事物,我们该如何去认识把握它们呢?是剖析它们的内在结构,还是观察它们的运动轨迹、变化规律?哪一种方法更好,更有利于人类认识、掌握、应用它们的客观规律呢?自然应是后者。中国人从实践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出发,而本能地采用了后一种方式。对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事物,通过对其过去运动过程的考察,对其过去运动轨迹的分析研究,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再通过这个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预测此事物将来的变化,去指导预测其它类似事物的变化。应当说,观察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时,后一种方法是行得通的。且不仅行得通,还是十分高明和高超的。

西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尸体的观察上,只见结构,不见过程;而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对活体的观察上,得其意(活动规律),忘其形(形态结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西医是死人的医学,而中医是活人的医学,这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所在。这个结论有点令人吃惊,但从逻辑上来说确实应当是如此。


附文九:应用“黑箱法”观察认识事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黑箱法”去考察认识事物时是有其优越性的。它的原理就是通过考察该事物既往的运动变化过程、运动变化轨迹而去总结出一些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去预测该事物未来之运动变化,或同类事物之运动变化。
  
但在应用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应注意。
  
(一)、运动过程、运动轨迹的长度问题
  
在考察认识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时,我们应拥有该事物充分的运动变化过程、运动变化轨迹的长度。有一个小笑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讲有一个财主的儿子,和先生学识字,先生划了一横,说这是“一”字,划了两横,说这是“二”字,划了三横,说这是“三”字。财主的儿子自认为认识掌握了造字的规律,以为“十”就是划十横,“百”就是划一百横,“万”就是划一万横,结果图惹人发笑罢了。又有一句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要想了解这匹马的耐力,我们应当让它多跑些路,跑个一、二里路是不够的,至多只能了解其爆发力。了解一个人的“心”(包括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包括心理特征,性格、能力、气质等),也是需要很长时间、很长过程的。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二)、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
  
一个事物在既往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有些运动变化是偶然发生的,有些运动变化是必然发生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是要找出那些必然发生的运动变化,即规律,再由此去指导预测此事物将来之运动变化,去指导预测其它类似事物之运动变化。因此要把事物的偶然性运动变化与必然性的运动变化区分开来,不要把偶然性的运动变化当作必然性的。
  
(三)、一般性与特殊性的问题
  
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一类是特殊性的。所谓一般性的规律,是指在广泛范围、广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所谓特殊性规律,是指只在特定范围、特定过程、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规律。不可以把事物的特殊性规律当作一般性规律去广泛应用。
  
(四)、个性与共性的问题
  
一个事物具有二性,共性和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通过共性,我们可以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个性,我们可以把相类似的事物区分开来。在认识事物时,应当注意把共性和个性区分开来,不可以把该事物所独有的个性当作共性而去应用在其它类似事物上。
  
(五)、现象与本质的问题
  
我们通过考察了一个事物既往的运动变化过程、运动变化轨迹而获得了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并通过这个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预测其将来的运动变化,也可以去指导预测其它类似事物 的运动变化,所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但是这个相“类似”的事物,应是本质相类似的事物,而不是现象相类似的事物。现象相类似的事物是不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比方说,我们掌握了一个肝炎病人的诊治规律,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规律应用到另一个肝炎病人的身上。但是,肝炎的病人通常表现出黄疸,我们是否也可以把诊治肝炎的规律应用到另一个黄疸的病人身上呢?显然是不可以的,他可能是阻塞性的、或是溶血性的、或是生理性的,是不可以当作肝炎去诊治的。一个现象可以见于若干个本质,一个本质可以表现出若干个现象,在应用黑箱法考察认识事物,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认识其它类似事物时,应当注意应是相同本质的类似事物,而不是相同现象的类似事物。


附文十:再谈认识方法论

认识一个事物,应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比较中去认识一个事物,即取象比类法,通过和其它事物的比较去获得这一事物所特有的本质,特性。
  
(二)、独立地去研究考察此事物,又包括黑箱法,剖析法。前者是在考察事物既往的运动过程、运动轨迹基础上去认识把握其运动的规律。后者是在剖析事物的内在结构基础上去认识把握其功能的、运动的规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这是因为认识论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由事物的客观属性决定的。事物有哪些客观属性呢?一、事物是有结构的,这就产生了剖析还原法。二、事物是有运动、有过程的,这就产生了黑箱法。三、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广泛联系的,这就产生了取象比类法。
  
取象比类法、黑箱法是用整体的、运动的、综合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前者还有联系的观点。剖析法是用孤立的、局部的、静止的、分析还原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中国人是用取象比类法、黑箱法观察认识事物的。西方是用剖析法观察认识事物的,现代科学也是建立在剖析还原法基础上的。
  
当西方在剖析还原法即将走到尽头时,该是再一次回归到东方的认识方法论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8 17:14 , Processed in 0.06006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