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26|回复: 0

[转帖] 臟腑——古今沿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3 2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醫道宗源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
《素問·五臟別論》曰: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

可見,中國傳統醫學上,對臟腑的認識,是曾經有過與今天五臟六腑不一樣的分類的。那麼,對臟腑分類曾經的沿革中,又出現過哪些不同的情況呢?

在道家經典中記載:
《古臟腑》
古之臟,腦、心、腎、脾、肝、肺也。
       腑,小膓、牝牡、膀胱、膽、大腸、胃、膻中也。

       腦、心、腎,爲陽臟,而陽生陰用。
       脾、肝、肺,爲陰臟,而陰生陽用者。
       以其腦上、心中、腎下之,
              肺上、肝左、脾右之也。


  腦之腑,膽,胚也。
  心之腑,小膓,化也。
  肝之腑,牝牡,孕也。
  腎之腑,膀胱,腜也。增(象形)之於膋,胎也。
  肺之腑,大腸,脁也。
  脾之腑,胃,朒也。

古者言臟:中,宗也。
      言腑:補,利也。
故,方生方士,以腦為臟,肺為腑。
                          心為臟,胃為腑。
                          膓為臟,膀胱為腑。
                          肝為臟,膽為腑。
                          腎為臟,胰為腑。
                          脾為臟,大腸為腑。
                          牝為臟,牡為腑。
                          髓為臟,核漠為腑。
                          六墟為臟,膜水為腑。
                          ??爲臟,原膜為腑。

        軒轅輿伯,去其複而一統,成五臟六腑。
                      曰臟:心、肝、脾、膓、腎,
                      曰腑:肺、膽、胃、腸、三焦、膀胱。

夏,去脾而胰主,(夏朝的時候,五臟中,去脾,補充了胰。)
商,去膓而肺臟,脾用而胰去。(到商代的時候,五臟中又去除了小腸,而補入了肺;再次去除了胰臟,還用脾。)
后來,道家容成公在商朝的時候,考訂統一了臟腑,沿用之今的五臟六腑即是。

在道家醫學中,臟腑並不僅僅今天《黃帝內經·素問》中談到的12官。而是多達57個器官,對人體的認知是相當細緻而深刻的。

今天的中醫理論架構,基本是以《黃帝內經》爲主體的。而更早的《難經》中很多內容,都沒有被後人很好的認識。其實,王冰所輯訂的《素問》、史菘所輯訂的《靈樞》合成的《黃帝內經》,其實只是古傳內經的一半內容左右。

可憐今天就這點內容,都沒有幾個人去認真研究了。
醫道不存,但餘醫技爾。

古經所見“腦”“心”“膓”三者一家,更不是大多數人能理解的。
中醫,脫離了對自身的修行認知,只會墮落成儒醫的文字戲。
是以,
漢唐尚有孫思邈、陶弘景。
明以後,再無扁鵲望而旋走、仲景望而知落眉一般的醫道通神之人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4-27 16:14 , Processed in 0.0425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