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307|回复: 99

[原创] 经典解读之 伤寒杂病论的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3 17: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剖析仲圣文章的结构,有两种方法,一是还原仲圣学习和应用的历程,即序言提到的“撰用《素问》、《九卷》、、、”,如果我们能读懂这些源头经典的思想,就可以跟仲圣心意相通,重复一次这部伟大论文的写作过程,这个方法是从上而下。二是从下而上,从论文中挖掘作者的思想源头。
两种方法可以互证。
内经版块在讨论《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可以来解读看看,仲圣的论文是否合符内经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 自然就出现了 这样的组合 : 风作用于表 寒作用于表  暑作用于表 湿作用于表 燥作用于表 火作用于表 这样的六种基本组合,这些内容 就是《伤寒论》第一篇 太阳病篇 伤寒 中风 风温 《金匮要略》的痉 湿 暍 的条文内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 我们首先得讨论一个概念 事物 ,什么是事物?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0: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前面的内经第一、二、三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果要研究人体,就要把人放在天地中来考察其能量与物质的关系,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仲圣也把平脉法放在首位,不通过这个中观,就不能考察无形的能量,圣经里面的不通过耶稣就不能到上帝那去。
紧接着六气主客第三和伤寒例第四,就是提出了入用的理论模型,这个模型来自于《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的八风加五风,还有《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的天地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千姿百态,看上去各种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性与众不同,让人感觉研究的时候无从下手。《黄帝内经》中告诉我们:智者察同 愚者察异。意思是说 愚蠢的人总是看到万物之间的不同,(就像隔行如隔山的俗语一样)觉得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所以,要认识这个世界就等于要弄清楚每一个事物本身,这个就是愚者察异,古圣清楚的批判了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容易导致 不可知论。古圣批判了察异的一面 同时强调了 察同的重要性。也就是说 万事万物虽然各有特性,但是 如果我们追溯它们的源头 起源的时候 会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出处,遵循着共同的游戏规则,所以 我们可以从源头上开始讨论它们的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再细化它们各自的特性。当然 同样是这个思想 路线由从上而下 和从下而上的两种不同的走法。现代自然科学偏向于从下往上走 走过了一个站点 发现还有更高的台阶 再继续前行 。。就像物理学一样 开始的时候 在地心引力之内的范围内 以为找到了可以解释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那就是牛顿的经典三大力学定理。随着人们的视野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走到了地心引力之外的时候 发现原来以为的终极真理 竟然遇到了挑战 ,从而发现了 相对论 。。。。当宏观的路线走的很远的时候 ,发现宏观的路线 也只是其中的一条路线而已,看到的风景也只是一部分而已,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 需要我们从另外一个方向挺进,所以 走向了微观,一直到如今的量子学。。。。这个经历让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所有的已经统计发现揭示出来的所谓的规律 其实都是适用于某个范围内的,超出了其界定的范围 就不适用了,所以 这些规律定理 其实都是 相对的真理而已。当自然科学继续向前走的时候 又发现了 原来两条不同方向所经过的路线 其实又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并不是绝然分开的两条路子,就从分类走向了统一。这个统一 谈何容易啊,就像我们一开始 每个地区 省份 国家 都按照自己的地理疆域设定自己的经纬标度,当地区间  省份间 国家间 的交流趋于频繁的时候 为了统一经纬标度,就需要重新设定一个包含所有国家的经纬网络,这样才能免去繁杂的换算工作,统一设定一个时间的起点就象 国际日期变更线 本初子午线 等等。我们把这条路线 称为 从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 而中国的古圣  却大不同,从一开始 他们就为这个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 设定了一个足够大的统一坐标系 ,统一在这个坐标系上 设计各种各样的计量单位系统以及共度系统,所有的万事万物的探索研究 都放在统一的模型上来讨论,这样也就避免了前者必将遇到的难以跨越的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个就是真正的系统论。它就发生在中国的古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 把这个路线 称为 智者察同。(当然这个结论 还可以进行更精细的论证推导 详细的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我们自然科学发现的规律一样 ,物质繁多,但是构成万物的元素 也就是那108个,动物人类人数种族众多 但遗传结构遗传密码却遵循着共同的规律,还有周期运行等等 ,正因为有这些同,我们就能够找到它们共同的源头。虽然隔行如隔山 但是 隔行却不隔理 这个理 就是公理 就是同。有了这个同 ,纷繁复杂的世界 无论是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 都可以被认知,只是认知的方法 工具 有别而已。在这个思想里 不可知论是基本没有立足之地的。就像内经所言 :言病不可治 未得其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道理 无论古人今人 虽然他们很多地方看上去都有不同 生活背景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 使用文字不同 等等 有 太多太多的不同 ,但是 同样是人 特别是有遗传关系的人之间 他们有着共同的源头,古人今人未来之人 他们同顶着一个六合之内 一个道 ,如果从道出发 我们很容易 就找到他们的连接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现代人与岐黄 仲圣 难道不是这样的关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 我们说 研究《黄帝内经》也好 《伤寒论》也好 ,或者其他的经典也好,我们不要一下子扑到原文的文字中,我们要站在岸边先好好的想想 ,如果这个问题 让我们来设计研究的方法,我们会如何思考 如何着手呢? 或者直接就是 让你来做 你会怎么做? 当你想好了一套方法的时候 我们再对照古圣是不是也是如此想如此做的 或者我们与古圣的不同在哪里 谁的思路想法做法更精妙更合理。我想我学习《黄帝内经 伤寒论》等诸多经典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进去的。我们对《伤寒论》的解读 也自然从这个角度切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医学 ,首先 我们和古人 遇到的第一个相同的问题 ,那就是 我们现代所说的 理论模型该怎么设计?如果我们设计的理论模式 并不完全涵括我们讨论的对象内容 那么这个理论模式 就是残疾的。那么要研究人的生命 疾病问题 ,该如何设计最基本的理论模型呢? 你会如何设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8-15 13: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 我们要考虑的是 人的生命身体出现异常 出现疾病 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这个就是病因学理论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手机版|上古天真网

GMT+8, 2024-12-21 19:43 , Processed in 0.0564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